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的无线定位系统说明书_第1页
基于Zigbee的无线定位系统说明书_第2页
基于Zigbee的无线定位系统说明书_第3页
基于Zigbee的无线定位系统说明书_第4页
基于Zigbee的无线定位系统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报告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智能搜狗项目级别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型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所在学部学院教务处制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2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项目结题报告以及所完成的作品实物等相关成果,是本人和项目组其他成员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项目负责人签名年月日项目指导教师审核签名年月日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3智能搜狗INTELLIGENTSEARCHING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4摘要今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物品或者是家里养的宠物等可移动事物的实时位置尤为关心,希望随时随地都能知道其具体方位,但是现有的GPS技术还未全面普及,价格依然很昂贵,所以,本项目着重研究利用低成本硬件设备实现实时定位的功能,将无线定位技术带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在市场上的定位装置价格普遍昂贵,而且功耗较高,本项目利用ZIGBEE模块的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关键词无线定位;ZIGBEE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5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PEOPLEPLACEMOREATTENTIONONTHEREALTIMEPOSITIONOFSOMETHINGIMPORTANTORMOBILIZABLEATHOMELIKEPETS,THEYWANTITTOBECAPABLETHATTHEYCANATTAINTHESPECIFICPOSITIONOFTHEOBJECTATANYTIMEANDANYWHEREBUTTHEGPSHASNOTBEENPOPULARIZED,ANDTHEPRICEISSTILLVERYHIGHTHEREFORE,OURPROJECTISTODOSOMERESEARCHTOFINDHOWTOACHIEVEREALTIMEPOSITIONINGWITHLOWCOSTHARDWARE,ANDBRINGWIRELESSPOSITIONINGTECHNOLOGYINTOPEOPLESDAILYLIFEACCORDINGTOTHEEARLYINVESTIGATION,WEFOUNDTHATTHEPOSITIONINGDEVICESINTHEMARKETAREGENERALLYVERYEXPENSIVEANDHAVEHIGHCONSUMPTIONOFENERGYOURPROJECTISTOUSETHELOWCOSTZIGBEEMODULEWITHLOWPOWERCONSUMPTIONTOSOLVETHESEPROBLEMSKEYWORDSWIRELESSPOSITIONINGZIGBEE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61项目概述11项目成员及指导教师基本情况项目成员学部专业指导老师专业领域智能仪器控制12项目的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天进行这繁重的工作和学习,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而生活中往往有些东西是我们非常关心的,比如一些重要的物品,甚至是自己养的宠物,我们代之关怀备至,总希望时时刻刻能够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抑或在自己忘记或者找不到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寻获它们的方位,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分忧。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几乎成为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无线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捷,无线定位技术更是迅猛地发展起来。如今比较成熟的GPS技术价格依然十分昂贵,对于生活中这样的一些小应用,成本太高不划算,而且功耗高,不切实际。本项目正是从这方面出发,利用低功耗、低成本的ZIGBEE模块来实现无线定位的功能,将无线定位技术引入生活的方方面面。13项目实施过程的人员工作分配和完成情况2013420135项目论证,最终采取ZIGBEE技术实现功能2013620137查阅ZIGBEE技术基本知识2013820139了解协议栈工作原理,掌握程序指令功能20131020141在硬件电路基础上编程,逐步完成通信以及信号质量检测功能2014220144建立距离信号模型,实现测量功能本项目组由两名同学组成,项目负责人为XXX,组员为XXX。任务分配如下XXX主要负责实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等XXX主要负责实验器材的购买、实验数据的测试与处理以及相关定位算法的设计等14项目实施过程收获和体会(1)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查阅相关资料和组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7(2)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3)实验的数据总是和理论值有一定的差距的,实验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测试;(4)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购买开发板来节省开发的时间。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82项目预期成果完成情况和创新点本项目基本完成预期成果,具体功能如下(1)单个ZIGBEE模块的收发功能、和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调用和调试协议栈程序,完成单个ZIGBEE模块的收发数据包的功能,为多个模块之间的组网通信做准备,利用数据线将ZIGBEE模块和计算机连接,实现两者之间的串口通信,为计算机接收ZIGBEE信息和显示数据做准备。(2)实现ZIGBEE模块间的组网功能;将多个ZIGBEE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便于数据的搜集和获取,为接收多个RSSI数据做准备。(3)RSSI信号的检测并显示;利用ZIGBEE模块实现RSSI信号的检测,并将其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为后续的定位算法做准备。(4)基于RSSI的定位算法;利用接收到的RSSI信号计算出实际终端的位置。创新点(1)利用串口通信的方式,解决了数据的显示问题,而且可以利用计算机连接互联网,解决了数据共享的问题。(2)利用三个节点实现了终端的定位功能,无论在成本上还是在功耗上都大大降低了。(3)基于RSSI信号实现了定位功能,避免了使用昂贵的专用定位芯片的成本。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93项目说明31实验方法设计及方案基于ZIGBEE技术,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组网并检测终端节点的RSSI值,利用多个RSSI值设计算法从而实现定位的功能。