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美术aPPT课件_第1页
夏商周美术aPPT课件_第2页
夏商周美术aPPT课件_第3页
夏商周美术aPPT课件_第4页
夏商周美术a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美术史夏商周美术,-,2,在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从公元前2l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相继建立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处于奴隶制度初建时期其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一带。夏的部落联盟推翻了传统的首领推选制度,确定了世袭王位制,它立官分职、颁布刑法、建立军队、设置监狱。此时产生了最早的历法,使用大批奴隶从事铸铜、制陶、造车等手工业,也出现了货币和商业活动。社会生活盛行鬼神迷信,祭祀活动经常举行。这时候已经有了初步的文字,甚至已经产生了教育的机构,音乐、舞蹈、雕刻等艺术都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内容。,-,3,商代,公元前16世纪夏朝为商所取代,此后500多年中,奴隶制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代原是以今河南郑州及其附近为活动中心,后屡次迁都,至公元前14世纪时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出现了商朝最强盛的局面。商的统治疆域逐渐扩大,其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抵江南,在其周围还有一些臣服的方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大国。商代的国家制度、机构都更趋完备,逐步确立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使用大批奴隶从事农、牧、手工业。出现完整的文字体系甲骨文和金文,尊天事鬼的祭祀活动名目繁多,仪式隆重。手工业有很大的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骨牙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专门的作坊,而且有着细致而明确的分工。以青铜工艺为代表的美术创作是继原始彩陶、黑陶以后出现在古代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高潮。青铜文化在整个精神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4,原先是活动于陕甘一带的古老农业部落,也曾臣服于商朝。由于商朝末年,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纣王实行残酷的统治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朝,自此至公元前770年,史称西周;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时代又以前476年为界,前期称春秋时代,后期称战国时代,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为止。,周,-,5,西周,西周施行“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册封给宗室、姻亲和功臣,建立诸侯国;诸侯王有权将土地和人民封给卿;卿也可以再封给士。诸侯对周王、卿对诸侯、士对卿均要承担从征、纳贡等义务。同时并行的是宗法制,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侯位的制度而形成大小宗区分严密、亲疏分明的宗法秩序。周从商代获得了全部手工业设备、技术和富有经验的手工业奴隶,成为建立西周手工业的重要基础。周代手工业分工更细,种类众多,号称”百工”,其产品也逐渐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西周农业生产发达,以“井田制”为土地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系统地提出了礼、乐、刑、政一整套统治之术,很注重“礼”的等级关系,文字以金文为普遍的书写形式,重视教育。,-,6,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阶段。春秋是奴隶社会走向解体的社会变革时期,周王室日渐哀微,各诸侯国通过战争发展自己的势力,出现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局面。经过300年的兼并,最后形成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统治者实行变法,进行政治改革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势力导致奴隶制土崩瓦解,新的封建制度从此诞生。