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事迹材料之四下江南反清乡——包厚昌_第1页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之四下江南反清乡——包厚昌_第2页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之四下江南反清乡——包厚昌_第3页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之四下江南反清乡——包厚昌_第4页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之四下江南反清乡——包厚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抗日英雄事迹材料之四下江南反清乡包厚昌包厚昌,1911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无锡职业青年业余读书会等进步团体,满怀一腔热血,积极投入无锡地区的青年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8月,包厚昌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工作,1937年底随“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至新四军南昌办事处,随后被闽北特委派到“青年战地服务团”做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包厚昌奔赴江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和民运工作。此后三年间,他历任江南抗日义勇军三路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江阴民众抗日自卫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六师江南保安司令部警卫一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澄锡虞中心县委委员。包厚昌坚决执行中央东进抗日的战略方针,参与开辟了澄锡虞根据地,坚持开展苏南抗日武装斗争。1941年7月起,日伪军集中1万余兵力对苏常太地区进行残酷“清乡”。因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部队难以施展且损失严重,包厚昌随新四军渡江北上苏中三分区。1942年初,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指示澄锡虞中心县委“设法渡江南下,重新打开澄锡虞地区局面”。为了2/9摸清敌情,包厚昌率6名侦察员奉命渡江南下侦察。2月的一天深夜,他们趁夜幕掩护渡江南下。天亮登岸后化装成日伪军“清乡队”,经江阴周庄先后到达浦市里和无锡县梅村北。他们了解到了当地百姓盼望新四军和锡东县委坚持武装斗争的情况,掌握了日伪军自以为“清乡”已获胜利并有所懈怠的重要动态。根据包厚昌等人一下江南侦察掌握的情报,澄锡虞中心县委决定抽调2个排的兵力赴江南展开游击战,并组织地方干部南下恢复群众工作。1942年5月7日夜,包厚昌率队二次渡江南下,天亮时在江阴、常熟交界的店岸登岸。谁知,他们刚在店岸落脚,就被日伪军包围。包厚昌当即组织部队向锡东方向突围,第四天到达锡东许家桥,与锡东县委的武装会合。在锡东,他们又遭到了日军小野少将组织的重兵包围,二三千日伪军企图在此围歼他们。为避敌锋芒,他们由锡东向虞西和江阴分兵转进,包厚昌率一个排转战虞西,一路被日伪军咬住不放,经过激烈战斗终于突出重围。二下江南的13天里,他们与日伪军打了15仗。在此后的7个多月中,他们化整为零、分散行动,指战员有的牺牲、负伤,也有的离队甚至变节。11月,包厚昌率仅剩的一名排长和两名侦察员再度北撤。二下江南尽管未能彻底打开澄锡虞斗争局面,但粉碎了敌人“江南已无新四军”的谎言。3/91945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扩大XX区、缩小沦陷区”的号召,新组建的苏中六地委和苏中第六军分区司令部决定,由地委委员兼军分区司令员包厚昌率部三下江南相机开展工作。包厚昌率人引导中下层群众认清敌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以锡澄交界处为中心,逐步形成了有10万人参加的反抗日伪顽的农民大暴动风潮,这一地区几乎成为共产党的实际控制区。1945年6月,为迎接抗日战略大反攻,包厚昌奉命从苏北带一个主力连队四下江南。他们端掉了日伪军的一些小据点,迫使日伪军不得不龟缩进几个大据点里,而澄锡虞、苏常太地区的抗日游击武装则发展到1000多人,不久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包厚昌四下江南,“包司令”英勇机智、令敌顽闻风丧胆的斗争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包厚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受命率武工队在苏锡常一带坚持斗争,1949年4月随解放军渡江解放和接管无锡。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XX市长、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1992年2月10日,包厚昌因病在南京逝世。12任天石,1913年出生于常熟梅李塘桥的一个中医家4/9庭。1932年9月,他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返回家乡挂牌行医。西安事变后,任天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思想有了新的飞跃。他痛切体验到“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先救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熟沦陷,任天石弃医从戎,先尽其积蓄,后拆屋变卖,并将劝募所得,全部用来收购国民党军队丢弃的武器弹药,在家乡塘桥组织了一支抗日保家乡的游击队。他当时虽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信在祖国存亡之秋,唯一可信赖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他把部队交给中共常熟县委。中共常熟县委以塘桥游击队等为基础,举办军事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1938年8月初,由中共常熟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正式成立,任天石先后任“民抗”副大队长、大队长。1939年5月,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来到常熟,“民抗”配合“江抗”,拔除了东部地区的10多个伪匪据点。不久,“民抗”总部成立,任天石被任命为司令,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民抗”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与群众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关系,人们亲昵地称任天石为“老天”,把民抗部队称之为“老天部队”。同年9月,“民抗”部队随“江抗”西撤。留在东路敌后的武装,只有“民抗”总部一个警备5/9班10余人和常备队30余人。任天石等人不畏艰险,坚持斗争。11月6日,“江抗”东路司令部成立。在这同时,重建了“民抗”。