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A1型题1免疫指A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能力D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E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A经遗传而获得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A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免疫记忆B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C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E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肿瘤细胞一中性粒细胞一免疫防御B自身衰老的细胞一抗体一免疫监视C葡萄球菌感染一中性粒细胞一免疫防御D病毒感染一抗体一免疫自稳E结核杆菌感染一中性粒细胞一免疫监视5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26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多数情况下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7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E自身免疫病8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增生病9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10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B型题11清除病原微生物生理性免疫防御12病毒持续感染免疫监视功能失调13超敏反应免疫防御作用过强14自身免疫病免疫自稳功能失调1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生理性免疫自稳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2免疫防御(IMMUNEDEFENSE)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3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感染。34免疫自稳(IMMUNEHOMEOSTASIS)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而对自身成分则保持免疫耐受;若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5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抗原递呈等重要作用。6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问答题1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作用。固有(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等特点;是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感染早期(数分钟至96小时内)执行防卫功能。执行固有性免疫功能的有皮肤、粘膜物理屏障作用及局部细胞分泌的抑菌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对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的生物学作用。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其执行者是T及B淋巴细胞。T及B细胞识别病原体成分后被活化、增殖、分化等免疫应答过程,约45天后,才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继固有性免疫应答之后发挥效应的,在最终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治愈,及在防止再感染中,起主导作用。2简述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4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等特点。特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仅能识别特定抗原(决定基);另一方面应答过程形成的效应细胞和抗体仅与诱导其产生的抗原(决定基)发生特异性反应。记忆性是指淋巴细胞初次接触特定抗原,产生应答,形成特异性记忆细胞,该细胞以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被激活产生强的再次应答。耐受性是指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也可表现为针对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不应答,即产生免疫耐受。3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哪些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成分包括生理屏障完整的皮肤和胃肠道、呼吸道粘膜组织具有机械阻挡病原体入侵的屏障作用,并能产生和分泌一些抗菌或抗病毒物质,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吞噬细胞和NK细胞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能迅速吞噬和杀伤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对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可通过NK细胞加以识别和杀伤;血浆蛋白和细胞因子血液或组织中存在许多抗的补体系统具有溶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并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巨噬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可作用于感染部位的小血管内皮细胞,有利于吞噬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NK细胞所产生的干扰素能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胞内病原体的能力。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练习题A1型题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A扁桃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E肠淋巴组织2胸腺的作用是AT细胞发生场所BB细胞定居场所CT细胞成熟、分化场所D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ET细胞定居的场所3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A骨髓B淋巴结C脾脏D黏膜相关淋巴组织D扁桃体4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5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而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分布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D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5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胸腺B骨髓C淋巴结D脾脏E法氏囊6实验动物新生期摘除胸腺A脾脏红髓区T细胞缺乏B淋巴结副皮质区T细胞缺乏C脾脏白髓区B细胞缺乏D淋巴结浅皮质区T细胞缺乏E以上均错误7机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腔上囊E外周血8胸腺细胞是指A胸腺中未成熟的前T细胞B胸腺上皮细胞C巨噬细胞D胸腺树突状细胞E成纤维细胞B型题9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骨髓10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髓11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