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专题4,立体几何,04,目录,微专题09三视图、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点击出答案,一、空间几何体1.画三视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画三视图有哪些注意点?,正(主)视图、俯视图“长对正”,正(主)视图、侧(左)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侧(左)视图“宽相等”.画三视图时,能看见的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同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同,所画的三视图可能不同。,2.斜二测画法的特点(或规则)是什么?,(口诀)坐标两轴各相关,夹角直角增减半;平行关系皆不变,长度只有纵减半.,3.柱体、锥体、台体、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怎样计算?,(1)柱体、锥体、台体、球的侧面积公式:S柱侧=ch(c为底面周长,h为高);S锥侧=12ch(c为底面周长,h为斜高);S台侧=12(c+c)h(c、c分别为上、下底面的周长,h为斜高);S球=4R2(R为球的半径).(2)柱体、锥体、台体、球的体积公式:V柱体=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V锥体=13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V台=13(S+S)h(S、S分别为上、下底面的面积,h为高);V球=43R3(R为球的半径).,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公理1、2、3、4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公理1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公理2是确定平面的条件;公理3是判断三点共线的依据;公理4可判断或证明线线平行.,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什么?,(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b,且aba.(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b,ab=P,a,b.(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a,=bab.(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bab.,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什么?,(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la,lb,a,b,ab=Pl.(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a.(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m,nmn.(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l,a,ala.,4.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求线面角,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最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即“作(作出线面角)证(证所作角为所求角)求(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线面角)”.,5.求二面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三种作法:定义法,垂面法,垂线法.,6.求空间中的点面距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求点面距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先求作该点到平面的垂线段,再找垂线段所在的三角形,最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垂线段的长度.(2)当该点的垂线段不容易找时,可以将该点转化为其他点到相应平面的距离,如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该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3)先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和底面积,也就可以求出高,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三、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向量1.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是什么?,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a+yb+zc.,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是什么?点的坐标如何表示?,利用交于一点的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空间中建立的坐标系,即空间直角坐标系;设M(x,y,z),x叫横坐标,y叫纵坐标,z叫竖坐标.,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设点P1(x1,y1,z1),P2(x2,y2,z2),则|P1P2|=(12)2+(12)2+(12)2.,4.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定义是什么?如何求平面的法向量?,(1)l是空间的一条直线,A,B是直线l上的任意两点,则称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2)设a,b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n为平面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0,=0.,四、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如何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设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向量a,b的夹角为,则cos=|cos|=|(其中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如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e,平面的法向量为n,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两向量e与n的夹角为,则sin=|cos|=|.,3.如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设n1,n2分别是二面角-l-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余弦值满足|cos|=|12|1|2|.,4.如何求空间一点到平面的距离?,设空间一点为C,平面内一点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n,则点C到平面的距离d=|.,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考查考生空间感、图形感、语言转换能力、几何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主要载体.