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试题_第1页
湖南省怀化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试题_第2页
湖南省怀化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试题_第3页
湖南省怀化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试题_第4页
湖南省怀化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与卫生应急考试题库一、单选题(一)卫生应急法规制度1、某城市(X市)第一中学分为初中、高中部两个大院,初、高中部大院隔中山大街相望,分属A和B行政区。初、中高部使用同一储水箱供水,水箱位于A区初中部大院内;6月份发生波及两个大院的诺如病毒水型暴发事件,发病人数达320人。请问本起事件处置工作最终应由何部门负责(C)AA区人民政府BB区人民政府CX市人民政府DA区卫生行政部门EA、B区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负责2、处于G省A、B两市相邻地区的风景区发生了霍乱水型暴发事件,涉及相邻的几个村落,其中属于A市AX县的AY村发病15人、AZ村发病20人,属于B市BX县的BY村发病30人。经调查,主要原因为景区溪流受到上游污染所致。请问本起事件处置工作最终应由何部门负责(D)AAX县、BX县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负责BAX县、BX县人民政府共同负责CA市、B市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负责DA市、B市人民政府共同负责EG省卫生厅3、村民A某在禽类加工厂工作,因民事纠纷而成为被告,在既定出庭前2天,其所在车间发现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A某在同一时间出现发热、咳嗽症状。下列哪一措施是合理合法的(A)A对A某进行隔离观察,出庭暂缓B对A某进行采样检测,如禽流感病毒指标阴性,则及时出庭C要求A某服用达菲,及时出庭D要求A某佩带口罩,及时出庭E法官等工作人员服用达菲,A某及时出庭4、为了确保不出发生事故,相关部门/机构应对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哪一部门/机构对某省级种子辐照中心的放射源负有检查、监控责任(C)A所在省人民政府B所在市人民政府C所在县/区人民政府D所在省卫生厅E所在地省级疾控中心5、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卫生应急机构是(C)A卫生行政部门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C卫生应急办公室,设区市级、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D医疗卫生机构E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海淀区某承担赛事的大学发生一起26人的食物中毒事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A学校电话直接向奥组委进行报告B迅速调查处置,避免信息扩散引起国际影响C可以按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D不能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级并网络报告E迅速关闭该大学的食堂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哪一级部门批准(B)A卫生部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E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批准8、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外信息发布的主体是何种单位(B)A各级人民政府B卫生行政部门C各级疾控中心D事件涉及医院E事件涉及学校9、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如需要公众参与,需报请何部门同意(C)A本级卫生行政部门B上级卫生行政部门C本级人民政府D上级人民政府E本级公安部门(二)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10、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D12小时E24小时11、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报告时限分别为(C)A1小时、1小时B1小时、2小时C2小时、1小时D2小时、2小时E2小时、30分钟12、某小学发生了26例流行性感冒病例,当地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按照一起未分级事件进行了报告,随着病例的增多达到108例,则事件达到什么级别(B)A未分级B一般C较大D重大E特别重大13、2012年,某县1月报告甲肝确诊病例70例;2月报告87例,且县(区)级疾控中心对1月报告5例临床诊断病例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截至2月29日,该县累计报告和2月份报告甲肝确诊病例数正确的是(B)A累计病例157例,2月92例B累计病例157例,2月87例C累计病例162例,2月92例D累计病例162例,2月87例E以上都不正确14、“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同时纳入“麻疹监测信息COMMENTU1是否要加报告机构报告管理系统”管理,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C)A原报告机构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报告,并推送至“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B辖区疾控中心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报告,并推送至“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报告,该信息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D上述答案B、C都对。