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_第1页
教案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_第2页
教案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_第3页
教案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_第4页
教案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理气药,主讲:Mubalakel,第十五章理 气 药,一、含义: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二、性能与适应证 1.性味:辛、苦,芳香,温。 2.归经:脾(胃)、肝、肺。 3.作用:行气理脾,疏肝解郁,降气平喘。部分药物还有健胃、祛痰、散结等作用。,肝气郁滞胁肋胀痛,胸闷不舒, 疝痛,乳胀,月经不调 气滞证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嗳气泛酸, 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4.适应证 肺气壅滞呼吸不畅,胸闷咳喘 肺气上逆喘促 气逆证 胃气上逆呕恶、呃逆,三、选药配伍 选行气理脾和胃药 湿热困脾清热利湿药 寒湿困脾温中燥湿药 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药 脾胃虚弱健脾胃药,1.脾胃气滞,配伍,选疏肝理气药2.肝郁气滞 肝血不足养肝柔肝药 配伍寒滞肝脉暖肝散寒药 兼瘀血活血祛瘀调经药 肝气犯胃健脾和胃药 选降气平喘药3.肺气壅滞 外邪犯肺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药 配伍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药 肾不纳气温肾纳气药,四、使用注意 1.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气阴不足者不宜单用2.某些药物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五、药理1.对消化道的调节作用 抑制胃肠道 兴奋胃肠道2.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陈 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变种的成熟果皮。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产广东新会者称新会皮、广陈皮。生用。,【处方名】橘皮、陈皮、广皮、广陈皮、新会皮【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脾 胃气滞证,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苍术、厚朴气滞较甚-木香、枳实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藿香、苏叶食积气滞-山楂、神曲脾虚气滞-党参、白术、茯苓,胃热呕吐-竹茹、黄连 脾胃寒冷呕吐-生姜、甘草,理气健脾,2呕 吐 呃逆证,湿痰咳嗽-半夏、茯苓寒痰咳嗽-干姜、细辛脾虚失运而致痰湿犯肺-党参、白术,4胸痹证-枳实、生姜,燥湿化痰,3湿痰、寒痰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易伤阴助热,凡阴虚燥咳、内有实热或吐血者慎用。,陈皮芳香而燥,辛温行散,苦能降气。入脾能行脾胃之气滞,除中焦之湿阻;入肺能降肺气之上逆,化壅滞之湿痰。为调理脾肺气机之要药。由于本品具有能行能降,既能理气,又能燥湿的特点,故凡脾胃气滞、气逆不降及痰湿壅阻之证,均常应用。本草纲目谓:“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在滋补药中,少佐本品,借其行气调中健脾之功,能使补益药补而不滞。传统认为,本品入药以陈者为佳。,附药 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1橘核为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2橘络 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3橘叶 为橘树的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610g。 4化橘红 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10g。化橘红燥湿化痰力较强。橘皮与化橘红可相互代用,青 皮 (),【来源】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78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晒干,习称“四花青皮”。生用或醋炙用。,【处方名】青皮、小青皮、均青皮。【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功效应用】 胸胁胀痛柴胡、香附 乳房胀痛或结块柴胡 乳房肿痛金银花、蒲公英 寒疝疼痛乌药、小茴香 气滞脘腹疼痛大腹皮 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三棱、丹参,肝气郁滞,1.疏肝破气,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山 楂2.消积化滞 气滞甚木香、槟榔或枳实、大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或入丸散。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峻烈,易伤元气,故气虚者慎用。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行,其气峻烈,能疏肝胆,破气滞,散积聚,对肝气郁滞,胁痛乳胀,乳房结块,及疝气肿痛等证,最为常用。亦可用治癥瘕积聚、食积停滞之证。本品药性峻烈,易耗伤元气,故气虚者当慎用。, 味辛微苦而升浮,入脾肺,偏 理脾肺气分,善行气和胃陈皮 化痰、降逆,适用于脾胃 气滞,脘腹胀闷,呕逆食 理气,治气 少及湿痰咳嗽 滞胸闷腹胀味苦辛芳烈而降泄,入肝胆经, 偏疏理肝胆之气,长于破青皮 气疏肝化滞,适用于肝气 不舒,胁乳胀痛、疝痛及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枳 实,【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幼果。