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学程简介半导体学程电子元件学程VLSI设计学程_第1页
电子系学程简介半导体学程电子元件学程VLSI设计学程_第2页
电子系学程简介半导体学程电子元件学程VLSI设计学程_第3页
电子系学程简介半导体学程电子元件学程VLSI设计学程_第4页
电子系学程简介半导体学程电子元件学程VLSI设计学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電子系學程簡介半導體學程電子元件學程VLSI設計學程,大綱,半導體產業歷史與現況積體電路簡介電子系兩學程的差異性,人才需求最多的十大行業,參考104人力銀行,高科技產業,IC的發展史,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1948,BellLab),1947年聖誕前夕,AT&T的Bell實驗室的JohnBardeen及WalterBrattain展示第一個由鍺所製成的點接觸式電晶體.當電流訊號施加於鍺晶體接點,輸出功率會大於輸入功率.並於1948年公諸於世.1949年WilliamShockley發表雙載子電晶體運作理論.並預測接面式雙載子電晶體(BJT)將出現.1950年第一個單晶鍺電晶體生產,並取代電子產品中的真空管.1952年GordonTeal發表第一個單晶矽電晶體.1955年Shockley在舊金山南方成立ShockleySemiconductorLab.帶動矽谷的成立.1956年Shockley,Bardeen,Brattain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獎.1957年,GordonMoore和RobertNoyce離開Shockley公司,成立FairchildSemiconductor公司.1958年積體電路時代來臨(整個五O年代為分離式IC元件的天下).1966年,Gordon和Robert離開Fairchild並創立Intel(濃縮Integratedelectronics).,台灣半導體發展歷程,8吋DRAM廠,專業設計專業代工專業測試,前段製造,後段封裝,交大半導體實驗室成立,設計,製造的研發,12吋DRAM廠專業代工廠,1964,1966,1974,1980,1987,1994,2000,培育人才,1966高雄電子1969飛利浦1970德州儀器,1974工研院電子所成立1976工研院引進RCA技術1977工研院產出第一個CMOS1979國內設計第一個商用IC成功電子錶,1980UMC成立1981園區成立1982UMC量產太欣成立,1987台積電成立茂矽成立華邦成立德基成立1989台灣光罩旺宏成立,1994世界先進成立力晶成立1995南亞成立1996茂德成立,2000台積電12吋廠成立2001聯電12吋廠成立茂德12吋廠成立2002力晶12吋廠成立2003華亞12吋廠成立台積電第二座12吋廠成立(全球最大),萌芽期,技術引進期,技術自立及擴展期,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徐進鈺教授台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發展歷程,台灣IC產業技術發展策略,主要技術來源80電子所87電子所87TI,IBM87電子所,Toshiba(98年加入DRAM)87Oki,Siemens89Matsushita(97年加入DRAM)94電子所,鈺創94Mitsubishi,Elpida95Oki,IBM,Infineon96Siemens,Elpida,聯電台積德基華邦茂矽旺宏世界先進力晶南亞茂德,工研院電子所,IC,DRAM,我國IC技術發展三部曲聯電IC技術建立台積專業代工策略模式世界先進自有品牌DRAM,Foundry,台灣半導體工業關聯圖,設計,敦茂新茂矽成矽統民生鈺創義隆旺玖揚智偉詮聯詠凌陽威盛智原瑞昱晶豪松瀚聯發,IP,智原,EDA,思源,IC廠,大王漢磊矽統立生天下世界先進力晶華邦旺宏茂德茂矽南科聯電台積,製造,晶圓,漢磊中德台灣信越台灣小松,封裝,測試,基板,導線架,立生菱生立衛南茂華泰矽品日月光,耀文華通,旭龍中信順德佳茂,全懋超豐汎利泰林力成華鴻鑫成菱生立衛京元大眾聯測矽豐南茂華泰矽品日月光,光罩,杜邦中華凸板翔準台灣光罩,何謂積體電路(IC)IC=IntegratedCircuit為很多電路元件積集在一起,產生某些電性的功能.IC就像是印刷電路板(PCB)的濃縮版.依照IC積集度多寡,可分為:SSI:SmallScaleIntegration(1000)VLSI: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100,000)ULSI:UltraLargeScaleIntegration(10000,000),IC積集度的演進,SSI,MSI,LSI,VLSI,ULSI,IC,記憶體IC(MemoryIC),揮發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非揮發性,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光罩唯讀記憶體(MASKROM),可消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PROM),快閃記憶體(FLASH),可電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EPROM),微元件IC(MicrocomponentIC),微處理器(MPU),微控制器(MCU),微處理週邊IC(MPR),數位訊號處理器(DSP),邏輯IC(LogicIC),標準邏輯IC,可程式邏輯排列(PLD),閘排列(GateArray),全客戶設計,電路元設計(CBIS),特殊應用IC(ASIC),系統核心邏輯晶片組,視訊控制晶片,儲存控制晶片,其他輸入/輸出儲存控制晶片,類比IC(AnalogIC),線性IC,線性和數位混合IC,功率IC(PowerIC),LCD驅動IC(LCDDriver),混合式IC(MixMode),IC產品分類,半導體簡介及IC製造流程概述,半導體,導體,金,銀,銅,鋁,鐵,鉻,絕緣體,元素半導體:Si,Ge,Sn,Se,Te化合物半導體:GaAs,InP,ZnS,AlGaAs,AlGaInAs,玻璃,陶瓷,塑膠,何謂半導體(Semiconductor)?,單位:Ohmm,半導體依摻雜可分為N型/P型半導體,Si,Si,Si,P,Si,Si,Si,Si,Si,Si,Si,Si,B,Si,Si,Si,Si,Si,Hole,Extraelectron,N型半導體,P型半導體,為何半導體材料要選擇矽?,半導體工業約在1950年開始發展,以鍺材料為主,但1960年代後矽就取代了鍺的地位.矽(Si)可從地殼中最豐富的元素(SiO2)純化提煉熱製程中容易生成SiO2,為一強且穩定的介電層矽的氧化物不溶於水矽擁有較大的能隙,能承受較高溫度及較大雜質摻雜範圍矽的崩潰電壓比較高,何謂金-氧-半導(MOS)電晶體,源極(Source),汲極(Drain),電流(Current),閘極(Gate),通道(Channel),MOS電晶體,MOS電晶體的分類與操作原理,Drain,Source,P-基板(0V),N+,Gate,源極(0V),汲極(+5V),電流,閘極(Gate),NMOS電晶體,P-基板(0V),0V:不通5V:通,-,-,-,-,+5V,0V,+5V,N+,Drain,Source,N-基板(+5V),P+,Gate,源極(+5V),汲極(0V),電流,閘極(Gate),PMOS電晶體,N-基板(+5V),5V:不通0V:通,+,+,+,+,0V,+5V,0V,P+,NMOS導通模式,PMOS導通模式,負電子,電洞,+,-,Metal(金屬線),土地,IC設計師,製程整合工程師,IC製造流程,擴散工程師薄膜工程師黃光工程師蝕刻工程師,IC成品,完成之晶片,Diffmodule,PHOTOmodule,ETCHmodu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