图31项目设计整体框图32ZIGBEE技术协议ZIGBEE技术是一种可靠性高、功耗低的无线通信技术,在ZIGBEE技术中,其体系结构通常由层来量化它的各个简化标准。每一层负责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并且向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之间的接口通过所定义的逻辑链路来提供服务。ZIGBEE技术的体系结构主要由物理(PYH)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网络/安全层以及应用构架层组成,其各层之间分布如图。ZIGBEE协议IEEE802154应用构架层网络/安全层层MAC层物理PHY层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0图32ZIGBEE技术结构不难看出,ZIGBEE技术的协议层结构简单,不像诸如蓝牙和其他网络结构,这些网络结构通常分为7层,而ZIGBEE技术仅为3层。在ZIGBEE技术中,PHY层和MAC层采用IEEE802154协议标准,其中,PHY提供了两种类型的服务即通过物理层管理实体接口(PLME)对PHY层数据和PHY层管理提供服务。PHY层数据服务可以通过无线物理信道发送和接收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来实现。PHY层的特征是启动和关闭无线收发器,能量检测,链路质量,信道选择,清楚信道,评估(CCA),以及通过无线物理媒体对数据包进行发送和接收。同样,MAC层也提供了两种类型的服务通过MAC层管理实体服务接入点(MLMESAP)向MAC层数据和MAC层管理提供服务。MAC层数据服务可以通过PHY层数据服务发送和接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MAC层的具体特征是信标管理,信道接入,时隙管理,发送和确认帧,发送连接及断开连接请求。除此之外,MAC层为应用合适的安全机制提供一些方法。ZIGBEE技术的网络层、安全层主要用于为ZIGBEE的LRWPAN网的组网连接、数据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等;应用框架层主要为ZIGBEE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应用框架模型等,以便对ZIGBEE技术的开发应用。本项目的主要程序也都添加在应用层。33定位程序流程利用ZIGBEE技术中的ZSTACK协议,在应用层内添加定位程序。整体流程如下图1协调器建立网络协调器是网络的发起者与管理者。首先,由协调器建立网络,同时,不断向周围抛出数据包,待其他节点检测,使网络被发现。2路由器加入网络并登记地址定位系统中除协调器外的其他参考点皆为路由器,路由器发现由协调器建立的网络后,向协调器发出申请,请求加入网络。符合要求后,协调器会为终端分配地址,就此,路由器成功加入网络。协调器同时会登记各个路由器的地址,用于对返回RSSI值的管理与处理。3待测节点加入网络待测节点进入网络覆盖区域后,会同路由器一样,加入网络,由协调器负责管理。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14终端节点发广播,各参考点测量RSSI值待测节点加入网络后,会周期性发送广播,各参考点接受数据包,并获得与待测节点的通信信号质量(RSSI值)。5各参考点向协调器传送测量值各参考点每得到三组RSSI值后,取平均值分别将数值传送到协调器,传送方式采用点播。6协调器通过算法实现定位接受到各路由器点播的数值,协调器采用地址查表的方式管理数值,将数值利用FX10XA/10N求得通信双方距离关系,在利用三边定位算法获得待测点坐标。图33项目设计流程图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233定位模型建立1距离RSSI关系公式D10|RSSI|A/10N参数获得实验中关于RSSI值和实际距离关系的原始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际距离D(M)12345678910|RSSI|组137486064697476778181|RSSI|组24050606472680818181根据经验公式D10|RSSI|A/10N,其中A,N为随环境变化的参数经过曲线拟合后,得到拟合图形如下所示图34拟合图像拟合结果如下GENERALMODELFX10XA/10NCOEFFICIENTSWITH95CONFIDENCEBOUNDSA38283284,4372N43873772,5002GOODNESSOFFITSSE1131RSQUARE09863ADJUSTEDRSQUARE09846RMSE03761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3GENERALMODELFX10XA/10NCOEFFICIENTSWITH95CONFIDENCEBOUNDSA39292726,5131N44843113,5855GOODNESSOFFITSSE4648RSQUARE09437ADJUSTEDRSQUARE09366RMSE07622可见拟合效果较好,参数相差不大,从而可以得到测试环境下的公式参数,明确了RSSI值和实际距离的关系。但由于该参数受环境影响较大,因而需要实时测量。2三边定位算法下图所示的三个节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图35三边定位示意图为计算方便,预先将实验中需要设置的三个节点组成等边三角形,相关坐标如图所示,实验中通过RSSI值计算出终端离三个节点的距离,从而可以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出终端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4坐标位置。23221DAYXADYX31242321从而实现定位的功能。33数据分析处理演示实验采用在小区域内进行测试,在边长为10米的正三角形区域中尝试准确定位。经比较得,位置误差在1米以内,初步到达设计预期结果。同时,各节点的直接通信距离在100米左右,如果再在节点添加CC2591芯片,节点直接通信距离可达1公里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区域定位的要求。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54项目总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本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坎坷,通过查阅资料,互相探讨,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对ZIGBEE模块的学习,使得对于无线通信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自己以后从事相关项目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165参考文献1蒋挺赵成林紫蜂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7附录程序节选1主函数INTMAINVOIDOSAL_INT_DISABLEINTS_ALL/关闭所有中断/INITIALIZATIONFORBOARDRELATEDSTUFFSUCHASLEDSHAL_BOARD_INIT/MAKESURESUPPLYVOLTAGEISHIGHENOUGHTORUNZMAIN_VDD_CHECK/INITIALIZEBOARDI/OINITBOARDOB_COLD/INITIALZEHALDRIVERSHALDRIVERINIT/INITIALIZENVSYSTEMOSAL_NV_INITNULL/INITIALIZETHEMACZMACINIT/DETERMINETHEEXTENDEDADDRESSZMAIN_EXT_ADDR/INITIALIZEBASICNVITEMSZGINITIFNDEFNONWK/SINCETHEAFISNTATASK,CALLITSINITIALIZATIONROUTINEAFINITENDIF/INITIALIZETHEOPERATINGSYSTEMOSAL_INIT_SYSTEM/ALLOWINTERRUPTSOSAL_INT_ENABLEINTS_ALL18/FINALBOARDINITIALIZATIONINITBOARDOB_READY/DISPLAYINFORMATIONABOUTTHISDEVICEZMAIN_DEV_INFO/DISPLAYTHEDEVICEINFOONTHELCD/IFDEFLCD_SUPPORTEDZMAIN_LCD_INITENDIFIFDEFWDT_IN_PM1/IFWDTISUSED,THISISAGOODPLACETOENABLEIT/WATCHDOGENABLEWDTIMXENDIFOSAL_START_SYSTEM/NORETURNFROMHERERETURN0/SHOULDNTGETHERE2系统函数VOIDOSAL_START_SYSTEMVOIDIFDEFINEDZBIT/FOREVERLOOPENDIFUINT8IDX0OSALTIMEUPDATEHAL_PROCESSPOLL/THISREPLACESMT_SERIALPOLLANDOSAL_CHECK_TIMERDOIFTASKSEVENTSIDX/TASKISHIGHESTPRIORITYTHATISREADYBREAKWHILEIDXHDREVENTCASECMD_SERIAL_MSG/串口收到数据后由MT_UART层传递过来的数据,编译时不定义MT_TASK,则由MT_UART层直接传递到此应用层SAMPLEAPP_SERIALCMDMTOSALSERIALDATA_TMSGPKTBREAKCASEKEY_CHANGESAMPLEAPP_HANDLEKEYSKEYCHANGE_TMSGPKTSTATE,KEYCHANGE_TMSGPKT20KEYSBREAK/RECEIVEDWHENAMESSAGESISRECEIVEDOTAFORTHISENDPOINTCASEAF_INCOMING_MSG_CMDSAMPLEAPP_MESSAGEMSGCBMSGPKTBREAK/RECEIVEDWHENEVERTHEDEVICECHANGESSTATEINTHENETWORKCASEZDO_STATE_CHANGESAMPLEAPP_NWKSTATEDEVSTATES_TMSGPKTHDRSTATUSIFSAMPLEAPP_NWKSTATEDEV_ZB_COORD|SAMPLEAPP_NWKSTATEDEV_ROUTERSAMPLEAPP_NWKSTATEDEV_END_DEVICE/STARTSENDINGTHEPERIODICMESSAGEINAREGULARINTERVALOSAL_START_TIMEREXSAMPLEAPP_TASKID,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TIMEOUTIFSAMPLEAPP_NWKSTATEDEV_END_DEVICESAMPLEAPP_SENDPOINTTOPOINTMESSAGEIFSAMPLEAPP_NWKSTATEDEV_ROUTERSAMPLEAPP_SENDPOINTTOPOINTMESSAGE1ELSE/DEVICEISNOLONGERINTHENETWORKBREAKDEFAULTBREAK/RELEASETHEMEMORYOSAL_MSG_DEALLOCATEUINT8MSGPKT/NEXTIFONEISAVAILABLEMSGPKTAFINCOMINGMSGPACKET_TOSAL_MSG_RECEIVESAMPLEAPP_TASKID/RETURNUNPROCESSEDEVENTSRETURNEVENTSSYS_EVENT_MSG21/SENDAMESSAGEOUTTHISEVENTISGENERATEDBYATIMERIFEVENTSOSAL_START_TIMEREXSAMPLEAPP_TASKID,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TIMEOUTOSAL_RANDRETURNEVENTS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RETURN04数据接收函数VOIDSAMPLEAPP_MESSAGEMSGCBAFINCOMINGMSGPACKET_TPKT/16进制转ASCII码表/UINT8ASC_16160,1,2,3,4,5,6,7,8,9,A,B,C,D,E,FUINT16FLASHTIME,TEMP,TEMP2UINT8RSSI,TEMPLQIUINT8HEHE15UINT8I,J,M,NSWITCHPKTCLUSTERIDCASESAMPLEAPP_PERIODIC_CLUSTERIDHALUARTWRITE0,“IGETDATAN“,11KK1TEMPLQIPKTLINKQUALITYLQISUMTEMPLQI/3/提示接收到数据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IFK3RSSISUM81LQISUM99/255/SAMPLEAPP_SENDPOINTTOPOINTMESSAGE2/路由器KEY0RSSISUMHEHE6RSSISUM/100/协调器22HEHE7RSSISUM/1010HEHE8RSSISUM10010HALUARTWRITE0,“KEY0“,5HALUARTWRITE0,“,1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N“,1HEHE0D1/100/协调器HEHE1D1/1010HEHE2D110010HALUARTWRITE0,“D1“,3HALUARTWRITE0,“,1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N“,1K0RSSISUM0LQISUM0BREAKCASESAMPLEAPP_POINT_TO_POINT_CLUSTERID/终端加入网络JPKTCMDDATA0FORI1ICMDDATAI,1HALUARTWRITE0,“N“,1BREAKCASESAMPLEAPP_POINT_TO_POINT_CLUSTERID1/路由器注册NPKTCMDDATA0IFNBLIST0PKTSRCADDRADDRSHORTADDRELSELIST1PKTSRCADDRADDRSHORTADDRBREAKCASESAMPLEAPP_POINT_TO_POINT_CLUSTERID2/路由器返回RSSI值TEMP2PKTSRCADDRADDRSHORTADDRIFLIST0TEMP2HALUARTWRITE0,“B“,1HALUARTWRITE0,“N“,1HALUARTWRITE0,“,1FORM0MCMDDATAM,1KEY1PKTCMDDATAM0KEY110HALUARTWRITE0,“N“,123HEHE9KEY1/100HEHE10KEY1/1010HEHE11KEY110010KEY10HALUARTWRITE0,“KEY1“,5HALUARTWRITE0,“,1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N“,1ELSEHALUARTWRITE0,“C“,1HALUARTWRITE0,“N“,1HALUARTWRITE0,“,1FORM0MCMDDATAM,1KEY2PKTCMDDATAM0KEY210HALUARTWRITE0,“N“,1HEHE12KEY2/100HEHE13KEY2/1010HEHE14KEY210010KEY20HALUARTWRITE0,“KEY2“,5HALUARTWRITE0,“,1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HALUARTWRITE0,“N“,1BREAKCASESAMPLEAPP_FLASH_CLUSTERIDFLASHTIMEBUILD_UINT16PKTCMDDATA1,PKTCMDDATA2HALLEDBLINKHAL_LED_4,4,50,FLASHTIME/4BREAK2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章目的与要求第二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第三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条培养学生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条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第六条要求所有毕业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各系要认真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第三章组织管理第七条全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照分级分工的原则,负责毕25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一教务处职责1负责制定全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2组织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3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4审核答辩委员会组成人选,检查毕业答辩的过程。