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干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点不着,却会冒出白色的烟雾。你知道这其中所隐含的化学原理吗?,1了解氨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应用。2了解铵盐的性质。3了解nh的检验。4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1氨(1)合成氨的贡献工业合成氨原理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氮的固定将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的过程。(2)氨的物理性质颜色:_,气味:刺激性气味,溶解性:_溶于水(体积比1700)。,游离,化合物,无色,极易,(3)喷泉实验,止水夹,喷泉,红,极易,碱,(4)氨的化学性质氨与水的反应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产生白烟,hclnh3=nh4cl,2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_于水。(2)化学性质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铵盐与碱反应naoh与nh4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易溶,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表中列出的气体作用于吸收剂,就能形成喷泉。,(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温馨提示利用nh3做喷泉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气体要充满烧瓶,气体和烧瓶要干燥,装置气密性要好。,1.(江苏省泰州市联考)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解析:要形成喷泉,必须满足气体易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a中,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b、c中,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d中,so2极易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a,铵盐,碱,cacl2h2o,nh3,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为了防止nh3与空气发生对流而难以收集,以及防止外逸的nh3污染空气,经常在收集nh3的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稀硫酸的_。3收集:由于氨气易溶于水,常用_法收集。4检验:检验nh3时,常使用_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棉花,向下排空,气,湿润,1药品的选择(1)铵盐:制取nh3时,一般用nh4cl而不用nh4no3、(nh4)2so4或(nh4)2co3,原因如下:,(2)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naoh或koh,因为naoh或k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腐蚀性较强。2实验装置类型与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o2的装置相同。,3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4nh3的干燥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2o5或浓h2so4,也不能用无水cacl2。5验满(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2)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6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7其他常见制取nh3的方法(1)加热浓氨水制氨。在烧瓶中加入24ml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可用制氯气的装置。,(2)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制氨气。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温馨提示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制备、收集、尾气处理过程中,应尽可能使其不与水接触,以减少损失和防止倒吸现象发生。,2回忆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反应方程式:_。(2)按(1)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室制氨气装置图(可用简笔画表示)。(3)下列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填选项编号;下同),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a.nh3bnocno2),(4)为何不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5)如何检验氨气已收集满试管?解析:(1)是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然后nh3h2o受热分解。注意加热符号()。(2)制取o2是加热固体,制取nh3也是加热固体,故可采用制o2装置制取nh3。但收集方法不同,nh3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no与空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h3和n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5)检验氨气是利用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或与挥发性酸反应生成盐(固体小颗粒)。,(3)bac(4)因为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二者冷却时又重新生成固体氯化铵,得不到氨气。(5)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在胶头滴管中盛有酚酞溶液,如图实验形成的“喷泉”的颜色为红色。回答下列问题:(1)烧瓶内装的气体是_。(2)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_。,(3)假定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喷泉停止后,烧瓶中充满了水。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4)实验时即使每一步都无错误,喷泉停止后,烧瓶也不能被水充满,试分析原因:_。,解析:(1)因为该气体溶于水后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必为碱性气体nh3。(2)“此种现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红色”;二是“喷泉”。当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中后,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后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被压入烧瓶,大量的氨气被溶解,烧瓶内压强会急剧下降,水会越来越迅速地通过导管上的尖嘴进入烧瓶而形成“喷泉”现象,直至烧瓶内的氨气全部溶解为止。“红色”是因为氨水呈碱性,故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呈现红色的“喷泉”。,(4)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时只能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不能真正使烧瓶充满nh3,其中一定会有少量空气残留,所以喷泉停止时,烧瓶内总是不能充满水。,答案:(1)nh3(2)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被压入烧瓶,大量的nh3被溶解,烧瓶内压强急剧下降,水会迅速地进入烧瓶而形成喷泉,由于氨水呈碱性,故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呈现红色的“喷泉”(3)0.045mol/l(4)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时只能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不能真正使烧瓶充满nh3,其中一定会有少量空气残留,所以喷泉停止时,烧瓶内总是不能充满水,思考感悟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o2用浓naoh溶液吸收等;(2)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3)装置内气体纯度要大。,2形成喷泉的关键(1)减小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例如:烧瓶内的气体被吸收掉或降低烧瓶内气体的温度,引起压强瞬间降低,形成压强差;(2)增大烧瓶外的压强,也可以形成压强差。,1(2010广安高一检测)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适宜于nh3气体尾气吸收的是(),解析:nh3极易溶于水,b装置易倒吸,a和d都有防倒吸作用,由于nh3不溶于ccl4,c装置也可以防倒吸。答案:b,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答案:a,思考感悟要判断图示实验装置是否有错,一般的方法是:(1)看主体(发生)装置是否有错;实验是否需加热;酒精灯部位是否有错(酒精量、外焰加热、是否缺灯芯);仪器放置是否有错;夹持仪器的位置是否有错。,(2)看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包括反应物、干燥剂、尾气吸收剂、向上排气法、导管伸入的位置等)。(3)看收集方法是否有错(排水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导管伸入的位置等)。(4)看是否缺少尾气的吸收装置,对于有毒气体,一定要设计尾气的吸收装置,并选择适宜的吸收剂。,2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1)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氨气?为什么?_。,(3)检验试管c中氨气是否集满,除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外,还可采用哪种简易方法(简述操作、现象和结论)?_。,解析:因为nh3极易溶于水,所以不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验满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也可用蘸取浓hcl的玻璃棒。,热点实验氨的还原性实验探究探究举例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b中加入的物质是_,其作用是_;,(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解析:本题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载体,探究氨气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产物。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氨气还原氧化铜装置产物(1)收集装置产物(2)收集装置。,(4)d装置中冰水温度保持在0,冷凝水蒸气,使试管d中的压强减小,e中的水倒吸进入d试管,氨气溶于水,故d装置收集到的是氨水。,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从n元素的价态变化来看是0价变为正价或0价变为负价。这样,a、c、d项均是氮的固定,b项由化合态氮变为化合态氮,不是氮的固定。答案:b,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然后打开弹簧夹f,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abcd,解析: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烧瓶内外产生足够大的压强差。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产生喷泉,但在naoh溶液中因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其溶解度显著增大,此时形成喷泉。气体co2和nh3分别与naoh溶液、盐酸能完全反应,则液体几乎能充满烧瓶。答案:d,3在1l1moll1的氨水中()a含有1molnh3分子b含有nh3和nh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c含1molnh3h2od含nh3、nh3h2o、nh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答案:d,4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除考虑铵盐受热分解外,还要考虑物质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碘的升华。答案:c,5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应选用装置_(填“a”或“b”,下同),方法应选用装置_。,(2)说明方法中制取氨气的原理:_,为什么该方法不用加热:_。,(3)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a浓硫酸b固体氢氧化钠c五氧化二磷(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解析:(1)中,依据试剂和反应条件,可以确定方法应选用装置a,方法应选用装置b。(2)中,因为浓氨水加入n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兰州市皋兰县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农发行长春市九台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许昌市建安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黄石市下陆区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淮南市潘集区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佳木斯市郊区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助残日活动总结(15篇)
- 2025年下半年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分类考试笔试临夏考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过氧化氢异丙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GB/T 35112-2017农业用腐殖酸和黄腐酸原料制品分类
- GB/T 3098.4-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
- 【演练方案】特种设备事故(压力容器)应急预案
- 全新档案法专题学习讲座课件
- 乙酸酐(醋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单元第8课
- 量具使用知识培训课件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 JIS C62133-2-2020 便携式密封二次电池及其电池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锂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