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物理竞赛第6讲光的干涉和偏振本讲导学19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展了电磁理论,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使波动说发展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同时,作为一种横波,光也具有偏振性。本讲着重给大家阐明光的干涉和偏振的性质知识点睛一、光的干涉原理干涉现象是波动的特性凡有强弱按一定分布的干涉花样出现的现象,都可作为该现象具有波动本性的最可靠最有力的实验证据。光的相干迭加两列波的迭加问题可以归结为讨论空间任一点电磁振动的力迭加,所以,合振动平均强度为其中、为振幅,、为振动初相位。光的相干条件1、两束光频率相同2、两束光偏振方向不能垂直3、初相位差恒定影响衬比度的因素1、两束光的相对强度2、两束光偏振方向的夹角二、光的经典干涉 (1)双缝干涉阳光在暗室里,托马斯杨利用壁上的小孔得到一束阳光。在这束光里,在垂直光束方向里放置了两条靠得很近的狭缝的黑屏,在屏在那边再放一块白屏,如图所示,于是得到了与缝平行的彩色条纹;如果在双缝前放一块滤光片,就得到明暗相同的条纹。A、B为双缝,相距为d,M为白屏与双缝相距为l,DO为AB的中垂线。屏上距离O为x的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由于d、x均远小于l,因此PB+PA=2l,所以P点到A、B的光程差为:若A、B是同位相光源,当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波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P为加强点(亮点);当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波波峰与波谷相遇,P为减弱点(暗点)。因此,白屏上干涉明条纹对应位置为暗条纹对应位置为。其中k=0的明条纹为中央明条纹,称为零级明条纹;k=1,2时,分别为中央明条纹两侧的第1条、第2条明(或暗)条纹,称为一级、二级明(或暗)条纹。相邻两明(或暗)条纹间的距离。该式表明,双缝干涉所得到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是均匀的,在d、l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光波波长越长,其干涉条纹间距离越宽。可用来测定光波的波长。(2)类双缝干涉L2MNSd双缝干涉实验说明,把一个光源变成“两相干光源”即可实现光的干涉。类似装置还有菲涅耳双面镜:如图所示,夹角很小的两个平面镜构成一个双面镜(图中已经被夸大了)。点光源S经双面镜生成的像和就是两个相干光源。埃洛镜如图2-1-3所示,一个与平面镜L距离d很小(数量级0.1mm)的点光源S,它的一部分光线掠入射到平面镜,其反射光线与未经反射的光线叠加在屏上产生干涉条纹。SL因此S和就是相干光源。但应当注意,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反射光与入射光相位差,即发生“并波损失”,因此计算光程差时,反身光应有的附加光程差。双棱镜WLL0W幕幕如图所示,波长的平行激光束垂直入射到双棱镜上,双棱镜的顶角,宽度w=4.0cm,折射率n=1.5问:当幕与双棱镜的距离分别为多大时,在幕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的总数最少和最多?最多时能看到几条干涉条纹?平行光垂直入射,经双棱镜上、下两半折射后,成为两束倾角均为的相干平行光。当幕与双棱镜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时,两束光在幕上的重叠区域为零,干涉条纹数为零,最少,当幕与双棱镜的距离为L时,两束光在幕上的重叠区域最大,为,干涉条纹数最多。利用折射定律求出倾角,再利用干涉条纹间距的公式及几何关系,即可求解式中是双棱镜顶角,是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双棱镜上、下两半折射后,射出的两束平行光的倾角。如图所示,相当于杨氏光涉,D,,而S1S2dD条纹间距可见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幕的位置无关。当幕与双棱镜的距离大于等于时,重叠区域为零,条纹总数为零当屏与双棱镜相距为L时,重叠区域最大,条纹总数最多相应的两束光的重叠区域为其中的干涉条纹总数条。对切双透镜d(a)(b)(a)如图所示,过光心将透镜对切,拉开一小段距离,中间加挡光板(图a);或错开一段距离(图b);或两片切口各磨去一些再胶合(图c)。置于透镜原主轴上的各点光源或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对切透镜折射后,在叠加区也可以发生干涉。(3)薄膜干涉当透明薄膜的厚度与光波波长可以相比时,入射薄膜表面的光线薄满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发生干涉。