,东周,-,7,此时铁制工具已经在各行业中普遍应用,私营作坊、私商不断出现,工商业城市呈现出繁华景象。思想文化方面,出现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学术繁荣的局面,儒家、道家等学派奠定摝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在文史、艺术、科技等其他各方面,春秋战国时代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8,商、周两代美术创作中以青铜器和玉器的成就最为显著,绘画和雕塑艺术虽然多数尚末脱离工艺装饰的性质,但已有了独立的创作。特别是到战国时代,绘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的各门类都以新的面貌涌现出来,各自独立发展,呈现出片繁荣景象,揭开了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综合起来看,青铜艺术集工艺美术、雕塑、绘画以及书法等美术种类的特征、手法和成就于一身,成为夏、商、周三代艺术成就最集中、最辉煌的代表。,-,9,夏商周美术,第一节青铜器第二节雕塑第三节绘画第四节书法第五节工艺第六节建筑,-,10,铜是人类最先利用的一种金属,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首无使用红铜(纯铜),然后才进一步掌握冶炼青铜。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飞跃提高,具有创时代的意义。夏、商、西周和春秋是青铜器铸造的辉焊时期,历史上称其为青铜时代。,-,11,青铜器发明、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带动,青铜艺术的进步,导致,装饰之风兴起,拉动,装饰雕塑和装饰画的发展,促成,独立雕塑和独立绘的兴起,-,12,文明社会,标志,早期,夏商周,文字,形式规律、美,书法艺术,城市的出现,奠定,传统建筑的基石,-,13,青铜器,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青灰,故名青铜。一、青铜器的制作:1、炼矿2、制范3、熔铸“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14,青铜器的优点:1、熔点较低。溶液流动性好,便于熔铸。2、硬度可以随铜和锡的比例的不同增加或降低。3、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15,铜是一种贵重金属,青铜器在当时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称为礼器。青铜礼器象征着奴隶主的权威,并具右区分尊卑贵贱的功能,这种功能在西周奴隶制发展到高度时期表现得最为充分。后来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青铜礼器也逐渐失去原来的作用。青铜器的类别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令人所不熟悉。,-,16,二、青铜器的种类依其用途,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杂器等1、炊煮器(主要有鼎、甗、鬲)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盛行于商周一直沿用到秦汉、魏晋各代。是商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除了作为炊煮器和盛食器外,同时也是商周时代祭祀时用的最重要的礼器,使用鼎的数量的多少事等级高低的标志,有严格的规定,鼎也被视为国家王权的象征,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陶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商前期獸面紋扁足鼎,-,17,-,18,毛公鼎,-,19,司母戊方鼎,-,20,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商代前期的鬲大多无耳,商代后期的鬲沿上附有双耳。西周时还有方鬲。,-,21,甗用作蒸食物用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放食物,下部为鬲,盛水。甑和鬲之间有可通蒸气的箅。此器物相当现在的蒸锅。,-,22,2.盛食器:簋、盨、簠、敦、豆,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圈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簋纥鼎一样,也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成套的簋皆以偶数出现,与奇数的列鼎相配。,-,23,商饕餮纹铜簋,-,24,盨x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25,簠,盛放稻、梁、等食物。器型为大口,长方形斗状,器盖与器身的形状、大小相同,上下对称,合上为器盖,分置可成为相同的两器。