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ppt课件_第1页
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ppt课件_第2页
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ppt课件_第3页
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ppt课件_第4页
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内容,7.1粒径的定义7.2颗粒的形状7.3粉体浓度测试方法7.4粉体粒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7.5比表面积测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很多固体原料和制品,都是以粉体的形态存在的,粒度大小及分布对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显微镜法、筛分法、沉降法、比表面积法及激光衍射法等。,.,7.1粒径的定义,7.1.1颗粒粒径粒度-颗粒在空间范围所占大小的线性尺度。粒径-颗粒大小的一因次尺寸。球是最容易处理的。对于不规则颗粒,被测定的颗粒大小通常取决于测定的方法。,.,.,7.1.2平均粒径假定颗粒群按粒径大小可分为若干粒级,其中第i粒级(di-1di)的粒径为di,颗粒数为ni,占颗粒群总个数的分数为fin,则平均粒径D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算术平均径,第i粒级的质量分数,若,则有,.,2.几何平均径,两边取对数得,.,3.加权平均径,当1,0时,有个数长度径;当2,1时,有长度面积平均径;当3,2时,有面积体积平均径;当4,3时,有体积矩平均径。,.,7.2颗粒的形状,7.2.1颗粒的形状,.,7.2.2形状系数颗粒的各种“大小”之间的数字关系取决于颗粒形状,而颗粒各种大小的无量纲组合称为形状指数,测得颗粒各种大小和颗粒的体积或面积之间的关系称为形状系数。,1颗粒的扁平度和伸长度扁平度m短径厚度bh伸长度n长径短径lb,.,2形状系数,表面积形状系数,体积形状系数,无孔隙颗粒,.,各种形状的颗粒的S和V值,.,3球形度一个与待测的颗粒体积相等的球形体的表面积与该颗粒的表面积之比,.,7.3粉体浓度测试方法,粉体浓度通常是指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一定的容积下粉体的质量。,气体含尘量的基本测量就是在悬浮气流中取得颗粒物试样进行称量。,“等速取样”就是满足在等速条件体下气流没有扰动而且所有颗粒并且只有这些颗粒进入取样嘴的准则。,.,取样点应选在节流部位的下游6倍直径以上的地方或上游3倍直径以上的地方。取样点应选择在沉降室、收尘器以及可能沉集大颗粒的长水平管道的出口端,否则应测定这些收尘装置中收到的粉尘并从测定值中扣除。,.,一、等速取样,.,二、滤纸光散射法,通过抽滤烟气中飘尘,测量清洁滤纸变脏或变黑引起的透光度改变,求得粉体浓度。,.,三、粉体浓度测量的其他方法,1.电容探头浓度测量技术,2.光纤探头浓度测量技术,3.光透射法浓度测量,.,7.4粉体粒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粒径的测定方法与适用范围,.,7.4.1显微镜法1原理单个颗粒同时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颗粒大小、颗粒的形状、颗粒结构状况、表面形貌等测量下限取决于它的分辨距离-仪器能够清楚地分辨两个物点之间的最近距离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距离取决于光学系统的工作参数及光学的波长。,.,工作原理,显微镜观察的是颗粒投影像。它所观察和测量的只是颗粒的一个平面投影图像。2粒径测量样品量0.1g左右充分的代表性,良好的分散性,均匀地无固定取向地分散在载片上。,.,样区中颗粒的计数计测量,被测量的颗粒数不应少于600个,还应取自数十个不同的样区中,.,.,7.4.2库尔特计数法(coultercountermethod),悬浮在电解液中的颗粒随电解液通过小孔管时,取代相同体积的电解液,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小孔管内外两电极间电阻发生瞬时变化,产生电位脉冲。脉冲信号的大小和次数与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成正比。库尔特原理分析法是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参照方法。可测范围直径0.4m至1200m体积0.0336-904.8108m3高解析度:DPP技术分析每个单独颗粒产生之脉冲信号,分辨精度0.001m,.,优点:(1)分辨率高(2)测量速度快(3)重复性较好(4)操作简便缺点:(1)动态范围较小(2)容易发生堵孔故障(3)测量下限不够小,.,7.4.3筛分法,筛分过程就是不同大小的同体颗粒混合物,通过筛面,小于筛孔的颗粒通过筛孔而落下,其余颗粒截留在筛面上,然后排出的过程。物料的筛分过程分为:分层、分离。适用20100m的粒度分布测量,套筛,一般每叠有56个按递增的筛孔大小的筛子,目:是孔距直径及数目的意思。