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的早期_第1页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_第2页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_第3页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_第4页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治,惠山区人民医院 刘华,消化道肿瘤有哪些,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 胆囊癌,消化道肿瘤,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排在前十名的是: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道癌、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癌、膀胱癌和甲状腺癌。其中消化道肿瘤占全部癌症发病率的43.3%。,食管癌,食管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早期治疗,食管癌五年生存率可达到70%80%,我国食管癌总的五年生存率已达到40%左右 。五年生存率之所以难以提高,是因为未早期诊断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食管癌的发生是由遗传缺陷和基因变异决定的。长期食用含亚硝胺或霉变食物、缺乏微量元素、不良进食习惯、食物刺激造成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或创伤性损害有关,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一咽梗塞二胸痛,三感异物四吞停,五心窝痛六喉燥,七胸骨后闷胀凶。,胃癌的发病率,全球:胃癌在长江癌症中发病率居第四位,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居第二位。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约有22.7万人,占所有恶心肿瘤死亡的23%。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到十分之一,手术率为5%10%。,胃癌,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为哥斯达黎加、日本、智利。我国居中上,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是福建省长乐县、辽宁庄河、山东临朐。,胃癌,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30%40%。,胃癌的发病原因,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30%),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胃癌的发病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20%):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胃癌的发病原因,癌前病变(20%):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胃癌的发病原因,遗传和基因(10%):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胃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胃癌的早期症状,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开始较轻微,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逐渐加重,可以为隐痛,钝痛。部分可以有节律性疼痛,尤其胃窦胃癌更明显。,胃癌的早期症状,中年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给予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A、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B、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规律性改变,且程度日趋加重。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及时作进一步检查,胃癌的早期症状,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见症状,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 ,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进展期胃癌的症状,腹痛: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或横结肠系膜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极少数癌性溃疡穿孔的患者也可出现腹部剧痛和腹膜刺激征象,进展期胃癌的症状,食欲减退和消瘦: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出现消瘦、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的表现,往往是进行性加重,最后表现为恶病质,进展期胃癌的症状,恶心呕吐:也是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即可发生。胃窦部癌也可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呕血和黑便: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1/3胃癌患者经常有小量出血,多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部分可出现间断性黑便,但也有以大量呕血而就诊者。,进展期胃癌的症状,腹泻: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大便可呈糊状甚而可有五更泻。晚期胃癌累及结肠时常可引起腹泻,鲜血便等。咽下困难:癌肿长大后,可出现梗阻症状,贲门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症状。,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发病率每年以4.2%的速度发展。我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5万,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上海大肠癌甚至已跃居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判定风险因素的癌症,也是卫生部门指定的重点防治的七种癌症之一。,大肠癌的发病原因,遗传因素(20%):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大肠腺瘤(15%):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慢性大肠炎症(25%):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大肠癌的发病原因,环境因素(20%):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消瘦(74%)便血(65%)腹痛(65%)粪柱变形变细(63%)腹部压痛(60%)便秘(60%),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大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右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左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左半结肠腔狭小,原发癌多呈环状浸润生长,易致肠腔缩窄,故便秘多见,随后因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两者交替出现,由于大便进入左半结肠渐由糊状变成团状,因而由大便摩擦病灶引起的肉眼便血多见,大肠癌的早期症状,直肠癌 :突出的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因晚期癌肿浸润引起的伴发病征 。,肝癌,原发性肝癌高发于非洲东南部和东南亚,我国多见于东南沿海。就死亡率而言,我国肝癌为第三位癌症,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我国肝癌高发的趋势十分严峻,这是由于我国有1.2亿hbv携带者 ,我国高发于江苏、福建、广东、广西 等省。,肝癌,目前,小肝癌治疗后1年、3年、5年总体生存期分别达到94.4%、80%、60%,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仅2%10%。,肝癌的发病原因,病毒性肝炎(50%):乙肝流行的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高10倍之多。 酒精(35%):饮酒并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但它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能够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肝癌的发病原因,饮食相关因素(15%):长期进食霉变食物、含亚硝胺食物、微量元素硒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肝癌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相关。,肝癌的早期症状,肝癌的早期表现很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以下症状可供参考: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肝区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可因体位变动而加重;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发热及水肿;黄疸、腹水、皮肤瘙痒;常常表现为鼻出血、皮下出血等。,消化道肿瘤的早期预防,有胃病者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当您45岁以上,近期有消化不良症状,或是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症状,或是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时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实际病情。,消化道肿瘤的早期预防,对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