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从业培训.pptx_第1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从业培训.pptx_第2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从业培训.pptx_第3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从业培训.pptx_第4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从业培训.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是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血液系统疾病与很多其他疾病往往伴有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因此研究骨髓及骨髓细胞(bonemarrowcell)形态变化,对造血器官疾病及一些其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1.骨髓片的低倍镜观察(1)骨髓片的质量(2)增生程度(3)巨核细胞(4)异常细胞,增生减低,110%,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1:1,50%,临床意义,白血病,慢粒,增生明显活跃,10:1,10%,增生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常儿童或青年,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20:1,50:1,慢性再障、粒细胞减少症、骨髓纤维化、老年人骨髓象,0.51%,增生明显减低,200:1,0.5%,急性再障、骨髓坏死,有核细胞(%),(1)细胞分类计数:方法:体尾交界之字形200个(2)观察粒、红、淋、单核系各阶段比例(3)是否出现其他异常细胞(4)形态观察:大小、形态、发育情况,2.骨髓片的油镜观察,二、血细胞发育的规律,大小;巨细胞小大;原粒至早幼粒小大(1)大小,红系例外。(2)形状:圆不规则;淋巴和浆系变化不大(3)染色质:细、疏松粗、紧(4)核膜和核仁:不明显明显;有无(1)量:少多,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2)颜色:深蓝变为浅蓝。红细胞、粒细胞变粉红(3)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4)核浆比:大小,胞体,胞核,胞浆,(一)红细胞系,1.原红细胞直径1520um,圆形,或有伪足呈瘤状突出,胞核多呈圆形,占细胞直径的4/5,位于中央或一侧,核染色质均匀粗粒状,核仁1-5个,胞浆深蓝色,有明显的核周淡染区,胞浆无颗粒。2.早幼红体积变小,核染色质聚集,常出现部分浓染,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仍为深蓝色,核周淡染区仍可见。3.中幼红体积较前显著变小,胞核变小,染色质聚集成块,排列如车轮状,如杂碎的墨块,核仁已完全消失,胞浆明显增多,由于开始有血红蛋白而呈灰蓝色。4晚幼红呈圆形,其大小已接近成熟红细胞,胞核更小,染色质紧密成团块,胞浆染色与成熟红细胞相似。,(二)粒细胞系,1.原粒直径10-1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居中或稍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极细的颗粒状,核仁2-5个,胞浆量少,水彩兰色,胞浆无颗粒或少许颗粒。2.早幼粒常较原始粒细胞稍大,较圆或椭圆形。核偏于一侧。染色质较粗糙,排列紧密,核仁仍存在或开始消失。胞浆较原粒细胞为多,蓝色稍浅,有粗大的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3.中幼粒圆形,核变小呈椭圆形偏于一侧,约占整个细胞的1/2,胞浆中出现了特异颗粒(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按颗粒性质不同分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4.晚幼粒圆形,核凹陷但是不超过核直径的一半,染色质密集呈小块状,胞浆特点同中幼粒。5.杆状核圆形,核凹陷超过核直径的一半,胞浆特点同晚幼粒。6.分叶核核已分叶,各叶之间有极细的核丝相连,核分3-5个叶,以3叶为主。,中幼粒胞浆中出现了特异颗粒(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按颗粒性质不同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中性颗粒为细小密集的紫红色颗粒,嗜酸性颗粒粗大,橘红色,均匀的布满胞浆,嗜碱性颗粒大小不一,紫黑色,常覆盖于核上。,(三)淋巴细胞系统,1原淋巴细胞:健康人骨髓片中很少见。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颗粒状,核仁1-3个,胞浆呈蓝色,无颗粒。2幼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与原淋大小相似或稍小,胞核圆形,染色质较为紧密,核仁模糊或不见。胞浆稍增多呈淡蓝色,有少许嗜天青颗粒。,(四)单核细胞系统,1原始单核细胞:健康人骨髓片中很少见。圆形或椭圆形,核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纤细疏松均匀,呈细网状,核仁1-8个,胞浆灰蓝色,不透明,胞浆无颗粒。2幼单核细胞:体积有时较原单为大,核椭圆形,可扭曲、折叠或有凹陷,染色质疏松,但仍呈网状,核仁可有可无,胞浆增多,灰蓝色,可见多数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五)浆细胞系统,1.原始浆细胞:直径14-20um。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灰蓝色而不透明,近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偶可见到空泡。原始浆细胞在正常骨髓中极少见到。2.幼浆细胞:圆形或椭圆形,核占胞体1/2以上,染色质开始聚集,尚可见核仁,胞浆深灰蓝色,胞浆内常有小空泡,有时可见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六)巨核细胞系统,1.