目是指每平方英吋筛网上的空眼数目,.,分析范围是102000m,有机玻璃或铝合金框架不锈钢丝网,.,7.4.4光透沉降法,颗粒的沉降速度不同来测量颗粒的大小和粒度分布,沉降粒度分析一般要将样品与液体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光透沉降法又称浊度沉降法或消光沉降法,光透沉降法原理示意图,入射光I0透射光I,ID3D4,颗粒数分别为n1、n2、n3、n4,对应的光强为I1I2I3I4,则将上式展开得:,.,相邻两两相减,之后两边同时乘以Di,得:,.,在时刻ti和时刻tj所有粒径大于Di和Dj(DiDj)的颗粒已沉降到光束平面处,那么在颗粒粒径DiIj,则样品中粒径为Dij的颗粒的质量百分数为,.,7.4.5激光法,米氏理论和弗朗霍夫理论。,.,优点(1)测量的动态范围大(2)测量速度快(3)重复性好(4)操作方便主要缺点:分辨率较低,不宜测量粒度分布范围很窄的样品。,.,悬浮液浓度的选择液体介质的选择分散剂的选择及用量取样及试样的分散,.,7.5比表面积测量,单位质量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总和称为比表面积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求得其表面积粒度粉体有非孔结构和多孔结构两种特征理想的非孔性结构的物料只有外表面积,一般用透气法测定。对于多孔性结构的粉料,除有外表面积外还有内表面积,一般多用气体吸附法测定。,.,7.5.1透气法,透气法测定物料的比表面积主要是测定气体流过一定厚度的粉体层时受到物料阻力所产生的压力降。,达西法则,比透过度或透过度,.,流体在粉体层颗粒与颗粒间的流动,可以看作在无数“假想”的毛细管中流动,可借助毛细管来研究流速与压力降的关系。,粉体的比表面积与透过度B的关系式,孔隙率,单位容积粉体的表面积,柯增尼常数,一般取5,.,由,和,.,对于一定的比表面积透气仪,仪器常数,柯增尼-卡曼公式,.,在勃氏法测定比表面积时,常数都用标准物质的测定值来代替,即,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S标准试样的密度;tS标准试样测定时的时间S标准试样测定时的空隙率S标准试样测定时的空气黏度。,.,2测试方法液体透过法和气体透过法勃氏透气仪水泥比表面积一般都采用Blaine数值。勃氏透气仪由于透过粉体层的空气容积是固定的,故称为恒定容积式透过仪。,.,3.仪器工作原理,.,7.5.2气体吸附法,一、基本原理固体与气体接触时,气体分子碰撞固体并可在固体表面停留一定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吸附。固体为吸附剂,气体为吸附质。根据固体表面的吸附力的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在恒温下,吸附量(V)对吸附压力(p)作图,所得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是由吸附等温曲线推导出单分子层吸附量(Vm)。Vm的定义是:以单分子层覆盖在吸附剂上所需要的吸附质数量。,从测量的角度看,测量表面积需要测量出颗粒表面吸附的单层吸附剂的数量即可。,.,1Langmuir理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如果在压力p时,被吸附气体的容积是V,形成单分子层所需要气体的容积是Vm,则吸附分子所覆盖的表面分数为:,吸附系数,.,以p/V对p作图,直线的斜率为1/Vm,截距为1/bVm,可得单分子层容积Vm。为了从Vm求出表面积,必须知道一个分子所占据的面积Am,即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可以从单分子层容积计算表面积:,NA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MV克分子体积,其值为22410cm3g/mol;Am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若采用N2作吸附质,在77K(-195C)时,1个氮分子的截面积(即在吸附剂表面所占有的面积)为0.162nm2。则固体吸附剂的表面积为,只要测出固体吸附剂质量WS,就可计算粉体试样的比表面积S,.,最常用的是BET公式,它描述了一定状态下吸附总量与单层吸附量的关系。,BasicassumptionAdsorptionismultilayer.Surfaceisuniformandthereisnotinteractingforceamongthemoleculesadsorbed.adsorptionheatabovethefirstlayerarethesameandequaltothecondensedheatofgas.,2BET吸附理论,.,BET方程式,p吸附平衡时吸附质气体的压力p0吸附平衡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V相对压力p0/p时气体吸附质的吸附量Vm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C与温度、吸附热和催化热有关的常数,.,作图,得到一直线,其斜率a和截距b为,则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Vm)为,.,3吸附等温线的形状,.,3吸附等温线的形状,.,7.5.2吸附方法,BET等温吸附理论,静态吸附法,动态吸附法,容量法,质量法,低温氮吸附法是比表面积测量的标准方法,.,.,(1)单点及多点BET比表面积测定,并可测定吸附常数C值(2)直接对比法比表面积快速测定(3)Langmuir比表面积测定,.,macropore孔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