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知识汇总ppt课件_第1页
艾滋病知识汇总ppt课件_第2页
艾滋病知识汇总ppt课件_第3页
艾滋病知识汇总ppt课件_第4页
艾滋病知识汇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知识汇总,艾滋病传播途径,概述,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份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的发现,1分型逆转录病毒,单链RNA病毒。分HIV1,HIV2两主型。HIV1至少有13种亚型。引起的AIDS病情重,全球广泛流行。全世界各亚型的感染者总数的比例约是:A为23%;B16%;C36%;D13%;E7%其它型为5%。我国的主要流行亚型有B,C,E和A等。HIV2至少有7个亚型。引起的AIDS病情相对较轻,主要流行于西非。可单独或混合感染同一个体,2结构球形或卵形,直径90140nm,外层为双层脂类蛋白膜,有刺状突起。核心内有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和逆转录酶、整合酶等酶。,3体外存活能力室温下体液环境中,可存活15日。温暖、潮湿及被含有大量HIV的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传染性可长达3日或更长时间。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30分钟或152547天,即可灭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100摄氏度持续20分钟的方法。一般消毒剂如75乙醇、0.5次氯酸钠、0.1漂白粉、0.3双氧水、0.5来苏、乙醚、丙醚,5分钟即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艾滋病流行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静脉吸毒不安全性行为暗娼人群男性同性恋人群,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人口流动频繁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0.8-1.2亿,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大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中国CDC在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间,由高危人群开始,传播到一般人群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BridgePopulation桥梁人群,DrugUsers吸毒者,SourcePopulation源头人群,MSM同性恋,Sexworkers性工作者,GeneralPopulation一般人群,Family家庭,Children儿童,流行病学,传染源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人类是唯一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HIV传播与体液交换有关。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子宫颈分泌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液、泪液、尿液、脑组织及淋巴结中可分离到HIV。蚊子等昆虫叮咬不传播HIV病毒,三大传播途径(1)性接触(2)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传播前二种是水平传播,后一种是垂直传播,(1)性传播全球的HIV传播约7585因性交(阴茎阴道、阴茎肛门,阴茎口腔)传播男女性行为占全球感染者的7080。发展中国家以此为主,特别在非洲、印度等亚洲国家男男性行为占全球感染者的510。发达国家和南美国家以此为主,性接触传播目前全球的主要传播途径未经设防的性活动相关危险因素性伴数性伴的感染阶段STD和生殖器局部的损害程度性交方式及保护措施,(2)血液传播占全球感染者的510;共用针具共用针具滥用依赖性药物(毒品)。违规采供血特别是有偿采供血浆(单采浆)时,违反一人一针一管、一人一套一次性血浆采集器的原则输入含HIV的血液及血制品职业性医源性感染被携有“污血”针头刺破皮肤感染其它如人工授精和器官移植、脑脊液造成的传播,与医疗有关的非损伤性感染(如HIVAIDS病人的体液接触未感染者的眼结膜所致感染),(3)母婴传播在胎儿期、分娩、哺乳期由母亲传染给婴儿。婴幼儿感染后发病急、疗效差、死亡率高,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及双性恋静脉吸毒(IVDU)血友病患者、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HIV/AIDS感染母亲所生婴儿,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1、AIDS的临床分期:从HIV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分急性感染期、临床潜伏期、AIDS期三个时期。(1)急性感染期HIV进入体内的16周发生。多数感染者在窗口期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头痛、口腔念珠菌病等,不具备特异性。一般持续12周,无需治疗即自行消失。5075%的感染者会出现上述症状。窗口期HIV进入机体后,通常需经过一段时间(多4-8周)才会产生抗体,这段时间叫窗口期。95%以上HIV-1感染者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感染后3个月以内,极个别情况到6个月才可检测。在流行病学上更具危险性,是危险的传染源。,(2)临床潜伏期这一阶段绝大多数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少数人除腹股沟淋巴结外,有两处或更多处(主要是颈部、腋下)淋巴结持续性无痛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大于1cm,不固定,无压痛。多种因素影响此期长短,一般血源传播感染者25年;性接触传播感染者710年,甚至更长。抗HIV阳性,血液中的HIV病毒(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但CD4缓慢地进行性减少。,HIV感染的自然史,CD4细胞(cell/mm3)800400,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CD4,病毒载量,抗HIV的CTL,HIV抗体,(3)AIDS期HIV感染后,由于HIV大量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出现种种临床症状的阶段,如发热持续不退,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腹泻淋巴结肿胀等全身症状。临床指征分两类,即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以抗HIV阳性,CD4200l为特征,常见机会性感染有:单纯疱疹V、巨CV、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结核杆菌。另:EBV、隐球菌、弓形虫、隐孢子虫、鸟分枝杆菌。