骨髓12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胸腺13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外周免疫器官14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15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骨髓16体内分布最广的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结17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脾脏18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扁桃体名词解释6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类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腔上囊(法氏囊)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后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问答题1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在禽类还包括腔上囊。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主要参与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其中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的最重要组分,主要通过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诱导胸腺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同时上皮细胞还能与胸腺细胞相互接触,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CR等相互作用诱导胸腺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外基质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参与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其具有哪些结构特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下聚集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MALT没有输入淋巴管道,抗原由局部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入。在肠黏膜上皮细7胞间存在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一M细胞,该种细胞能以吞饮形式将外来抗原转运到胞质内,并在未经降解情况下,将抗原转运到粘膜下结缔组织中。粘膜下结缔组织中富含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与之混处在一起的T、B细胞。T细胞中以CD8T细胞为主(占8090),CD4T细胞主要为CD45RO记忆T细胞,B细胞主要是表型为MLGDHLADRB7的记忆B细胞。第三章抗原练习题A1型题1不完全抗原半抗原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且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B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C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E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2完全抗原A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B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C既无免疫原性,也无免疫反应性D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E不能激发细胞免疫应答3有关TDAG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大多数为蛋白质B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可刺激产生IGG型抗体D有免疫记忆E大多数为多糖物质4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A产生抗体的能力8B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C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D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E与相应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5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T细胞的辅助的抗原称为A完全抗原B半抗原CTIAGDTDAGE共同抗原6马血清抗毒素对人体而言A是抗体,不是抗原B是抗原,不是抗体C既是抗体,又是异种抗原D既非抗原,又非抗体E是异嗜性抗原A2型题720世纪,FORSSMAN用豚鼠的肝、脾、肾上腺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注射家兔,得到抗体,除与相应抗原反应外,还可以使绵羊RBC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A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B豚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C豚鼠脏器与绵羊RBC间有共同抗原决定簇D豚鼠脏器在制备过程中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E体外实验中,绵羊RBC的抗原性发生了改变B型题8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完全抗原9可引起交叉反应共同抗原10决定抗原特异性抗原决定簇11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名词解释1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可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9叉反应(CROSSREACTION)。针对某一抗原表位的抗体可与构型相似的另一抗原表位发生反应,但结合力较弱。2抗原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ANTIGENICVALENCE)。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仅能与抗体分子的一个结合部位结合。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含多种、多个抗原表位,是多价抗原,可以和多个抗原分子结合。3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因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均属于TDAG。4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指无需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主要有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等。TIAG通常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且只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5抗原表位(ANTIGENICEPITOPE)即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组成。