原巨核细胞直径15-30um,为所有原始细胞中胞体最大者。胞核巨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2-3个,淡蓝色,大小不等,胞浆量很少,深蓝色,无颗粒但有时呈泡沫状。2.幼巨核细胞直径20-50um,其胞体较大。胞核巨大,稍偏于一侧,肾形或不规则,可呈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粗而密,有局部浓部染现象,核仁可有可无。胞浆中等量可呈伪足状,稍蓝红色,于核的附近出现极细的嗜天青颗粒,但胞浆外周无颗粒。,三、正常骨髓象,1.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在有核细胞中占50-60%,原粒1%,早幼粒5%,中、晚幼粒15%,幼红细胞占20%,原红1%,早幼红5%,中、晚幼红各占10%,形态无异常。2.淋巴细胞占20%,一般为成熟阶段细胞。形态无异常。3.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各4%,一般为成熟阶段细胞。4.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5.1.5cm3cm的涂片上,可见7-35个巨核细胞。6.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7.无异常细胞和寄生虫。8.不易见到核分裂相。9.外周血涂片无异常。,正常骨髓象,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包括无核红细胞)50%以上,有核细胞超过100个/高倍视野。常见于各种类型白血病。,四、骨髓增生,2.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包括无核红细胞)10%以上,有核细胞50-100个/高倍视野。常见于各类增生性贫血和白血病。,四、骨髓增生,3.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包括无核红细胞)1%以下,有核细胞低于10个/高倍视野。常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四、骨髓增生,五、常见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象的特征,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来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晕、乏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从前红润,但能照常上班,近1个月来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曾到医院检查说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给硫酸亚铁口服,因胃难受仅用过1天,无鼻衄和齿龈出血、无皮下出血点、无发热等。病后进食正常,不挑食,二便正常,无便血、黑便、尿色异常、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结婚半年,月经初潮14岁,7天/27天,末次月经半月前,近2年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病例摘要,查体:T36,P104次/分,R18次/分,Bp120/70mmHg,一般状态好,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口唇苍白,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病例摘要,化验?,Hb60g/L,RBC3.01012/L,MCV70fl,MCH25pg,MCHC295g,WBC6.5109/L,WBC分类:中性分叶70%,淋巴27%,单核3%,PLT260109/L,网织红细胞1.5%,尿蛋白(-),镜检(-),大便潜血(-),血清铁7.5umol/L。,检测项目,MCV80-100fl,MCH26-34pg,MCHC320-360g网织红细胞0.61-2.20%;血清铁9-27umol/L。,参考范围,5.1.缺铁性贫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居多。幼红细胞形态小,核染色质致密,浆少、色蓝,边缘残缺不齐,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苍白区扩大。,5.2.巨幼红细胞贫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其中以原、早幼红细胞居多,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细胞与核均较大,核染质细致排列疏松,粒细胞和巨核粒细胞也有巨型变。,病例摘要,男性,35岁,头晕、乏力伴出血倾向半年,加重1周。半年前无诱因开始头晕、乏力,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刷牙出血,服过20多剂中药不见好转,1周来加重。病后无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进食好,无挑食和偏食,无酱油色尿,睡眠可,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无放射线和毒物接触史,无药敏史。,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舌乳头正常,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病例摘要,化验?,Hb45g/L,RBC1.51012/L,网织红细胞0.1%,WBC3.0109/L,分类:中性分叶30%,淋巴65%,单核5%,PLT35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80%,积分200分,血清铁蛋白210ug/L,血清铁170ug/dl,总铁结合力280ug/dl,尿常规(-),尿Rous试验阴性。,检测项目,血清铁11-30umol/L,血清铁蛋白:15-200ug/L,总铁结合力40-70ug/d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40%,积分80。