生用或麸炒用。【处方名】枳实、炒枳实。【药性】苦、辛,微温。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应用】 山楂、神曲 饮食积滞脘腹胀痛 脾胃虚弱-白术 湿热积滞,泻痢后重黄连、大黄 热结便秘大黄、芒硝、厚朴,1.破气 消积,胃肠积滞,破气行滞止痛-气滞胸胁疼痛-川芎 寒凝气滞-桂枝产后腹痛-芍药等分为末服用, 或当归、益母草,、行气止痛,痰阻胸阳胸痹瓜蒌、薤白、桂枝 心下痞满-水饮停于心下,脾胃虚弱-白术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厚朴、白术 痰热结胸,胸脘痞满,痰黄难咯 黄连、瓜蒌、半夏,3.化痰 除痞,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证,可与补气、升阳药同用以增强疗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量可用至3g。研末服,每次12g。炒后性较平和。【使用注意】本品能兴奋子宫,故孕妇慎用。,枳实破气作用较强,能伤正气,如属脾虚而气滞食积者。必须配以补气健脾之品,否则不可轻投。 枳实与枳壳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或甜橙等的果实,枳实为其幼果,枳壳为其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瓢)。两药功用相似,但枳实作用较猛烈,破气除痞、消积导滞多用;枳壳作用较缓和,行气宽中、除胀满多用。 枳实与厚朴均能治食积便秘,去有形实满及湿滞伤中。然厚朴苦温燥湿,散满力强,又长于燥湿化痰,治湿满为优;枳实苦降下行,气锐力猛,尤善逐宿食,通便闭,治实满为良。,木 香,【来源】为菊科植物木香、川木香的根。产于云南、广西者,称为云木香,产于印度、缅甸者,称为广木香。川木香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地。生用或煨用。,【处方名】木香、云木香、广木香、煨木香【药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脾胃气滞-砂仁、藿香脾虚气滞-党参、白术、陈皮脾虚食积气滞-砂仁、枳实、白术,脾胃气滞证,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泻痢里急后重-黄连,脘腹胀痛、胁痛、黄疸-郁金、大黄、茵陈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疼痛-川楝子、小茴香,寒凝气滞心痛-赤芍、姜黄、丁香气滞血瘀之胸痹-郁金、甘草,胸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入汤剂宜后下。【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易伤阴血,故阴虚津亏者甚服。,木香辛散苦降温通,芳香性燥,可升可降,能通行三焦之气滞,尤善行胃肠之气滞,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兼能健脾消食。故凡气滞食积,胸腹胀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泛哕,泻痢后重等证,皆可用之。借其疏理之功,故可用治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湿热郁蒸、气机郁滞所致腹痛胁痛、黄疸者。并常配入补益剂中,借其调中宣滞之效,以防滋补腻滞所致的胸闷食减等副作用。 本品配枳壳治气滞胀痛,配槟榔善除泻痢后重,配砂仁能够健胃和中,配香附则治肝胃气痛。木香辛温香燥,凡阴虚火旺者慎用。生品行气止痛作用较强,煨熟后则香燥之性减弱,多用于止泻。,陈皮、枳实、木香,三药均能行气消胀止痛,用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三药之中,枳实行气力较大,有破气除痞之功,并能消积导滞,用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及胃肠热结便秘、泻痢里急后重等;还能化痰除痞,治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此外,还可用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陈皮行气力缓,有健脾和中作用,脾虚气滞者亦常用之;还能燥湿化痰,用治湿痰、寒痰咳嗽证。木香行气止痛力较强,为治气滞腹痛之要药;其行气导滞治泻痢里急后重之功胜于枳实;此外,还善用治脾失运化、肝胆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腹痛胁痛、黄疸。,沉 香,本品乃含有树脂的木材,味香特异,虽为木质,置水则沉,故名。,【处方名】沉香、盔沉香。【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肾经。,【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锉末。生用。,【功效应用】 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乌药、木香、槟榔1.行气止痛 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肉桂、干姜、附子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呃逆丁香、柿蒂、白豆蔻 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肉桂3.纳气平喘 上盛下虚之痰饮喘嗽苏子、半夏、厚朴,【用法用量】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沉香芳香行散,温通祛寒,苦降逆气,既能祛除胸腹之阴寒而行气止痛,又能温化脾胃之寒湿而降逆调中,且能温散下元之虚冷而纳气平喘,为行滞气、散寒气、降逆气之良药。故用治冷气攻冲,胸腹疼痛、呕吐呃逆、肾虚喘急等证,疗效颇捷。,沉香与木香:两药均能行气止痛,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沉香温散之力较强,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多用;又能温中止呕,以治胃寒呕吐、呃逆;还能纳气平喘,治肾虚气浮之虚喘。木香善通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还能行气健脾、疏泄肝胆而治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腹痛、胁痛、黄疸。,川 楝 子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处方名】川楝子、金铃子。