等倾干涉条纹ABcD如图所示,光线a入射到厚度为h,折射率为的薄膜的上表面,其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b;光线b在下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线图是,折射线是;光线再经过上、下表面的反射和折射,依次得到、等光线。其中之一两束光叠加,、两束光叠加都能产生干涉现象。a、 b光线的光程差=如果i=0,则上式化简为。由于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可能出现“半波损失”,因此可能还必须有“附加光程差”,是否需要增加此项,应当根据界面两侧的介质的折射率来决定。当时,反射线、都是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没有“半波损失”,对于、,不需增加;但反射线是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有“半波损失”,因此对于、,需要增加。当时,反射线、都有“半波损失”,对于、仍然不需要增加;而反射线没有“半波损失”,对于、仍然必须增加。同理,当或时,对于、需要增加;对于、不需要增加。在发生薄膜干涉时,如果总光程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增强干涉;如果总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削弱干涉。入射角越小,光程差越小,干涉级也越低。在等倾环纹中,半径越大的圆环对应的也越大,所以中心处的干涉级最高,越向外的圆环纹干涉级越低。此外,从中央外各相邻明或相邻暗环间的距离也不相同。中央的环纹间的距离较大,环纹较稀疏,越向外,环纹间的距离越小,环纹越密集。等厚干涉条纹AB当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厚度不均匀的透明介质薄膜上,在薄膜表面上也可以产生干涉现象。由于薄膜上下表面的不平行,从上表面反射的光线和从下面表反射并透出上表面的光线也不平行,如图所示,两光线和的光程差的精确计算比较困难,但在膜很薄的情况下,A点和B点距离很近,因而可认为AC近似等于BC,并在这一区域的薄膜的厚度可看作相等设为h,其光程差近似为当i保持不变时,光程差仅与膜的厚度有关,凡厚度相同的地方,光程差相同,从而对应同一条干涉条纹,将此类干涉条纹称为等厚干涉条纹。当i很小时,光程差公式可简化为。劈尖膜QMNC如图所示,两块平面玻璃片,一端互相叠合,另一端夹一薄纸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和易于作图,图中纸片的厚度特别予以放大),这时,在两玻璃片之间形成的空气薄膜称为空气劈尖。两玻璃片的交线称为棱边,在平行于棱边的线上,劈尖的厚道度是相等的。当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这样的两玻璃片时,在空气劈尖()的上下两表面所引起的反射光线将形成相干光。如图1-2-9所示,劈尖在C点处的厚度为h,在劈尖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光线之间的光程差是。由于从空气劈尖的上表面(即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和从空气劈尖的下表面(即空气与玻璃分界面)反射的情况不同,所以在式中仍有附加的半波长光程差。由此明纹暗纹干涉条纹为平行于劈尖棱边的直线条纹。每一明、暗条纹都与一定的k做相当,也就是与劈尖的一定厚度h相当。任何两个相邻的明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由下式决定:式中为劈尖的夹角。显然,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且愈小,干涉条纹愈疏;愈大,干涉条纹愈密。如果劈尖的夹角相当大,干涉条纹就将密得无法分开。因此,干涉条纹只能在很尖的劈尖上看到。牛顿环在一块光平的玻璃片B上,放曲率半径R很大的平凸透镜A,在A、B之间形成一劈尖形空气薄层。当平行光束垂直地射向平凸透镜时,可以观察到在透镜表面出现一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O为中心的同心圆环,称为牛顿环。ABOCR牛顿环是由透镜下表面反射的光和平面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而形成的,这也是一种等厚条纹。明暗条纹处所对应的空气层厚度h应该满足:从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得因Rh,所以2Rh,得上式说明h与r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离开中心愈远,光程差增加愈快,所看到的牛顿环也变得愈来愈密。由以上两式,可求得在反射光中的明环和暗环的半径分别为:随着级数k的增大。干涉条纹变密。对于第k级和第k+m级的暗环由此得透镜的且率半径牛顿环中心处相应的空气层厚度h=0,而实验观察到是一暗斑,这是因为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界面反射时有相位突变的缘故。