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6抗原(ANTIGEN)即能与T细胞、B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7佐剂(ADJUVANT)预先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问答题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获得高效价抗体的策略有哪些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3个方面(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及物理状态;(2)宿主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3)免疫方法的影响,包括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要获得高效价抗体除抗原性质外,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原剂量、免疫次数及免疫佐剂、最佳免疫途径以及宿主的免疫状态。2、超抗原和普通抗原有何区别超抗原(SUPERANTIGEN)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超抗原的一端直接与TCR的V链CDR3外侧区域结合,另一端则与抗原递呈10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外部结合,不受MHC的限制;超抗原不具备抗原识别的特异性,不需APC的加工和递呈;所诱导的T细胞应答,其效应并非针对超抗原本身,而是通过多克隆激活T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3、简述异嗜性抗原,并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实践意义。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如动物、植物或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某些异嗜性抗原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又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一些菌株间有共同抗原,临床上可以采用相应变形杆菌为抗原,与斑疹伤寒患者血清做凝集实验(即外斐实验),进行辅助诊断。4、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疾病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物质称为隐蔽的自身抗原,主要包括眼晶状体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精子等。这些自身抗原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在胚胎期没有机会与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自身淋巴细胞接触,或在胚胎期尚未出现,机体未能建立针对这些抗原的免疫耐受。当外伤、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后,便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严重者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球蛋白释放入血,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眼晶体状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释放,可以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炎或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释放可引起男性不育等。第四章免疫球蛋白选择题A1型题1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差异主要在A恒定区B铰链区C可变区D超变区E补体结合区2以下哪种不是单克隆抗体的特点A识别一种抗原表位B制备成本高C纯度高D效价高E特异性强3浆细胞主要存在于11A胸腺B外周血C脾及淋巴结D黏膜相关的淋巴细胞E骨髓4免疫球蛋白不具有的作用是A中和外毒素B激活补体经典途径C调理作用D介导ADCC作用E参与型超敏反应5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DCIGEDIGGEIGA6类毒素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是A干扰素B抗毒素C补体D乙型溶素E细胞因子7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A由4条相同的重链组成B由4条相同的轻链组成C由二硫键相连的4条肽链组成D由二硫键相连的2条肽链组成E由J链连接的5条肽链组成8IGG不含的功能区是AVHBVLCCH1DCH2ECH49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VL和VHBCH1区CCH3区DCH4区E铰链区10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FC段BFABC铰链区D轻链C末端E重链C末端11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在AFAB段BFCC铰链区DCH1区ECH2区12IGG通过胎盘主要决定于哪一部位AFAB段BCH2区CF(AB)2DFC段E铰链区13天然血型抗体是AIGABIGMCIGGDIGEEIGD14IGE与IGG功能区不同,因为IGE有AV区BCH1CCH2DCH3ECH415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IG是AIGE和IGDBIGA和IGGCIGM和IGA12DIGG和IGMEIGM和IGE16IG分成、两个型,其依据是A重链B轻链C可变区D恒定区E铰链区17IGG的生物学作用之一是A与AG结合激活补体B不能通过胎盘CAG刺激后,体内最先出现D是分泌液中主要的保护性抗体E参与型超敏反应18无铰链区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和IGDBIGA和IGGCIGG和IGEDIGM和IGEEIGM和IGD19IGM一般只有几个结合点可结合抗原A1个B2个C34个D5个E10个20关于IGE下列哪项错误AIGE的H链有4个CH区B是正常人血清含量最少的IGCIGE无铰链区D寄生虫感染使IGE水平降低E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开始合成时间较晚21有关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二者具有相同的含义B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C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二者也不相关D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E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只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二者均具有免疫功能22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AIGABIGMCIGDD、IGGEIGE23新生儿早期患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原因是A补体成分缺陷B先天免疫缺陷C皮肤黏膜天然屏障差DSIGA合成不足E呼吸道发育不良24免疫调理作用最强的IG是AIGGBIGMCIGADIGDEIGE25半寿期最长的IG类别是13AIGABIGMCIGGDIGDEIGE26下列哪种细胞具有LGEFC受体A平滑肌细胞B嗜碱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27通过自然被动免疫的IG是ASIGA、IGGBIGM、IGACIGG、IGDDIGD、IGEEIGE、IGA28关于IGM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分子量最大的IGB活化补体的能力比IGG强C在机体的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D中和病毒和外毒素的作用比IGG强E血清中IGM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29下列哪种作用没有抗体参与AADCC作用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C免疫调理作用DTH细胞的活化E毒素中和作用30在肠道内起保护作用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AIGMBIGGCIGADIGDESIGAB型题31唯一通过胎盘的IG是IGG32参与型超敏反应的IG是IGE33在进化过程中出现最早的IG是IGM34在宫内对胎儿起重要防御作用的IG是IGG35含量最少的IG是IGE36含量最多的IG是IGG37胃