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五篇 青山不老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习: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 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第二课时:领悟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一、写作特色领悟 1、与詹天佑一课作比较,领悟本课的叙述风格 你如果是作者,从这位普通的老人身上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想象:作者此时此刻走在归去的山路上,看着这满山的绿树,想起“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你心潮腾涌,你有一种冲动,很想也给这位老人在这青山之际留下像詹天佑一样的铜像。 说起詹天佑,我们我们不由得想到,作者的这篇*如果变换一下写作风格,比如学习詹天佑作者的叙述风格,再写为铜像写一篇*呢? 你还得搜集哪些材料呢?而这些材料你目前的手头上有吗?你现在手头上只有什么材料?于是你放弃了学习詹天佑一课作者叙述风格,改用自己的风格。什么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附两课对比提纲 詹天佑 概括介绍 按事情发展顺序具体描述 受命于危难之际(造京张铁路的背景)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开线路 铁路提前竣工 詹天佑的塑像 青山不老 绿树浓浓的山林景观 晋西北山沟险恶的大环境 院子里艰苦的小环境 干部介绍、老家陪同参观 作者的心灵感触 总结本课的叙述风格: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2、巩固小练笔: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作者塑的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什么? 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老弱的身躯 险恶的大环境创造绿洲,创造奇迹 艰苦的小环境另一种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叙述风格: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2、反馈交流: 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读一读。 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学生交流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2、小结并指导朗读: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3、总结: 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三 【教学目的】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 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默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读:指名读,齐读。 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 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教室大约5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0平方米,下沙总面积约3400万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多少个家?几个下沙米?(5万个,2万5千个,十四分之一个)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最好是录像,没有的话就用图片和文字,教师解说。)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一座晋西北的小院子,跟着记者梁衡访问了一位山野老农。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畅谈感受) 六、作业(机动)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年树,绿化了_,造了_,3700亩林网,这是_。老人觉得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他是真的与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 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你可以简单地说说,就像我们前几天背的格言那样。请一生背环保格言,教师出示这句话。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七、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四 同学们,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前段时间,全国举行评选活动,这些人之中,有共产党战士雷锋,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楷模!让我们心怀感动,走进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出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一、导入发现一道风景 在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中,一大批英雄劳模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获得一致公认。而出乎意料之外,一位晋西北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这个手端一杆旱烟锅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他是这样描述的: 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梁衡(齐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山野老农,走进这座不老的青山。(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一片情怀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用简单的符号做上记号。 2、每一个荣获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呢?能用一个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吗?这是老师昨天布置的预习题:(出示感动中国推荐表) 【入选主题】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入选理由】文中哪些叙述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3、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来,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给大家听?老师有一个要求,发言的同学要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自己的观点。 4、交流预设:绿化、种树、环保、奇迹、奉献(学生上台板书) 5、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你们精彩的发言既道出了心中的感动,更谈出了自己感动之后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对照板书小结)的确,这位山野老农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6、昨天预习的时候,老师还布置大家思考:我在阅读中最难理解的问题是什么?(展示学生的预习单)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的,也有探究*的表达方法的,也有询问这位老人具体情况的,老师梳理了一下,主要有这些问题(出示) 肆虐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这片青山绿意盎然的景色? 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老人的老呢? 老人65岁时为什么会想到栽树? 为什么说老人15年的付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为什么他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为什么青山不老呢? 小组里先交流交流,哪些问题你们可以通过集体智慧马上解决,那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分享成果。再想想:在剩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最重要、最值得研究?哪个问题应最先解决? (点红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成了我们班同学们遇上的热点问题。 三、细读体验一段人生 聚焦奇迹为什么说老人15年的付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呢?默读课文1-4段,找一找文中哪些叙述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15年创造的奇迹 (一)第一层面: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你从这些数字上去理解奇迹,这是最直接的正面描写。 1、自己读读这句话,哪个数字引起了你的思考呢? 15年,多么漫长的坚持,多么执着的追求啊!你能想象一下3700亩大约有多大吗? 2、让我们看看这么数字吧! 3700亩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老师还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以每10平方米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90棵,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读了这些数字,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 3、让我们在数字中感受这个奇迹,齐读: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二)第二层面: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师:你是从晋西北大环境这个侧面描写去理解奇迹。真会另辟蹊径啊! 1、晋是山西的简称,在我国的北部,读读这段话走进晋西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点拨理解:肆虐、盘踞之地、县志载 2、瞧,这就是晋西北!(播放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每年有800万多亩农作物受旱,每年无霜期仅有104天。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对奇迹有了哪些理解?(点拨:竟) 3、(引读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第三层面: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师:你又从另一个侧面描写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来理解奇迹。真有一双慧眼。 1、从65年到81岁,整整15年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81岁的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让我们走进他的晚年生活。(出示第三段)谁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用心听,哪一个生活细节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灵呢? 2、预设: 艰苦宁愿放着眼前的清福不享,却甘愿守着这份艰苦。 孤独老人是最害怕孤独的,而且越老越害怕,宁愿放弃天伦之乐,甘愿独守着这片青山。 3、15,守着艰苦;15年,守着孤独。(引读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了无限的价值。创造出的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5年奇迹的背后 1、师:在这个了不起的奇迹背后,有谁又知道这15年的辛酸往事呢?让我们走进15年奇迹的背后。在梁衡的采访中发现了村干部的工作手记中有这么几页内容:(出示手记)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望着这片日益荒漠的土地,陷入了沉思 于是,他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乡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老人敲着旱烟锅坐在小院口,望着绿风荡漾的山沟,思索着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其中的一天,静静地去想象老人当时的情景,走进老人可敬的心灵世界,动笔写下来。 2、交流,小结齐读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是生命的归宿。 他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15年的每一天都是感触人心的一天,15年的艰辛换来一片不老的青山。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再次出示绿意葱茏的青山图片)推荐一生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4、于是,在晋西北,这块曾为无数革命先烈立下纪念碑的土地上,乡亲人立起了一块特殊的石碑,那就是造林功臣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他栽树老人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5、(出示学生的问题单)此时,再让我们回头看看之前遇上的那几个热点问题,你是否解开了这些疑惑?交流(上台板书关键词语) 还有一些问题也许是我们这堂课一时所解决不了的,比如那就让我们将问题带出课堂,和同伴到课外去探究其中的答案,好吗? 6、(出示感动中国图片)青山不老,感动中国,这位81岁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一个关于绿化的故事,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对照板书梳理) 这个黄土地上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山野老农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提升铭刻一种记忆 1、青山不老,精神永存!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造林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推荐大家阅读这些*: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2、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足以感动中国的故事。用心地动手为他们也制作一张感动中国的推荐表,与大家一起交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五 【教学目标】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满眼绿波的林海在15年前是怎样的吗?出示图片。 2、将这寸草不生的黄土改造成满眼绿波的林海,是何方高人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读:指名读,齐读。 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 6673700=2467900平方米=246.79平方千米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纳米二氧化硅行业运行动态与供需状况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粉底液产业竞争格局及销售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空分设备市场消费格局与发展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机绕组绝缘纸行业未来趋势与投资盈利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声行业需求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煤制甲醇行业行业应用态势及供需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炒瓜子产业经营状况及竞争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水飞蓟提取物市场深度研究及前景供需形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氧化镁行业产销态势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桶装水市场投资机遇与应用领域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MOOC 创业管理-江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级)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个人车位租赁合同电子版
- 外墙真石漆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 中央空调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 深圳工改工最新政策研究
- 煤矿自动化(培训)
- 肖申克的救赎 英语三分钟演讲-文档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