例题精讲【例1】 在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中,缝上盖厚度为h、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问原来的零级明条纹移向何处?若观察到零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第k明条纹处,求该透明介质的厚度h,设入射光的波长为。S1S2SABMNOL【例2】 菲涅耳双面镜。如图2-1-12所示,平面镜和之间的夹角很小,两镜面的交线O与纸面垂直,S为光阑上的细缝(也垂直于图面),用强烈的单色光源来照明,使S成为线状的单色光源,S与O相距为r。A为一挡光板,防止光源所发的光没有经过反射而直接照射光屏P(1)若图中,为在P上观察干涉条纹,光屏P与平面镜的夹角最好为多少?(2)设P与的夹角取(1)中所得的最佳值时,光屏与O相距为L,此时在P上观察到间距均匀的干涉条纹,求条纹间距x。(3)如果以激光器作为光源,(2)的结果又如何?ASPOM1M2【例3】 如图所示的洛埃镜镜长l=7.5cm,点光源S到镜面的距离d=0.15mm,到镜面左端的距离b=4.5cm,光屏M垂直于平面镜且与点光源S相距L=1.2m。如果光源发出长的单色光,求:(1)在光屏上什么范围内有干涉的条纹?(2)相邻的明条纹之间距离多大?(3)在该范围内第一条暗条纹位于何处?ABCDSdbM【例4】 如图所示,薄透镜的焦距f=10厘米,其光心为O,主轴为MN,现将透镜对半切开,剖面通过主轴并与纸面垂直将切开的两半透镜各沿垂直于剖面的方向拉开,使剖面与MN的距离均为0.1毫米,移开后的空隙用不透光的物质填充组成干涉装置,如图所示其中,P为单色点光源(=5500),PO=20厘米,B为垂直于MN的屏,OB=40厘米(1)用作图法画出干涉光路图;(2)算出屏B上呈现的干涉条纹的间距;(3)如屏B向右移动,干涉条纹的间距将怎样变化?【例5】 利用劈尖状空气隙的薄膜干涉可以检测精密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并能测量表面纹路的深度。测量的方法是:把待测工件放在测微显微镜的工作台上,使待测表面向上,在工件表面放一块具有标准光学平面的玻璃,使其光学平面向下,将一条细薄片垫在工件和玻璃板之间,形成劈尖状空气隙,如图2-1-32所示,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玻璃板上,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干涉条文。如果由于工件表面不平,观测中看到如图上部所示弯曲的干涉条纹。请根据条纹的弯曲方向,说明工件表面的纹路是凸起还不下凹?证明维路凸起的高度(或下凹的深度)可以表示为,式中为入射单色光的波长,a、b的意义如图。PQ待测工件【例6】 将焦距f=20cm的凸薄透镜从正中切去宽度为a的小部分,见图 (a)再将剩下的两半粘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粘合透镜”,见图 (b)图中D=2cm,在粘合透镜一侧的中心轴线上距镜20cm处,置一波长=5000的单色点光源S,另一侧,垂直于中心轴线放置屏幕,见图 (c)屏幕上出现干涉条纹,条纹间距=0.2mm,试问:1切去部分的宽度a是多少?2为获得最多的干涉条纹,屏幕应离透镜多远?OOFa屏D(c)(a) (b)【例7】 所示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取纸面为yz平面。y、z轴的方向如图所示。线光源S通过z轴,双缝S1、S2对称分布在z轴两侧,它们以及屏P都垂直于纸面。双缝间的距离为d,光源S到双缝的距离为l,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1.从z轴上的线光源S出发经S1、S2不同路径到P0点的光程差为零,相干的结果产生一亮纹,称为零级亮纹。为了研究有一定宽度的扩展光源对于干涉条纹清晰度的影响,我们先研究位于轴外的线光源S形成的另一套干涉条纹,S位于垂直于z轴的方向上且与S平行,两者相距,则由线光源S出发分别经S1、S2产生的零级亮纹,与P0的距离2.当光源宽度为的扩展光源时,可将扩展光源看作由一系列连续的、彼此独立的、非相干的线光源组成。这样,各线光源对应的干涉条纹将彼此错开,在屏上看到的将是这些干涉条纹的光强相加的结果,干涉条纹图像将趋于模糊,条纹的清晰度下降。假设扩展光源各处发出的光强相同、波长皆为。当增大导致零级亮纹的亮暗将完全不可分辨,则此时光源的宽度3.在天文观测中,可用上述干涉原理来测量星体的微小角直径。遥远星体上每一点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处都可视为平行光,从星体相对的两边缘点发来的两组平行光之间的夹角就是星体的角直径。遥远星体的角直径很小,为测量如些微小的角直径,迈克尔逊设计了测量干涉仪,其装置简化为图2所示。M1、M2、M3、M4是四个平面反射镜,它们两两平行,对称放置,与入射光(a、 a)方向成45角。S1和S2是一对小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d。M1和M2可以同步对称调节来改变其中心间的距离h。双孔屏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是D。a、 a和b、 b分别是从星体上相对着的两边缘点发来的平行光束。