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意《临证三要》_第1页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意《临证三要》_第2页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意《临证三要》_第3页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意《临证三要》_第4页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意《临证三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证三要,浙江省中医院 陈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陈意2014-04-12,业医三言,临证三要,其一曰:以八纲为总纲,脏腑辨证为基础,此辨证也;其二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互杂则权衡之,此论治也;其三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治序也。 此三言者,可谓要言不繁,临证治病,当时刻铭记,不可偏废!,临证三要,辨证,论治,治序,落到实处,贯穿这辨证、论治、治序三者始终的是: 治法、方剂和药物,临证三要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症因脉治,丝丝入扣,1.药不执方,合宜而用,临证三要,“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此方之不可无也。” 张景岳新方八略引,药与方之间的关系: 1. 药不执方,但药必执法。 就是说用药不能被方所限制,而用药如用兵,所以用药还是 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治法。 2. 方亦不可无,还是存在的。 围绕治法用药,药之所合便是在该法指导之下组成的方剂, 所以方亦不可无,还是存在的。 维系药与方的关键就是治法,神农本草经载药360种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临证三要,1.药不执方,合宜而用,发展至今中药数多,故可取法而不固守其方。,临证三要,1.药不执方,合宜而用,中医提倡一法治一证 此“一法”包括许多方,围绕“法”去选取最适合的方剂和药物。 “一法”对该病的一种证型有效的,对另一种证型是无效的,对还有一种证型是有害的,故有“失治”、“误治”之异。拘泥死方,这是临床大忌!,“一法治一证”,临证三要,1.药不执方,合宜而用,金匮要略治疗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和营、通阳行痹黄芪甘温益气桂枝温经通阳芍药养血和营姜、枣调和营卫,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创制 独活寄生汤效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发展而来。八珍汤益气养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秦艽、独活、防风 祛风蠲痹,细辛、桂心 温经止痛。,独活寄生汤虽未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之药,但组方依然体现了扶正达邪之意。,临证三要,1.药不执方,合宜而用,学习方剂的目的:一是学习方,学习有用的方剂;二是学习法,学习有效的治法;三是学习药,学习药物的搭配。,临证三要,2.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法无定法佛学用语,出自金刚经,认为佛法无边。用在中医上,形容中药处方灵活多变。这种多变性的原因之一在于病证的多变性。,临证三要,2.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法随证转,法随证变“有是证用是药”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病证会发生转变,相应地,需要法随证转,也可以说是法随证变。就是说,随着病证的转变,治法也应当相应地转变,因为治法始终是围绕着病证而设定的。治法转变,用药亦随之调整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有是证用是药”。,临证三要,2.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例1:,风寒犯肺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咳嗽、痰白等,辛温解表,一两天后,若未治或治疗不当,症见咽痛、黄涕、黄痰等,风热犯肺证,辛凉解表,临证三要,2.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例2: 气急胸闷加剧,此时不可盲守前法, 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待外感祛除后, 再从补益。,哮喘缓解期,症见气急、胸闷、腰酸、耳鸣等肺肾两虚证,益肺补肾,突然外感,引动宿疾,哮喘发作期,临证三要,2.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寒气痰瘀虚”来概括病机, 其中寒凝、气滞、痰浊、瘀血是邪实, 在缓解期往往是正虚邪实,当标本同治。 但若胸痹急发,以邪实为突出因素,应辨证 审因看是何邪为主,分别采用散寒、理气、祛痰 或化瘀的方法,急则治标。,例3: 胸痹,临证三要,2.法无定法,贵在得法,1. 多变性:病证的多变性决定了治法的多变性,进而决定了用药的多变性。2. 中医之难:中医之难,不但难在其“辨”,也难在其“变”。辨证精准是一难,病证转变,辨证亦随之转变,这更是一难。3. 法无定法:法无定法,但于“无定法”中仍然有“法”可循,这法便是可贵的“得法”。治病之法无定法,治证之法贵得法!,临证三要,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以通过医者的望闻问切四诊 观察来获得。因包括病因病机,就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动态平衡状态而引起 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根据疾病的“症”经行综合分析推求 所得。脉是脉动应指的情况,其实也是症的一种表现,可以提示病 位、病性、病势等。治是在把握症、因、脉之后,分析提炼得出治疗疾病所必须 遵循的法则,具体体现在方和药上。,3.症因脉治,丝丝入扣,临证三要,3.症因脉治,丝丝入扣,“以症为首,然后寻因之所起,脉之何象,治之何宜,则病无遁情,而药亦不至于误用也。”明代秦景明撰症因脉治序 即主张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然后据症、因、脉以定治法。 在具体方药上,认为“用药之法,须寻实据之症固已。然有症脉相应,根据脉用方,而为正治者;亦有症象分明,脉象模糊,难于根据脉立方,而必随症施治者。” 在治法中设立这两条,从症从脉,自有准绳,个中玄机,则有赖于医者触类旁通,临证变通。,临证三要,3.症因脉治,丝丝入扣,病案:病将一载,肝气横逆而不平,中气久虚而不振。 惟肝逆故胸脘阻塞而攻冲;惟中虚故营卫不和而寒热。 凡大便溏,饮食少,右脉细,左脉弦,是其证也;四君 子合逍遥加左金,是其治也。 党参 冬术 茯苓 柴胡 白芍 川连(吴萸炒) 香附 陈皮 归身 神曲 谷芽 玫瑰花 王旭高医案 症:胸脘阻塞而攻冲,寒热往来,大便溏,饮食少 因:肝气横逆而不平,中气久虚而不振 脉:右脉细,左脉弦 治: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四君子合逍遥加左金,临证三要,3.症因脉治,丝丝入扣,症、因、脉、治、方、药,大体情况下体现为一致性,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可谓是“丝丝入扣”。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出现脉症不符,当行取舍。 临证应当把握四诊,也就是中医“知外揣内”这外在的表现,进而推究在内的病因病机。 这个看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最终体现在一张处方上。,临证三要,3.症因脉治,丝丝入扣,决定处方的因素: 一名中医师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扎实、临床经验是否丰富、师承流派与传承应用是否得法,另外如医者的用药习惯、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