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机制法制化初探】非诉讼解决机制有些_第1页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机制法制化初探】非诉讼解决机制有些_第2页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机制法制化初探】非诉讼解决机制有些_第3页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机制法制化初探】非诉讼解决机制有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机制法制化初探】非诉讼解决机制有些 摘 要加强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必然选择,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为充分发挥大调解的作用,必须要突破传统人民调解的瓶颈,对具备形式要件的民事调解协议可以进行司法确认,赋予民事调解协议法律确定力和强制执行力。构建民事调解司法确认这一独立的民事诉讼程序,将为多元化解决纠纷提供新的平台。 关键词民事调解、司法确认、规则设计 D92 A 1005-6432(xx)31-0139-02 1 民事调解的司法概念厘清及外延 最高 _颁布的若干意见以及xx年制定的人民调解法对民事调解的范畴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是指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对此笔者认为民事调解的范畴过于狭窄,我们在承认调解协议具有第三方积极参与的同时,却限定了第三方参与的主体资格,调解协议的形成并非是一种纯粹的自力救济行为,在很多情形下反而是外力的作用注:赵旭东,“论和解协议效力的司法确认”,山东警察学院学报xx年第5期第50页。换句话说调解并非是一种封闭系统,在征得双方同意或者取得双方当事人信任之后,有第三方参与的调解就变成内外信息融合的开放性系统,从这个角度而言,调解的第三方参与在充分考虑第三方公信力的基础上应该予以外延,以尽快达到化解纠纷的效果。有学者指出认为对于可以进行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协议应该突破人民调解法规定的调解协议范围,不限于人民调解。只要具有调解职能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以及 _建立的调解员名册中的调解员经调解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都可以进行司法确认注:罗东川,“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若干建议”,法律适用xx年第7期第8页。笔者赞同上述学者的观点,将民事调解第三方参与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多渠道的化解纠纷。另外对于仅仅是由当事人之间单独形成的和解或者调解协议不应作为可以进行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的范畴,理由是这类协议缺乏基本的法律审查和社会调解组织公信力,尤其是在涉及多方利益的情况下甚至会存在串通诈骗之嫌。 2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法律价值分析 调解制度是20世纪20年代作为解决种种日益严重社会问题的方法之一,系通过适应不同的对象,采取个别立法的办法逐步完备的注:(日)三月章著:日本民事诉讼法,汪一帆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67页。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进入21世纪以来在应对所谓的“诉讼爆炸”现象中,人民调解制度发挥的作用日趋减弱,根本症结就在于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未得到法律的明确,缺乏法律强制力的保障,调解协议往往成为一纸空文注:徐昕,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中国检察出版社xx年版。且调解协议只在当事人产生合意,对内对外效力在法律上也存在诸多的争议。 最高 _若干意见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司法确认是指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经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 _确认其效力; _审查后,决定是否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决定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后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 _强制执行。上述指导性文件中规定对民事调解进行司法确认,突破了传统民事法律对于契约合意相对性的约束,在引入了第三方价值引导之后,赋予民事调解充足的法律确定力和强制执行力。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的建立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群体对于法律的多元化的需求,多层次的法律需求,要求多元化的程序设计和运作注:章武生,“司法ADR之研究”,法学评论xx年第2期第143页。同时也可以大大缓解法官的工作压力,将许多争议金额小、权利清晰的案件“阻挡”在法院之外;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树立法院公正廉洁的形象,有效地实现司法权威和民事调解合意性相结合;可以使貌似得到解决而实际上处于不确定状态的矛盾纠纷通过司法确认使之处于确定的法律状态注:姚小林,“司法确认的诉调对接试验及其法制化”,广东法学xx年第2期第13页。同时通过司法确认对事实法律状态的确定,可以使当事人增加对法律的敬畏之心,降低违约的可能性。 3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认定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是典型的实践先行,立法尚属空白,对于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则有很大的争议。若干意见第二十三条规定司法确认案件“参照适用中华人民 _民事诉讼法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若干意见只是最高 _的指导性文件,能否就此创设和认定一种新的民事诉讼程序,在法理上很能自圆其说,争议也颇大。笔者认为,从司法确认程序的概念和构造来看,很难认定是诉讼程序、非诉讼程序,以及特别程序,即应是独立的民事司法确认程序,民事司法确认程序的目的与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确认申请人之间没有争议,且共同申请的民事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并赋予合法民事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而诉讼程序、非诉讼程序以及特别程序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民事权利争议注:廖中洪,民事司法确认程序若干问题,西南政法大学学报xx年2月第13卷第1期第24页。另外民事司法确认程序采用的审查方式,审判与审查存在着天壤之别,笔者认为民事司法确认是一种独立的民事司法程序。 4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规则的设计 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司法确认制度司法确认制度在法律实践中的孱弱,有必要认真反思民事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