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写生,教师:谢老师,第二章方法篇1,2,第二篇方法篇,2.1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2.1.3培养正确的风景写生观察方法2.2风景写生的表现形式2.2.1素描风景写生2.2.2水粉风景写生2.2.3水彩风景写生2.2.4其他形式风景写生,第二章方法篇1,3,第二篇方法篇,2.3风景写生的表现技法2.3.1写实性表现2.3.2设计性表现2.3.3创意性表现2.4风景写生的训练程序2.4.1基础知识学习阶段2.4.2基本技法练习阶段2.4.3现场实景写生阶段2.4.4写生创作阶段2.4.5教学总结阶段,第二章方法篇1,4,2.1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大自然中充满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色彩,我们要在这个世界里找寻色彩、分析色彩、理解色彩和运用色彩。只有亲身去体验,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色彩的美妙,风景写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和对色彩的感觉灵敏度。,第二章方法篇1,5,2.1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图21秋日黄花(水彩)/王可夫,第二章方法篇1,6,2.1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图22夏日(水粉)/丁丁,第二章方法篇1,7,2.1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图23直角古镇(水彩)/车秀成,第二章方法篇1,8,2.1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图24(铅笔素描)/黄双双(指导教师:费飞),第二章方法篇1,9,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作业2课题名称-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训练。训练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取景构图的一般规律,学会观察、取舍、概括,并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作业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以速写或色彩小稿的形式表现不同的形式的构图。作业时间-8课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第二章方法篇1,10,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大自然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要从中选定一处美丽的景色来作画并不容易,对于初学风景写生的人,则更为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多多观察、认识大自然,以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激情和感受力;多欣赏风景画,以增进多方面的审美知识和修养;另外,还要经常进行写生实践,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在开始阶段,应从简单的景色入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选景的能力和水平。,第二章方法篇1,11,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5晨曦(水彩)/池振明,第二章方法篇1,12,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6古树/杨国志,第二章方法篇1,13,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7老屋/杨国志,第二章方法篇1,14,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8寂静晌午/张华,第二章方法篇1,15,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自然界中形象丰富,质感多样,气候、光线多变,色彩复杂,如何选景与构图、如何处理好广阔与深远的空间关系问题等,都是风景写生训练中的新课题。写生取景时,必须去掉某些与主题无关或影响构图的景物。因此,往往需要采取移动、增添或改变自然物的形象等艺术处理方法,来获得完美而生动的构图,从而充分而集中地表现主题。其实,在这过程中可以对取景中的景色稍加改动,但并非凭想象虚构去创作,因为写生仍应坚持以客观的自然景色为依据,若将所见到的一切都如实描绘下来,是不可取的。,第二章方法篇1,16,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9冬日(水彩画)/高殿才,第二章方法篇1,17,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1)风景写生的取景方法取景的好坏关系到写生的成败,如何取景是写生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构图的形式法则,只有巧妙地综合运用形式法则,才能为写生的成功打下基础。写生时如果没有取景框,可用双手合成取景框,以确定构图形式和范围,构图还需注意与画纸比率相一致,根据实际对象选择,最理想的构图还是小景深方式,例如横构图、方形构图或者竖构图,其次还要选择景深的大小。,第二章方法篇1,18,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A.取景框示例取景框的选择可以根据需要,例如所备画框的比例来确定。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初学者,对于成熟的画家来说,眼睛本身就是取景框。因此,当我们使用取景框的时候,也不可过于被动,但作为初学者,还应本着“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的原则,量力而行。另外,开始时还是应该选择一些稍微容易画的景物,这样才不至于因繁难而破坏了画风景的心情。,第二章方法篇1,19,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B.选取典型景物a.注意选取典型的画面中心取景的典型化,是指我们在取景时兼顾近、中、远景的同时,要使画面上有一个视觉中心,能够典型地表达出景物的特点及特色视觉中心。风景写生中面对众多的自然景象,我们要重点地勾画出天地景的大体位置,相对而言,中景一般被称作绘画的中心和绘画重点。,第二章方法篇1,20,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远景相对中景来说,能在空间上造成一种深远的空间感,并能很好地衬托中景。近景一般不作重点刻画。应把主要精力放到整体关系上,始终把握整体的印象。正如柯罗所言:“始终要想着大效果和整体,以及打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永远不要丢掉最初使你激动的印象。”