近几年全国高考分值一般在2227分,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高考命题既重基础、注意“知识的重新组合”,又采用“小题目综合化,大题分步设问”的命题思路,不断实现探究与创新.一、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命题特点(一)通过三视图及其应用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其他数学素养.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考查表面积、体积、最短路径等,难度中等居多.,命题特点,解析由题意得圆柱的直观图以及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在此圆柱的侧面上,从点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32+52=34.故选D.,D,答案,解析,1.(2018全国卷理T7改编)某圆柱的高为3,底面周长为10,圆柱的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主)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侧(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图形下底边的中点B,则在此圆柱的侧面上,从点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109B.25C.5D.34,B,答案,解析,2.(2016全国卷理T9改编)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60+610B.72+1210C.108D.54,解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以正(主)视图为底面的直四棱柱,其底面面积为(46)2=48,侧面的面积为(43+322+62)2=24+1210,故棱柱的表面积为72+1210.故选B.,解析,(二)通过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对相关定义及定理的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线面角、线线角,等等.,3.(2018全国卷理T9改编)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C1的中点,F为棱AA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2B.32C.55D.3,答案,A,解析如图,连接D1E,AD1,因为D1EBF,所以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为相交直线D1E与AE所成的角.不妨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则D1E=5,AE=3,AD1=22,所以由余弦定理得cosD1EA=55.由平方关系得sinD1EA=255,所以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故选A.,解析,4.(2017全国卷理T10改编)已知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AB=BC=BB1,B1C与BC1相交于点E,则异面直线A1E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6B.32C.22D.23,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将直三棱柱补成正方体,并以D为坐标点,1的方向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1(1,0,1),E12,1,12,A(1,0,0),C1(0,1,1),1=(-1,1,1),1E=12,1,12,所以cos=23.故异面直线A1E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解析,(三)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难度较大.,答案,B,5.(2018全国卷理T10改编)设A,B,C,D是同一个半径为R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为6,腰长为23,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63,则半径R是().A.2B.4C.6D.8,解析由ABC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为6,腰长为23,可得SABC=33,高h=3.因为SABC=4,所以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为23.设球心为O,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因为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63,所以三棱锥D-ABC的高的最大值为6,显然此时D为OO的延长线与球的交点,如图,所以(6-R)2+(23)2=R2,解得R=4,故选B.,解析绘制圆柱和球的组合体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AC=2,AB=1,结合勾股定理,可得BC=3.设长方体的长和宽分别为a,b,因为矩形内接于圆,所以a2+b2=(23)2=12.又V=2ab,由基本不等式得a2+b2=122ab,当且仅当a=b=6时,等号成立,所以长方体的体积最大值为12,故选A.,A,答案,解析,6.(2017全国卷理T8改编)已知圆柱的高为2,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4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若一个长方体的上、下底面内接于该圆柱的上、下底面上,则该长方体的体积最大值为().A.12B.6C.3D.24,二、解答题的命题特点以多面体或旋转体为载体,第(1)问主要是证明线线、线面以及面面的平行与垂直等位置关系,第(2)问主要是计算空间角的余弦值或正弦值,通常通过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翻折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的研究和模型构建.,解析,1.(2018全国卷理T20改编)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M为棱BC上任意一点.(1)证明:平面POM平面ABC.(2)当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455时,求CM的长.(3)若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求二面角M-PA-C的余弦值.,解析(1)AB=BC=22,AC=4,AB2+BC2=AC2,即ABC是直角三角形.又O为AC的中点,如图,连接OB,OBAC,OB=2.PA=PC=PB=4,OPAC,OP=23.PO2+BO2=PB2,OPBO,PO平面ABC.PO平面POM,平面POM平面ABC.,解析(2)由(1)得POOM,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过点C作OMC的高即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h.设CM=x(0x22),在OMC中,OM=2+M22OCMCcos45=4+222x.SOMC=12OCMCsin45=2x2=12hMO=12h4+222x,解得x=42(舍去)或x=423.即当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455时,CM=423.,解析(3)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O(0,0,0),B(2,0,0),A(0,-2,0),C(0,2,0),P(0,0,23),=(0,2,23),=(0,2,-23).