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导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灾后重建工作总结导读:本文是关于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2013 年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7 月份以来,镇康县连续强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doc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灾后重建工作总结导读:本文是关于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2013 年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7 月份以来,镇康县连续强降雨,导致全县 7 乡镇农田、民房、 沟渠、桥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12400 万元。 针对此次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损失惨重的实际,镇康县从五 个方面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妥善安置灾民,确保生活正常。在引导灾民自救为主的前提 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灾民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置工作不丢一户、 不漏一人; 二是全力支持、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积极做好被毁田地 的复垦工作,组织好救灾种子、化肥等物资的供应; 三是抢修水毁工程,确保安全运行。加快修复电力、通讯基础设 施、水利工程、交通干道及受灾校舍,全力为受灾群众恢复生产提供 保障; 四是加强消毒杀菌,确保灾后无疫情。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检测重点区域疫病的发生,控制传染源,做好洪水消退后的环境清理 工作,避免疫情发生; 五是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讯。牢固树立防大讯、抗 大灾的思想,做好今年后两个月主讯期的防汛抗洪工作。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篇二:高寨子镇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中部,县城以东 10 公里处,全镇总面积 108 平方公里,辖 12 个行政村,98 个村民小组,5362 户,20077 人。 镇党委、政府一直把“茶、畜、药”确定为三大主导产业,现已形成 以玉皇观为主的千亩茶园示范基地两个,总面积达 10000 亩,被汉 中市政府确定的“宁强雀舌”茶叶生产基地。畜牧养殖上建成生猪养 殖专业村 2 个,全镇有 1000 头以上的生猪养殖 2 户,100 头以上头 大户 50 户,年出栏生猪 2。8 万头,建成规模家禽养殖场 5 户,年 出栏家禽 5 万只。中药材上形成以高寨子、大安沟为主的中药材规范 化种植基地 2 处,发展中药材 2200 余亩。 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 5812 万元,占年任务的 50%。财政收入完成 141 万元,占全年任务 170 万元的 82。6%。 一、受灾情况 “5。12”地震造成全镇受灾 5329 户,19114 人,22528 间村 民住房受损,垮塌民房 180 户 455 间,重度危房 1797 户 6408 间, 镇政府办公住房受损 40 间,罗村坝小学 80 间教室全部受损;薛家 坝教学点 4 间校舍全部倒塌,两处手机塔倒塌,桥涵损毁 5 处,村 组道路损坏 2。4 公里,4 座小(二)型水库受损,堰渠损毁 230 米, 电杆折断 5 根,倾斜 25 根。直接经济损失达 1。08 亿元。 二、灾后重建的主要做法: 1、成立工作组深入农户进一步核实灾情,确定“三无”“三孤” 和需建房灾民户数,全镇“三无”户 1515 户 2125 人,“三孤”户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108 户 108 人,灾民需建房 1830 户。确保了救灾物资发放的公开、 公正、公平,使受灾群众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灾民情 绪稳定,重建家园的积极性高涨。2、加快实施因灾受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全镇 6 座小(二) 型水库全部是病险水库,现已加固除险 1 处。同时,加大水利设施修 复力度,尽快修复因灾受损的堤防、引水堤坝、灌溉渠道、农村人饮 工程等水利设施,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3、加大了学校排危工作力度,安全地拆除了罗村坝学校全部危 房,搭建起了临时帐篷学校,同时,对全镇学校进行了安全排查,确 保了全镇所有学校按时复课。4、在抓好抗震救工作的同时,坚持抓好经济建设。一是积极培 育养殖大户,新建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大户 1 户,20 头以上的养殖 大户 10 户;二是加强茶园管护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改造低产、老 化茶园 4000 亩,完成茶园除草、剪枝和追肥 4500 亩;上半年加工 茶叶达到 108 吨,其中名优茶 64。8 吨,实现产值 1620 万元。三 是新发展中药材规划化种基地 1 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 500 亩; 四是积极促进镇内企业尽早恢复生产。5、把灾民建房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坚持以灾民“自建为主,政 府扶助、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对 倒损房屋数量进行核实,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按程序对拟救助恢复重建家庭及救助标准进行公示, 并分别建立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修缮补助台账。二是坚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持长远减灾与当前需要相结合。倒房重建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确 保质量。规划选址要同村镇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农村改水改厕结合 起来。坚持做到无整体规划不得建设,无房屋设计不准施工,不得在 低洼地带、地质灾害和其他复杂地带选址建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 要适当超前规划,分期建设实施;经济状况一般的地方,在坚持设计、 安全标准的同时注重经济实用。坚持分散建房为主,集中建房安置为 辅。教育和引导灾民建房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贪大求洋,避免 因建房新增债务返贫。三是在灾民建房工作中,坚持以镇、村联动, 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联系户的办法。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集 中安置点,班子成员每人包建 15 户建房户,镇干部每人包建 10 户 建房户。