【药性】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肝胃气痛延胡索 疝气痛(热疝为宜)延胡索、香附寒疝腹痛小茴香、木香,行气止痛,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槟榔、使君子 杀虫 疗癣焙黄研末调膏外涂。,川楝子功效行气止痛、杀虫疗癣。本品苦则能泄,寒可胜热,主入肝经,作用重在疏肝泄热。主治肝郁化火诸痛证、热疝作痛(疝痛属肝热者)、虫积腹痛、头癣。川楝子有毒,内服过量可致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炎、胃及小肠炎症、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乌 药,【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生用或麸妙用。【处方名】乌药、台乌药。,【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应用】 胸闷胁痛薤白、郁金、元胡 脘腹胀痛香附、木香 寒疝腹痛小茴香、川楝子 痛经元胡、香附、木香2.温肾散寒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 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益智仁、山药,1.行气 止痛,寒郁气滞,青 木 香,【处方名】青木香、土木香。【药性】辛、苦,寒。归肝、胃经。【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切片,生用。 【功效应用】,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川楝子、香附 1.行气止痛 泻痢腹痛葛根、黄连 痈疮疔毒研末水蜜调敷,或鲜品捣敷 皮肤湿疮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敷 毒蛇咬伤白芷同用,内服并外敷 此外,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2.解毒消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入散剂每次1.52g,开水送服。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荔 枝 核,【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种子。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处方名】荔枝核。【药性】辛、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荔枝核善散肝经之寒邪、行肝胃之滞气而止疼痛,对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气疼痛及睾丸肿痛,用之最为适宜。借其温行散滞之效,也常用于胃疼及妇女少腹血瘀刺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香 附(),【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生用或醋炙用。用时碾碎。【处方名】生香附、制香附、香附子、香附米。【药性】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效应用】 肝气郁结,胁肋胀痛柴胡、川芎 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良姜 寒疝腹痛小茴香、乌药、吴茱萸 气滞腹痛砂仁、甘草 月经不调、痛经川芎、当归、白芍3.调经止痛 乳房胀痛柴胡、青皮、瓜蒌皮,1.疏肝解郁2.理气调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醋炙止痛力增强【使用注意】本品多用久服,能耗气伤阴,对阴血亏虚者应慎用。,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本品辛行苦泄,微甘缓急,性平无寒热之偏,主归肝、脾、三焦经,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凡肝气郁滞之胁痛、腹痛,肝气犯胃之胃脘痛,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为首选之药。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滇南本草归纳香附的功效是“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木香与香附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消食,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诸症,二者可配伍应用。木香药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气滞之食积不化,脘腹胀痛,泄痢里急后重,兼可用于治疗胁痛、黄疸、疝气疼痛以及胸痹心痛,为理气止痛之要药; 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癥瘕疼痛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佛 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生用。,【处方名】佛手、佛手片、陈佛手、鲜佛手、佛手柑。【药性】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应用】1.疏肝解郁肝郁胸胁胀痛柴胡、香附、 郁金2.理气和中气滞脘腹疼痛木香、香附、砂仁3.燥湿化痰久咳痰多,胸闷作痛丝瓜络、陈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 佛手辛苦而温,既能疏理脾胃气滞,又能舒肝理气解郁,兼可燥湿化痰。具有气清香而不燥,性温和而不峻的特点。临床常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嗳气呕吐等证,亦可用于咳嗽日久痰多而兼胸胁作痛者。,薤 白,【来源】为百合科薤或小根蒜的地下鳞茎。生用。【处方名】薤白、薤白头。【药性】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功效应用】,寒痰阻滞、胸阳不振-瓜蒌、半夏1.通阳散结-胸痹 痰瘀丹参、川芎、瓜蒌皮 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木香、枳实2.