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精选-六单元文言阅读阅读醉翁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作者“得之心而寓之酒”的不仅有山水之乐,还有其他“乐”。结合选文内容做具体分析。【答案】1 B2 有“宴酣之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自号曰醉翁”,;有“与民同乐”之乐,与客畅游琅琊山,见扶老携幼游览琅琊山,心中快乐【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多数词语不能用现在的意思解释。注意“生”使动用法。A临:靠近,面对;B从:都是跟从;C之:主语与谓语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D绝:间断、停止,隔绝。故选B。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乐”是全文的线索,围绕“乐”写了有“宴酣之乐”;有“与民同乐”之乐,与客畅游山之乐。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四时之景不同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答案】3命名、取名 助词;译为“的” 4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5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解析】3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名”词类活用现象。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得”“寓”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处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以为妙绝B而不知人之乐 起坐而喧哗者C颓然乎其间者 其间千二百里D醉翁之意不在酒 辍耕之垄上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 【答案】6C7(1)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寄托在喝酒上。8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解析】6试题分析:A:项的“绝”分别解释为:间断、停止之意;好极了B:项的“而”分别解释为:然而;承接连词。C:项的“间”分别解释为:中间D:项的“之”分别解释为:的;到。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于”“寓”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根据写作背景写出相同点“远大的政治抱负”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10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2分)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甲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1分)12乙文第一段衍生出一个现在常常使用的成语是: (1分) 13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答案】9D 10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11答到壮阔、浩渺 这类词语均可给分12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其一均可给分)13参考: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常用文言实词意义的掌握。A:断;与世隔绝。B阳光;景色。C:怀念;心情。D:不同。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回答即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从描写中答出洞庭湖雄伟壮观等特点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学常识的积累,“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这一段衍生出来的。在教材中提到了。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从积极地角度,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彰显正能量的角度阐释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4除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 ;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为 。1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16对于第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答案】14(2分)捕蛇者说 黔之驴15(3分)B16(3分)D【解析】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根据题干写出贬谪永州时写过文章和一篇寓言故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5试题分析:第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水的清澈透明,写鱼是为了衬托水的特点。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6 试题分析:同游者人数总共五个人。故D错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9分,每小题3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B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C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D佁然不动 佁:愉快,欢快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如鸣环,心乐之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19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答案】17D18B19D【解析】17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D“卷”是“翘起”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8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B“以”都是“因为”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9试题分析:本题是梳理信息概括题,抓住各项表达的要点,梳理文段,找到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皆若空游无所依”只是用衬托的方法来写水清,没有其它的深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下题。(共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坠,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心乐之 往来翕忽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3分)23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3分)【答案】20以为乐; 轻快敏捷;代词,指小石潭的景色; 使感到寒冷。(2分)21小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2分)小潭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难以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分)22表现出潭水的清澈。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3分)23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3分)【解析】20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这里“乐”为意动用法;“寒”为使动用法。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1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2试题分析: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此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3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6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4 填出第一段中的空白处:(2分) , ,参差披拂。25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佁然不动( ) (2) 俶尔远逝( ) (3)悄怆幽邃( ) (4)以其境过清( )2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27 选文第段明写鱼,暗写水,写出了潭水 的特点,从描写角度来看,这属于 。 (2分)28第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1分)描写少游鱼动态的句子 (1分)29 文章第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答案】2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5 (1)愣住的样子(或“呆呆的样子”); (2)忽然;(3)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4)凄清,冷清清。26 (1)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7 清澈 侧面28静态: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动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9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悲凉凄怆(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解析】24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默写出句子即可,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蔓”“蒙”有草字头,“络”“缀”都是绞丝旁。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25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尽量按课文注释来解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6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可”“许”“彻”“布”,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7试题分析:理解所示文段描写的内容,根据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情境即可理解作者所刻意表现的水清的特点。在写法上不直接表现,而是通过写鱼来写水,即是侧面描写(衬托)。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28试题分析:判断“静态”“动态”描写,抓住句子中的词语即可所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29试题分析:抓住“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即可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环境气氛。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被贬到永州)来理解作者的心情。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3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学者的必经之路互联网营销的选品之路
- 跨区域碳租赁业务拓展合作方案
- 财务报表分析读懂数字背后的商业秘密
- 售后技术问题解决效率考核方案
- 模切工艺的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 写字楼运营团队目标管理考核方案MBO
- 风险管理岗位工作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 注册教育咨询师的工作计划与教育创新策略
- 婚礼活动安全策划及应急预案
- 垃圾焚烧烟气脱硝与除尘技术方案
- 泌尿系CTU检查流程
-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课件PPD
- 巨量千川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急诊科专科护理常规
- 材料化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十四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临电转正式电施工方案
- 平面设计专业职业规划
- 【9语期中】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