设光线a、 a垂直双孔屏和像屏,星光的波长是,试导出星体上角直径的计算式。注:将星体作圆形扩展光源处理时,研究扩展光源的线度对于干涉条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会遇到数学困难,为简化讨论,本题拟将扩展光源作宽度为的矩形光源处理。【例8】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个折射率为(,为真空的折射率)、半径为的质地均匀的小球。频率为的细激光束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直线与小球球心的距离为(),光束于小球体表面的点点经折射进入小球(小球成为光传播的介质),并于小球表面的点点又经折射进入真空设激光束的频率在上述两次折射后保持不变求在两次折射过程中激光束中一个光子对小球作用的平均力的大小【例9】 一圆锥透镜如图图2-1-15所示,S,为锥面,M为底面;通过锥顶A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为光轴。平行光垂直入射于底面,现在把一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屏P从透镜顶点A向右方移动,不计光的干涉与衍射-本题与干涉无关!只是计算重叠区域的工作在计算干涉的时候经常用1、用示意图画出在屏上看到的图像,当屏远一时图像怎样变化?2、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锥面母线与底面的夹角为(3。5。),透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令屏离锥顶A的距离为x,求出为描述图像变化需给出的屏的几个特殊位置。P AM【例10】 一束白光以角射在肥皂膜上,反射光中波长的绿光显得特别明亮。肥皂膜液体的折射率n=1.33。1、试问薄膜最小厚度为多少?2、从垂直方向观察,薄膜是什么颜色?【例11】 在半导体元件的生产中,为了测定Si片上的薄膜厚度,将薄膜磨成劈尖形状。如图2-1-31所示,用波长=5461的绿光照射,已知的折射率为1.46,Si的折射率了3.42,若观察到劈尖上出现了7个条纹间距,问薄膜的厚度是多少?n1n2n3【例12】 (选讲)光传播的时候,电场振动的方向总是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只包含一种方向振动的光叫做线偏振光。偏振片是一种只让一种方向振动的电场通过的装置。(1) 已知光的强度和电场振幅平方正比。求证,一束线偏振光通过与其方向夹角为的偏振片后,光强变为(2) 证明一束光无法连续穿过两个正交的偏振片,但是在两个正交偏振前中间再加入一块偏振片,光就可以可能穿过了。阅读材料液晶液晶起源是在 1888 年时,由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质,物质在常态下是处於固态和液态之间,不仅如此,其还兼具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双重特性。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对於此物质的适当称呼,因此就称之为 Liquid Crystal(顾名思义 就是液态的晶体)。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人们就发现液晶这一呈液体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退伍军人补助申请书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拓展与技术升级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无人机巡检算法优化与精准度提升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经济性对比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应用市场格局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安全污染培训心得体会课件
- 申请书怎么想
- 学校编辑部申请书
- 濮阳县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西藏公积金申请书
- 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计算、解决问题(同步练习)
- 林同炎与美洲银行大厦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 二次抵押贷款合同
- DZ/T 0462.5-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金、银、铌、钽、锂、锆、锶、稀土、锗(正式版)
-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 芯片封装行业分析
- 健康指南绝经与乳腺癌的关联性
- 幼儿园教育课题研究培训
- 《家蚕小蚕期人工饲料饲养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