蛋白酶水解的片段是F(AB)2PFC38木瓜酶水解的片段是2FABFC39蛋白酶作用的部位是铰链区40决定IG类和亚类的部位重链1441决定IG型和亚型的部位轻链42决定IG独特型的部位V区43与立体构型改变有关的部位铰链区44IGG与补体CLQ结合的部位是CH245IGG与细胞表面FCR结合的部位是CH346IG同种异型决定基存在于CH、CL47IGM与补体C1Q结合的部位是CH348传染病早期诊断检测的抗体是IGM49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IG是IGE50阻止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的IG是SIGA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某些外分泌液中,也可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2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B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3互补决定区位于免疫球蛋白高变区,是识别和结合抗原表位的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4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VL结构域组成。5独特型是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表位又称为独特位。存在于免疫球蛋白分子的V区。独特型在异种、同种异体甚至同一个体内可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AID或AB2)。6调理作用是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帮助、促进、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作用称为调理作用。7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的作用。8MCAB是单克隆抗体,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价、高纯度、高特异性的特点。无血清交叉反应。问答题151、何谓免疫球蛋白何谓抗体二者有何关系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某些外分泌液中,也可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都是抗体,如骨髓瘤蛋白是免疫球蛋白,但无抗体活性。2、什么是抗体结合价免疫球蛋白结合抗原表位的个数为抗体的抗原结合价即抗体结合价。单体免疫球蛋白为2价,分泌型IGA为4价。3、脐血IGM升高有何临床意义因为IGM不能通过胎盘,脐血IGM升高表示胎儿有宫内感染,抗原刺激胎儿产生的抗体,IGM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抗体,为此也预示胎儿可能有畸形。4、什么原因造成免疫球蛋白具有多样性造成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原因有二一是外源性的即自然界存在的抗原数目繁多,如蛋白质、多糖、脂类,每一种抗原结构十分复杂,一般情况下,一种抗原诱导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因此,自然界的抗原复杂性导致人体抗体的多样性;内源性的原因是免疫球蛋白可与相应抗原结合,其本身又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球蛋白分子包含多种不同抗原表位,呈现不同的免疫原性。5、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之一同种型有何实际意义同种型是不同种属所有正常个体IG分子所共同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IG恒定区,约60氨基酸不同,不同种属个体间具有强抗原性,为此,将人的免疫球蛋白注射动物,获得动物抗人免疫球蛋白的抗体,用以检测人免疫球蛋白含量;反之,动物(马)的免疫球蛋白(马血清抗毒素),注射人体,由于异种免疫原性,引起超敏反应。6、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之一同种异型有何实际意义同种异型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来源的抗体分子也具有免疫原性,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存在于同种但不同个体中的免疫原性,称为同种异型。存在于免疫球蛋白C区内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不同而表现出的抗原性差异。现已发现GM因子30余种,KM因子有3种,AM因子有2种。在临床上,注射丙球可引起发热等不良反应。7、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之一独特型有何实际意义独特型是指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IG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独特型抗原决定簇是由超变区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构型所决定的。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产生抗体,此抗体又在自身体内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抑制前一种抗体的产生,此即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的16调节作用。8、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IGG血清中含量最高;体内主要抗感染抗体;半衰期最长;可激活补体;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可通过胎盘保护胎儿;某些自身抗体是IGG;参与变态反应,造成免疫损伤;可与SPA结合用于免疫诊断。IGM大分子,只在血管内起作用;在补体参与下,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在B细胞表面为BCR;可激活补体;天然血型抗体属于IGM;产生早,消失早,产生早可用于早期诊断;参与变态反应,造成组织损伤。血清型IGA有弱的抗感染作用;分泌型IGA在黏膜表面抗感染;婴儿通过哺乳获得SIGA,为自然被动免疫。IGD为B细胞表面的BCR;IGE为亲细胞抗体,产生后通过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参与刑超敏反应。9、何谓多克隆抗体在医疗实践中有何意义在含有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其优点是作用全面,具有中和抗原、免疫调理、介导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效应,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用于相关疾病治疗,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缺点是特异性不高、用于检测易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误诊。10、何谓单克隆抗体在医疗实践中有何意义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由杂交瘤细胞产生具有高纯度、高浓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用于诊断避免交叉反应造成的误诊。11、简述基因工程抗体的获得方式。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基因工程抗体即将人源抗体的编码基因,导入真核或原核生物表达系统或转基因到剔除自身抗体编码基因,又敲入人IG基因的小鼠,通过抗原免疫,小鼠脾脏中B细胞可产生特异性人抗体,将免疫小鼠B细胞与人骨髓瘤细胞融合,即获得分泌特异性完全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规模化培养获得大量人特异性抗体。