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优秀课件_第1页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_第2页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_第3页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_第4页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企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来.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背景链接,1、生难字,阻遏(),芜湖(),荻港(),溃退(),歼灭(),绥靖()(),w,d,ku,jin,su,jng,检查预习,锐不可当(),dng,2.多音字,殷,殷切()殷红()雷声殷殷(),当,锐不可当()妥当(),塞,要塞()堵塞()活塞(),dng,dng,yn,yn,yn,si,s,si,走进新闻,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三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新闻的结构,4.新闻的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包括单行标题双行或多行标题。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新闻的结构,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别在文中总结出新闻六要素。,运用学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电头”,不能删去交代、和。,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作用: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问题讨论,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0万,安庆芜湖,全部渡过,35万,九江(不含)安庆,渡过2/3,35万,芜湖江阴,大部分已渡过,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不含),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思考: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a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c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而且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而且含有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句则充满了嘲讽,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句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重复。,填空题,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本文语言有何特点?,准确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思考课后第三题。,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第句好。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表明共产党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并扩大了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课堂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