5组织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二系职责1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2组织专业教研室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3负责按照标准配备、审查、批准指导教师,组织指导教师培训。4依据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本系各专业的具体评分标准和规范。5负责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场地、仪器设备的分配和保障。6评选系优秀毕业论文(设计)。7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与归档。三教研室职责1根据指导教师的条件,提出指导教师名单。2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的安排,对不合格的题目提出修改意见。3组织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落实一人一题的工作要求;定26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4检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填写情况。5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把握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6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7做好本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工作。8认真进行工作总结,汇总毕业论文(设计)资料送系归档。四指导教师职责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要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拟定任务书,收集资料以及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2向学生下达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见附件3),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定主要参考资料。3审定学生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严格要求学生。4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工作。5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报告,并对报告写出评语。6按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见附件1)要求检查学生论文撰写完成情况并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情况记录附件4。7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8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27第四章选题、开题第八条选题时应遵循的原则一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二课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任务,减少虚拟题目的数量及比重。三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利于提高课题成果的质量。四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五课题要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六课题分配原则上每人一题,双方选择,学生在教师列入的选题中选题,也可以自主选定符合本专业的题目上报到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审定、教研室批准后方可列入选题目录。经教研室审定,报系主任批准后,确定分配题目。教研室根据学生意向、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以及课题的类型、分量、难易程度,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最后确定课题分配,并以书面形式将课题任务书下达给学生,最终以系为单位将选题情况汇总报教务处。第九条选题范围一文、理、管、经、医类专业,应以完成毕业论文为主,题目以阐述理论原理和将理论原理应用于某些具体问题的课题为主,也可选择一28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专题研究课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方面得到较多的锻炼。二工科专业,应以完成毕业设计为主,题目以工程设计类型的课题为主,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既有工程设计又有专题研究的课题,使学生既能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又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三)艺术类专业,应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设计题目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制定,毕业设计应有设计作品。四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眼界,提高质量。第十条开题学生接受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后,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习调研、实验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见附件2),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报教研室批准,即可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第十一条毕业调研一学生可根据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或选题意向进行毕业调研,深入社会,对某一行业、某一事件或问题,对其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精心选择调研对象。调研对象要有分析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调研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及建议要尽可能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提升,避免就事论事。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调研报告。