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商业.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商业.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商业.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商业.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社会地位提高秦汉至隋唐,统治者推行(),商业受()()的限制;隋唐时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还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和()。两宋:商业经济(),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收入成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明清:()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产品()提高,还出现(),如徽商和晋商。,商:出现职业商人周:实行“工商食官”,私商成为商人主体,重农抑商,商业发展艰难,长安、洛阳等城市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出现柜坊和飞钱,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世界最早纸币;打破时空限制;商税是政府重要财源,专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地域性商人群体,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二)“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朝以前,政府在特定场所设“市”,有()()的限制,宋朝时,()()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直接监管。古代城市既有大都市,如()()()等,集()()和()为一体,功能比较综合,隋唐在长江流域出现商业城市,有()的说法,明清时,商业小城镇大量兴起。古代城市还有对外贸易港口,如()()等,政府有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如唐朝的()等。,西市,东市,北宋东京城,严格“坊市制”,城市中坊市界限打破,官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按时开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早市、夜市、草市、商业名镇的出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从城市功能看,从商业活动看,从数量规模看,从地区分布看,唐前是政治军事;唐后经济功能增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明清时期大商贸城市增多;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江南地区,经济中心转移,江南地区分布多,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1、起源早2、受压抑3、发展好4、都会多5、阶段特征明显,(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D,(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C,(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1题)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C,(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B,(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7题)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A,(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BCD,B,(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B,(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9题)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BCD,D,(2009年海南高考7题)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D,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B.C.D.,C,(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09江苏)(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一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