E报请上级疾控中心,由上级疾控中心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报告15、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B军队医疗机构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时,应向军队卫生主管部门报告C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发现军队食物中毒疫情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通报D毗邻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需经上级人民政府同意,方可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E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调县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共同开展调查与救治工作16、在一起经实验室确认的流感暴发疫情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未报告病例,正确做法(B)A按照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补报B按照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补报C按照疑似病例进行补报D按照同类病例进行补报E因无实验室检测证据,可以不报告17、某中学5月3日发生5例霍乱病例,并分别于4日、6日、8日、11日新发生2例、1例、1例、2例霍乱病例,本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合适的分级应是(B)A未分级B一般C较大D重大E特别重大18、医疗机构在发现乙肝病例后,如已知该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被报告过,正确做法是(E)A需每年报告1次;B超过半年需再次报告;C超过3个月需再次报告D登记但不需网络报告E不需报告19、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此情况属于哪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AI级BII级CIII级DIV级E未分级(三)公共卫生监测20、疾病监测可以分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以下属于被动监测的是(B)A虫媒密度监测B法定传染病报告C人群免疫水平监测D环境水体病原监测E传染病报告漏报调查21、霍乱监测工作中外环境和食品监测的目的是(D)A及时发现病例,掌握疫情动态,分析流行因素B掌握霍乱疫情的环境影响因素C了解霍乱弧菌的传播途径D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的存在和变化情况E保证食品安全22、对某市两个月内收集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不能获得的结果(B)A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B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C重症病例就诊的特点D重症病例的重点人群E重症病例的优势病原23、下列属于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E)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C重点传染病加强监测系统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EPULSENET监测系统24、以下哪一类信息的收集不能称之为症状监测(D)A“发热”主诉B营业员缺勤C学校缺课D出院诊断E120求救电话(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能25、出现单一流行高峰之后,接着又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形成拖尾现象,这往往是由于(D)A非同源连续传播B同源共同传播C同源连续传播D同源共同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E非同源连续传播后继之以共同传播26、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E)A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B携带时间的长短C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D接触携带者的易感人数E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预防控制措施27、对于经实验确诊、同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暴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平均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B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C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平均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范围D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范围E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28、由某地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持续时间在一个潜伏期内,则该人群暴露于该致病因子是(B)A多次暴露B单次暴露C持续暴露D连续传播E所给资料不能判定29、某一年度手足口发病率较上一年度升高,最可能的因素是(D)A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开展手足口病临床试验B前两年属手足口病高发年度C前两年人群隐性感染率较高D新生婴幼儿在人群中比例的增加E某一国家级大工程施工,外地移民迁入30、7月15日,某市发现一起以出血休克、脑膜炎等症状为主的疾病暴发事件,经调查当前共有40例病人,首例病人于6月28日发病;现场走访发现当地存在生猪大量死亡现象。为了查明病因,组织开展了病例对照研究,则“病例”的最佳选择是(C)A6月28日以来的所有病例B6月28日以来的现患病例C7月15日以来的新发病例D6月28日以来的重症病例E7月15日以来的新发病例31、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E)A早期发现病人B早期诊断病人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32、根据医生呈报卫生部门的有关发病报告现存资料,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在试图确定可能传染源的过程之中下列哪种资料最有用(B)A首次就诊时间B症状出现的时间C首次缺勤的时间D作出诊断的时间E接到发病报告的时间33、下列流行病学病因判定标准中,可以放弃的标准是(D)A前因后果B关联的合理性C广义关联强度D关联的特异性E终止效应34、某学校发生甲型肝炎暴发事件,落实控制传染源措施时,主要考虑人群为(D)A急性期病人B亚临床感染者C黑猩猩和猴D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E潜伏期病人35、以下哪一条不符合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的要求(C)A要有填表说明B调查项目明确具体C调查项目越细越好D尽可能设计封闭式问题E填入内容简单明了36、病因调查时,流行曲线是根据流行期间发病者的下述哪一资料绘制而成(B)A暴露日期B发病日期C诊断日期D报告日期E调查日期(五)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37、EPIDATA软件不可以实现以下哪种功能(C)A数据录入B数据合并C制作流行病学地图D双份数据的一致性核查E输出不同格式数据库38、能完整地反映传染性疾病感染谱