器盖四周常设有小兽纽,盖、器的两短边均有半环耳或环耳,-,26,敦器型为器盖与器身均为半圆球状,盖与身相合而成圆球形,故有西瓜鼎之俗称。盖与身两侧均有二环耳,有些器身侧位兽面衔环。盖上有三盖钮,身底部有三足,其盖亦可反置而盛食物。,-,27,蟠虺豆,豆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盛放腌菜、肉酱和味品的器具。“豆”字是典型的象形字。今天所言五谷中的“豆”,先秦时代称做“菽”,汉代以后才以“豆”取代了“菽”,-,28,3、酒器(爵、觚、角、斝、尊、卣、盉、彝、罍、壶)爵用作饮洒用的器物,相当现在的洒杯。形体较小,圆腹,前部有流厅边有尾,旁边有把手,下边有三个尖状高足流与口之间有双柱,柱有菌形、帽形(或称扇形)、龙蛇等多种形状,,-,29,角似爵,无流而有两翼,有些有盖,盖有做飞燕,用途与爵相同。,-,30,斝用作温酒的器物,有些像爵,但无流无尾,而且体形比爵大。先秦时代举行祭祀或飨宴时,于摆设食物之前,用斝盛郁鬯(一种配合香料煮成的香酒)灌于地面,以通神明,同时让宾客嗅到香味,这是一种隆重的礼节。,-,31,觚,商饕餮纹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现在的高足酒杯。,-,32,商後期犧首獸面紋圓口方尊,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类型。另外,乌兽形状的酒器多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的动物形象巾分别称为鸟尊、象尊、羊尊、虎尊、牛尊等,-,33,商代青铜牛觥,觥盛酒或饮酒用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34,卣盛酒用器物,有盖和提梁,脸部或圆或方,少数卣为猫头鹰等动物形状。,壶盛酒的器物,也可用于盛水,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春秋以来的壶上。多带华丽的的鸟兽纹装饰。,-,35,彝,西周兽面纹方彝,盛酒的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36,偶方彝商朝时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60厘米、口长69.2厘米、口宽17.5厘米、重7l千克,-,37,觯(觶)Zh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38,商後期鴞鈕獸面紋方罍,战国错银鸟云纹铜罍,罍L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39,战国蟠虺纹螭提梁铜盉,盉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40,4、水器(鉴、盘、匜)鉴,鉴的用途有三:一是盛水以照容貌;二是盛冰,夏季起冰冻食物、酒类之用;三是用于沐浴。形体像盆。古代没有普遍使用铜镜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41,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小盘盛水,用以洗手洗脸,大盘可用来洗澡,作为浴盆使用。,-,42,匜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43,5、兵器钺、剑、铍、戈、矛、斧、刀、矢镞、弩机、殳、甲胄等,-,44,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钩杀之用。钺占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矛用作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是作战用的重要兵器之一。剑属于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由剑柄和剑身两部分构成。戟既可以刺杀也可勾杀的兵器,实际上是戈和矛的合体,即在戈的柄头加一矛状尖刺装置而成。殳sh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45,-,46,管銎獸面紋戈,-,47,矛头,-,48,6、乐器铙、钟,商後期獸面紋鐃,鸣金收兵,口部呈弧形,铙体横截面呈阔叶形,两侧角呈尖锐状底部置有一中空圆管状的短柄,与体腔内相通,柄中可置木棒,-,49,钟,-,50,战国牛虎铜俎,7、杂器,俎是切肉、盛肉的案子。亦为礼器,常与鼎、豆配套使用。俎的形状为长方形案面,中间微凹呈碟状,案下两端有壁形足。,-,51,青铜匕,-,52,铜镜商朝时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直径11.8厘米、边厚0.2厘米,-,53,青铜器纹饰,商周青铜器某些纹饰的定名和分类至今未有完全统一的意见,以下所论乃是综合目前学术界的各种说法而成。