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ppt课件_第1页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ppt课件_第2页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ppt课件_第3页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ppt课件_第4页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近代英国近代法国近代德国近代俄国近代美国近代日本,.,第一节近代英国教育发展概述,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慈善教育(贫儿学校、乞儿学校)2.学园二、工业革命时期1.初等教育1)星期日学校(SundaySchool)(P151)2)工厂法的颁布(P154)3)慈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导生制学校(贝尔兰卡斯特制)(P153)幼儿学校(欧文工厂),.,2.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公学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1)产生2)筹建1828年,汤玛斯凯普贝尔伦敦大学学院1829年,国教派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地方学院的建立3)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4.英国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840年巴特西师范学院训练学院,.,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1.初等义务教育法(1870年)1870年,教育署长WF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又称福斯特教育法国家拨款补助教育,设立公立学校全国划分学区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教会办的学校不能从地方财政中得到补助学校的普通教育与宗教分离。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形成了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初等教育制度,国家化的教育制度终于在英国形成。,.,2.巴尔福教育法,1902年议会通过了首相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法案,称为1902年教育法,也称做巴尔福教育法省议会和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地方教育局的各种权利巴尔福教育法结束了英国教育的长期混乱的状态,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英国以地方教育局为主体,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文教大臣费舍尔提名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称费舍教育法。内容: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地方当局为2-5儿童开办幼儿学校。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5-14岁,.,费舍教育法,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改革考试制度为超龄青少年设立继续教育学校费舍尔法案初步确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国家长期不管理、不过问教育,教育大权旁落。明显的双轨性质(劳动人民、资产阶级贵族)教育中的古典主义、经院主义、重文轻理的传统根深蒂固。,.,第二节近代法国教育概况,17、18世纪法国的教育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代表性的教育思想,.,一、17、18世纪法国教育概况(P167),17、18世纪,法国的初等教育受天主教派控制1682年成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1684兄弟会开办了训练教师的讲习所,附设“练习学校”(欧洲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中等教育: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1611年成立耶稣基督圣乐会(从事中等教育的新教团体)高等教育:巴黎大学(教会控制),.,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党派都非常重视国民教育问题。如康多塞、雷佩尔提、拉瓦锡等。康多塞方案1792.4P171雷佩尔提方案1793拉瓦锡方案P172,.,共同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的领导权。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专门学校的建立高等教育:1794年巴黎理工学校巴黎师范学校,.,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P173),19世纪末的法国政权频繁更替,带来教育制度的不断变更1.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拿破仑时期)帝国大学及帝国大学令大学区制1850法卢法(P176)2.初等教育的发展1833基佐教育法(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1881、1882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性、免费性、世俗性三原则)3.中等教育的发展拿破仑时期中学国立中学(中央政府)市立中学(地方办)中学增加实科课程的教学,设立实科教育中学4.高等教育专门学校:巴黎理工学校、巴黎师范学校、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大学:巴黎大学,.,近代法国教育的特点,教育行政管理权为中央牢牢控制明显的双轨制统治阶级子女家庭教育(预备学校)中学大学劳动人民的子女初等学校(高等小学)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四、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1.爱尔维修论教育,1)智力平等说与教育万能论智力平等说:人生来智力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进行学习。主张教育的民主化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的形成完全是教育的结果。,.,爱尔维修论教育,2)改变教会控制学校的状况,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教育3)重视道德教育主张以资产阶级的道德取代宗教道德教育,.,2.狄德罗论教育,重视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否认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自然素质。提出国民教育思想。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教育应由国家管理。国家推行强迫义务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应用。,.,3.拉夏洛泰论教育,在论国民教育中阐述国民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权属于国家而非教会,批判教会教育,主张教育世俗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而非“为天主教培养教士”强调知识与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张建立新的教育制度。,.,第三节近代德国的教育制度,一、17、18世纪的帝国教育1.德国的社会状况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政治落后于英法等国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封建贵族实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2.教育状况初等教育:巴西多“泛爱学校”泛爱:即尽可能地爱儿童,.,它强调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和让儿童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实科中学骑士学院高等教育1694哈勒大学1737哥廷根大学,.,二、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新人文主义运动洪堡的教育改革1.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福禄培尔创办第一所幼儿园1872初等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师范教育的发展(第斯多惠)2.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实科中学的改革3.高等教育柏林大学的创办(洪堡)办学理念:提倡“学术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的大学精神,.,三、第斯多惠论教育,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之一,对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论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出培养自动性要求:人的主观上的主观愿望和追索的能力(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动性以获取真、善、美的思想内容为目标。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天资、教育、自由自主。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教育可以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教育:使天资得到最大开发,但教育必须遵循天资。