第五章补体系统选择题A1型题1补体经典活化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AC1QBC4B2BCC3BBBDC3BBBPED因子172参与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AIGGBIGMCIGDDLPSEMBL3关于补体的正确叙述是A是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脂类物质B主要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C参与免疫病理反应D对热稳定E血清中C1含量最高4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BC2CC3DC4EC55多数补体成分灭活的标准温度和时间是A0,24HB4,2HC37,30MIND56,30MINE100,15MIN6在经典、替代两个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C1QBC1SCC1RDC2EC37补体经典途径反应的次序是AC1C2C3C9BC1C3C2C4C9CC1C2C3C5C9DC1C4C2C3C5C9EC3C5C6C98关于MBL途径正确的是A是最早被发现的补体激活途径B活化过程需要B因子参与C需要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参与D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同经典途径相同E不形成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9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A诱导免疫耐受B抑制变态反应C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D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E裂解细菌10检测补体哪一个成分可反映肝脏功能AC1BC2CC3DC5EC8B型题1811稳定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是P因子12桥连C1Q,启动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是IGM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13与细菌表面甘露糖残基结合启动哪个途径激活补体MBL14抑制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是S蛋白15抑制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形成与活性的是DAF16MBL途径的C3转化酶是C4B2A17在D因子作用下被分解的是B因子18膜攻击复合物是C5B6789N19能够裂解C4B的因子是I因子20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C5A21具有趋化作用的是C5A22由C4B2A活化的成分是C323具有和IG的FC段结合位点的补体分子是C1Q24旁路途径C3转化酶是C3BBBP25经典途径C3转化酶是C4B2A26趋化因子是C5A27膜攻击复合物是C5B6789N28CR1的配体是C4B29经典途径的激活物质是AGAB复合物30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是酵母多糖类31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32C3A、C5A具有炎症介质33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称为免疫粘附作用34补体攻膜复合体的膜攻击作用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名词解释1补体系统(COMPLMENTSYSTEM)补体系统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2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ATTACKCOMPLEX,MAC)是指在补体活化过程的终末阶段由C5B、C6、C7、C8、C9形成的镶嵌于细胞膜并形成孔道样结构的C5B6789复合物,19最终导致细胞溶解。3C1抑制物(CLINH)是血浆糖蛋白,可抑制CLR和CLS和MASP活性,使之不能裂解C4和C2,阻断C3转化酶C4B2A形成。4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P)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激活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序发生级联酶促反应过程,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5补体旁路激活途径(AP)是指不依赖抗体,由微生物直接激活C3,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6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P)MBL途径是指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依次活化MASP1(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2、C4、C2、C3,启动的与经典途径活化顺序相同的补体活化途径(C4、C2、C3、C59)级联酶促反应过程。7过敏毒素是指补体裂解片段C3A、C5A,它们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活性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等症状。8调理作用是指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和IC3B可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结合,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CR1、CR3、CR4)结合,促进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9衰变加速因子(DAF)即CD55,表达于所有外周血细胞、内皮细胞和各种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可抑制C3转化酶(C4B2A)形成。10C8结合蛋白同源限制因子(HRF)也称为C8结合蛋白,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和血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可抑制MAC形成,保护正常细胞免遭补体溶细胞作用。问答题1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中的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因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而得名,它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将分为三类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MBL途径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丝氨酸蛋白酶;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调节蛋白,包括备解20素(P因子)、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补体受体CR1CR5、C3AR、C2AR、C4AR等。2简述补体的理化性质。补体理化性质(1)大多是球蛋白,少数是或球蛋白;(2)血清中各种成分含量不一,以C3含量最高;(3)性质很不稳定,许多理化因素可破坏补体;(4)5630分,丧失活性,灭活;(5)含量相对稳定,不因抗原刺激而增加。3试比较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比较项目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免疫复合物等细菌表面甘露糖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等参与的补体成分C19C29、MBL、丝氨酸蛋白酶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9所需离子CA2,MG2MG2MG2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C3BNB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阶段,在疾病的持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直接激活,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直接激活,自身放大,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的生物功能包括(L)溶菌或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细菌或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C5B6789),破坏局部磷脂双层,产生溶菌或细胞溶解作用,参与早期抗感染作用。