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附答案_第1页
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附答案_第2页
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附答案_第3页
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附答案_第4页
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测评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中肯/中意穿着/歪打正着得心应手/应接不暇B创伤/重创桂冠/弹冠相庆好大喜功/乐善好施C供稿/供应涤纶/羽扇纶巾厚古薄今/日薄西山D解数/解读寒舍/退避三舍曲径通幽/曲尽其妙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B王晓同学参加了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究竟是选择上清华大学还是选择上复旦大学,他还是显得有些举棋不定。C中央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决定发布后,一系列涉及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就呼之欲出了。D在国人呼唤诚信回归、努力构建良好道德体系之时,如果每个公民都能见贤思齐并身体力行,我们就会不断进步,社会也会因此而更加和谐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句中国传统白话,形象地点出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是忧患,更是承诺。B从文化凝聚力看,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追求,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C“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到处都活跃着新闻工作者的身影,采写了一大批群众爱看的优秀新闻作品。D分析指出,网络反腐的参与性、社会性、公开性,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党和国家机关自我监督,但同时网络反腐也要注意客观性和公正性。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_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ABCD二、现代文阅读(38分)(一)课内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19分)这些掌故,我们还是依照周作人的说法,更为真实些。他说在张勋复辟之前,鲁迅继续在抄碑,别的什么事都不管,他在这事件以后,渐渐发生了一个转变。这事,鲁迅自己说过,是由金心异的一场议论起来的。金心异即是林琴南送给钱玄同的别名。钱玄同和鲁迅同是章太炎的学生。鲁迅住在北京绍兴会馆,如鲁迅自己所叙记的,“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地跳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抄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你抄了这些有什么用我说没有什么用。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我说没有什么意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住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张勋复辟之前,鲁迅继续在抄碑,别的什么事都不管”说明鲁迅怀着满腔热情从日本回国后,目睹了晚清政府的腐朽、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的复辟、军阀的混乱,又加上不幸婚姻的束缚,因此陷入了彷徨的境地。B“大嚷起来”比喻作者是先于民众的觉醒者。C“毁坏这铁屋”比喻摧毁这黑暗的旧世界。D这一段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的话,介绍了狂人日记的时代背景。E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主要得益于钱玄同的鼓励和启发,说明当时鲁迅的思想境界远逊于钱玄同。6“这些掌故”“这事件”作为指示代词,指代什么内容(4分)7鲁迅和金心异的谈话是比较隐讳的,结合语境,回答“铁屋子”“熟睡的人们”“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是什么意思。(6分)8本段最后一句话实际说明了什么意思(4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19分)吴良镛筑梦人生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行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B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C1999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D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E本文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10本文第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1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4分)12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每小题5分)13阅读下面的语段,请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中心意思。(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20字)追求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普遍愿望。近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食物指南金字塔”图形,这一图形成为美国人摄取食物的最佳方案。金字塔底层为面包、米饭等谷类食物,是饮食的基础;第二层为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第三层为肉、蛋、奶等,是蛋白质的来源;顶层为脂肪、油类、甜食,只要少量即可。许多食品学家都认为这种饮食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人的科学饮食,追求健康长寿。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颁布过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食物要多样,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营养要保证,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适量”,这与金字塔图形十分相似。14下图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四、写作(6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同样的风儿,同样的花儿,有人说风含情,水含笑;有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样的半杯水,有人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水;有人却说太糟了,我只有半杯水。这些不正是心态所致吗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1解析A项,ZHNG,ZHU/ZHO,YNG;B项,CHUNG,GUN,HO;C项,GNG,LN/GUN,B;D项,XI/JI,SH,Q/Q。答案B2解析C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这里误用对象。答案C3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C项,成分残缺,应在“采写了”前加“他们”或“新闻工作者”;表意不明,“一大批”既可修饰“群众”,也可修饰“优秀新闻作品”。D项,成分残缺,“自我监督”后应加上“的不足”。答案A4解析中的“思无邪”和中的“无邪就是诚”衔接紧密,由此可以确定答案。答案B5解析B项,“大嚷起来”比喻为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D项,展示了鲁迅写作狂人日记的心理状态。E项,钱玄同的来访,使鲁迅又燃起了用文学作品打倒吃人礼教的火焰,他要替先驱者助威,推动思想革命。答案AC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特殊词语的理解。理解代词指代内容的关键在于揣摩其上下文的文意。参考答案这两个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是相同的,都是指后面提到的鲁迅和金心异之间有次谈话这件事。7解析本题结合语境可以看出,二人谈话的内容正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国民的精神状态,由此推断,结合喻体的特点,本体自然就很清楚了。参考答案“铁屋子”比喻当时黑暗的社会。“熟睡的人们”是指当时麻木不仁的国民。“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是指当时清醒的、追求进步革命的人。8解析从“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一句可以分析得知。参考答案鲁迅决定抛弃自己的看法,接受金心异的建议,写文章“呐喊”。9解析A项,“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不对,“国际声望”应放在“事业追求及成就”之后。C项,“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原文是“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D项,“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说法有些绝对。答案BE10解析分析某一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先概括这段写了传主什么事情,然后再分析这段对塑造传主形象和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此段写老年吴良镛战胜病魔,反映其坚强、乐观的性格,使传主形象丰满,主题意蕴丰富。参考答案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11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建筑领域”“结合全文”。第段写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第段写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第段写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第段写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参考答案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12解析先明确“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该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是真知灼见。然后重点结合第段理解“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谈谈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再重点结合第段理解“诗人的情怀”,谈谈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最后联系社会现实,千城一面,旧城被拆迁,指出吴良镛的观点在当今的深远意义。参考答案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情怀、审美修养。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13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段所讲内容,即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因为本文是说明性的内容,可从文段中找到中心句即“许多食品学家都认为这种饮食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人的科学饮食,追求健康长寿”,从中即可概括出文段的中心意思。答案示例科学的(合理的)饮食结构(搭配)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是人健康长寿的条件)。14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图片为徽标,解答时要仔细全面地观察徽标的内容,并联系徽标的主题概括其寓意。本题中水滴、手的形状非常明显,背景的圆形图案则代表了地球,这一点容易被忽略。概括寓意一定要联系该标志的内容,突出“节水”这一主题。参考答案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15写作提示审读材料时,必须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这些不正是心态所致吗”写作时要扣住“心态”来写。材料用面对同一件事物人们的心态不同这个例子,点明良好心态对人的重要影响。通过材料,我们不难把本次作文立意为“人要有良好(积极)的心态”。为了使作文不单调、空洞,我们还可以从“什么是良好积极的心态”“良好心态对人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怎样才能拥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人生不如意时如何做到从容淡泊”等几个角度来构思文章。无论作为议论文还是议论性散文,都需要“过硬”的例子,而这些例子可从我们学过的文章中信手拈来。如归去来兮辞中的陶渊明,如果没有淡泊名利的心境,怎么可能“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如果没有安贫乐道的心态,怎么会“审容膝之易安”又怎么能体味到别人享受不到的“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绿色”田园生活再如陷于“乌台诗案”险些丧命的苏轼,如果没有豁达的胸怀,怎能写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旷世奇语又怎能创造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放的意境其实很多例子可以用在不同的立意中,只要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转变一下叙述的方式和角度,就能把不同的例子“扭”到不同的立意上去。例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