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散文ppt课件_第1页
20年代散文ppt课件_第2页
20年代散文ppt课件_第3页
20年代散文ppt课件_第4页
20年代散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二十年代散文,1,学习提要,1、二十年代散文发展概貌2、周作人、朱自清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语丝派、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4、野草解读,2,鲁迅: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诗歌之上。,3,第一节20年代散文概述,鲁迅: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白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4,朱自清,“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5,第一节20年代散文概述,6,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颇有声势的杂文创作浪潮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稍后。许多报刊杂志都开辟了“随感录”、“杂感”、“评坛”、“乱谈”等栏目,7,8,2、特点杂文一般短小精悍,应时刊发,“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而每位作者又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9,3、作家群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10,4、名家名篇李大钊:青春今、新的!旧的!、新纪元等,都进发着昂扬奔放的改革激情,抒发追求新世界的理想。将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两相结合,形成他的特色。,11,陈独秀:偶像破坏论写得气势轩昂,与封建主义思想势不两立;“随感录”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底误会和反抗舆论的勇气,鲁迅:“独秀随感究竟爽快”的赞语。,12,钱玄同:批评儒家思想的员猛将,其随感录四十四、随感录四十五,是痛快淋漓的文字,颇适合当时激进的阅读心态。鲁迅:“颇汪洋,而少含蓄”慨括其文风,13,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等等,以及稍后所写的一些论争文章,都坦诚爽快,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风格是善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读起来畅快轻松,对论敌能加以不容发疑的驳难。鲁迅:忆半农,14,鲁迅:新青年作家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之。中国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流派开辟的,鲁迅正是这种文体的奠基人。,15,二、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一)冰心(1900-99)1、简介: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1919开始发表作品,1921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任教。,16,2、冰心体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活,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张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7,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用和儿童亲切谈心的语调,将山与海,从视野、颜色、动态、给人遐想等方面,详加对比,抓住事物特征,描绘得有声有色,处处传诉出作者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冰心的作品多抒写自己刹时间涌现的感触与自然风景,传达的是一段挚情,或一缕幽思,空灵而缠绵,纤细而澄澈。,18,3、文体、语言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冰心的语言仍浸有旧文学的汁水,不过经过她的处理,已经完全没有陈腐气息,而别具一种清新的韵味。,19,往事其二(八)中的一段描写: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衰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这种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地“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的韵律感。,20,(二)朱自清,见现代诗歌下,21,三、语丝派的散文,22,1、语丝1924年11月创刊的语丝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与周作人都是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上,语丝派是比较执著的。2、语丝体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23,3、主要成员孙伏园、孙福熙、川岛、林语堂、鲁迅、周作人等。,24,四、现代评论派,1、人员构成20年代中期“现代评论”派出现,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相对立,自然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现代评论”派最重要的散文家有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25,2、徐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的“诗圣”,天生个情感型的人,易冲动,爱自由,加上深受西洋文学的影响,很自然便成就了他那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名篇: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26,徐有才情,有灵感,具有快如闪电般的感兴,这确实增加了他散文的流动性。他表情达意,常一语嫌不足,又添语,淡描恐不尽,再用浓抹,自然造成繁复、华丽的印象。读他的文字,如春华大地,万卉竞放,又如清泉汩汩,一泻千里,如此自由华丽,也不失为种美的风致。,27,28,29,30,林徽因著作,31,电影人间四月天,32,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33,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34,新月三女杰:凌叔华、方令孺、林徽因,35,3、陈西滢(1896一1970年)思想意识上属于徐志摩一派,是现代评论上的的“闲话家”,创作颇多,后集成西滢闲话。,36,第二节周作人,一、生平1885-1967。浙江绍兴人。初名櫆寿,1901年去南京水师学堂学习时改名作人,号启孟,1909又改号启明。,37,1901-1905南京求学1906-1911日本求学1918开始参加五四、筹办文学研究会20年代中期思想渐趋消沉抗战变节附逆晚年定居北京,38,二、散文创作情况,散文理论:强凋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认为这种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端”,“他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39,二、散文创作情况,散文创作风格与作品“浮躁凌厉”:谈龙集(1927)、谈虎集(1928)中。“冲淡平和:自己的园地(1923)、雨天的书(1925)泽泻集(1927)、过去的生命(1929诗文集)等。,40,三、人生观:多爱而少憎、温和而睿智,周作人有名士派的夙缘,有“叛徒”与“隐士”的二重性格。他更倾向于把文学当作是“自己的园地”,是“言志”,即抒我之情;他更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苦雨斋”阴郁如雨的古典的氛围,玄思,冥想,“胡乱作文”,在文学上寻找慰安”。他写于20年代的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都是现代散文的名篇,很能代表周作人“言志小品”的风格。,41,四、小品文创作,1、创作理念:在小品文的创作理念上周作人极力推崇明代作家“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强调小品散文“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2、选材他的小品散文取材极为广泛,从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到日常情景、生活琐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42,3、情趣周作人的选材极平凡琐碎,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有特别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适合所谓“中年心态”。如喝茶所沉醉的是“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北京的茶食中写看夕阳、观秋河、赏花、听雨、闻香等等,认为这些无用的游戏享乐。也是生活的必须部分。凡是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读者,读了此类描写,往往都会心领神往。,43,4、艺术特色(1)“散谈”式、舒徐自如、优雅情致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记生活中的一事、一情、一种景。他习惯于把眼前景物、事件与往事的回忆、考据、析理拉扯到一起,用淡雅朴实的笔调,从容舒缓地娓娓道来。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细致的观察力+清闲优游的情致。,44,(2)情景交融: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在冲淡的情感之中深含着诗意。如:故乡的野菜、乌篷船,45,5、语言周作人的小品常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一般特征。他的小品散文大都几百字到千把字,遣词用字恰到好处,体现了一种朴实、古雅、含蓄、凝重的文风。,46,6、散文风格周作人主张小品文美在平淡自然,崇尚平和冲淡的境界。他自己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如一散文家评说:“他的作风,可用龙井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人们也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一方面是淡而深的寂寞之苫,另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47,7、文体周作人的小品文从文体特征来看,属于闲谈絮语一类。这是一种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其叙述方式,是把西方随笔的谈论风格,中国散文的抒情韵味,乃至日本俳句的笔墨情趣,融合起,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抒写体制。,48,第三节野草、朝花夕拾,一、野草1、创作背景2、主题:鲁迅的哲学3、意象4、语体:独语5、艺术气质:,49,强烈的主观抒情意味,作者广泛运用了隐喻、象征、和意识流等创作方法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创造出一个物我交融的、真幻一体的朦胧意境,使自己忧愤深广,悲悯沉郁的生命情调得以淋漓的挥洒,创造出一个个幽深奇诡的艺术境界,表现了小说主人公及诗歌主体形象的深度心理、精神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