(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和IC3B均是重要的的调理素,它们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促进、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免疫黏附此效应是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重要机制。补体C3B能与IC中的IG共价结合,此种携带C3B的IC能与表达C3B受体(CR1CR3)血细胞结合,并通过血流运送到肝脏而被M吞噬清除。(4)介导炎症反应C3A、C4A和C5A作为炎症介质又被称为过敏毒素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使平滑肌收缩。此外,C5A还具有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215试述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补体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识别微生物表面或其糖链组分触发级联反应,裂解片段和复合物通过调理作用、炎症反应,发挥溶菌作用在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通过经典途径触发级联反应,发挥溶菌作用。(2)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介到导的调理作用,促进抗原提呈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表面的CR1和CDR2可将免疫复合物固定在生发中心诱导和维持记忆性B细胞。(3)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激肽系统,均依赖多种成分级联的蛋白酶裂解作用,借助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发挥效应。6补体与疾病有什么关系补体与疾病的关系(1)遗传性补体缺陷,致使补体不能激活,导致患者对病原体易感,同时体内IC清除障碍,导致发生自身免疫病。(2)某些补体成分或补体受体成为病原体感染人体的受体。如EB病毒以CR2为受体;麻疹病毒以MCP(膜辅蛋白)为受体等(3)补体与炎症性疾病创伤、烧伤、感染、器官移植均可激活补体,产生的炎症因子,可激活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激肽系统,相互作用,扩大并加剧炎症反应。(4)补体与异种器官移植现发现人体内存在猪细胞表面某些组分的天然抗体。猪人间移植后,该天然抗体与猪器官血管内皮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引起超急排斥反应。第六章细胞因子选择题A型题1诱导IGE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4DIL3EIL62IL1的主要产生细胞是22AT细胞B巨噬细胞CB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3属于细胞因子的物质是A植物血凝素B干扰素C调理素D乙型溶素E胸腺素4产生IL2的细胞是AM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5IL1的功能不包括A促进T细胞的增殖B激活单核吞噬细胞C大量IL1进入血流能诱导急性期蛋白D激活NK细胞E可作为内源性致热原6属于趋化因子CXC亚族的代表成员是AIL2BIL4CIL6DIL8EIL127能杀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2BTNFC干扰素DIL4EIL18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包括AIL1BIL2CIL3DIL4EIL69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肝的细胞因子是AIFNBGCSFCIFNDTNFEIL210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A调节固有免疫应答B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C刺激造血细胞生成D细胞毒效应E特异性结合抗原B型题11M产生的能活化T细胞的是IL112T细胞产生能活化T、NK、M的是IL213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是IL814可促进人类IGE类抗体转换的是IL42315可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转化的是IFN16一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为细胞因子的多效性17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为细胞因子的重叠性18一种细胞因子能强化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细胞因子的协同性19一种细胞因子能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的拮抗性20细胞因子作用不具备的性质是细胞因子的特异性21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统称为单核因子22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称为TNF23能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称为CSF24能抵抗病毒的感染、阻止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IFN25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IL26促进T细胞分裂增殖的细胞因子是IL227引起发热反应的是IL128以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的是IL229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是IL830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是IFN31产生IL4、IL5、IL6的T细胞是TH2细胞32产生IL2、IFN、TNF的T细胞是TH1细胞33产生IL10的细胞是TH2细胞34产生IL1的主要细胞是巨噬细胞35产生IL2的主要细胞是TH1细胞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CYTOKINES)2淋巴因子(LK)3自分泌(AUTOCRINE)4旁分泌(PARACRINE)5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246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7集落刺激因子(CSF)8干扰素(IFN)9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问答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C2B3B4B5D6D7B8A9A10E11A12B13C14B15C16A17B18D19C20E21E22D23B24C25A26B27A28B29E30D31C32B33C34B35A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由免疫原、丝裂原等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调节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多种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2淋巴因子指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2、3、4、5、6、9、IFN、TNF等。3自分泌指活化的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本身。4旁分泌指活化的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邻近的靶细胞表现的生物学作用。5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家族,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趋化和激活作用。6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是指除膜结合型细胞因子受体外,在体液中存在的游离形式的受体如SIL1R、SIL2R、STNFR等,可竞争性地结合细胞因子,起到抑制细胞因子的作用。