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方法是(C)A观察性流行病B分子流行病学C血清流行病学D传染病流行病学E数理流行病学39、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项选择对照的方法是正确的(E)A对照可随研究人员随意选择B对照必须是年轻人C对照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D对照必须同病例来自同一人群E对照必须同病例来自同一人群,且与病例同样受到选择因素的作用40、有关队列研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只能计算相对危险度41、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D)A观察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E错分偏倚42、有对照(比较)组的研究,其共同的逻辑学基础是(C)A求同法B差异法C同异并用法D共变法E剩余法43、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A发病率B续发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44、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E)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45、在猪群中出现大量的猪死亡现象的之后一段时间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上升很快,其两者之间相关研究的类型属于(A)A生态学研究B因果关系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描述性研究E分析性研究(六)风险评估与健康促进46、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日常评估的首选方法是(A)A专家会商法B德尔菲专家咨询法C风险矩阵法D分析流程法E桌面推演法47、健康促进的概念为(A)A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B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D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E强化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质48、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为(C)A领导重视、部门协调、人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中西医结合B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群众支持、医防结合、依靠科学C制定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务方向D以农村为重点、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E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健康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七)样品采集与实验检测49、处理不明原因事件使用后的防护服,其正确方法是(E)A用消毒液浸泡后处理B121,20分钟高压灭菌后处理C直接焚烧D放入含有生石灰或消毒粉的坑中深埋E先封存,等事件性质明确后再按相应污染物类别的要求处理50、下列不适用于吸入性气体突发事件应急的个人防护装备是(D)A防毒面具B防化学品手套C防化学品防护服D防尘口罩E隔水胶靴51、防护服根据其防护性能可分为四级,C级防护实用于下列哪种情形(C)A能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B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气)或气他物质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C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D现场支持性作业人员E以上均不正确52、作下列细菌分离的标本,哪些可以低温冷藏送检(E)A脑膜炎奈瑟菌B流感嗜血杆菌C肺炎链球菌D副溶血性弧菌E霍乱弧菌53、下列哪种拭子采样,可能会使病毒灭活(D)A植绒拭子B涤纶拭子C棉花拭子D藻酸钙拭子E以上均不可能54、诊断痢疾最可靠的方法是(B)A血培养B粪便培养C尿培养D直接取粪便涂片镜检E查血中抗体55、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是(C)A获得了免疫力B无传染性C有传染性D乙型肝炎恢复期E病情较稳定56、血清中抗HBC阴性,抗HBS阳性,HBSAG阴性最可能是(E)A乙型肝炎病毒正在肝内复制B乙型肝炎携带者C肝炎已变成慢性D血清具有传染性E乙型肝炎已痊愈57、开展甲型肝炎暴发调查,确诊最实用、简便而可靠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B)A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BELISA法检测血中抗HAVIGM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DPCR检测血液中HAVRNA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58、保存病毒最适温度是(E)A37B4C室温D20E7059、能长期或永久保存血清的温度条件是(E)A4B10C20D40E7060、诊断肺炎支原体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A)AELISA检测血清中P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B从痰中分离培养肺炎衣原体C基因探针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D检测冷凝素E从下呼吸道灌洗液中分离培养肺炎衣原体61、某学校发生流脑暴发疫情,进行实验确诊时,致病微生物检出阳性率最高标本种类是(B)A血培养B皮肤瘀点涂片CCSF沉淀涂片D脑脊液涂片E以上全可以62、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事件现场调查的早期专业手段为(A)A描述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实验流行病学D血清流行病学E卫生学评价6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不同临床分型,哪一型病人的病死率最高(A)A休克型B脑膜炎型C混合型(休克脑膜炎)D普通型E出血型64、开展病因研究时,“病例定义”的第一要求为(D)A代表性B及时性C敏感性D特异性E简单性65、应急物资储备有多种方式,为了避免浪费,不宜首选考虑的是哪种方式(A)A实物储备B资金储备C生产能力储备D技术储备E常规储备(八)应急处置66、造成季节性流感年龄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B)A体质差异B免疫水平差异C暴露机会不同D行为习惯不同E遗传差异67、对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措