任天石等人边战斗,边扩军,很快又组成了一个连的武装,把它输送给新“江抗”。“民抗”和新“江抗”密切配合,加紧在各区新建的常备队中培养骨干,不断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这时,原先遭到我方打击的伪军和土匪头子,不断前来滋扰,尤其是沿江青红帮、伪军、土匪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民抗”和新“江抗”互相策应,声东击西打击日伪军。1940年4月,谭震林来到常熟组织东路军政委员会。自此,任天石在东路军政委员会领导下,从事苏常太3县的民主建政工作。6月初,任天石兼苏州县县长,并任中共苏常太工委委员。他认真贯彻“三三制”原则,团结各阶层爱国同胞,在常熟与爱国人士共商抗日大计。经过3次协商,确定了各界代表的人选。8月初,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代表大会召开,任天石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9月,任天石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皖南事变以后,任天石担任苏南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常熟县县长。1941年7月,日伪大举“清乡”。任天石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参加了艰苦的反“清乡”斗争以后,撤至苏中抗日根据地通海地区,担任中共四地委江南工委书记,并兼通海工委书记、通海行署副主任等职。他和其他同志一起,6/9以通海为基地,培训秘密工作干部和武工队员,南下恢复“清乡”区的党组织和抗日斗争。1944年12月,苏中区党委为了加强东路“清乡”区的领导,成立苏中第六行政分区,任天石任专员兼苏中第六地委委员。1945年8月,任天石返回常熟,迅即组建苏常太警卫团,亲率部队攻打伪军据点,收复失地,同时恢复苏常太游击区的政权机构,开展征粮和扩军工作。1946年9月,中共华中第十地委成立,任天石担任委员兼社会部长。1947年1月,十地委机关秘密进入上海,领导苏南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不久,地委机关遭破坏,任天石于1月30日夜被捕,关押在上海,5月下旬,又被押解到南京。身陷囹圄的任天石,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纯洁品德。1948年3月,他嘱托难友代向组织反映,抱至死不变、始终如一的决心,个人生死,在所不计,对革命前途,甚抱乐观。1948年冬,任天石在南京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年仅35岁。12邓振询,又名邓仲铭、邓重民,1904年9月30日出生于江西省XX县,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邓振询成为XX县工人运动的领袖,1932年任江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他“为了大家舍小家”,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7/9邓振询参加长征,任第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他深入当地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说服和动员群众为红军提供粮食等必需给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36年,邓振询肩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工作,并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办事处主任。1937年10月,国共合作局面形成。为了完成新四军的集中整编,开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邓振询奉命南下参加改编新四军的工作。1938年1月底,邓振询抵达龙岩,协助邓子恢、张鼎丞等同志完成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的组建工作。1938年春夏,新四军第一、二支队主力挺进苏南,逐步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为了加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40年2月,邓振询被派往苏南,先后任中共苏皖区委员会书记和苏南军政委员会书记等职。他协助陈毅等人实现了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使苏南根据地成为新四军挺进苏北的桥梁。在他的领导下,至1940年底,苏南新四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及不脱产的自卫队等发展到2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和日伪军对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夹击,为坚持敌后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陈毅率新四军主力过江进入江北敌后,而邓振询仍留守江南主持工作,与罗忠毅、廖海涛三人组成江南党、政、军委员会,他任书记。在这期间,他组织颁布8/9了为坚持江南敌后抗战之纲领,提出了“坚持江南抗日战争,驱除日寇出江南,驱除日寇出中国”,“结束一党专政与腐败的官僚统治,实行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战经济,改善民生,破坏敌伪一切经济”等项主张,号召“全江南人民本此方针,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一纲领的颁布,对于发展和巩固苏南抗日根据地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1941年8月,邓振询随新四军第十八旅主力渡过长江进入苏中地区工作。1942年2月,他在阜宁单家港参加了刘少奇主持召开的华中局扩大会议,在会上做了关于苏南工作的报告,全面介绍了苏南地区的各项工作,受到与会同志的好评。1942年8月,他被调入华中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先任华中局民运部长,是年底,转任中共苏皖区委书记。1943年3月,邓振询在XX县的蒋家小学主持召开了苏南各县县长联席会议,总结两年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讨论和制定了今后政府工作任务,通过了苏南施政纲领。会议选举江渭清、邓振询、李坚真等15人为行政委员,成立了苏南行政公署,由江渭清任主任、邓振询任副主任。这期间他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恢复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开展群众运动,使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9/91943年4月,国民党以第三十二集团军副司令陶广为总指挥,调集了13个团的兵力向驻溧水、溧阳的新四军部队发起进攻。江渭清、邓振询等率领苏南军民奋起自卫反击,在曹山、苇蓬山一线将敌军击退。6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向新四军发动第二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