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二,三,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耕作技术: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2.商周农业(1)耕作技术生产工具:很少使用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生产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2)作物品种: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3)社会影响:人们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4)历史地位:农业已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一,二,三,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犁的演进,一,二,三,2.耕作技术的进步,一,二,三,3.农业灌溉的发展(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时期的筒车、宋朝时期的高转筒车、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一,二,三,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一,二,三,自主思考为什么古代中国封建政府大都推行重农政策?提示: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和发展能力,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与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精耕细作的含义及成就史料实证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到西汉进入了一个飞跃的时期,这从当时农田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农田水利的普遍兴修等方面,都显示了出来。其基本原因,是两汉400年间的政治与社会长期比较稳定;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铁农具和牛耕在这一时期迅速推广,并达到了基本普及的程度。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互动探究(1)结合史实,指出西汉时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的推动因素。(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耕细作能否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耦犁的使用和推广;代田法等耕作方法的推行;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不能。精耕细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但由于小农经济自身具有封闭性、落后性,农民又受到封建政府的剥削,承担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农民根本不可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1)含义: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增加总产量。(2)成就: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代中国人除积极垦辟平原地区外,还向山争地,向水夺田,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提高土地的生产率。为此,人们采取了各种技术措施。在耕作方面,一是改革农具,二是改进耕作技术。在排灌方面,不仅兴修了许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还发明了多种引水工具,对排涝灌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施肥方面,早在商周时代,已懂得使用粪肥和绿肥。巧用农时。古代中国人逐步认识到天时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的好坏有重要的关系,他们根据天象观测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许多关于农时的规律。科学育种。经过不断的探索,人们创造出许多较为科学的育种方法,包括穗选法、株选法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1】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耙耱技术、选苗育种技术、水利技术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结合所学知识,可排除a、c两项,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推广;题干中的文字和图片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内容;在铁犁牛耕已经推广的时代,使用四齿钉耙耕作,是针对不同的土壤和作物要求而实行的耕作,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史料实证小农经济总是以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为基本的生产单位,这种生产单位同时又是自我消费单位;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以家庭手工业附属于农业。三者构成了自然经济的内涵和本色,这就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构造。显然,它的稳定性就存在于它的保守性之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利和弊。,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分工简单,周而复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利:较稳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构成,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弊:具有保守性,较少进行商品交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1)出现原因: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牛力耕犁产生,这就使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成为可能。(2)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生活的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利弊: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生活也相对较稳定。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尤其注重改良土壤和施肥,使地力长期保持,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由于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扶植小农经济,这就有利于小农经济自身和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十分脆弱,也很难扩大再生产,这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2】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题目立意: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在小农经济下,精耕细作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特点。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外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厨师美食知识培训课件
- 用手机制作培训课件
- 水产与健康生活公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兰花园艺俱乐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三元杂猪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对虾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米面制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上搜救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海上安全救生培训课件
-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构造与识图》说课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答案解析)
- 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帮助手册说明书
- 中小学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课件-(26张课件)
- 2024年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医院保洁中央运输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
- 《CT检查技术》课件-CT检查原理
-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基础 习题答案汇总(程夕明) 习题集1-6
- 《前列腺增生手术》课件
- 安全出口和疏散指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