设M(a,2-a,0)(0a2),=(a,4-a,0),平面PAM的法向量为n=(x,y,z),由=0,=0,得2+23z=0,+(4)=0,可取n=(3(a-4),3a,-a).因为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所以|cos|=34,解得a=43,则n=833,433,43.取平面PAC的法向量为=(2,0,0),因为二面角M-PA-C为锐角,所以二面角M-PA-C的余弦值为|cos|=32.,解析,2.(2018全国卷理T19改编)如图,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M是圆弧上异于C,D的点,BD与AC相交于O点.(1)证明:DMBM.(2)设线段DC的中点为N,是否在线段AM上存在点P,使得平面PON平面BCM?说明理由.(3)若AB=2AD=2,则当三棱锥O-MCB体积最大时,求平面MAB与平面M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平面CDM与半圆弧所在平面为同一个平面,平面ABCD平面CDM.M是半圆弧上异于C,D的点,BCDC,平面ABCD平面CDM=CD,BC平面CDM,BCDM.DC为直径,CMDM.BCCM=C,DM平面BMC,DMBM.,(2)存在,当点P是AM的中点时,满足题意.理由:若平面PON平面BCM,平面ACM平面CBM=CM,平面ACM平面PON=PO,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CMPO.又O为AC的中点,P为AM的中点.,解析(3)以D点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y轴的正方向,平面MCD中垂直DC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等体积法知当三棱锥O-MCB体积最大时,M为的中点.则D(0,0,0),C(0,2,0),M(0,1,1),A(1,0,0),B(1,2,0),=(1,0,0),=(-1,1,1),=(0,2,0).设平面MAB的法向量为n=(x,y,z),由=0,=0,得+=0,2=0,可取n=(1,0,1),取为平面MCD的法向量.所以cos=22,因为平面MAB与平面MCD所成二面角是锐角,所以平面MAB与平面M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22.,规律方法,解答立体几何题目的方法:(1)求角的问题时,注意紧扣定义,将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转化为平面上两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来处理.求角先找角,再在三角形中去解决,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应取锐角.(2)在求距离时,可放在三角形中去计算,若是垂线难作出,可用等积法求解.(3)在求体积时,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要注意“公式法”“换底法”“割补法”的应用.“等体积法”可以用来求点到面的距离、多面体内切球的半径等.(4)“向量法”的使用,要注意基向量的选择或坐标系的正确建立等,还要强化计算能力.,微专题09三视图、表面积与体积计算,返,B,答案,解析,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其表面积为(5+5),下部分圆柱的底面直径与该圆柱的高相等,上部分圆锥的母线长为5,则该几何体的正(主)视图的面积为().A.4B.6C.8D.10,2,答案,解析,2.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主)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左)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C,答案,解析,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正方体截去两个半圆柱而形成,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24-122+122=16+2,故选C.,A.8+2B.16+4C.16+2D.8+4,解析如图,假设还有一个同样的斜截圆柱,拼在其上面,则构成一个圆柱,于是S=12S圆柱侧=1240(80+50)=2600cm2.,2600,答案,解析,4.在如图所示的斜截圆柱中,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为40cm,母线最长为80cm,最短为50cm,则斜截圆柱的侧面积S=cm2.,能力1,能正确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A,典型例题,答案,解析,【例1】已知三棱柱HIG-EFD的底面为等边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将该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A,B,C分别是HIG三边的中点)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沿图(2)所示方向的侧(左)视图为().,(1),(2),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力和投影知识,借助直三棱柱,即可画出侧(左)视图.,解析因为平面DEHG平面EFD,所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直角梯形,直角腰在侧(左)视图的左侧,故选A.,B,变式训练,答案,解析,将长方体ABCD-A1B1C1D1截去一个直三棱柱,两个三棱锥(如图(1)所示)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2),该几何体沿图(2)所示方向的侧(左)视图为().,解析侧(左)视图轮廓为长方形,故选B.,(1),(2),能力2,会通过三视图还原几何体,B,典型例题,答案,解析,【例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V=().,A.83B.103C.3D.203,解析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可知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截去一个三棱锥后所得的部分,其中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直角边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2,三棱锥的底面与棱柱的底面相同,高为1,故该几何体的体积V=V柱-V锥=103,故选B.,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体积公式.先还原出空间几何体,再利用V=V柱-V锥求体积.,C,变式训练,答案,解析,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围成该几何体的所有面中的最大面的面积为().,A.1312B.95C.9229D.25,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如图所示.由题意知,AB=6,BC=32,BD=CD=35,AD=9,AC=36.因为ABC和ABD为同高的直角三角形,且BCBD,所以SABC0),则A(1,0,0),B(0,3,0),C(-1,0,0),E0,0,2,P(0,-3,t),=(-1,3,0),=(-1,-3,t).易知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0,0),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2=(x,y,z),则2=0,2=0,即+3y=0,3y+tz=0,取y=1,得x=3,z=23,n2=3,1,23.,解析二面角A-PB-D的余弦值为155,|cos|=155,即34+122=155,t=23,P(0,-3,23).