,第二章方法篇1,21,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0LaLabranza(水彩画)/卡尔拉森(瑞典),第二章方法篇1,22,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1晨/杨国志,第二章方法篇1,23,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2家/杨国志,第二章方法篇1,24,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b.注意取景中不同的视角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势特征,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觉。对于同一组景物,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可以处在低处进行仰视、观察,也可以站到高处来看俯视的效果。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视角,因为不同的视角给人不同的感受:平视图的画面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感觉;俯视图在视觉上有宽广的空间感,而画面中的物象往往给人以平凡的感觉;仰视图能给人以崇高感。,第二章方法篇1,25,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3卸载威尼斯(水彩)/萨金特(美),第二章方法篇1,26,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4上海南京路(水彩)/施福国,第二章方法篇1,27,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5阳光下(水彩)/高殿才,第二章方法篇1,28,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6冬天(油画)/日嘎洛夫(俄),第二章方法篇1,29,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7水乡(水粉)/李建平,第二章方法篇1,30,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2)常见的风景构图形式A、交叉线构图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其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形构图的特点,后者有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可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此构图形式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第二章方法篇1,31,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8麻柳镇/罗中立,第二章方法篇1,32,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19起风(水彩)/张华,第二章方法篇1,33,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0难忘的羊肉汤锅/罗中立,第二章方法篇1,34,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1路/杨国志,第二章方法篇1,35,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2秋/杨国志,第二章方法篇1,36,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3风景/杨文,第二章方法篇1,37,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4风景/杨文,第二章方法篇1,38,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B.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作为安排景物的主要位置,也就是以三点作为安排景物的位置。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也可以是斜三角形或者倒三角形,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C.垂直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中的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由竖直线形构成的其他画面。,第二章方法篇1,39,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5关山(水彩)/吕智凯,第二章方法篇1,40,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6两棵树(水粉)/唐延强,第二章方法篇1,41,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7冬日的阳光(水彩)/毛国典,第二章方法篇1,42,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8雪乡(水彩)/苏家忠,第二章方法篇1,43,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29速写/陈勇,第二章方法篇1,44,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D.S形构图这是一种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有韵律感,能给人以优美、精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对象时,可以首先考虑使用S形构图。该构图法常用于表现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风景。,第二章方法篇1,45,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0抽象风景/韩玉,第二章方法篇1,46,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E.平衡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安排巧妙,对应点平衡,画面结构完美无缺,能给人以满足感。该构图法常用于表现月夜、水面、夜景等题材。,第二章方法篇1,47,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1远去的路(水粉)/姜枫,第二章方法篇1,48,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2水天一色(水彩)/杨义辉,第二章方法篇1,49,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3黄河写生(水粉)/车秀成,第二章方法篇1,50,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4风景写生/张华,第二章方法篇1,51,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5赣西民居(水彩)/张克让,第二章方法篇1,52,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6北国/徐坚,第二章方法篇1,53,第二篇方法篇,图237幽幽古道情(水粉)/王大仁,第二章方法篇1,54,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F.