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前2070前1600)1.基本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2.主要表现: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出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二、商朝(前1600前1046)1.基本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2.主要表现:疆域辽阔;奴隶制的发展;“青铜文明”三、西周(前1046前771)1.基本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2.主要表现:疆域辽阔;制度完备;经济发展3.井田制和分封制,井田制:西周占统治地位的土地制度所有制:土地国有分配和使用: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只能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并要交纳贡赋“井田”的来历: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人在生产中的关系:奴隶主强迫奴隶劳动分封制:西周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目的:拱卫王室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政治);贡献财物(经济);随从作战(军事)主要分封国:齐、鲁、燕、卫、晋、宋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关系:分封制是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井田制是西周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分封制建立于井田制之上,并和其相适应,两种制度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保证了西周的繁荣和稳定。,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一、总体特征1.大动荡:国家分裂,诸侯纷争2.大变革: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3.大发展:经济;文化;民族融合二、春秋时期(前770-前476)诸侯争霸1.政治前提:王室衰微2.目的:争夺土地和人民3.性质:“春秋无义战”,4.作用:加强统一趋势;促进民族融合;削弱奴隶主集团的势力;动摇分封制5.过程,齐桓公称霸原因:有利的地理位置;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北御夷狄,南制楚蛮表现:前7世纪葵丘会盟,霸主地位得到周王室承认,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晋楚争霸前7世纪后期,晋国于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晋文公称霸;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史记楚世家,吴越争霸,三、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的兼并战争1.政治背景:政权下移大夫,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特点:规模大;残酷3.性质:兼并战争4.过程,齐魏交战前4世纪中期,齐国于桂陵和马陵之战中两败魏国长平之战前260年,秦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赵括佩剑,长平之战尸骨坑,四、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普及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牛耕使用并推广。这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2水利事业的发展,桔槔,芍陂,郑国渠,二、手工业的发展1冶铸业冶铁业:创造铸铁柔化技术铸铜业:出现金银错和雕铸技术;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精品,莲鹤方壶,2漆工艺和纺织业战国漆工艺出现夹纻技术;纺织业也有进展3煮盐业和酿酒业煮盐业:山西产池盐;山东产海盐;四川产井盐酿酒业:商周时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已能用曲造酒4.考工记战国时期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技术的专著,在我国及世界工程技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三、商业和城市各地土特产在中原市场上均可买到;临淄、邯郸、郢等城市繁荣,四、由公田到私田,生产力发展(牛耕、铁农具),私田增多(公田荒芜),国君收入不足,承认土地私有(所有制变化),产品分配变化,封建生产方式确立,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背景兼并战争加剧:生存和统一成为各国变法原动力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变化:变法导致新旧制度更迭内容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3.商鞅变法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共分两次,措施“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控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加强军事力量;各级机构易形成专制极权特点,军事化特征明显“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废井田,开阡陌:彻底废除井田制代之以土地私有制度,意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是一场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是法家政治学说的具体实践,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但对后来的秦朝产生消极影响,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老子和孔子1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老子,汉墓出土的西汉绢书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老子第五十八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第七十五章,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宋代石雕老子,2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孔子,孔子的教育成就,孔子事迹图有教无类,孔子及其弟子,孔子编订古籍,春秋书影,二、“百家争鸣”1.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变革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复杂化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私学的兴起社会环境宽松,1.墨家思想,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墨子,墨子书影,2.儒家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孟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荀子,3.道家思想,庄子,4.法家思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韩非子,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绝不追求,也不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墨家思想是宗教的,像一个苦行僧,无条件地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地实行法治,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柏杨中国人史纲,三、诗经和屈原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书影,2.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采用楚国方言,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以离骚最为有名,屈原,四、诸子散文1孟子2.庄子代表作秋水、逍遥游,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五、艺术1绘画:长沙楚墓出土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御龙图,妇女凤鸟图,2青铜艺术:青铜器装饰从图案发展为画像,嵌错赏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