设EC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1,0,-3),n2=(3,1,1),sin=|cos|=2325=155.,方法归纳,利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时,要注意基向量的选择或坐标系的正确建立等.求线面角时,先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再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最后得出线面角.求二面角时,先求出二面角中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再求出法向量的夹角,最后求出二面角.,变式训练,解析,如图,在直三棱柱A1B1C1-ABC中,ABAC,AB=AC=2,AA1=4,点D是BC的中点.(1)求证:A1B平面ADC1.(2)求直线B1C1与平面ADC1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1)如图,以,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A(0,0,0),B(2,0,0),C(0,2,0),A1(0,0,4),D(1,1,0),B1(2,0,4),C1(0,2,4),1B=(2,0,-4),=(1,1,0),1=(0,2,4).设平面ADC1的法向量为m=(x,y,z),则=0,1=0,即+=0,2+4=0,取z=1,得y=-2,x=2,平面ADC1的一个法向量为m=(2,-2,1).由此可得,1Bm=22+0(-2)+(-4)1=0.又A1B平面ADC1,A1B平面ADC1.,(2)11=(-2,2,0),设直线B1C1与平面ADC1所成角为,则sin=|cos|=|11|11|=223.又为锐角,直线B1C1与平面AD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3.,能力2,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翻折问题,典型例题,解析,【例2】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2,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沿DE将ADE折起,得到如图所示的四棱锥A1-BCDE.(1)求证:平面A1DC平面A1BC.(2)当三棱锥C-A1BE的体积取最大值时,求平面A1CD与平面A1B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又ACB=90,DEAC.DEA1D,DECD.A1D平面A1DC,CD平面A1DC,A1DCD=D,DE平面A1DC,BC平面A1DC,又BC平面A1BC,平面A1DC平面A1BC.,解析(2)由等体积法知1BE=1BCE,在平面A1CD内作A1HCD于点H,因为ED平面A1CD,所以EDA1H,则A1H底面BCDE,即A1H就是四棱锥A1-BCDE的高.由A1HA1D知,当点H和点D重合时,三棱锥C-A1BE的体积取到最大值.以D点为坐标原点,、1的方向分别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所以A1(0,0,1),B(1,2,0),E(0,1,0),1B=(1,2,-1),1E=(0,1,-1),设平面A1BE的法向量为n=(x,y,z),则1B=0,1E=0,即+2=0,=,可取n=(-1,1,1),易知平面A1CD的一个法向量为m=(0,1,0).则cos=33,故平面A1CD与平面A1B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方法归纳,利用向量求解翻折问题中的最值问题时,可以引进参数进行求解.求解探索性问题时,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变式训练,解析,如图1,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沿EF将矩形ADFE折起使得二面角A-EF-C的大小为90(如图2),点G是CD的中点.(1)若M为棱AD上一点,且=4,求证:DE平面MFC.(2)求二面角E-FG-B的余弦值.,解析(1)若M为棱AD上一点,且=4,则AD=4DM=4,即DM=1,二面角A-EF-C的大小为90,建立以F为坐标原点,FD,FC,FE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y,z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AD=4,AE=BE=2,DM=1,D(2,0,0),F(0,0,0),M(2,0,1),C(0,2,0),A(2,0,4),E(0,0,4),B(0,2,4),则=(-2,0,4),=(2,0,1),=(0,2,0),故=(-2)2+41=-4+4=0,=0,则,即DEFM,DEFC,FMFC=F,DE平面MFC.,解析(2)点G是CD的中点,G(1,1,0),且CDFG,则CD平面EFG,则=(2,-2,0)是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BFG的法向量为n=(x,y,z),则=(0,2,4),=(1,1,0),=0,=0,即2+4=0,+=0,令z=1,则y=-2,x=2,即n=(2,-2,1),则cos=|=222(2)4+4+14+4=223,即二面角E-FG-B的余弦值是223.,能力3,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典型例题,解析,【例3】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AED平面ABCD,AB=2EA=2ED,EFBD.(1)证明:AECD.(2)在棱ED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AM与平面EFB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若存在,确定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AD.又平面AED平面ABCD,平面AED平面ABCD=AD,CD平面ABCD,CD平面AED.AE平面AED,AECD.,解析(2)取AD的中点O,过点O作ONAB交BC于点N,连接EO.EA=ED,OEAD.又平面AED平面ABCD,平面AED平面ABCD=AD,OE平面AED,OE平面ABCD.以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化工工艺操作安全认证考试预测题及培训教程
- 2025年初识专利挖掘和专利申请流程模拟题集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养老护理员高级面试指南认知症照护方向模拟题解析
- 2025年防爆通讯及仪表项目建议书
- 2025年舒血宁注射液项目发展计划
- 抢修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开学考试模拟(2)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无菌包装用包装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再生塑料:PVC再生料项目发展计划
- 徭役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中学藏文散文教学课件大纲
- 第4课《乡愁》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兵役法教学课件
- 第六届山东省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职业技能竞赛(无人机测绘操控员)题库(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全国《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铁路调车工作》课件
- 数据挖掘(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