商周青铜器的纹饰题材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54,饕餮纹: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一、动物类纹饰,-,55,-,56,商朝饕餮鼎,-,57,龙纹: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以其侧面作图象时,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58,-,59,夔纹,-,60,亚方罍,钮、盖、腹部饰兽面纹,颈、肩、足部饰夔纹,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彝铭文大意是:为祭祀历代先王妃及太子而做该器。“亚”是做器者的族名。,-,61,兽面纹甗,颈部饰由夔纹组成的兽面纹,腹部饰变形三角形夔纹。三足上部饰长有牛角的大兽面纹,下部饰弦纹三道。,-,62,-,63,青铜汽柱甑,-,64,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65,变形蟠龙纹青铜敦,-,66,凤鸟纹,凤纹,-,67,凤纹卣西周,盖和腹部的回顾式大凤纹羽冠逶迤交缠,-,68,鸟纹,-,69,鄂叔簋西周,方座表面饰鸟纹,-,70,虎纹侧面形象的虎纹多数较为写实,突出的是巨睛张口、利爪卷尾、躯体有斑纹等形象特征。同时,有许多虎纹作张口噬人状,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寓有以虎的威猛驱魔辟邪的含义。象纹象在商周时代的中原地区并不罕见,殷墟遗址有象骨、象牙及想压制品,墓葬中也有玉象出土。青铜器物中的象尊造型写实、制造精美,表明商代人对象的尊崇。青铜器纹饰总的象纹主要流行于晚商时期和西周早期,其中较为写实的象纹主要以长鼻鼓腹为特征,躯体或有涡纹、曲线纹饰。西周中期以后象尊和象纹已很少见到。,-,71,龙虎纹青铜尊,-,72,-,73,商代象纹青铜铙,-,74,-,75,双虎四鹿纹柄青铜刀,-,76,将某些动物纹作简化或变形的处理,形成更简洁、抽象的风格,有变为几何纹样的趋向,因而也有人把其中一些纹饰归入几何类纹饰。较为主要的变体动物纹有如下几种:目纹、鳞纹、重环纹、窃曲纹、波带纹,-,77,目纹,-,78,作尊彝尊,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79,重环纹,-,80,窃曲纹,-,81,波带纹,-,82,二、几何类纹饰商周青铜器的几何纹饰在种类和组合方式上有更丰富多样的变化,其工艺也更规整细密,有些达到极为精美的水平。由于动物类纹饰的大量施用及其重要意义,因而除了少数几何纹饰常被用作主题纹饰以外,多数几何纹饰只是作为陪衬纹饰之用。:连珠纹、乳钉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涡纹、云雷纹,-,83,兽面纹爵商,腹饰兽面纹、联珠纹。,-,84,乳钉纹方鼎商朝时期1974年河南省郑市出土高100厘米、重82.55千克,-,85,涡纹,-,86,铜小口鼎(战国),-,87,云雷纹,-,88,矢壶,从口沿至足部共有6层纹饰一、三、五层饰兽面纹,二、四、六层饰夔纹,双耳饰兽面纹。通体以雷纹作地纹,,-,89,三、人物画像类纹饰商和西周青铜器纹饰中的人像不多,其中较多是与动物共同组合,多寓有超现实的神秘含义。真正表现人类社会生活情景的画像类纹饰出现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其题材主要有:宴饮、弋射、射礼、狩猎、战争,-,90,燕乐攻占纹壶,-,91,欣赏妊簋西周,簋的腹部饰有百乳雷纹,是商代晚期盛行的纹饰,沿用至周初。,-,92,龙纹壶西周,腹部有四等分界栏,界栏和圈足饰变形兽体纹,颈部和腹部界栏内均饰卷体龙纹。,-,93,青铜壶西周,-,94,父庚觯西周厚趠chu方鼎西周,-,95,德鼎西周,-,96,效卣西周,-,97,镶嵌狩猎画像豆春秋,器和盖各饰狩猎画像两组,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98,簋西周,-,99,史颂鼎西周,-,100,几何纹豆,细密清晰的雷纹衬地,上饰以嵌红铜的斜格纹。,-,101,乳钉三耳簋,颈部饰目雷纹,腹部以鞭形雷纹作衬托,饰乳钉纹。足上以六夔组成三组兽面纹。,-,102,癸簋,通体以雷纹作地,口沿处饰蕉叶纹,颈部饰浮雕兽首及夔龙纹,腹、足部饰兽面纹。,-,103,黄簋商,颈饰3兽首,颈、腹、足各饰蕉叶纹、鸟纹、乳钉纹,-,104,兽面纹鼎商,口沿下饰兽面纹,腹饰三角雷纹,-,105,通高41.6厘米、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这套青铜器由尊和盘组成,尊置于盘中,也可以分开。尊盘的口沿附加精细、繁褥的透空附饰,尊盘铸有变形龙纹和龙形附饰,尊盘战国,-,106,夏代青铜器特色,夏代青铜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鼎、爵、角、觚兵器:戈、箭镞工具:凿、锛、钻、刀、刻刀、鱼钩和小铃特点:一、铜爵的制作表明已采用合范法铸造二、同一类器物有了不同的形制,显示了造型变化能力的提高;三、青铜器上是纹饰(饕餮纹、乳钉纹、云纹、十字纹等)以及嵌宝石的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07,夏代铜鼎,铜鼎,夏代,高20厘米、径15.3厘米,1981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重要的礼器。