29第五章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第十二条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一指导教师条件及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作风严谨、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指导教师一般应由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2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应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3每个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数原则上不得超过10人。指导教师确定以后,不得随意更换。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确因工作需要出差时,必须经系主任批准,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4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学生,可聘请相当于讲师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有关教研室必须指定专人进行检查,掌握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第十三条学生一申请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修完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二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列出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所采取的方案与步骤。30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编写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实施。学生应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定期向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听取教师的意见和指导。四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科学作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和坚持节约,杜绝浪费。五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严禁抄袭他人的论文(设计)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一经发现,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零分,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六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七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后,应交回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材料(包括设计实验的原始资料、报告、调研资料、毕业设计图纸、论文等)。对论文(设计)内容中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学生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能擅自对外交流或转让,并协助做好资料归档工作。第六章撰写要求第十四条毕业论文设计应重点突出、内容充实,立论正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结论正确,并要求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实事求是、文笔通顺。设计图纸的各项内容应符合制图标准,做到结构合理,视图正确,尺寸齐全。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撰写。第十五条毕业论文设计文本一般由题目、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具体要求见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见附件1,其中注释、附录视具体情况安31排。理工类、艺术类毕业设计的撰写规范可根据专业特点由所在系做出适当调整,并报教务处备案。第十六条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开题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包括外文参考文献2篇。第七章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第十七条评阅一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审查后给出成绩,并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附件5。评语的书写要客观、公正,体现论文的真实水平。二评阅专家评阅学生在答辩前2周将毕业论文(设计)送评阅专家评阅,评阅专家由答辩委员会聘请。每篇毕业论文(设计)需要有两位评阅专家(其中一位可以是指导教师)进行评阅。评阅专家根据论文(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评阅,给出成绩,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是否可以进行答辩的意见,并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分表附件6。只有两位评阅专家都同意答辩才可获得答辩资格。评阅专家一般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有经验的相同或相近学科的具有指导论文(设计)资格的人员担任。第十八条答辩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由各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小组负责,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由39人组成,根据需32要,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组长1人,秘书1人(可由小组长兼任),具体负责本组学生的答辩工作。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具有讲师以上(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能1聘请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专家审定学生答辩的资格;2主持并组织全系答辩工作并做好答辩记录,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附件7;3讨论并确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成绩,并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评分表附件8。二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1根据学生呈送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翻译文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手册(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电子版、设计图纸、计算机程序及评阅意见等,答辩委员会审定答辩资格。