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目 录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整体设计及系统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硬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1温度检测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2键盘控制和显示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3加热控制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电阻炉在化工、冶金等行业应用广泛,因此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控制系统属于一阶纯滞后环节,具有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等特点,导致传统控制方式超调大、调节时间长、控制精度低。采用单片机进行炉温控制,具有电路设计简单、精度高、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对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课程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温控范围:3001000;恒温时间:024小时;控制精度:1;超调量1%。1 整体设计及系统原理本系统由单片机AT89C51、温度检测电路、键盘显示、显示电路、温度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系统中采用了新型元件,功能强、精度高、硬件电路简单。其硬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系统中,利用热电偶测得电阻炉实际温度并转换成毫伏级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经过温度检测电路转换成与炉温相对应的数字信号进入单片机,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温度,同时将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根据设定计算出控制量,根据控制量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导通和关闭从而控制电阻丝的导通时间,以实现对炉温的控制。AT89C51单片机键盘 显示传感器电阻炉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控制图1 硬件原理图程序流程图键盘输入及目标炉温设置开始系统初始化设置炉温测量与显示炉温等于下限温度?炉温等于上限温度?PID算法控制炉温加热全速加热等于目标温度且稳定时间到?YN停止加热YN炉温测定并显示结束YN在系统软件中,主程序完成系统初始化和电炉丝的导通和关断;炉温测定、键盘输入、时间确定和显示、控制算法等都由子程序来完成;中断服务程序实现定时测温和读取时间。流程图如图2所示。图2 总体流程图2 硬件设计2.1 温度检测电路本系统采用的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其可测量1312以内的温度,其线性度较好,而且价格便宜。K型热电偶的输出是毫伏级电压信号,最终要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与CPU通信。传统的温度检测电路采用“传感器滤波器放大器冷端补偿线性化处理A/D转换”模式,转换环节多、电路复杂、精度低。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高精度的集成芯片MAX6675来完成“热电偶电势温度”的转换,不需外围电路、I/O接线简单、精度高、成本低。MAX6675是MAXIM公司开发的K型热电偶转换器,集成了滤波器、放大器等,并带有热电偶断线检测电路,自带冷端补偿,能将K型热电偶输出的电势直接转换成12位数字量,分辨率0.25,工作电压为3.05.5V。温度数据通过SPI端口输出给单片机,其冷端补偿的范围是-2080,测量范围是01023.75。表1为MAX6675的引脚功能图:表1 MAX6675的引脚功能图引脚号名称功能1GND接地端2T-热电偶负极(使用时接地)3T+热电偶正极4VCC电源端5SCK串行时钟输入端6片选信号7SO数据串行输出口8NC悬空不用当MAX6675的CS引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 MAX6675 将停止任何信号的转换并在时钟SCK的作用下向外输出已转化的数据。相反,当CS从低电平变回高电平时, MAX6675将进行新的转换。在CS 引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 第一个字节D15 将出现在引脚SO。一个完整的数据读过程需要16个时钟周期,数据的读取通常在SCK的下降沿进行。MAX6675的输出数据为16位,其中D15 始终无用, D14D3对应于热电偶模拟输入电压的数字转换量, D2用于检测热电偶是否断线(D2为1表明热电偶断开) , D1 为MAX6675 的标识符, D0 为三态。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往的热电偶电路设计中,往往需要专门的断线检测电路, 而MAX6675 已将断线检测电路集成于片内,从而简化了电路设计。