施的时间是(E)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68、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查出反复慢性痢疾者,可以达到何种目的(D)A促进健康B减少并发症C减少后遗症D减少传染病E减少死亡69、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D)A传染期B恢复期C临床症状期D潜伏期E发病期70、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D)A临床症状的轻重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C活动范围的大小D疾病的传染期E疾病的潜伏期71、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中,对传染源要求做到“五早一就”,“五早”是指(C)A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早报告、早隔离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早隔离C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D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早消毒、早处理E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消毒72、当临床上轻型菌痢病人所占比例增大时,在痢疾预防措施方面下面哪种措施是恰当的(A)A针对传染源的措施易于见效B针对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难于见效C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易于见效D研究菌型分布,找出敏感药物E开展现场调查,找出危险因素73、在霍乱非流行期,下弄哪一项预防措施最为现实可行(D)A严格执行国境卫生检疫B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C接触者留验D搞好饮食卫生,做好水源,粪便管理,消灭苍蝇E开展预防接种工作74、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除采用综合措施外,其主要措施应是(E)A及早隔离病人B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E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75、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B)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7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的条件是(E)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E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77、霍乱解除隔离的标准是(D)A临床症状消失后6天B临床症状消失后6天,大便培养阴性C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D临床症状消失后6天,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E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78、某学校发生流脑暴发疫情,进行传染源控制时,重点要考虑哪一类人群(E)A潜伏期病人B症状期病人C恢复期病人D轻型病人E带菌者79、造成流脑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D)A细菌毒力增强B菌群变迁规律的改变C人群带菌率增高D人群免疫力下降及新易感人群聚集E普遍进行预防接种80、传染上乙型脑炎病毒后,人群中以哪种表现最常见(C)A显性感染B潜在性感染C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者状态E以上均不是81、流行性乙脑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E)A隔离治疗患者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82、流行性乙型脑炎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变化的主要区别是(D)A外观混浊度B细胞总量C细胞分类D糖与氯化物的含量E蛋白质定量二、多选题(一)卫生应急法规制度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下列属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针与原则的是(ABDE)A预防为主、常备不懈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C服从领导、分工合作D反应及时、措施果断E依靠科学、加强合作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包括哪几条(AD)A预防为主B应急为重C平战结合D预防与应急相结合E应急以预防为基础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下列哪几项特征属于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所有(ACE)A分类管理B行政管理C分级负责D政府负责E属地管理4、某县疾控中心组织在某乡镇小学、中学同时开展驱虫药服药行动,半小时后中、小学均发生学生中毒症状,表现为手脚发麻、头晕、腹疼和呕吐症状,发病人数超过150人。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至现场处置但效果不佳,出现数百村民围都县政府大院的社会事件。请问下列哪些措施是必要的(ABCE)A县疾控中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B县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C县人民政府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D县人民政府同时向省、市人民政府报告E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事件原因调查5、SARS流行期间,A省疫情波及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5个省辖市,发生病例数十人。省人民政府及时组织成立了应急指挥机构。请问下列哪些人员符合应急指挥机构组成成员的条件(ABDE)AA省人民政府省长BA省卫生厅厅长CA省疾控中心主任D驻扎于省会城市的A省军区负责人EA省公安厅厅长6、SARS流行期间,A省疫情波及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5个省辖市,发生病例近百人。省卫生厅在此起事件中负有的责任,下列哪几条是正确的(BCD)A领导各市政府及卫生局开展应对工作B指导各市政府及卫生局开展应对工作C协助各市政府及卫生局开展应对工作D监督各市政府及卫生局开展应对工作E配合各市政府及卫生局开展应对工作7、某县发生波及4个乡镇的霍乱暴发事件,原因未明;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调查处置。