行气导滞 胃寒气滞,脘腹痞满胀痛砂仁、木香,【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能宣通胸中之阳,以散阴寒之结,为治胸痹之要药。且可下气行滞,兼治肠胃气滞之腹痛及泻痢后重。,柿 蒂,【来源】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宿存花萼。生用。【处方名】柿蒂。【药性】苦、涩,平。归胃经。,【功效应用】 降气止呃呃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4.59g。 柿蒂性平苦降,善降逆气,为止呃之专药。因其不寒不热,故对呃逆之证,不论胃寒胃热,皆可配伍应用。胃寒者常配丁香、生姜,胃热者常配芦根、竹茹等。,1、行气药的含义、通性作用及适应证各是什么。 2、陈皮、青皮来源相同,其性能应用有何异同?3、枳实枳壳同出一物,其性能应用有何异同? 4、木香、香附、乌药的性能应用各有哪些?如何区别? 5、薤白、佛手、沉香、川楝子、檀香、荔枝核、 柿蒂各有何功用及特点?,72,第十三章 消食药,73,概述,一、定义: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 二、药性特点:大都性味甘平或甘温,归脾胃经。,74,三、适应证,食积停滞有上中下之分。病在上脘恶心欲吐,可用涌吐药以吐之;停积在下大便秘结,可用泻下药以导之。惟食滞中焦,脘腹胀闷,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者则以消导药治之。,75,概述,适应证: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纳谷运化。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每致饮食停滞,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有食臭味,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76,概述,四、配伍: 脾胃虚弱者,可配健胃补脾药; 脾胃有寒者,可配温中暖胃药; 湿浊内阻者,可配芳香化湿药; 气滞者,可配理气药; 便秘者,可配通便药; 若积滞化热,当配苦寒清热药。,77,教学要求,掌握消食药的概述、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掌握莱菔子、山楂、鸡内金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麦芽、神曲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78,山楂本草经集注,【药用】蔷薇科乔木或大灌木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山楂C.pinnatifida Bge.或野山楂C.cuneata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79,山 楂,【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80,山楂,81,山 楂之应用,【处方用名】焦山楂 山楂炭 焦楂肉(炒至外黑内呈深褐色应用)生山楂 生楂肉(洗净,晒干用)蜜炙山楂炭(取山楂炭用炼蜜拌炒)【方剂举例】保和丸(丹溪心法) 山楂、六曲、茯苓、陈皮、菜菔子、连翘、半夏,治食积停滞,腹痛泄泻。,82,麦芽药性本草,【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颖果,经发芽后,低温干燥而得。,83,功效主治,84,神曲药性本草,【药用】本品为采用杏仁泥、赤小豆、辣蓼草、青蒿、面粉、苍耳草等药末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85,山楂、神曲与麦芽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三药炒焦入药合称“焦三仙”,同能消食导滞,治疗食积不化证。同中之异:山楂善消肉食之积,神曲善消酒积,麦芽善消米面薯芋等淀粉性积滞。不同点:山楂又能活血化瘀,治疗瘀血之产后腹痛、冠心病等;麦芽兼能疏肝理气、回乳,治疗肝郁证、溢乳证等;神曲兼止泻发表,食积兼腹泻或表邪者适宜。,86,莱菔子日华子本草,【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87,莱菔子,【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入脾、胃、肺经。,88,功效主治,89,莱菔子之附药,莱菔英:即莱菔的茎叶。性味辛苦温。功能清咽、和胃,适用于咽痛,下痢赤白,消化不佳。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地梦萝:即莱菔的根、老而枯者。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面黄肿胀,胸膈饱闷,食积腹泻,痢疾及痞块等症。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90,鸡内金,【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雉科家鸡的砂囊角质内膜。,91,功效主治,92,小结,消食药均能消食化积,然性能又有不同,应跟据不同症状和原因,选择恰当药物治疗。一般食积停滞,常用山楂、六曲;症情较重者宜用鸡内金,轻者多用麦芽、谷芽等。又如油腻肉积宜用山楂;米面食积宜用麦芽。至于食积腹泻,又当用焦山楂;兼见气滞,当用莱菔子等。凡授乳妇女应用消食药须忌用麦芽、六曲;服人参时忌用莱菔子。,93,其他具有消食功效的药物,1. 消食:刘寄奴(活血药)、木瓜(祛风湿药)。2. 消积:枳实、青皮、枸橘(理气药)、三棱、莪朮、水红花子(活血祛瘀药)。,第十四章 驱虫药,概述 一、含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二、功效 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虫体有杀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三、主治证 可用治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对机体其他部位的寄生虫,如血吸虫、阴道滴虫等,部分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四、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五、配伍应用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病人体质强弱、证情缓急,选用适宜的驱虫药物,并视病人的不同兼证进行相须用药及恰当配伍。