自由自主:人的主动性,只有主动地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必须注重个人自由自主的发挥,注重个人自主学习的进行。,.,3.教学论,1)关于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当时欧洲在何种教学内容最符合正确教学目的上存在争论。形式目的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质目的说:让学生掌握实际知识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完全对立起来。学生掌握知识依靠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所有的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两个目的之中有一个始终重要些,高级些,占优势统治地位。形式目的更重要。小学教学中要把形式目的放在首位。强调思维的训练要和正确地学习实际知识的教材同时并进。,.,2)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遵循自然原则遵循自然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遵循自然即遵循儿童的天性。遵循文化原则(自然与文化统一)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时间、空间、社会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现代文化的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与要求。文化:由民族历史的传统与发展所形成的一切社会文化。,.,论教学原则,教育要适应德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状况与要求,把人培养成为德国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公民。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一直处于连续地发展与学习地过程之中,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务必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直观性原则教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式原则,.,3)论教师,教师必须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进步的政治方向。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要时刻进行自我教育,.,第四节俄国近代教育制度,教育概况乌申斯基论教育,.,一、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1.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创办实科学校(炮兵学校、航海、外国语学校等)改善初等教育,全国各地设俄语学校创办科学院(1725俄国科学院)2.1755年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学,设法律、哲学、医学三系。3.叶卡德琳娜一世教育措施1782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通过国民学校章程(初级国民学校、中心国民学校),.,二、19世纪20世纪初的俄国教育,19世纪初,俄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亚历山大一世推行教育改革,实行学区制。1802年成立教育部,1807颁布国民教育暂行条例,1804颁布大学规程大学所属学校规程,规定了大学的作用和职责。形成俄国第一个各级学校相互衔接、上下沟通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区学校县立学校中学大学,.,19世纪6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的教育改革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初等国民学校章程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近代俄国教育制度的突出特点:鲜明的军事的封建等级和宗教神学的性质,.,三、乌申斯基论教育,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以卓越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活动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1.论教育中的民族性原则,民族性原则是乌申斯基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中的主导性原则。民族性:改革俄国教育,使之适应于俄国社会的需要,符合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必须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特殊的国民教育制度,使用祖国语言进行教育教学。,.,2.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教育的永恒理想在于早就完满的人。教育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不是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论或体育原则,而应该是人的精神和人生问题。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三、教学理论,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教学应包括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2.课程设置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实科教育,主张开设实科课程。3.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依据),.,4.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三、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培养个人具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情感,形成追求真理、公正、诚实、谦逊、尊重他人、信仰上帝等道德品质。方法:教学教师善于运用说服、强制、表扬、鼓励、警告、惩罚等方法。,.,四、论教育学及师范教育,(一)教育学广义:教育学者所必需的或有用的知识的汇集狭义: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从一切方面教育人1.教育是一门高级的艺术,只有依据广泛而复杂的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建立起来的广义的教育学,才能为教育实践提供真正帮助。知识:广泛的,以生理学和心理学最为重要,.,2.只有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发展教育学需要培养一批教育学者,因此要创办教育系。,.,(二)师范教育,1.师范教育师范学校设在小市镇或乡村,师范生一律住校在师范学校附设实习学校,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2.重视教师工作学校对人的教育方面起主要作用,而教师是学校的主要人物,一切取决于教师。,.,师范学校草案中对教师的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具备教育专业修养(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俄语、算术等学科教学法)具备一般学科知识,.,第五节近代美国教育发展概述,一、美国独立前的教育概况(殖民地时期)1.北美殖民地的形成2.教育概况初等教育:读写学校中等教育:拉丁文法学校、文实中学高等教育:九所殖民地大学(哈佛学院、耶鲁学院等)完全移植欧洲教育模式私立的、教会控制鲜明的阶级性,.,二、美国独立后南北战争前,幼儿学校初等教育贺拉斯曼倡导公立学校运动强迫教育法令的颁布中等教育:文实学校、公学高等教育:州立大学的出现(达特茅斯学院案),.,三、南北战争后19世纪末美国的教育制度,1.教育领导体制:地方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2.各级学校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建立初等教育:昆西教学法师范教育:贺拉斯曼的师范教育思想中等教育:文实中学、公立中学、“六三三学制”高等教育:1862莫雷尔法案与赠地学院的出现学术研究型大学的出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四、贺拉斯曼论教育,贺拉斯曼,美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也是19世纪30、40年代公立教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也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主要教育贡献:积极推动公立学校运动普及教育师范教育,.,(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1.教育的作用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国存在的保证教育是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教育是人民摆脱贫穷的重要手段2.教育目的教育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工作者,.,(二)教育内容,完整的教育内容应包括体育、智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诸方面。,.,(三)师范教育,贺拉斯曼非常重视师范教育,并将其视为提高公立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他倡议创设师范学校培养师资1839马萨诸塞州设立美国第一批公立师范学校,.,第六节日本近代教育制度,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内容2.教育改革1)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