2举行答辩先由学生阐述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然后学生用1015分钟回答答辩小组老师提出的问题。3答辩小组结合论文(设计)内容、文字写作(规划设计)水平、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现场评分,并填写答辩成绩。4在校外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可由接收单位的技术人员和我院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我院教师任答辩组长)进行答辩。5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应做好记录,以供评定成绩时参考。第十九条成绩评定33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的评分组成,三部分的比例分别为30,30,40。从严要求,优秀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20。各系可依据上述规定制定具体的执行细则,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书及成绩评分表见附件9,汇总后盖章存档并报教务处。第二十条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基本条件(1)观点正确,有独立见解、创新或发现,或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3)论文写作结构完整,论据充分,数据详实,符合学术规范;表达准确,语言流畅,概括能力较强。2获奖论文(设计)优先列入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3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由各系推荐,推荐比例不超过毕业学生人数的3,教务处最终备案。第八章检查与评估第二十一条教务处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过程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教师指导、论文(设计)水平与质量、论文(设计)抄袭检测、答辩、成绩评定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则由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34第二十二条在学生答辩前,各系按各专业人数5比例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查,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抄袭检测。第二十三条检测结果认定及处理办法(一)文字复制比在30以下(含30)的毕业论文(设计),视为通过检测,合格。(二)文字复制比在3070之间的毕业论文(设计),由指导教师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毕业论文(设计)须进行复检。复检后的文字复制比降至30(含30)以下者,视为通过检测;仍未通过者,取消该生当年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延期一学期答辩。(三)文字复制比在70以上(含70)毕业论文(设计),取消该生当年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该生毕业论文(设计)须重新撰写,延期一年答辩。(四)因抄袭被责令延期答辩的学生,在第二次申请补做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再次有抄袭行为者,取消答辩资格,将不再安排毕业论文(设计)补做、答辩。(五)学生或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的,学院将组织相关专业专家鉴定,并作出结论。第二十四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教务处、各系在质量检查与评估基础上,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5第九章在校外做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凡需要在用人单位或协作单位安排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的系必须提前与教务处联系。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接受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应提前将任务书和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报学生所在系批准后,方可派出学生。接受单位应严格按照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规定操作执行,保证质量。第十章总结及归档第二十七条各系答辩委员会要督促各答辩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工作总结。通过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总结组织、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经验。工作总结由答辩小组完成后交教研室汇总,再报系答辩委员会汇总。在答辩工作结束两个月内将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报教务处。第二十八条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含电子版由教务处保存,存期4年;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由各系保存,不合格论文及其资料不保存、不退回。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情况记录、答辩记录、评阅书以及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设计)文本,一律左装订。第十一章补做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第二十九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不发毕业证,按结业办理。在规定年限以内可向学院申请补做一次,及格者换发毕业证,补做仍不及格者,以后不再补做。补做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办法如下1补做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在学生所在工作单位结合工作、科研进36行,也可在征得工作单位和学生原所在系同意的情况下,在去工作单位前留校补做。2凡在工作单位补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应征得工作单位同意,根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主要内容,向原所在系提出申请,经原所在系同意后,补做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方予以承认。3补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资格及相关责任按本工作细则执行。4补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得少于12周。5补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单位负责组织,并组成答辩小组,根据本工作细则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6答辩结束后,在工作单位补做的,应将毕业论文(设计)连同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考核登记表寄到学生所在系,由系组织人员对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报教务处。