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运动...ppt_第1页
第三章地球运动...ppt_第2页
第三章地球运动...ppt_第3页
第三章地球运动...ppt_第4页
第三章地球运动...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一地球自转概述,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自转的方向: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的证明:傅科摆。地轴与地表相交于两极,地轴延伸为天轴。,二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如果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太阳日为24时,太阴日约为24时50分。,三地球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平均每小时15度。线速度:赤道线速度为465米/秒任意纬度v=465*cos.极地的线速度为0。,四地球自转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使得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律。地球自转使所有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有不同的地方时。地球自转整体运动与地球的局部运动是相联系的。地壳运动、大气运动等。地球自转影响着潮汐运动。,五昼夜现象,昼夜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圈。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太阳日。赤道上终年昼夜相等。全球可分为四个地带,极昼地带、昼长夜短、昼短夜长和极夜地带。,六地转偏向力,F=2mvsinm为物体质量f为地转偏向力的大小v为物体的水平运动速度分量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sin是正弦函数为物件所处的纬度,七地方时,任何时刻有物理时刻和钟表时刻两方面含义物理时刻就是时刻的迟早程度。钟表时刻就是物理时刻的表达形式。地球自转使得同一物理时刻,不同经线有不同的地方时(钟表时刻)。,八时区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九国际日期变更线,经线180度被认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即从东半球越经西半球日期删1日。自东向西即从西半球越经东半球日期增1日。,十中国的时区,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十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同自转同向。,十二地球公转轨道,轨道是一个椭圆,半长轴=149600000千米,半短轴=149580000千米,半焦距=2500000千米。周长=940000000千米偏心率=(半焦距/半长轴)=0.0167扁率=半长短轴之差/半长轴=1:7000,十三近日点与远日点,地球椭圆轨道上日地距离最近的点为近日点近日点的距离为147100000千米,远日点的距离为152100000千米地球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十四黄赤交角,天赤道与黄道的交角即黄赤交角,约为23度26分。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为春分点和秋分点,黄道上离天赤道最远的两点分别为夏至点和冬至点。,十五地球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每秒约30千米角速度每日59分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有季节变化。日地距离越近,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就越大。近日点时线速度为30.3千米/秒,远日点的线速度约为29.3千米/秒。,十六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近点年、食年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季节变化的周期,以春分点(西移)为参照物。,近点年=365日6时13分53秒,以近日点(东移)为参照物。食年=346日14时52分53秒,以黄白交点(西移)为参照物。,十七历法,历法指安排年、月、日的规则。历法分为阴历、阴阳历和阳历。,阴历(回历),平均历月=朔望月=29.5306日平均历年=朔望月*12=354.3672日回历的大月是30日,小月29日,逢单都大月,逢双都小月。30年中安排11个闰年,闰年中把12月改为大月,这样平均历月接近了朔望月。在30年循环周期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为闰年,阴阳历(农历),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12.3683朔望月=回归年历月长度,大月30日,小月29日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十九年七闰平年有12个历月,闰年有13个历月。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阳历: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四年一闰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28天,1、3、5、7、8、10、12为大月。平均阳历年=回归年,十八地球公转意义,地球公转产生了昼长夜短的周期性变化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地球公转产生了五带,十九昼长夜短,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地理纬度=90-赤纬的地方全昼,相反的地理纬度的发生全夜。全球可分为四个纬度带,极昼地带,昼长夜短、昼短夜长和极夜地带。,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平均值=90-地理纬度,极大值=113.26-地理纬度,极小值=66.34-地理纬度年较差=46度52分。,二十四季,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的现象,南北半球没有同时来临的同一季节。季节变化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是气候现象。,天文四季,天文季节的因素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低。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就是过渡的季节。,我国的四季,我国春季以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夏季以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秋季以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冬季以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这样的四季具有明显的天文含义,但同实际的气候递变不符合。大暑和大寒看作夏季和冬季的中点。,二一,五带,地球上的五带,根据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划分的南北回归线以内太阳每年直射2次,线上直射1次,线外直射0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也存在纬度差异,有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界线就是极圈。,第四节:地理坐标,一地心地轴极点,地球的球心就是地心。地球自转的轴线就是地轴。地轴通过地心,同地面相交于两点,分别为地球北极和地球南极。,二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而成的圆,是纬线。纬线互相平行。纬线是东西方向。,三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而成的圆是经圈,经圈被南北极点等分称为经线。所有经线等长。经线是南北方向,,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经度起算面被称为本初子午线。1海里就是经线1分的长度,每根经线的长度=60海里*180=108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