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学习_第1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学习_第2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学习_第3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学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古诗词学习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乎每个人在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古诗词,似懂非懂地和着父母的声音学着。学习阶段中,从小学语文教学就开始正式学习古诗词。与以往相比较,新课程标准一方面肯定了语文教学中诗歌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和难度。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中的古诗词很多早已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古诗词怎样学习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真正体现古诗词的价值呢?新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古诗词不少于200篇,那么怎样诵读这些古诗词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从作者入手诵读诗词,初识其面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知,学好诗歌贵在多读,不论何种方式的诵读,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在。幼儿园时期的简单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但是到了小学背诵诗歌或者吟诵诗歌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明了诗歌含义。如何更好、更快速地了解诗歌呢?我们可以从诗歌的作者入手,因为诗如其人,了解了作者自然就了解了诗歌的大致情境。有了情境,读起然会有感触,就可以初识诗歌面容。 李白的诗歌在小学课本中数量位居前列,很好地解读李白可以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李白的诗词。教师在讲授李白诗词时,可先简单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李白的生平。如果枯燥地说生死,说起伏,说诗仙,学生只会苍白地接受,不会将其融入诗歌中进行理解,那么诗歌和作者就成为了两层皮,失去了本来的联系。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之后,就要初读诗词。读诗词,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不能任由学生像幼儿园时期拉着娃娃音读诗词,要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在那抑扬顿挫之中抒意展情。吟诵诗歌的过程便是用心欣赏诗歌的过程。吟诵之中,移情换景,学生在读中感悟诗词,在读中找寻语感,潜移默化之中,自然成为胸中之意。 我建议,教师可以给学生多播放一些大师读诗的视频或者录音,古音响起,教室内明净而安宁,这种熏陶非教师言语所能达到。 由于幼儿时期就开始背诵古诗词,导致很多学生固有的错误思维限制了吟诵诗词的成就感。尤其是在某些字词的读音上。如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子中,“衰”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shuai”,而在诗词中读作“cui”。如果按照现代读音,学生会没有韵感,而古读音更加押韵,更能体现诗词韵律之美。学生多有幼儿时期错误的读法,往往能够影响他们对诗歌美感的感受。教师可让学生两个读音都读一遍,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哪个更符合诗情画意,当他们体会到诗歌的押韵美时,自然选择古读音了。 二、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字句意 古诗词毕竟不同于现代汉语,有的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有些则需要教师解释字意、词意、句意。所有的词意解释都需要在精读的基础之上,当学生读诗词朗朗上口,已然体会到诗词的某些美感和境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字意词意解释。我经常采取的方式为学生自由发言解释诗意,互相讨论之间慢慢接近诗歌本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三、移情入诗 这是吟诵诗词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诗词的回归处。如何帮助学生,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人生阅历并不多的小学生移情入诗呢?移情入诗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越有想象力的学生越能体会到诗词的真谛。中国古诗词具有短小精悍、意境悠远、意蕴深长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读诗之人需要通过自己进行想象和延伸来重构诗意画面。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稍微具有难度。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忆江南时,教师不妨找些江南图片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江南美景,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会有的放矢地发挥想象力。 小学古诗词中有不少离别诗词,对于学生而言此类诗词属于较为容易理解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离别诗进行比较阅读。例如,李白的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都是表示送别的诗词,但是借助的对象不同,表达的离别感情也不同。在赠汪伦中,汪伦歌声送别李白,李白深受感动,遂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的感谢。而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用长江之水的绵长表示了他和孟浩然之间的绵绵友谊。学生在不同的诗词中体会到了不同的友谊,更加明确了友谊的含义,使友谊之情融入了学生内心,增加了他们对友谊的重视之情。 小学的古诗词数量与中国浩淼的诗海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所以学生应多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尽可能多地背诵诗词,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 古诗词虽然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但是人与人的感情是相通的,我们应该从内心去佩服伟大的古人能将细微情思融入悠远短小的几句话中,直到今天读来依然能触动内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今天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受到国外各种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