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2)_第1页
曹刿论战 (2)_第2页
曹刿论战 (2)_第3页
曹刿论战 (2)_第4页
曹刿论战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左传,齐师伐我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信未孚小大之狱可以一战齐师败绩小惠未徧曹刿请见,军队,参与,鄙陋,目光短浅,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人所信服,案件,可以凭借,大败,通“遍”,遍及,普遍,请求,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何以战?(2)忠之属也。(3)夫战,勇气也。,凭什么(条件)作战?,(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作战,要靠勇气。,(4)夫大国,难测也。(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国是难以推测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1.齐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分为几个层次?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三、读课文,小组讨论、研究文本。,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战前战中战后,详,详,略,是什么原因使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你能从曹刿和鲁庄公的讨论中捕捉到哪些信息?你还知道哪些战役是由于这几个原因取胜的呢?提示问题:战前,鲁庄公针对曹刿的“何以战”提出了几个条件?曹刿认同那个条件?为什么凭这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之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为什么要在“辙乱旗靡”时才追击?,2.指名朗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3再读课文,品析人物,(1)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形象。提示: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2)听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曹刿和鲁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四、结合自身,谈谈启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你的发现。,五、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六、总结反馈,完成作业,(1)左传是一部体史书,相传作者是。书中对鲁国以“我”来称代是因为。曹刿论战一文记叙了齐鲁的全过程,这是的著名战例。(2)本文最后一节中,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即:。,编年,左丘明,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长勺之战,以少胜多,彼竭我盈,辙乱旗靡,(3)体现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句子是。(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与哪一句相呼应?(5)文字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急躁冒进,沉着冷静,(6)曹刿在“齐人三鼓”之后才下令进攻的原因是。(7)第三段通过论述的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的战术思想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