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开阔的湖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第二章方法篇1,55,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8夕阳/符智峰,第二章方法篇1,56,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G.对角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的对角线,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画面活泼富于动感,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从而实现突出主体的目的。,第二章方法篇1,57,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39风景/杨文,第二章方法篇1,58,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H.变化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一角或一边上,能给人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富于韵味和情趣。通常用于山水小景、市场一角等。,第二章方法篇1,59,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40速写/陈勇,第二章方法篇1,60,2.1.1.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图241轮渡(水彩)/杭鸣时,第二章方法篇1,61,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作业3课题名称-风景写生的透视原理分析。训练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运用的一般规律,学会观察、提炼、表现画面的空间透视关系,提高对透视原理的运用能力。作业要求-用速写形式表现不同类型的透视关系的画面,并分析其表现出来的视高。作业时间-8课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第二章方法篇1,62,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2鸡舍(水彩)/王功学,第二章方法篇1,63,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透视是表示空间感的主要因素,它被运用于各种形式、题材、风格的美术作品中,对表现主题、创造构图形式和提高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的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由于透视关系,形体会产生变化,即产生近大远小的距离缩减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方法篇1,64,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在风景写生中,描绘建筑物、江河、道路这类景物,如不符合透视变化规律,画面中的建筑物就会歪斜,江河、道路也不能平卧在地面伸向远方。绘画透视原理的实践性强,学习时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除了掌握透视原理和法则,还必须通过实践,多做透视构图练习,并多对绘画习作和创作进行透视分析。,第二章方法篇1,65,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1)风景写生中常见的透视风景中的透视指人们的眼睛所见的景物表现在透明平面上而得到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现象。画家根据这一透视原理在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时,利用近大远小等一系列透视法则,在平面上表现深度空间的三维关系。A.焦点透视指在油画风景画写生中,运用一个中心消失点,即固定的视点、视向和视域来表现景物的远、中、近景。焦点正对的物体是清楚的,其余部分则比较模糊。,第二章方法篇1,66,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3花开的果园(油画)/毕沙罗,第二章方法篇1,67,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4红房子(油画)/段正渠,图244红房子(油画)/段正渠,第二章方法篇1,68,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B.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最全面的描绘二维空间里的物体的几何方法。人们运用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等视觉现象,利用向心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角透视、俯角透视等诸多透视法则,运用线与形的走势,表现景物的深远感。,第二章方法篇1,69,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5西街(水粉)/蔡超(指导教师:费飞),第二章方法篇1,70,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6瓷器口老街(线描)/王琴,第二章方法篇1,71,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C.空间透视自然界中的景物由于前后空间距离、空气厚度和湿度大小的不同,我们看到的物体会有相应的色彩变化和明暗变化的现象,这叫做色彩透视或空气透视。例如:路旁的树木,近处的树呈绿色,逐渐远去的树则变成青绿色,再远就成了青灰色;近处的树清晰,远处的树模糊;一般光线下,色彩为近暖远冷;夕阳和朝阳的天空,远处的天空很亮很暖,呈远暖和近冷的趋势。总之,在画面上表现出冷暖的趋势,对于体现画面的空间感十分关键。要在平面的画布或纸上表现三维空间感的画面,可从形和色的空间透视入手,利用人们的视错觉在平面上获得一种深度空间的感觉。,第二章方法篇1,72,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7林间(水彩)/肖亚平,第二章方法篇1,73,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8山坡小径(油画)/雷诺阿,第二章方法篇1,74,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D.