7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形成细胞集落(或称刺激造血的因子)有25GCSF(粒细胞CSF)、MCSF(巨噬细胞CSF)、GMCSF(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MULTICSF(多集落刺激因子,IL3)。8干扰素,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的多功能低分子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分为IFN、IFN、IFN。9白细胞介素,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它细胞产生,介导白细胞间及参与其它细胞的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及炎症过程起调节作用。有IL1IL35。10肿瘤坏死因子,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因子,具有抗肿瘤作用。引起发热、炎症反应、恶液质。分为TNF和LT(淋巴毒素)。问答题1试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1)属小分子多肽。(2)在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3)CK必须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4)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发挥效应;(5)一种CK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多效性);多种CK(具有受体的共用亚单位)可作用同一靶细胞,产生相同效应(重叠性);不同CK生物活性可相互影响,显示促进或拮抗效应2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有(1)调节固有免疫应答IL1和TNF诱导IDC成熟分化;IFN上调DCMHC分子表达;IL2、IFN、MCSF、GMCSF活化巨噬细胞;IL8能趋化中性粒细胞;IL2、IL12、IL15促进NK细胞功能。(2)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IL4、IL5、IL6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多种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IL2、IL7、IL18活化T细胞。IL2、IL6、IFN促进CTL分化并增强其杀伤功能。(3)促进造血。GMCSF、MCSF、GCSF刺激骨髓生成各类髓样细胞;GMCSF促进DC分化成熟;EPO刺激红细胞生成;IL6、IL11和TPO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血小板产生。(4)促进凋亡和直接杀伤靶细胞。(5)促进创伤的修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多种细胞增殖促进创口愈合。促进血管的生成CXC和IL8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的新生。3简述IL2的生物学作用26IL2的生物学作用IL2由活化T细胞产生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细胞因子;增强CTL、NK细胞,LAK、TIL杀伤活性;活化巨噬细胞。4简述IFN的生物学作用。IFN的生物学作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产生的低分子多功能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的作用。抑制细胞增殖;引起发热。5简述TNF的生物学作用。TNF的生物学作用由活化的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产生;(1)抗肿瘤,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2)免疫调节,增强MHCI类分子的表达;(3)引起炎症反应,发热反应;(4)恶液质作用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选择题A1型题1以下哪种不是免疫细胞表面的功能分子ATCRBBCRCFCRDGVHRECR2只有T细胞才具有的表面标记为A识别抗原受体BCR3C细胞因子受体DCD3分子E有丝分裂原受体3属于B细胞的表面标志为ACD3BCD4CCD8DMIGECD564以下哪种不是黏附分子家族A整合素家族B选择素家族C免疫球蛋白超家族D钙粘蛋白家族E钙调蛋白家族5下列哪种不是黏附分子的功能A细胞活化增殖B肿瘤转移C补体活化D参与炎症E淋巴细胞归巢6不属于T细胞APC识别协同刺激信号的黏附分子是ACD4MHC类分子BCD8MHC类分子CCD19/CD21/CD81复合体C3D27DCD28CD80/CD86ELFA1ICAM17对B细胞分化成熟和抗体产生起重要作用的协同刺激信号是ACD40CD40LBCD80CD28CCD86CD28DICAM1LFA1EB71CTLA48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A白细胞表面的全部膜分子BT淋巴细胞表面的膜分子C淋巴细胞表面的膜分子D主要为TCR和BCRE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活化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9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组成大多数是A跨膜蛋白或糖蛋白B跨膜磷脂C跨膜化学基因D跨膜无机物E跨膜有机物10黏附分子的正确概念是A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表面标记B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C由活化的细胞分泌的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多肽D体液中正常存在的具有酶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的一组大分子系统E是一组广泛参与免疫应答并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原分子11整合素家族得名是因为A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附着而形成整体B分子结构和肽链氨基酸组成与免疫球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市天河区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考试题(A)及答案
- 西部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投资银行试题及答案
- 服饰礼仪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服饰店装修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力调度员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城市排水系统实施方案与海绵城市建设
-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2025年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全解析
- 服装针法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解剖学姿势课件
- 幼儿园开学园长会议发言稿模版
- 2025年大学辅导员选拔考试题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试题
- 酒店前台接待流程及话术
- 2025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装配钳工赛项)省选拔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Z 27001-2025合格评定通用要素原则与要求
- 2025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规范服务礼仪培训
- 嘉兴市昊鸣纺织有限公司年产480万米高档纺织真丝面料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四川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机车信号杜斌刚课件
- 《医学美容技术》课件-5强脉冲光美容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