请问下列做法哪些是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ABCE)A强制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措施B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封锁与疫情传播可能相关场所,C关闭相关的水厂,开展调查并强化监督D无偿征用县医院储备的抗生素,用于人群预防服药E组织村民实施环境消毒工作8、某县在一周内发生了8例霍乱病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D)A县人民政府启动IV级应急响应B县人民政府将响应决定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C县人民政府将响应决定报县政协委员会备案D县人民政府向县人民代表大会专项报告E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项报告9、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级别相应部门或机构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各类应急工作预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C)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C县级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制定各类公共卫生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县级以上各级疾控机构可制定各类公共卫生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E市级以上各级疾控机构可制定各类公共卫生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应急职责的是(ACE)A对新制定的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B指导对社会公众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技能的培训C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D提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与有关部门协调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制度E对事件的性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11、有关终止应急反应的程序,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A特别重大事件卫生部申请,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B重大事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其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C较大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市(地)级人民政府或市(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D一般事件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市级人民政府或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E未分级事件乡镇(街道)级人民政府申请,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传染病防控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哪些主要内容(ABCE)A组织指挥体系与部门职责B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的制度或机制C分级响应与应急处置D调查技术与检测方法E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二)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13、以下病种中,需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有(AB)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肺炭疽C脊髓灰质炎D白喉E不明原因肺炎14、以下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ACD)A霍乱B伤寒C脊髓灰质炎D艾滋病E疟疾15、有关传染病信息报告,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传染病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其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B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规定,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人属于”项用于标示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个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C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D运输途中丢失脊灰野毒株,应按照重大级别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在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些指标能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直接获得(ABD)A重卡率B报告及时率C诊断及时率D审核及时率E报告准确率17、在对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未结案事件级别进行修改时,操作不正确的有(ABCE)A由该事件的原报告单位在初次报告中修改B如已有进程报告,则由该事件的原报告单位在最近一次进程中修改,如尚无进程报告,则修改初次报告C如已有进程报告,则由该事件的原报告单位所在县区疾控中心在最近一次进程中修改,如尚无进程报告,则修改初次报告D原报告单位增加一次进程报告,在进程报告中选择正确的级别E逐级申请至省级疾控中心,由省级疾控中心修改18、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定为一般级别的有(ABC)A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8人,未出现死亡病例B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3例C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1人,未出现死亡病例D一次食物中毒人数9