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1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2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3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4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治理国家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富国强兵不一定得效法古制。,前2070,前1600,前1046,前770,前476,前221,夏,商,西周,东周,秦朝,商鞅变法前356、前350,问题探究一:商鞅生活的战国是个怎样的时代?时代特征是什么?,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生产力的提高,1.经济背景,(一)改革的必要性,战国:铁器和牛耕推广,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存在的两大基础,奴隶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2.经济背景,铁犁牛耕的发明和推广,使得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3.政治背景,战国:铁器和牛耕推广,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存在的两大基础,奴隶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级,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分享政治权利,于是各国的改革与变法风起云涌。,3.政治背景,新兴地主阶级VS奴隶主贵族,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4.军事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不变则亡,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5.思想文化背景,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武器。,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春秋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加强。,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材料一:秦国地处西陲,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分,与西部各族为邻到战国初期,秦国仍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材料二: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时),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如正式废除野蛮的人殉制度、迁都栎阳等。但是,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一)改革的必要性,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商鞅其人商鞅(约前390前338),出生于卫国,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因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前361年,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二)改革的可能性,商鞅舌战图,展开论战,秦孝公就是否变法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展开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徙木立信,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告示:“谁扛到北门,赏十金。”大伙直嘀咕:“这有什么难,赏这么多金?”谁也不扛。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人们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开始变法。,秦国的落后:,落后于中原,1、改革的必要性:,2、改革的可能性:,有利条件:,历史机遇:,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三家分晋,各国变法提供经验,秦孝公发愤图强;商鞅来秦,当时大势所趋:经济、政治、军事、思想,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思考: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国,铁农具和()出现并推广,()提高了,私田大量出现,()逐渐瓦解,()逐渐确立,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等新的阶层,()要求改革参与国家政权,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变法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商鞅变法,西周在经济上实行集体劳作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商鞅变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考: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虎狼之师?,、军事改革,二、变法内容,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材料二;在战斗中士兵若怕死退缩,要受黥刑(在脸上刺字)或劓刑(割掉鼻子)。,材料三:凡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严肃军纪,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建立什伍组织,保证兵源,秦调兵虎符,秦始皇陵兵马俑,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庞大军队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撑。商鞅用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呢?,、经济改革,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强制分家增加赋税来源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提高生产积极性统一度量衡便利各地经济交流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前期(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后期(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中央集权,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为吸取周天子弱干强枝的深刻教训,加强对地方和人民的控制,商鞅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3、政治方面,分封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国君,地方县吏,县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县制结构图,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史记商君列传,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方面,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强国之术内容,军功爵制;什伍组织,废井田;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设县制;什伍连坐制;轻罪重刑,“燔诗书而明法令”,移风易俗,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保证兵源,确立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利于经济交流,强化中央集权;控制人民;保证变法执行,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刺激小农的积极性,目的是富国强兵核心是农战、法制;特点是全面性有效性彻底性长久性力度大,小组合作,作法自毙商鞅变法规定,告发奸人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的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则店主连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这些人煽起了秦惠王(即太子驷)的仇恨情绪,唆使他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鞅听到消息,带着手下和老母逃跑。他们一直逃出京城,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又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带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城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得重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后人就用“作法自毙”来形容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的。,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探究巩固,问题探究六:商鞅变法的结果如何?从其结果来看,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判断变法(改革)成败的依据是什么?,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秦国的崛起,判断成败的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三、商鞅变法的结果,问题拓展,想一想: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学法指导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人民是否支持。,四、商鞅变法的影响,性质:积极性:局限性:,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1)经济上:促进封建经济发展(2)政治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3)军事上:增强军队战斗力,秦国强盛,为统一奠定基础,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1)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压迫(如:连坐制);轻视教化,法律严苛(2)重农抑商政策到后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世卿世禄制度新兴地主实力增强军功爵制,实力大增,四、商鞅变法的影响(课本解读),“夷狄遇之”商鞅变法“虎狼之国”,社会结构变化,军功地主第一位,宗室贵族第二位,秦统一六国,梭伦,商鞅,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缓和矛盾,稳定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