第十二章附件第三十条本工作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附件1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2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3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情况记录4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5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分表6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评分表377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8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评分表9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书及成绩评分表38附件1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为了保证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结构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概括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2、摘要摘要是以浓缩的形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包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论文的精华,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以300400汉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3、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4、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生成,要求层次清晰。主要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等。5、正文(1)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39论文主体及结论三个部分。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绪论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宜太长。论文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结论是对整个论文的归纳和总结,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精髓。结论要写得扼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适当,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并能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成果。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可根据学科情况确定,正文一般不少于8000字。(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以300500字为宜。本论是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论述,它是全文的主体。其内容包括研究主题及设计方案的拟定;设计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设计得出的结果以及结果的讨论等。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概括说明设计40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讨论还应包括所得结论与前人结论的比较和本设计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建议。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应按引用的顺序在文中标注。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篇,一律放在结论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7、注释在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格式1、论文要统一打印,一律采用计算机排版、A4纸打印。版面上下空25CM,左空25CM,右空2CM靠左侧装订;页眉边距15CM,页脚边距15CM,外文论文应按相同的要求打印。2、论文采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参考格式。3、题目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和标题与第三层次相同。各层标题与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414、目录建议使用自动生成目录,“目录”两字采用三号黑体、居中书写。“目录”两字之间空两格,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目录中中文字体为宋体、页码为TIMESNEWROMAN字体,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125倍。5、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两字采用三号黑体、居中书写,“摘要”两字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黑体,摘要下方顶格书写,各关键词之间有一个分号及空格。英文摘要“ABSTRACT”采用三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居中书写,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英文关键词“KEYWORDS”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顶格,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各关键词之间有一个分号,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行距125倍。6、正文文章正文内容采用小四或五号宋体,正文行间距设置为18磅,行距125倍。7、标题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4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居中;二级标题宋体,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空小四号字大小),左对齐;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左对齐;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采用四号黑体、居中书写,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内容中文的用小五号宋体,外文用小五号TIMESNEWROMAN字体,按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次序,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