人,死亡1人E单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19、有关突发事件报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B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C所有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未分级)报告时限均为2小时D如发现尚未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中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可暂时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E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公布制度(三)公共卫生监测20、下列属于疾病监测特点的有(ABCE)A属于纵向研究B包括常规报告系统C可以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D信息反馈是纵向进行的E信息是由原始资料经过处理后形成的21、传染病的主要监测系统,以下哪几种是正确的(ABC)A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B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C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D以动物为基础的监测系统E以社会为基础的监测系统22、监测资料的作用包括(ABCDE)A描述疾病的自然史B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C了解病原耐药情况D检验假设E提供临床决策依据23、评价监测系统的外在质量特征包括(ABCE)A代表性B及时性C敏感性D前瞻性E简单性24、目前我省开展的流感监测,其属性包括(BCD)A基于社区的监测B基于医院的监测C实验室监测D哨点监测E基于人群的监测(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能25、下列哪些项符合霍乱确定诊断标准(ABCE)A有腹泻表现,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B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上升者C粪培养阳性前5天有腹泻症状者D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病学史者E粪培养阳性后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26、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包括(ABCD)A判断暴露时间,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B确定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或检验期限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有助于判断爆发流行类型27、健康病原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ACE)A携带者的卫生习惯B携带者的性别C携带者的职业D携带者的年龄E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28、肠道病毒能引起下列哪些疾病(ACDE)A脊髓灰质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疱疹性咽峡炎D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无菌性脑膜炎29、判定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其流行病学意义包括(ABCD)30、A判断暴露时间,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B确定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或检验期限C确定是否进行免疫接种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有助于判断暴发流行类型31、传染病爆发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A核实诊断,证实爆发B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分布C形成有关致病因素的假设并加以检验D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以干预措施,一组作为对照继续观察E调查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3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可以分为(ABC)A发生(初次)报告B进程报告与阶段报告C结案报告D业务报告E行政报告33、调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根据使用对象和撰写目的不同,调查报告可以分为下列哪几类(ACDE)A行政报告B结案报告C业务总结D医学论文E简报(通报)(五)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34、EPIDATA软件可以导出哪些类型的数据文件(ACDE)A导出为TXT文件(文本文件)B导出为MDB文件(ACCESS文件)C导出为SAS文件(SAS文件)D导出为XLS文件(EXCEL文件)E导出为DBF文件(DBASE文件)35、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列哪些是正确的(CDE)A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大B干预因素实施后效果好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大C干预因素实施后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小D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小E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36、反映某传染病人群抗体水平的指标有(BE)A抗体阳性数B抗体阳性率C抗体阳转率D抗体持续时间E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六)风险评估与健康促进37、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包括哪几个过程(ABD)A风险识别B风险分析C人群脆弱性分析D风险评价E风险沟通。