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刷子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2,、.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却称粉刷的师傅叫刷子李,为什么称为“刷子李”呢?(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3、“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缜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如:“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等人物。二、指导阅读1、检查预习,初识“刷子李”。提问:通过预习,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自由回答,板书:技艺高超俗世奇人。)2、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3、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4、交流自学心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三、体会写法的妙处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四、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1谈话: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同学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同时,已经找出了不少精彩语句。现在不妨再读一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再次阅读,准备推荐。2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3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五、推荐阅读,课外延伸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六、作业设计: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 附送: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课型新授课课题北京的春节课时2课时设计教师车秀芹教学目标设计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1、 阅读法2、 讲授法3、 对话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组块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组块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 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 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 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4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组块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组块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2、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除夕、初一和十五三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教师活动:1、创设情境,提示课题2、学生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3、教师提出要求: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4、教师引导领悟表达特点。学生活动: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交流汇报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5、交流探讨,感受年味6、全班交流汇报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第二课时组块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组块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组块三:领悟表达特点1、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2、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3、 组块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句子,边读边想,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师生共同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教学方法:最后总结写法,感受详写略写的好处,指导学生学习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并进行小练笔。推荐阅读:老舍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课后反思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本课的写作顺序,并把它记下来,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课文的大概内容,把文章的头绪理的一清二楚。但不足的是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节日时,这三个部分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