全镇需新建房屋 1830 户,维修加固 3352 户,目前已拆除 危房的户数达 60%。全镇规划集中安置点 3 个,安置灾民 111 户 450 余人。目前,全镇已有 700 余户灾民开工建房,已有 15 户房屋主体 基本竣工。6、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和奥运会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六、切实 做好灾民建房和奥运会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镇上坚持矛盾纠纷按月 全面排查调处制度,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不放过”,即稳控责任不落 实不放过,工作措施不到位不放过,非正常上访的隐患不排除不放过。 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认真进行梳理归类,专题研究,逐件弄清情况, 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专人逐一解决。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 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针对奥运期间社会稳定工作,镇上落实了领导 责任和值班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工作职责。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三、存在问题及今后重建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 1、灾民建房户数多,涉及面大,建筑材料上涨过快,供应紧张, 影响了灾民建房的进度; 2、灾民贷款因受名额限制,大部分已经拆房灾民因贷款无法解 决,只能处于停工状态; 3、建房技工、劳力紧缺; 4、重建工作中矛盾凸现点增多。 以上因素大大影响了灾后重建步伐,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 步研究,围绕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1、创造良好建设环境,确保镇内四砖厂开足马力生产,最大限 度的确保灾民建房的需要; 2、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灾民贷款,同时,引导灾 民多渠道筹措建房资金; 3、加大困难灾民建房结对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建房中存在的困 难,加快建设步伐; 4、做好受损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5、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篇三:县旅游局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旅游局按县委、政府总体安排,负责*乡一部份灾后重建工作。 自灾后重建工程启动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及时投入人力物力全力支 援重建工作,领导职工轮流到*现场帮助、全程参与灾民家园重建工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作。现将重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重建点及包户对象基本情况 按*乡政府的总体安排,我局与其他包保部门一起负责*虹口村的灾后重建工作。 *虹口距原*乡政府所在地 25 公里,地处高寒山区,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缺水、缺电,通讯不畅。全村有村民 54 户,全是苗族, 受气候和海拔影响,当地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没什么固定的经 济收入,生活非常困难。我局包保的五户村民的基本情况: *:5 人,劳动力 2 人,外出务工 1 人。 *:6 人,劳动力 2 人,外出务工 1 人。 *:5 人,劳动力 3 人,外出务工 2 人。 *:5 人,劳动力 2 人。 *:5 人,劳动力 2 人。 二、我局的帮建情况 最初启动灾后重建时,*乡给我们安排的任务在兴隆村老屋基。 我局工作人员 7 月中旬到*乡,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局实地查看老屋基的地形地貌,了解当地受灾情况,掌握了我局包 户的几户灾民的基本情况,制定了可行的重建方案。单位职工捐款 1200 元给老屋基的灾民作前期启动资金,让他们提前准备砂石料、 砖等建筑材料。 两周后,老屋基的重建工程基本结束,*乡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又将我局调至虹口与其他包扶部门一道负责虹口的灾后重建工作。我 局服从安排转到虹口一线。到虹口后,我局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虹口重建点的地理位置,了 解村民的基本情况,针对虹口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村民十分贫困且 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状,制定了重建计划:旅游局与其他包保部门及 当地政府通力协作,本着小分大不分的原则协调各方关系,力争在 8 月 10 日15 日完成虹口 54 户灾后重建农户大部分重建物资就位, 8 月 15 日31 日合理安排技术人员、劳动力,克服一切困难,完成 54 套房屋的主体工程,9 月 1 日25 日,完成房屋的内外装修和 加盖工作。25 日30 日,迎接上级验收和组织灾民搬家。虹口农民十分贫困,劳动力不足,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 解决二次运输的相关费用。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旅游局与其他包户 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给虹口村民解决这一系列困难。我局单位职工 再次捐款 1000 元,单位出资 10000 元,其中 6000 元用于当地的两 基工作,4000 元给当地村民统筹使用,解决重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三、我局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自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由陈波副局长亲临虹口一线,现 场督促参与此项工作,陈副局长从 8 月初到 8 月 26 日一直在虹口给 村民想办法,出主意,克服天气恶劣、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给村民 联系购买打砂机、柴油、砖瓦、砂石料,给村民请工作、找马帮,并 与*乡政府刘副乡长一起用自己的私车给群众运输物资 【篇五:八岔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入汛以来,我市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历史特大洪水,八岔乡受灾 最重,农田、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施等全部被毁,全乡群众正 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 怀,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指挥下,全乡群众全部安 全转移,无人员伤亡。