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二轮)专有资源专题五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 1.(2019安徽滁州定远高三期末)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 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1。已知200 时:反应:3N2H4(g) N2(g)+4NH3(g)H1=-32.9 kJ/mol反应:N2H4(g)+H2(g) 2NH3(g)H2=-41.8 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A.图1所示过程都是放热反应B.反应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C.断开3 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 mol N2(g)和4 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D.200 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 N2(g)+2H2(g)H=+50.7 kJ/mol答案A由已知信息“反应”知,过程为放热反应;根据盖斯定律:-2得N2H4(g) N2(g)+2H2(g)H=-32.9 kJ/mol-2(-41.8 kJ/mol)=+50.7 kJ/mol,过程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D正确。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故B正确。由反应知,断开3 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 mol N2(g)和4 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2.(2019湖南岳阳一模)研究表明CO与N2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两步反应分别为N2O+Fe+ N2+FeO+ (慢)、FeO+CO CO2+Fe+ (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反应决定C.Fe+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FeO+是中间产物D.若转移1 mol电子,则消耗11.2 L N2O答案C反应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因此都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由题图可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速率慢的反应决定,B错误;Fe+作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FeO+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因此是中间产物,C正确;由于没有指明外界条件,所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D错误。3.(2019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雌黄(As2S3)在我国古代常用作书写涂改修正胶。浓硝酸氧化雌黄可制得硫黄,并生成砷酸和一种红棕色气体,利用此反应原理设计为某原电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砷酸的分子式为H2AsO4B.红棕色气体在该原电池的负极区生成并逸出C.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1D.该反应中每析出4.8 g硫黄,则转移0.5 mol电子答案D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砷酸的分子式为H3AsO4,故A错误;红棕色气体是硝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NO2,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NO2在正极区生成并逸出,故B错误;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As2S3中元素的化合价共升高10价,硝酸被还原为NO2,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价,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01,故C错误;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1 mol As2S3失去10 mol电子,生成2 mol砷酸和3 mol硫单质,所以生成0.15 mol硫黄,转移0.5 mol电子,故D正确。4.(2019江西萍乡一模)工业上氟气可作为火箭燃料中的氧化剂,氟单质的制备通常采用电解法。已知:KF+HF KHF2,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无水氟化氢的混合物制备F2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钢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电解过程中需不断补充的X是KFC.阴极室与阳极室必须隔开D.氟氢化钾在氟化氢中可以电离答案B根据装置图,逸出的气体为H2和F2,说明电解质中减少的是氢元素和氟元素,因此电解过程中需不断补充的X是HF。5.(2019安徽芜湖一模)以熔融Na2CO3为电解质,H2和CO混合气为燃料的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是电池的负极B.a电极的反应为CO+CO32-2e- 2CO2、H2+CO32-2e- H2O+CO2C.电子由a电极经熔融Na2CO3向b电极移动D.a、b两极消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答案BA项,b电极上氧气得电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则b是电池的正极,错误;B项,a为负极,负极上一氧化碳和氢气被氧化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电极的反应为CO+CO32-2e- 2CO2、H2+CO32-2e- H2O+CO2,正确;C项,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经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错误;D项,a电极的反应为CO+CO32-2e- 2CO2、H2+CO32-2e- H2O+CO2,b电极的反应为O2+2CO2+4e- 2CO32-,则a、b两极消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错误。6.(2019江西七校第一次联考)随着各地治霾力度的加大,大力发展高性能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研究课题。如图是某课题组设计的液体燃料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优点是不产生污染气体,且液体燃料便于携带B.电池内部使用的是阴离子交换膜,OH-经交换膜移向负极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采用多孔纳米碳材料,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增加吸附量D.该电池中通入N2H4的电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 N2+4H2O答案DA项,该燃料电池中,联氨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不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液态联氨便于携带,正确;B项,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最终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移向负极,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正确;C项,因为电池中正、负极上为气体参与的反应,所以采用多孔纳米碳材料,可以增加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正确;D项,通入N2H4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 N2+4H2O,错误。7.(2019河北保定模拟)用Na2SO3溶液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为直流电源的负极,Y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阳极反应为4OH-4e- 2H2O+O2C.图中的baD.