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1页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2页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3页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4页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制作人:刘媛媛,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把土冲走啦!,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37.1,占世界水土流失总面积21,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东北黑土区,南方低山丘陵区,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中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垦历史较久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35N,40N,黄土高原纬度的位置,黄,高,原,105E,土,100E,110E,34N,40N,103E,114E,长城,乌鞘岭,秦岭,太行山,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第一组实验:同样的坡度、同样降水强度,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实验,土壤,第二组实验:同样的降水强度在下列两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两个区域土壤性质及植被覆盖率相同,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规律是什么?,地形地貌,第三组室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降水强度小,B是降水强度大,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气候,第四组实验:坡度一样,地表土质和降水强度一致,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哪一个几乎没有水土流失?,植被,通过四组实验发现:,土质疏松,坡度大,多暴雨,植被少,土壤,气候,地貌,植被,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一,图片说明黄土具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1.黄土粉砂粒为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二,图中的地形有何特征?对水土流失有无影响?如何影响?,2.地面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谷坡陡峻,加剧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的冲刷力强,携带泥沙能力强,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3.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三,黄土高原气候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读右表,说说植被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水”的流失和“土”的流失量大大增加。,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四,图中地表植被有何特点?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4.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毁林开荒,陡坡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植被破坏,1、人口数量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人类的粮食需求和燃料需求等迅速增加,毁林开荒,陡坡开垦,伐木樵采,过度放牧,植被破坏,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露天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无计划的修建窑洞等。,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3、历史因素:如开垦历史悠久、营造宫殿、战争等。,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水土流失,自然因素,地形:地形破碎,沟谷纵横,坡面物质不稳定,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流失侵蚀能力增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陡坡开垦,毁林开荒,开采矿产,过度放牧,小结:,历史因素,黄土高原,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地上河”有什么危害?,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上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的危害,材料一:土壤是绿色植物的基础,他能不断提供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黄土高原多裸露坡地,一经冲刷,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使得粮食减产几千万斤。,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材料2:每年夏季,山西陕西地区遭遇暴雨,泥沙与雨水齐下,加剧沟壑的发展。很多地区每平方千米有50条以上沟道,沟道长度在5千米以上,面积占10%,个别地区达到40-50%,其中在这些地区有数以千计的小煤矿,每年因崖壁崩塌而发生矿难不下百次。,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材料3:据政府部门统计,因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减少几百万亩。水土肥的长期大量流失,使土地日益瘠薄,持水能力降低,干旱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况下,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现在比建国初减少20%,整个生态环境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进而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加剧沟壑发展,耕地减少,危害工矿交通设施,下游淤塞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拓展,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拓展,(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土层薄,表土一旦被冲蚀,很难恢复;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经济损失。(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答案,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3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解析,解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形起伏大,坡面水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平坦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气候主要是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结合所给四选项,B项正确。,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答案,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解析,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改变地貌类型影响降水量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A.B.C.D.,解析,答案,解析陡坡开垦,坡地类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会使地表土体松动。和正确,选择D项。,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降水量大全年风大土质疏松冻融作用强A.B.C.D.,解析,答案,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该地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1、生物措施-恢复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矿山恢复植被,2、工程措施:水平梯田,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减小径流;促进泥沙就地沉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淤地坝,坝地玉米,打坝淤地有何作用?,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