最常见继发肿瘤:卡波齐(Kaposi)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另:浸润性宫颈癌,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脑淋巴瘤其它HIV相关性消瘦综合征,复发性肺炎,HIV相关性脑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病毒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原虫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结核分支杆菌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单纯疱疹病毒鸟型分支杆菌新型隐球菌鼠弓形体带状疱疹病毒鼠伤寒分支杆菌曲霉类菌蓝(白)氏贾第虫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弗氏志贺菌粗球孢子菌痢痢阿米巴淋巴瘤病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菌癣菌类贝氏孢子球虫类EB病毒,实验室检测关键的化验有四种:初筛试验、确证试验:用于判断是否HIV感染者(应提供检测前后咨询)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1)初筛主要依靠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初筛阴性且不处于窗口期(一般通过问病史确认,严格需经3个月后复查后确认),则排除HIV感染。(2)确证试验由国家指定的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初筛阳性时必须做确证试验,如果确证阳性,才可确认。通常需数日后,才能出确证试验结果报告。,(3)血浆HIVRNA检测直接确认血中有无HIV的RNA,可用于在窗口期即确诊HIV感染(4)CD4计数用于检测HIV对CD4损毁程度。在AIDS期,单纯的CD4数量按WHO标准为200l,美国CDC标准为350l(1l1mm)。凡是CD4下降到这一数值,即应开始ARV治疗(5)病毒载量测定用于检测血浆中HIVRNA的数量。凡血浆HIVRNA10000拷贝ml,即应给予ARV治疗,诊断1.HIV急性感染(1)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史,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其他(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2)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3)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在感染初期HIV抗体阴性,但多在26周左右抗体转阳,极少数可能延长至36个月才出现阳性。血浆HIVRNA阳性确诊标准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中的现象,加上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即可确诊,仅具备HIV抗体阳性一项也可确诊,2无症状HIV感染(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2)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但可有淋巴结肿大(3)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血浆中HIVRNA阳性确诊标准:有流行病学史或临床表现中的现象,并有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可确诊,3AIDS:(1)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低热1个月2)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1个月3)慢性腹泻35次日,且3个月内体重下降10,4)口腔或内脏的白色念珠菌感染5)卡氏肺孢子虫肺炎6)巨细胞病毒感染7)弓形体脑病8)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隐球菌肺炎9)真菌感染10)败血症11)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12)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济肉瘤13)淋巴瘤14)活动性结核病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5)反复发作的疱疹病毒感染16)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WHO推荐:HIV感染者两项主征+1项次征可断为AIDS.主要症状:体重10;发热1月;持续或间歇腹泻1月。,次要症状:咳嗽1月;全身骚痒性皮炎;复发性单纯疱疹;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进行性播散性单纯疱疹;全身淋巴结肿大;Kaposi肉瘤;隐球菌脑膜炎。,(3)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经确证验证证实者,CD4细胞数200l确诊标准:抗HIV确证阳性加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或CD4细胞数200l者即可确诊,治疗原则,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机会感染及肿瘤的预防及治疗,AIDS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传染病,需终生服药治疗。ARV(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目标:最大限度抑制HIV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重建和或维持免疫功能;减少HIV的传播;降低AIDS病死率,延长病人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AIDS的预防与控制,1、经性传播HIV预防(1)安全性行为健康性观念ABC节欲(Abstinence)固定(单一)性伴(BeingFaithful)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安全套(Condoms)(2)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2、经血液传播HIV预防(1)安全用血行为杜绝非法采供血血(血浆、血制品)检测一人一针一管(一套输血针具)(2)安全使用药物(毒品)行为美沙酮治疗一人一针一管;针具交换。(3)医疗服务、日常生活/卫生预防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采取普遍性防护的原则紧急局部处理暴露风险评估及用药事故的报告和保密,3、经母婴传播HIV预防婚前与产前检查HIV阳性孕妇选择不同阻断方式(知情同意前提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人工喂养新生儿口服一次剂量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非100%,但可将感染率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