38、针对下列哪些事件,我国有必要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专题评估工作(ABDE)A2011年,德国发生的O104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B2009年,美国首次发现新甲型H1N1流感传播C2012年,新加坡继续出现手足口病流行状态D2008年,北京奥运会E2008年,汶川地震39、日常风险报告一般应该含有哪些要素(ABCD)A介绍评估内容、方法和主要结论B分析、评估近期本辖区内值得关注的疫情或事件C判断风险等级并说明理由D提出预警、风险沟通和控制措施建议E作出风险控制决策,确定行动框架40、开展传染病风险评估前,应收集并分析的资料包括()A病原体种类及其致病力B传染病传播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状态C公众关注程度D应急处置能力与可利用资源E行政部门考核指标41、某市发生恙虫病暴发事件,引发社会舆论;相邻地市欲对本地本流行季节恙虫病暴发可能性及其危害开展风险评估。从专业与社会层面出发,请问应考虑哪些要素(ACBD)A恙螨密度与病原携带情况B鼠类密度与病原携带情况C环境生态环境、作物种植与收割等D社会舆情状况E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救治能力42、疾控机构的媒体沟通原则(ACE)A凡事从科学角度出发,不超出职权范围之外发表评论B仅发布专业的术语和统计数字C利用对比的方法,把不易理解的事物变成贴近生活的事物D不必了解所面对的受众,信息不必考虑针对性E尊重媒体的时间观念(即实效性)43、危机中通过媒体与公众沟通的基本策略包括哪些内容(ABD)A第一时间制定出初步的解决方法,并及时发布给媒体B把握主动权,让自身成为媒体的主要信息源之一C对信息保密,不轻易发布D在公众知情权的范围内,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E不必理会一些媒体的舆论导向44、风险沟通的方法应考虑哪些要素(ABCD)A和谁沟通B沟通什么C如何沟通D何时沟通E何地沟通(七)样品采集与实验检测45、下列哪些实验室检测是人禽流感确诊依据(CDE)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B血液中血小板数下降C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升高D具备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查到人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的核酸或特异的亚型抗原,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证实E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H5N1流感病毒46、下列哪些方法有助于霍乱弧菌感染的快速筛查(ABC)A制动试验B免疫胶体金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CPCR法检测O1群、O139群特异基因及CTX毒素基因D生化试验E血清分型47、疑似星状病毒感染可以采集的样品种类有(ABCE)A粪便B呕吐物C血液D鼻咽拭子E牡蛎等食物48、对于肥达试验检测结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A当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有辅助诊断意义B当O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时有辅助诊断意义CO抗体升高时能区分伤寒或副伤寒D因为肥达试验阴性,所以排除伤寒病例E因为肥达试验阴性,所以排除副伤寒病例49、用于基因扩增的血液标本可选用哪些作为抗凝剂(ABD)A乙二胺四乙酸(EDTA)B枸椽酸钠C肝素D柠檬酸钠E水蛭素(八)应急处置50、鼠疫预防措施有哪些(ACDE)A加强疫区管理B疫区人群普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C灭鼠、灭蚤D疫苗接种E控制鼠间鼠疫5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包括(DE)A金刚烷胺B金刚乙胺C病毒唑(利巴韦林)D奥司他韦(达菲)E扎那米韦52、消除疫源地的条件为(ABE)A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携带病原体B传染源散播外界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C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的最长传染期后不再发病D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后不再发病E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后不再发病53、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常见预防措施包括(ABCD)A医学观察B留验C应急接种D药物预防E住院隔离54、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对传染病易感者的预防措施(ABC)A免疫预防B药物预防C个人防护D报告登记E体检55、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应做好以下工作(ABCE)A灭蚊,包括越冬蚊和早春蚊B防蚊,使用蚊帐和驱蚊剂C乙脑开始流行前1月预防接种乙脑疫苗D乙脑开始流行时预防接种乙脑疫苗E流行季节前给猪接种疫苗56、潜伏期计算,一般应遵循下列哪些基本原则(ACD)A选择单次暴露病例BB纳入疑似、临床、确诊等所有病例C暴露时间明确D发病时间明确E暴露与发病时间必须精确到小时57、某地发生疾病暴发事件,时间分布曲线显示,所有病例形成3个相对独立的流行高峰,相邻峰顶间隔时间相似。下列哪几种情形可与之相符(BD)A某班级腹泻传染病的点源暴发事件B先后波及不同学校的甲型肝炎人间传播C自来水消毒装置长时间失效致伤寒流行D单位食堂冰箱保存的受污染食品反复供应致食物中毒E某单位庆典活动晚宴致食物中毒58、一般情况下,完整的“病例定义”内容应包括哪些信息(ACD)A流行病学信息B预防控制信息C临床信息D实验室检查信息E人口统计学信息59、下列疾病,属于新发传染病的有哪几种(BCD)A埃尔托霍乱BO139霍乱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人感染猪链球菌病E鼠疫三、案例题(一)案例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现与监测2005年以来,我省邻近省份多地医院报告了不明原因持续高热、多脏器衰竭的重症及死亡病例,病例起病时常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头痛、疲乏、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点等出血症状,尿液检测多有蛋白尿、血尿表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血生化检测显示谷草转氨酶(AST)和/或谷丙转氨酶(ALT)不同程度升高,尤以AST升高更为明显。根据临床症状,医院对该病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来自邻省多个医院的病例报告显示,该病在我省也可能发生。为了解该病在全省发生及分布情况,需要制定监测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对该病开展监测工作。问题1为有效开展监测,首先制定了监测方案。请简述构成监测工作方案的基本要素。问题2开展监测工作,需统一病例发现与搜索的标准,请制定适于本病的监测病例定义。问题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在发病前多有野外作业史。