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桃花源记教案3篇 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桃花源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桃花源记教案一 【课标引路】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单元学习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大意,积累“交通”“妻子”“无论”“不足”等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理想。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诵读形式读懂课文大意。 2、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 2、引导学生珍视今天的和平生活,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请一个同学说说“世外桃源”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出处,并屏显该成语的含义,提醒学生积累该成语。) 2、学习目标(屏显)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诵读形式读懂课文大意,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3)品味语言,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设计意图:1、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3、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之一读懂课文,积累词语】 一、正读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或把握不准的字圈出来,然后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解决。 2、屏显重点字词,正音并帮助学生掌握。 夹岸数百步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咸来问讯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 南阳刘子骥 3、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画出把握不准的语句,师生共同研讨。 (屏显可能误读的句子)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后/遂/无问津者 二、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学生大声地慢慢地理解性地朗读课文注释,不理解之处画上横线。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词,帮助学生理解积累。 (1)重点字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便扶向路 (2)通假字:便要还家 (3)古今异义词:交通妻子无论不足 (4)一次多义:舍志寻 (5)同义词:咸=悉=皆=并缘=扶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 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学生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画出不会翻译的语句。 2、男生提出疑难,女生翻译。 3、女生提出疑难,男生翻译。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并纠正不当之处,屏显学生可能不大会翻译的语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齐读课文。 【教学环节之二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 一、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位和赏析。) 1、桃花源的外面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的语句。 2、桃花源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桃花源内部环境的语句。 3、桃花源中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小结: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环境优美,男女耕作,老少皆乐,民风淳朴,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地方。) 5、这样的地方在当时找得到吗?为什么找不到呢? 6、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其社会理想。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在农村(写作*时作者已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屏显) 教师引言:唉,陶渊明何其不幸,生在乱世之中,这么寻常的生活对他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同学们,饮水得思源,你知道在这太平盛世的背后,有多少人的努力吗?你知道我们能够坐在这儿学习,这背后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付出吗?是啊,我们要珍视今天的和平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国效力。 二、拓展延伸追寻你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教师引言:千百年来,桃花源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因为它构建了一个美好的乐“源”。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吧。同学们,你理想中的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练笔:我有一个梦 我有一个梦 我有一个梦。梦里,天空蔚蓝蔚蓝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山,郁郁葱葱的,各种动物欢乐地奔走其间。水,澄澈见底,鱼儿虾儿畅游其间。啊,梦里的世界多么洁净!没有滚滚而来的沙尘暴,没有四处弥漫的雾霾,没有工业废水,没有漂浮的塑料袋。 我有一个梦。梦里,中东部家庭和西部家庭手拉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手拉手,全世界的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不用踏着泥泞步行数里去上学,不用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啊,梦里的世界多么美好!没有贫穷,没有疾病。 我有一个梦。梦里,世界和平安宁,没有杀伤性的武器,没有战争,更没有屠杀。 【教学环节之三品味语言,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一、研讨渔人与村人的对话(体会*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二、展开想象,写一写村人与渔人谈话录渔人与太守谈话录 教师练笔 (一) 渔人(自言自语地):哇塞,这是什么地方啊?天上?人间? 村人:你是谁?从哪来? 渔人:我,我是打渔的,今天天气好,运气也好,打了好多鱼。我就划着船沿着溪水走着走着,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觉得很神奇,就跟着过来了,没想到这里别有洞天啊!我是不是在做梦啊,你们这是天上,还是人间? 村人:傻瓜,当然是人间了! 渔人:那这里的“人间”跟我生活的的那个“人间”迥然不同,咋回事呢? 村人:这,说来话长啊,还是到俺家里去,咱们慢慢聊吧。 (二) 作业布置: 一、必做题 1、把重点字词整理到笔记本上。 2、完成基础训练前六大题。 二、选做题(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写一写你心中的世外桃源。 2、展开想象,写一写渔人与村人谈话录或渔人与太守谈话录。 附:板书设计 环境优美 男耕女作 老少皆乐 民风淳朴 桃花源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桃源胜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 2、导练结合,充分体现“练为主线”,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诵读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对学习中的疑问作出标记。 2、听课文范读,注意字音、断句,理清课文思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3、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吗? (美、乐、奇)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在导语的铺垫和撩拨之下,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文,体现自主精神,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检测,如字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帮助学生在自读中理解大意,扫除障碍;通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桃源作出初步评价。) 三、分步品味 (一)想象桃源之“美” 1、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2、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选一个景点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吗? 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 3、教师点拔,发现描述者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对有创造性的予以肯定,注意以下字词:鲜美、开朗、交流 4、小结: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风景秀丽,美在静谧祥和,更美在民风淳朴。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着眼于想象力、表达力和培养、训练。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联下,点拨字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理解桃源之“乐” 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那么“乐”表现在什么地方? 2、自读2、3段,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那些人为什么乐?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对桃源内社会生活的描写,并调动历史知识,得出桃源之乐的根本原因。 4、学生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桃源之乐,并结合古代社会的黑暗现实,理解桃源之乐的社会根由。力求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特征,加深理解课文,进行思维训练。) (三)评读桃源之“奇” 1、桃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桃源厅在何处呢? 2、评说桃源之“奇”,指导朗读。 评:桃林之奇 山洞之奇 人们之奇 结局之奇 读:读出惊奇语气,读出重音。 3、小结:全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桃源似有而无,似真而幻。作者的描绘令人心驰神往。 (解说: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发现和评论,将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繁密结合。由评读桃源之奇到探索诗人引人入胜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四、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1、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2、归纳: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中华大地的千年世态变,怎能不豪情满怀?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如果陶渊明地下有知,不知欣喜为如何? (解说:本环节也是学习目标之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的教育。) 五、课堂练习 (一)字词 1、注音: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邑人 诣太守 骥 2、解释下面词的古义和今义: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鲜美 3、解释多义词:舍 寻 志 为 乃 (二)阅读后做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 ,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填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意思是(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一个样式,很相象。 b、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桃源的美好作烘托、铺垫。 c、“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d、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6、“黄发垂髫”指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三)阅读后做题: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将“渔人”“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8、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桃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9、翻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六、拓展延伸 1、欣赏:影视歌曲神奇的九寨。 2、课外阅读: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源行(王安石)、桃花溪(张旭)、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总说:本教案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结合课件,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引导自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教学中以“美、乐、奇”为切口开始全文的学习,又紧扣“美、乐、奇”收束,课堂练习力求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后延伸,开阔视野,提高理解、鉴赏水平,了解陶渊明的艺术魅力对后世的影响。挺实用。) 桃花源记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的叙事线索,学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这篇*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学习文言文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的偷工减料。同时,学习起来又不能过于琐碎、教条,还得动脑筋让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之余,感受到学文言文的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更是要在读中去体会它的美,在说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听”,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分明。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1)*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从 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或 桃源 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攀枝花市盐边县事业单位春季引才考核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上海大学公开招聘岗位(第二批)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届山东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招聘24名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6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招聘劳动合同制人员1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安徽“合肥工科同道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部分岗位外包服务”招聘4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十堰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海南保亭农水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7人(代农水投公司发布)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西南宁市博物馆招聘编外人员3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五课 有了苦恼会倾诉-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北师大版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L21G404)
- DL-T5024-2020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 PICC堵管原因与再通方法
-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例-有理数
- 给小学生科普化学
- 驾照体检表完整版本
- 磁保持继电器基础知识课件
- 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范本
- 设备保管协议
- 中石油职称英语通用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