散点透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只有一个主点,在西方风景绘画中使用较多。在我国的山水画中,则多用散点透视来表现山的高大、地的开阔与深远。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视野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景物,都可组织进自已的画面中。这种透视方法,被称作“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或“跑马透视”。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方法的结果。如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就是较为典型的利用散点透视的作品,画家从平远、深远、高远的不同角度表现出了山川的千姿百态,以及千里江山绵亘千里、江河湖海一碧万顷的雄伟磅礴的气势。,第二章方法篇1,75,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49一心村(国画)/唐廷强(北宋),第二章方法篇1,76,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50千里江山图(局部)(国画)/王希孟(北宋),第二章方法篇1,77,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2)风景写生中视高的选择在风景写生的透视构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选择视高,即视点的高低。不同视高的构图特点与表现目的应是相互联系的。视高大致可分为低视高(仰视)、一般视高(平视)、高视高(俯视)三种。A.低视高写生时作者以接近视平面或低于视平面的视点观察对象,称低视高。坐在地面作画时,不能把地平线定在画幅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而应使其接近画幅底线。对于一些仰视的画幅视点,可以把地平线定在画幅底线以下。用这种仰视的风景构图表现景物,能产生巍然屹立、气势非凡的效果。,第二章方法篇1,78,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51残留的历史印迹(水彩)/李杰(指导教师:费飞),第二章方法篇1,79,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B.高视高作者的视点在人们头部以上,即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如在高山坡上看到的地面景色,视平线在画幅上部或幅外。高视高的透视构图,可以加强画面宽广的境界,可用来表现宽阔的地面和深远空间(景物与景物前后遮挡程度减少)。,第二章方法篇1,80,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52建设中的园博园(水粉)/林再福,第二章方法篇1,81,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C.一般视高常为作者站着或坐在较高凳子上平视景物作画时的视点高度。一般视高的视平线在画幅接近中间部分,基本上相当于人的正常视线高度。用这种视高构图创作的作品,接近现实生活的环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使构图平淡,缺乏生动性。透视在构图中产生的种种不同表现效果是众所周知的。这里讲的视高问题,是风景写生取景构图中最基本的知识。,第二章方法篇1,82,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53暖光/张华,第二章方法篇1,83,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54寂静的晌午/赵如海,第二章方法篇1,84,2.1.2.透视原理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图255桥(水彩)/王可大,第二章方法篇1,85,2.1.3培养正确的风景写生观察方法,(1)改进观察方法,抓住第一感觉在风景写生中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观察方法不对,感受的结果就会有误差。在风景写生时尽量睁大眼晴去观察,捕捉迅速的一瞥所产生的视觉印象,即“第一印象”,也就是我们在写生中应该抓取的“第一感觉”。但很多学生习惯于眯起眼睛来观察对象或欣赏自己的作品,要注意的是眯起眼睛看对象会导致观察的失误,不能充分地感受色彩,更不利于发现色彩之间的微妙差异。而且如果长时间盯住局部,就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结论,甚至使眼睛过于疲劳而无法分辨色彩间的微妙差异。,第二章方法篇1,86,2.1.3培养正确的风景写生观察方法,只有通过整体观察才能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其实质是在观察时要注意大关系和大感觉,但并不等于忽视客观对象的局部细节,而是为了把局部细节画得准确、到位,通过整体观察确定其位置并掌握分寸。对局部细节的刻画应服从于整体大关系,不能减弱或破坏整体感觉,这是写生时必须树立的观念和意识。,第二章方法篇1,87,2.1.3培养正确的风景写生观察方法,(2)正确的观察方法的训练A.从观察对象入手,解决如何把握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的问题。为便于初学者整体观察和把握对象,应选择较为简单的景物,并在作画时把景物中的天、地、物看成三个大的基本色块。通过色块之间的相互比较,找出其色相、明度和冷暖特征间的关系,然后再找出每一色块上下、左右的细微区别,并注意其色彩和造型的一致性。通过反复练习,培养良好的整体观察习惯。,第二章方法篇1,88,2.1.3培养正确的风景写生观察方法,图256日出印象(油画)/莫奈,第二章方法篇1,89,2.1.3培养正确的风景写生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网上商店销售平台运营合作协议
- 返聘协议书书范本
- 建筑企业借款合同书
- 公司合并吸收转让协议书
- 生物医药市场分析与营销试题
- 服装店铺协议书
- 月嫂定金协议书
- 软件委托研发合同协议
- 通风排烟施工合同协议
- 轻钢工程分包合同协议
- ASME材料-设计许用应力
- 采用SF6N2混合气体绝缘的GIS母线和GIL应用导则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第15章 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6第六讲 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
- 体外高频热疗的护理
-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海康威视校招在线测评题库
- 新编酒水知识与调酒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赵固二矿180万ta新井设计
- XXX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汇报
- 电网两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