如大便秘结者,当配伍泻下药物;兼有积滞者,可与消积导滞药物同用;脾胃虚弱者,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体质虚弱者,须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使用肠道驱虫病时,多与泻下药同用,以利虫体排出。,六、使用注意 1.驱虫药物对人体正气多有损伤,故要控制剂量,防止用量过大中毒或损伤正气;对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及孕妇,更当慎用。 2.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 3.对发热或腹痛剧烈者,不宜急于驱虫,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施用驱虫药物。,蛔虫,绦虫,钩虫,蛲虫,姜片虫,使君子,使君子,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效主治:驱虫消积1、用于蛔虫证,蛲虫证。本品善驱蛔虫与蛲虫。轻证单用本品炒香嚼服即可;重证可与苦楝皮、芜荑等配伍,以增强驱虫之力,如使君子散。2、用于小儿疳积。使君子又能消积滞、扶脾胃,用治小儿疳积面色萎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者。每与槟榔、神曲、麦芽等同用,如肥儿丸。,使君子,用法用量: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使用注意: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苦楝皮,苦楝皮,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归肝、脾、胃经功效主治:杀虫,疗癣。1.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等证。本品对蛔虫、蛲虫、钩虫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可单用本品水煎、熬膏或制成片剂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等配伍,以增强杀虫作用,如化虫丸。2.用于疥癣湿疮。本品能除湿热、杀虫止痒,故治疗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瘙痒等证均效。常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即可。,苦楝皮,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槟榔,111,槟 榔,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胃、大肠经功效主治:驱虫消积,行气利水。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虫作用。其中对绦虫证疗效最佳,常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取效。用治蛔虫、蛲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用治姜片虫,可与乌梅、甘草配伍。 近年临床报导,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治疗姜片虫病,皆获较好疗效。,槟 榔,2、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槟榔味辛、入胃肠,功擅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故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痢疾里急等症。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3、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本品又有行气利水之功。用治水肿实证,二便不通,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配伍,如疏凿饮子;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鸡鸣散。 此外,亦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槟榔有截疟作用,每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槟 榔,用法用量: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南瓜子,南瓜子,性味:甘,平归经:归胃、大肠经功效主治:杀虫 本品有杀虫之功,且甘平不伤正气,主要用于驱杀绦虫。用治绦虫病,每与槟榔同用,可增强疗效。如验方驱绦方,即用本品研粉,冷开水调服60-120克,两小时后,服槟榔60-120克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克,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 此外,南瓜子亦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长期服用。用法用量: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鹤草芽,鹤草芽,药性性味:苦、涩,凉归经:归肝、小肠、大肠经功效主治:杀虫绦虫病 本品善驱绦虫,并有泻下作用,有利于虫体排出,为治绦虫病之要药。单用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近年用仙鹤草浸膏及提取物鹤草酚结晶和鹤草酚粗晶片治疗绦虫病,效果亦很显著。此外,本品制成栓剂,置于阴道对阴道滴虫病也有一定的疗效。,鹤草芽,用法用量: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0.8g/kg,每日1次。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因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等反应,雷丸,雷丸,性味:微苦,寒。有小毒归经;归胃、大肠经功效主治:杀虫 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以驱杀绦虫为佳,单用研末吞服,每次20g,日服3次,多数病例虫体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