D14D3 为12 位数据,其最小值为0 ,对应的温度值为0 ; 最大值为4095 , 对应的温度值为1023.75 ; 由于MAX6675 内部经过了激光修正, 因此, 其转换结果与对应温度值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温度值与数字量的对应关系为:温度值= 1023.75 转换后的数字量/ 4095。由于MAX6675 的数据输出为3 位串行接口, 因此只需占用微处理器的3 个I/ O 口。图2 是以89C51系列单片机为例给出的系统连接图。使用时, 可用软件模拟同步串行读取过程。图中串行外界时钟由微处理器的P1.3 提供,片选信号由P1.2 提供,转换数据由P1. 1 读取。热电偶的模拟信号由T+ 和T-端输入,其中T- 需接地。MAX6675 的转换结果将在SCK的控制下连续输出。图3 温度检测电路2.2键盘控制和显示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如图所示,分别接在单片机P0.0P0.5口。它由9个按键构成,直接与单片机I/O口相连。当按键闭合时,单片机的P0.0P0.2口的高电转移到P0.3P0.5口。当用于温度调节时,开关分别用于调整温度的上下限值,以及控制温度的输出。另外,设定1键用于显示采集的温度,第二次按下则进行温度的上限调整,第三次按下进行温度的下限调整,第四次按下则进行采集温度的显示构成循环。选择2键进行移位调整,第一次显示个位,第二次显示十位。3键用于增加一个数,按下一次在原基础之上加1,这个值在0-9-0之间变化。4键用于减少一个数,按下一次在原基础之上减1,这个值在9-0-9之间变化。图4 键盘接口电路显示电路采用3位共阳LED动态显示方式,选用7段显示数码管7SEG-COM-ANODE。显示内容有温度值的十位、个位及小数点后一位。用P2口作为段控码输出,并用74LS244作驱动。P1.4P1.6作为位控码输出,用PNP型三极管做驱动。模块电路如下图5:图5 显示接口电路2.3加热控制电路用于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对被控对象实施控制,被控对象为电热杯,采用对加在电热杯两端的电压进行通断的方法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水加热功率的调整,从而达到对水温控制的目的。对电炉丝通断的控制采用SSR-40DA固态继电器。它的使用非常简单,只要在控制端TTL电平,即可实现对继电器的开关,使用时完全可以用 NPN型三极管接成电压跟随器的形式驱动。当单片机的P1.7为高电平时,三极管驱动固态继电器工作接通加热器工作,当单片机的P1.7为低电平时固态继电器关断,加热器不工作。控制电路图如下图6:图6 电阻炉的温度控制图其中, 固态继电器SSR-40DA是由固态元件组成的无触点开关,具有工作安全可靠、寿命长、无触点、无火花、无污染、高绝缘、高耐压(越过2.5kv)、低触发电流、开关速度快、可与数字电路巨配,以阻燃型环氧树脂为原料,采用灌封技术,使与外界隔离,具有良好的耐压、防潮、防腐、抗震动等性能。 固态继电器内部采用电压过零时开启,负载过零时关断的特性,在负载上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因此电路的射频干扰很小,可降低感性负载(如风扇、三相电动机等)的反电动势以及驱动阻性负载(如白炽灯、发热丝等)时可显著降低浪涌电流等优点,其内部结构如图7:输出吸收电路开关电路过零控制电路光电耦合电路触发电路输入图7 SSR-40DA内部结构图3 心得体会天很热,借着课设的机会宅在寝室倒也还凉快。从拿到课设题目到完成这次课设也只不过一个星期的多一点的时间,虽然对单片机只有粗略的认识,很多程序还有原理图都不是很透彻的理解,但是,借着世界杯的激情,再借助从网上借鉴的资料,加以简单的自学,做题的思路还是蛮清晰的呈现出来了。这次的题目是有关电阻炉的温度控制。电阻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当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所以说这次做的课设题目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这让我感到蛮欣慰的。通过查阅相关的书本,同时借助网络的资料,通过严格的删选及考虑实际的应用效果,我知道了选择MAX6675芯片做测温点路,89C51做处理芯片,SSR-40DA做继电器控制加热电路是很好的思路,也是比较容易实现并且能够实现较理想的效果。最后将几个部分加以整合及优化,以及必要的改造,就完成了最后的电路。最后的成果通过程序的调试显示可以较好地完成既定的要求,整个电路结构简单、思路清晰、效果显著。整个课设的过程经历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当我真正去投入创作的时候,感觉到很充实,很满足。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课设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是对理论的一次充实,还是对自己整个知识面的一次审视。这短短一个星期时间的经验,将会潜移默化的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在工作中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另外,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非常感谢同学及老师对我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