目前,按照同江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工作方 案要求,我乡重点工作已经全面转向灾民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基本情况 八岔赫哲族乡位于同江市东北 140 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是我 国赫哲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辖区内有国家级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域 内泡泽、河流众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全乡辖 4 个行政村、6 个自然屯,总人口 1293 户 4129 人,总控面积 45。1 万亩,其中耕 地 21。1 万亩,林地 0。75 万亩,草原 0。89 万亩,水面 16 万亩。 二、堤坝情况 黑龙江同江八岔堤段始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于 1986 年开工, 1990 年竣工,设计标准为 20 年一遇,是在民堤的基础上,经过多 次加高培厚,后加坝体多为沙性土质。进入汛期以来,佳木斯市、同 江市始终将该段作为最危险地段,共投入包括部队、机关干部、群众 等人力 1。9 万人次,投入土石砂方 11。6 万立方米,集中力量进行 加高加固。垮坝前,坝体迎水坡铺设无纺布 3。97 万平方米、彩条 布 21。5 万平方米,背水坡压渗处理管涌险情等使用编织袋 115。2 万条。先后处理管涌群、背水面脱坡等重大险情 20 多处,一般性险 情 70 多处。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三、受灾情况 8 月 23 日上午 8 时 20 分,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乡八岔村段发 生垮坝,具体位置在桩号 44+650 处。截至 9 月 17 日,垮坝宽度达 到 540 米。垮坝主要原因是今年 5 月初以来,黑龙江始终高水位运 行,堤坝经洪水浸泡时间已超过 100 天,该处为沙基沙坝,迎水面 坝基渗水,瞬间突发管涌,穿堤垮坝。垮坝前该段水位 46。88 米, 超历史最高洪水位 1。13 米,超保证水位 1。27 米。 垮坝后,八岔乡 4 个行政村,6 个自然屯全部过水,4129 人受 灾。21。1 万亩耕地全部淹没;林地草原全部淹没;公路损毁 42 公 里;农田路损毁 165 公里;土草房倒塌 638 栋;砖房 368 栋过水, 其中,倒塌 6 栋;农机具 840 台套、收割机 23 台全部过水。电力设 施全部损毁,乡政府及各驻乡单位(学校、卫生院、邮局、信用社、 电站、派出所)等全部过水。经济损失达到 6。5 亿元。 四、灾后重建工作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工作总体要求,制定了同江市八岔 乡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迅速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 书记、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村级负 责人为成员。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目标,有任务, 有时限,有落实,全面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全乡受灾群 众正常生产生活。 1、实施灾后新区规划。八岔村和新强村原规划用地 70 万平方 米,其中建设用地 50 万平方米。按照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和省住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建厅的技术指导,结合我市八岔乡灾后重建的规划思路,拟建设规划 用地 92 万平方米的具有赫哲民族风情的八岔村新功能区,规划共分 八区一带:一带是指沿同抚大堤滨水园林景观带。沿同抚大堤安全区 外种植 80 米宽符合堤防要求的各种灌木和草坪,形成滨水园林景观 带;八区是指赫哲新村,占地 13 万平方米,在原赫哲老区原址上, 沿主要道路两侧规划建设具有赫哲民族元素的二层楼;集中安置区, 占地 18 万平方米,将原新强屯和新安屯居民合并迁入,以单层民居 为主,辅以多层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区,占地 6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 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文化事业以及行政办公区为主;综合服务配 套区,占地 8 万平方米。位于村中心区域,衔接南北两个区域,更好 服务于赫哲新区和集中安置区村民;赫哲民俗旅游体验区,占地 8 万平方米。位于原新强村主要以展示赫哲民俗风土人情的博物馆,赫 哲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为发展八岔岛湿地游、赫哲民俗风情游奠定 基础;畜牧产业发展区,占地 15 万平方米,是在此次洪水冲击集砂 区建设,重点发展大规模的畜牧养殖业;农业生产综合配套区,占地 10 万平方米,为农机械存放、晒场和农民菜园提供场地;渔业产业 发展区,占地 6 万平方米,以简单的鱼类粗加工、鱼类集市、鱼类仓 储运输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初步形成以四大产业(农业、畜牧业、旅 游业、渔业)为支撑的新的功能区。2、实施常规性灾后重建。按照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整体规划, 对新胜村和新颜村实施全面恢复重建,将新宏屯并入新颜村,新宏屯 做为农机具停放点,全乡共保留了 4 个行政村。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一是首要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全乡需安置灾民 1293 户 4129 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灾民安置方案规定,坚持群众自救为主、政府和社 会各界救助为辅的原则,主要采取统一安置、自行安置和回迁安置相 结合的方式,做好受灾群众的过渡性安置工作,保证百姓有地方住, 生活正常有序。统一安置:我乡统一安置 149 户 375 人,目前,已 由市政府统一安置在临时性住房。其中,145 户 360 人安置在香街 丽舍小区,4 户 15 人安置在丁香园小区,其他灾民选择自行安置。 每人每天发放 15 元伙食补助和 1 斤口粮,区分情况发放 36 个月; 每户按住房建筑面积 25 元/平方米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取暖补助,最 高不超过 3000 元。二是快速修复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本设施。按照我市水 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配合水利部门做好水利设施修复重建工作。我 乡 8 月 23 日发生的决口堤段,正在由省交通厅实施封堵。退水后, 堤防将提高标准,重新设计修复;全乡水毁公路 1 条,乡村路 3 条。 积极配合交通部门尽快修复水毁道路,保障人员交通安全畅通和重建 工作物资运输畅通;全乡 1 个变电所受损。积极配合电业部门加快对 水毁线路、机电设备抢修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