这件铜鼎可能为炊器,有双耳,腹外壁有纹饰,三个锥形足,-,108,铜爵夏,-,109,管流爵夏,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敞口弧沿,双翼上展,狭长的器身下设有假腹,上有数圆穿,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器身一侧带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尺状装饰。腹饰简单的乳钉纹、弦纹。,-,110,洛阳夏代都城二里头出土的铜爵,-,111,镶嵌十字纹方钺夏,夏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器物中心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卉纹六组,纹饰较为特殊,-,112,商代前期,商前期的青铜工艺比夏代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表现为:一、器物品种显著增多;二、有了复杂的装饰花纹;三、已能制作大型器物,如大方鼎;四、器物上开始出现铭文;,-,113,商后期青铜工艺的而艺术特色:一,品种极大地丰富,其中酒器尤为发达;形制多样,而且往往具有地方特色二,大型器物的造型突出地表现出高大厚重、庄重威严的风格,如鼎的造型,往往是宽边,厚立耳,长方形器腹,柱足粗壮,异常庄严、厚重。三,纹饰繁缛富丽,精巧华美。流行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鸟纹人面纹、云雷纹等,通常在云雷纹衬底上加上浮雕式的主体纹样而在主体纹样上有时还有阴线刻画的花纹,于是形成三层重叠的纹样结构,造成异常反复神秘的艺术效果。四,平面装饰与立体雕饰相互结合,往往在器物的耳部、提梁、盖钮和装饰面的对称轴上装饰以立体或高浮雕的动物头部,以增强器物的艺术表现里和感染力。五,装饰纹样与器物造型及铸造工艺密切结合。根据器物的形体特点划分主次装饰面,施以不同纹样。另外,采取一范一花纹区和在拼范部位增加边楞装饰的措施既避免了铸造过程中由于分范而容易产生的纹样对接不规整的现象,还增强了造型的结实感和扩张感六,此期器物上的铭文较简短,内容一般是族氏、作器者名,祭祀对象等,到商代末年铭文开始显著加长,有了重要记事的内容。,-,114,卣商代晚期,隆盖高缘,鼓腹下垂,圈足。劲纵向置龙首提梁,提梁饰龙纹自盖到圈足置棱脊四道。器及盖上饰浮雕大兽面。器体兽面双目特别巨大,手法甚为夸张盖沿、器颈、圈足上分别饰以不同形态的龙纹和鸟纹。,-,115,兽面纹尊商中期,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精细的气质。但整个图象仍有强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兽面的主干和底纹没有明显的区别。,-,116,壶商,这件小口长颈的壶是商代中期盛行的形式,壶肩上有两个穿,可见原来连有活动的提梁。器身有华丽繁密的纹饰,除盖上的卷体龙纹外,壶的肩腹部布满婉转流畅的纹样,极见精美。,-,117,鼎商,双耳厚大,方唇深直腹上有6条扉棱,柱足腹饰兽面纹,足饰三角云纹腹内铭文“戈”是器主之族名。,-,118,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双耳高大,柱足粗壮,气势十分雄健。腹部饰精美的鸟纹和兽面纹,突出的扉棱既遮掩了铸造的痕迹,又具有相当的装饰性。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史”,表明其为商代的大族史所拥有。,-,119,鸟纹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小立耳,方唇,深腹,圜底,三柱足。口沿下饰一周回顾式鸟纹,器形厚重,花纹精细,具有晚商铜鼎的典型作风。,-,120,兽面纹扁足鼎商,厚唇,折沿,口沿上一对小立耳,弧腹,圜底,下有三抽象的龙形扁足,龙口侈张托鼎腹。腹饰兽面纹、弦纹。,-,121,大禾人面纹方鼎,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运用反复、对称的装饰手法,布局严密,写实与抽象纹饰结合。,-,122,商代都城偃师商城出土的青铜尊,-,123,兽面纹铙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铙流行于商晚期。形体似铃而大,口部呈凹弧形,器体横截面为阔叶状,两侧角尖锐,底部设中空短柄,可置木段以便手执。根据文献记载,铙是一种军乐,在退军时指示停止击鼓。,-,124,卣商,以两个相背的鸮(猫头鹰)合并为器形,盖为鸟首,首上有双耳,两侧的角作鸟喙,器腹作鸟身,饰有羽翼,器足为鸟足。,-,125,兽面纹壶商,椭圆形壶,长颈,深垂腹,双贯耳、圈足。颈饰弦纹,身饰虎首、牛首二组兽面纹、龙纹,足饰云纹。,-,126,鼎方彝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青铜的方彝出现于商代晚期,通常作长方形,带有四阿屋顶形的盖。盖身装饰有多层浮雕的兽面纹,盖部的兽面纹呈倒置状,配合器身的造型,和谐贴切,体现了商人高超的设计思想。,-,127,簋商,侈口,束颈,鼓腹,两侧有兽形耳,高圈足。口沿下前后中央各一浮雕兽首。口沿下、腹、足各饰蝉纹、鸟纹、兽面纹。,-,128,兽面纹鬲商,鬲其形式自陶器发展而来。鬲侈口,唇边加厚,长颈,深腹袋状,下有圆缀形中空足,双立耳。颈饰兽面纹,上下皆饰连珠纹。腹饰卷角型兽面纹,兽目特巨,图案条纹粗旷,结构复杂,具有高度的象征意趣。,-,129,爵商,敞口,长流,流口处有伞形柱,长尾,卵形腹。