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概论,蛔虫_第1页
线虫概论,蛔虫_第2页
线虫概论,蛔虫_第3页
线虫概论,蛔虫_第4页
线虫概论,蛔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虫(nematode)概论成虫形态特征 1 外形线状、园柱形、两端尖细; 2 雌雄异体、雌雄、雌尾尖直、雄尾卷曲或膨大; 3 左右对称、体表光滑、不分节; 4 假体腔(原体腔); 5 消化系统: 口-咽-中肠-直肠-肛门(雄虫为泄殖腔); 6 生殖系统: 雄虫单管型,雌虫单管型(鞭、旋)或双管型(蛲、钩、蛔、丝); 7 排泄系统: 管型 (蛔、钩、蛲、丝)或腺型 (鞭、旋); 8 神经系统: 咽部神经环,神经干,神经连合(神经干之间连合),头乳突,尾乳突,头感 器,尾感器。,虫卵形态特征 基本结构:由卵壳、内含物和蛋白质膜等组成。 卵壳结构: 1 受精膜(卵黄膜,来源于受精卵母细胞的卵膜) 2 壳质层(蛋白层,有抗机械压力作用) 3 蛔甙层(脂层,有调节渗透压作用)生活史类型 线虫基本发育过程:卵幼虫成虫 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 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虫。,重要知识点及讨论,知识点 蛔虫、鞭虫生活史要点及常用病原诊断方法 讨论题 试述蛔虫与鞭虫生活史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及防治原则,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形态 成虫:2035cm;1530cm 虫卵:受精卵4060m 未受精卵4090m,生活史生活史过程 成虫寄生小肠,雌雄交配 产卵随粪排出体外 未受精卵自然死亡, 受精卵经3wk发育含蚴卵 ,蜕1次皮感染性卵经口感染在小肠孵出幼虫,侵入小肠黏膜随淋巴、血液经门静脉、右心,肺部移行并蜕皮2次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到达咽部随吞咽进入消化道食管,定居于小肠,蜕皮1次成虫,生活史特点1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上部 2 感染期为含蚴蛔虫卵 3 感染方式是经口感染 4 幼虫发育有肺部移行过程5 雌虫产卵量大(24.5万个条天),致病 幼虫致病 ()肺蛔虫症:暂时性肺嗜酸细胞浸润伴血嗜酸细胞增多,称吕佛勒综合征(Loefflers syndrome) ()异位损害:重度感染时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 ()可通过胎盘至胎儿体内寄生 成虫致病 ()掠夺营养营养不良、发育障碍(影响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和的吸收) ()过敏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损伤肠黏膜消化不良、消化功能紊乱 ()常见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蛔虫症。,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首选,涂片3张,检出率达95%)、饱和盐水浮聚法、定量透明法(改良加藤法)。 试验驱虫:用于粪检阴性,临床症状疑似蛔虫病者,又称驱虫治疗性诊断。 痰检蛔蚴:确诊肺蛔虫症 中医望诊:面部虫斑、指甲白斑,唇泡、巩膜虫影可作辅诊,无确诊意义。,流行 分布 世界性分布,尤其在温暖潮湿地区人群感染普遍。感染率农村城市,儿童成人。 流行因素()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防治原则 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首选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丙硫咪唑,肠虫清),甲苯达唑(mebendazole安乐士)。伊维菌素(ivermectin)驱蛔效果与阿苯达唑相似。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