该过程中的产品主要为H2SO4和H2答案B根据Na+和SO32-的移动方向可知,Pt()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Pt()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SO32-2e-+H2OSO42-+2H+。8.(2018课标,12,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答案D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放电时,负极反应为4Na-4e-4Na+,正极反应为3CO2+4e-C+2CO32-;Na+移向正极,CO32-、ClO4-移向负极,A、C正确;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相反,B正确;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CO32-+C-4e-3CO2,D错误。9.(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工业上通过电化学原理在铝表面形成氧化膜来提高其抗腐蚀能力,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棒可用铜棒代替,其作用是传递电流B.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C.通电后电子被强制从碳棒通过电解质溶液流向铝片使铝表面形成氧化膜D.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控制氧化膜的形成速率答案C根据电解原理,碳棒为阴极,铜棒能够代替碳棒,其作用是传递电流,A项正确;阳极反应式为2Al-6e-+3H2O Al2O3+6H+,阴极反应式为2H+2e- H2,总电解反应式为2Al+3H2O Al2O3+3H2,通电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增大,c(H+)增大,即溶液pH减小,B项正确;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C项错误;滑动变阻器可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强度,即可以控制氧化膜的形成速率,D项正确。10.(2019广东中山联考)通过电解法分离NaHSO3与Na2SO3的混合物,其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 2H2O+O2B.阳极区c(H+)增大,H+由a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C.外电路每转移0.2 mol电子,有0.2 mol Na+从b室进入c室D.c室得到Na2SO3的原因是OH-+HSO3- H2O+SO32-答案C阳极区OH-放电被消耗,电极反应式为4OH-4e- 2H2O+O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2OH-+H2。外电路每转移0.2 mol电子,不仅有Na+转移,还有H+转移,故C错误。11.(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一种新型的铝离子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如下,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xAl+VO2 AlxV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Al3+向铝极移动B.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AlxVO2-3xe- xAl3+VO2D.充电时,离子液体中Al3+的浓度不断变小答案C根据放电时电池反应可知,铝为负极,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迁移,A项错误;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lxVO2在生成VO2的同时释放出Al3+,C项正确;阳极释放的Al3+与阴极上还原的Al3+的数目相等,离子液体中Al3+的浓度不变,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17课标,28节选)已知:As(s)+32H2(g)+2O2(g) H3AsO4(s)H1H2(g)+12O2(g) H2O(l)H22As(s)+52O2(g) As2O5(s)H3则反应As2O5(s)+3H2O(l) 2H3AsO4(s)的H=。答案2H1-3H2-H3解析结合题给信息,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H=2H1-3H2-H3。13.(2019广州外国语学校模拟)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CO2催化加氢可制取乙烯:2CO2(g)+6H2(g) C2H4(g)+4H2O(g)H0。(1)若该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H=kJmol-1(用含a、b的式子表示)。(2)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实验测得上述反应的H=-152 kJmol-1,则表中的x=。化学键COHHCCCHOH键能/(kJmol-1)803436x414463答案(1)-2(b-a)(2)620解析(1)H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与逆反应的活化能的差。由图可知反应2CO2(g)+6H2(g) C2H4(g)+4H2O(g)为放热反应,H=-2(b-a)kJmol-1。(2)H=(4803+6436-4414-x-8463)kJmol-1=-152 kJmol-1,解得x=620。14.(2019河南开封一模)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1)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 2NO2(g)的反应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查阅资料知: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2NO(g) N2O2(g)(快)H10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N2O2(g)+O2(g) 2NO2(g)(慢)H2”“”或“=”)。由实验数据得到v2正c(O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是(填字母)。(2)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N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NO3,其中A、B为多孔惰性电极。该装置的负极是(填“A”或“B”),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答案(1)H1+H2k1正k2正k1逆k2逆减小a(2)AO2+4e-+4H+ 2H2O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2NO(g)+O2(g) 2NO2(g)H=H1+H2,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1正=v1逆,v2正=v2逆,所以v1正v2正=v1逆v2逆,即k1正c2(NO)k2正c(N2O2)c(O2)=k1逆c(N2O2)k2逆c2(NO2),则K=c2(NO2)c2(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音乐学院《现代测试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检验科临床检验技术规范
-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战略管理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26学年上海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检验科疾病贫血检测指南
- 2026届江苏省南京江浦高级中学数学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急救教程
- 血小板减少症护理流程
- 肺癌手术后的护理管理方案
- 静脉输液并发症护理处理流程
- 延髓梗死课件
- 大跨度钢结构滑移施工技术
- 建筑工程技术生涯发展展示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暑期计算题自学练习(含解析)
- 河南公墓管理办法
- ANSI∕NEMA2502020EnclosuresElectricalEquipment1000VoltsMaximum(电气设备外壳(最大1000伏))
- 2025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c语言试题及答案
- DB42-T 2391-2025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 无讼学院实习律师培训结业考试题目含答案
- DG-TJ08-2021-2025 干混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 养老院护理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