,-,130,觯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觯初见于商代晚期,沿用至东周时期。它的形制有扁体和圆体的两种,往往带有盖。这件觯为扁体,纹饰精美,盖、腹、圈足均饰兽面纹,颈部为三角雷纹,其下还有鸟纹。盖和器身四周都有突出的扉棱,这是为了掩盖范缝美化器物而特设的附饰,是独特而巧妙的艺术构思。,-,131,兽面纹觯商,扁圆体,盖上有伞形柱,侈口,长颈,垂鼓腹,圈足。盖、颈、腹、足各饰鸟纹、兽面纹、雷纹。,-,132,觚商,敞口,长身,圈足。身有扉棱。颈、腹、足各饰蕉叶纹、雷纹、龙纹。足内铸二字铭文。,-,133,斜角雷纹觚商,敞口,粗身联圈足,圈足有十字形镂孔。口沿腹间有一牛首。,-,134,伊川出土的商代“子申父己”青铜鼎,-,135,觥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这是一件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的盛酒器。觥盖前端为一昂首而出的兽首,后端作牛首形,中脊为一小龙,前端兽耳后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体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尾逶迤,形态优雅。整器装饰手法纯熟灵巧,是商代晚期中较为独特的作品。,-,136,(1)在品种方面,酒器大为减少,原因是周人禁酒。商代常见的觚、爵、角、觯和卣等酒器在此期几乎绝迹;另外,食器和乐器品种增多,出现许多新品种。(2)在器物形制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简化、定型趋向,如鼎,以圆腹兽足为标准样式,其他三足器也多作兽足,柱足逐渐消失。(3)装饰花纹方面,兽面纹逐渐减少,或居于器足等次要部位,环带纹、重环纹、窃曲纹、垂鳞纹等流行,纹饰风格趋于简朴;纹样结构以带状的二方连续纹样为主,而且都是较浅的平雕,不再有多层重叠的繁缛结构。(4)铭文多为长篇,记载祭祀、战争、赏赐、册命等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字体从早期的雄浑转变为规整、严谨,铸造精致,而各个地区的字体风格又有细微复杂的变化,藏有许多书法艺术的奥秘。总体的风格特征看来,商和西周前期是以森严、厚重、华丽、神秘的风格为主导,而自西周中期以后,风格趋于简朴、明朗、平和。,西周进入中后期后青铜器产生较大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137,青铜方尊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这件尊为圆口方体。器上的装饰以兽面纹为主,肩部四周各饰有立体的大象,象鼻高高翘起,庄严中略带诙谐。尊的四角有镂雕棱脊,雕工精细。此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度则深厚雄健,仿佛大器。,-,138,洛阳出土的西周饕餮纹方鼎:,-,139,鼎,此鼎平沿外折,深圆腹,有二立耳,三蹄足。器口下饰二道弦纹。,-,140,鼎,为圆腹圜底,二立耳,腹饰二道弦纹。,-,141,鼎,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142,鬲,此鬲宽平缘外折,束颈,圆肩,底部近平,足呈兽蹄形,器身三面出戟。肩部饰重环纹。,-,143,豆,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144,簋,此簋圆形侈口,折沿,鼓腹,有二附耳,有盖,盖顶有圆形捉手,圈足下附三矮足。器颈与盖沿各饰一周窃曲纹带,腹与盖面均饰直道纹,圈足上饰粗弦纹一道。,-,145,簋,。簋圆形,敛口,鼓腹,有双耳,耳上端雕铸兽头,兽角呈螺旋状,圈足,圈足下为三兽形扁足。有盖,盖上有圆形捉手。盖顶与器腹饰瓦纹,盖沿、颈部和圈足上饰重环纹。,-,146,壶,此壶直口,长颈,有兽首形大套环双耳,鼓腹,圈足有宽边。壶盖已失。壶口下饰三角形兽面纹,器颈及圈足饰重环纹,器腹两面以突起的带纹构成田字形网格,每一格内均饰蟠龙纹。,-,147,盘,折沿附耳,圈足。壁饰重环纹,圈足饰环带纹。,-,148,匜,此匜宽流,曲口,鋬作夔龙形,口衔匜沿作探水状。器腹饰兽带纹。匜的前两足上部饰兽首,后两足上部作兽尾形。,-,149,罍,此罍平沿,斜肩,肩上有兽首衔环双耳,腹斜收。颈饰窃曲纹,肩饰涡纹间变体夔龙纹,腹饰蕉叶对夔纹。,-,150,鼎,此平沿外折,深圆腹,二直耳,三柱足较短,腹饰二道弦纹,-,151,卣,此卣圆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喇叭形握,盖两侧铸直立的“犄角”。器以半环衔接提梁,提梁两端雕饰兽头。器颈与盖前后均铸有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纹带。,-,152,尊,免尊,尊侈口,圆垂腹,圈足。颈部前后雕铸兽首,兽首两侧均饰垂冠回首的夔鸟纹。,-,153,凤鸟纹爵,此爵倾酒用的流甚宽大,与流相对的尾尖锐,口与流之间有伞形柱一对。器腹呈杯形,一侧有兽首鋬,器下有三刀形尖足。器身装饰鸟纹。,-,154,鬲,鬲敛口,短肩饰窃曲纹,下腹外鼓,饰波曲纹。鬲座为方屋形,正面开门,余三侧留窗。作为全器主题纹饰的刖人则铸在前门上,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