,参考范围,5.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巨三系均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细胞形态无特殊改变。,5.4.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50%以上,均为中性早幼粒细胞。,5.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显著升高,粒系异常增生,以中、晚幼粒为主,嗜酸、嗜碱粒细胞比例升高。,5.6.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增生可活跃至明显活跃,粒红比例无明显变化,以浆细胞增生为主,可见幼稚及双核、多核浆细胞。,1.尿液一般性状检查的内容:尿量、气味、颜色和透明度等。2.尿液的化学检查:蛋白、尿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白细胞、红细胞等。,六、尿液检查(urinetest),(一)理学检查,1.操作方法:将试纸条插入尿液,在规定时间内取出,与标准色板比较或应用仪器自动分析。2.判断方法:目测法:与标准色板比较,根据颜色深浅分别打:+/-、+、+、+、+。,(二)尿液的化学检查,3.影响因素:,1.PRO(蛋白质):见于功能性、体位性和病理性蛋白尿。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则可抑制粒细胞浆内脂酶的反应,导致假阴性2.pH(酸碱度):碱性尿液可致蛋白假阳性结果3.葡萄糖(GLU):维生素C可干扰到葡萄糖的检测4.酮体(KET):检测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不检测丙酮酸或B-羟丁酸5.BIL(胆红素):维生素C和亚硝酸,抑制偶氮反应,呈假阴性;尿中含有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生时,可呈假阳性6.亚硝酸盐(NIT):使用利尿剂和抗生素后,可出现假阴性7.白细胞(LEU):此法只能测中性粒细胞,不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反应8.隐血(BLD):既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又能测定游离的血红蛋白量9.比重(SG):尿液中酸碱度及蛋白的变化直接影响比重的测定10.尿胆原(UBG):标本必须新鲜,尿胆原生理波动很大,夜间和上午量少,午后则迅速增加,在午后2-4时达最高峰,(三)尿液显微镜检查,1.目的主要是观察尿液中有无细胞、管型、结晶、微生物或寄生虫卵等。因镜检发现异常较化学检查为早,如尿蛋白检查为阴性,而镜检是可能查见红细胞或管型。故化学检查虽为阴性,仍应认真进行镜检。2.器材试管、载玻片、离心机、显微镜,3.操作,取新鲜混匀的尿液10ml置于试管内,离心(10002000转/分)3分钟。取出后,倾去上清液,留下沉淀物约0.20.3ml,倾于载玻片上,涂匀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光线不宜过强,否则,可使透明管型等漏检。低倍镜或者高倍镜观察,都要至少观察10个视野。低倍镜一般观察各种管型、有病理意义的管型(如磺胺结晶)、微生物及寄生虫卵。高倍视野应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如成堆的脓细胞或红细胞不能计数时,可报告“满视野”。,4.正常值,红细胞03个/高倍白细胞05个/高倍,管型是指在肾小管内由蛋白质凝固而形成的圆柱体。在正常人尿内可有少量透明管型及细胞颗粒管型。如管型数量增加或尿中出现其它管型时,称为管型尿。,5.管型,5.1透明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在浓缩和酸性环境下,可逐渐凝固,在肾脏远曲小管形成透明管型。健康人偶见,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5.2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化而来,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形成颗粒而嵌入管型中形成的管型,多见于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硬化等。,5.3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属病理性管型,是诊断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的重要证据。可作为区别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常见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5.4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属于病理性管型,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管或肾小球,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肾充血、肾出血所致的溶血反应。,5.5蜡样管型蜡样管型为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有切迹的管型,一般略有弯曲或断裂成平齐状。在肾单位慢性损害,长期少尿或无尿的情况下,由颗粒管型或细胞管型等长期滞留于肾小管中演变而来,是细胞崩解的最后产生。它的出现提示肾小管的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变性等。,(一)肉眼检查颜色、性状、粘液、脓血,四、粪便常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occult),化学法利用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催化H2O2,释放新生态氧,使氧接受体氧化而显色。化学法易受许多食物和药物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免疫法利用抗人血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