多数病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类似病例接触史,为进一步明确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需要开展哪些调查问题4经过数年调查研究,发现该疾病的重症病例多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对于此新发传染病,你对病原研究有何设想问题5此病属新发现传染病,近3年共发现数十例病例,分布以丘陵地区为主,高度散发。你对此病的防控工作有何设想答案要点问题11监测工作背景现状、监测工作必要性、可行性;2监测目的发现规律、服务于决策;3监测点选择监测地区、实施单位;4监测对象人群、社区、病例定义;5监测资料收集内容与方法收集、报告;6监测资料分析、总结与利用时间、方法、内容;7监测质量控制与督导考核;8各级相关单位的分工与职责问题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疑病例定义发热,体温一般达到或超过38,同时外周血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总数减少或有出血倾向而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并伴有下述情形之一者符合项目越多越可疑1外周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2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3有头痛、疲乏、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4有结膜充血、牙龈出血、口腔上颚出血点、皮肤/粘膜出血点、黑便等出血症状;6蛋白尿和/或血尿;7肝功能异常,谷草转氨酶AST和/或谷丙转氨酶ALT不同程度升高,尤以AST升高更为明显;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明显;8发病前三周有野外作业经历,如采茶、打猎、野外旅游露营等经历问题3宿主和媒介带毒情况调查;病例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确诊病例危险因素调查问题4不同可疑宿主动物的病原检测/分离;病例病原检测/分离;人群及不同宿主分离到的病原分子特征研究、同源性研究问题5病例为散发状态,涉及范围广,人群干预效果不佳。重点在于强化医务人员敏感性,提高发现与报告意识,尤其是重点地区;提高医务人员救治能力;在发生病例地区开展宣传,强化野外活动时的个人防护;病例隔离治疗,减少病例与他人的密切接触(二)案例二AFP监测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某省疾控中心送检的1份AFP病例阳性分离物经基因序列分析为I型VDPV,病毒VP1区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该病例居住于某省A市B县C村,2004年6月13日出现右下肢麻痹,6月16日、17日分别采集2份大便标本,省CDC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I型脊灰病毒,7月19日送国家脊灰实验室。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为I型VDPV。问题1得到消息后,我们关注什么问题问题2赴现场应开展哪些调查问题3在调查过程中,本村又出现另一AFP例,对这两病例的同村周围小于5岁儿童大便标本21份,进行分离检测,结果分离出3例VDPV。其中两儿童为姐弟,父母均为本村的一个矿上工作,为流动人口,另一儿童为常住人口,3名儿童均未接种过任何疫苗。另外第2例病例检测结果也为I型VDPV。上述病例检测情况说明什么问题问题4根据上述初步调查结果,需要开展哪些进一步调查问题5应启动几级脊灰相关事件的应急响应答案要点问题11该病例VDPV是否是脊灰病例2当地常规免疫接种率如何3AFP监测系统运转如何是否敏感49个碱基发生变异说明该病毒在当地循环时间已经约1年时间,是否有其它病例发生,形成VDPV的循环问题21核实该病例的临床诊断。2对病例居住地进行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接种率调查,了解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并做出评价。3进行AFP病例入户主动搜素,对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开展医院AFP病例医院主动搜素,寻找可能存在的漏报AFP病例,判断疫情波及的范围。4对病例周围接触者进行大便标本的采集。5提出控制措施。问题31病例有排毒的可能;2人群中可能存在循环;3发现2例或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此次疫情应为CVDPV。问题41疫情时间范围;2疫情波及的地理范围;3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4报告病例的筛查;5扩大AFP病例医院和社区的搜索。问题5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160号),出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局限于单个省份,或在外环境、健康人群中发现脊灰野病毒,应划分为III级事件。(三)案例三麻疹流行防控某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流动人口众多。该省15岁以下儿童麻疹常规免疫一直采取两剂次的控制策略,2005年以前麻疹疫苗第一剂和第二剂的接种程序分别是儿童满8月龄和7岁,2005年后第二剂接种时间调整到1824月龄。接种周期以月接种为主,各地每年能够提供12次以上的基础免疫接种服务,目前有95的乡镇建立了规范化门诊。尽管近年来该省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是2005年16月该省报告麻疹病例数却居全国首位,发病率位于全国第三。这种疫情异常增加的状况引起了各级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已经开展的免疫规划工作产生了质疑。问题1在一般疾病监测工作中,有哪些因素能够引起某种疾病报告病例数量的异常增加问题2为了寻找此次麻疹流行的可能原因,此次调查拟从人群免疫状况、流行因素和传染病管理等方面开展调查。人群免疫状况应从哪几方面开展调查问题3为探索与本次疫情上升有关的危险因素,重点调查是发病前可能感染疾病的方式、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人口流动性等。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医院暴露(OR83,95CI4412),接触史(OR73,95CI2510)、人口流动OR15,95CI125、接种疫苗OR53,95CI448、常住人口(OR13,95CI0423)、14岁以下患者家庭儿童数(OR23,95CI0482)。根据上述结果,与本次疫情有关的因素有哪些问题4为控制本次疫情,政府决定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麻疹强化免疫需要考虑哪些条件问题5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主要采取的技术措施有哪些答案要点问题11网络直报系统的覆盖率;2行政的干预;3报告方式的改变;4人群免疫水平下降;5就诊意识的提高,等问题21儿童麻疹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接种率;2儿童麻疹疫苗和麻腮风疫苗及时接种率;3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