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让生命更健康.ppt_第1页
中医药让生命更健康.ppt_第2页
中医药让生命更健康.ppt_第3页
中医药让生命更健康.ppt_第4页
中医药让生命更健康.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让生命更健康从东西方医学汇聚谈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学的起源与特色当代医学面临的挑战东西方医学汇聚和中医药的现代发展,报告提纲,一.中西医学的起源与特色,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医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中国人的医疗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现代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注重整体联系,但微观分析手段不足,中西医学的学科特点,西医学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分析方法为其优点,但整体综合不足,中西医方法学的比较,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朴素的系统论,源于“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复合医学模式更多采用经验的积累、类比推理,将人体视为由组织器官等叠加而成偏向于机械的还原,“物理化学”反应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强调实验实证,中医整体论,西医还原论,中药方剂中多种有效组分对机体多系统、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以达祛病养生的目的强调整体、强调多因素的相互联系,重“辨证”,治“病的人”重视整体效果,机理解释哲学思维,多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机体靶点的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对抗性倾向于形态、局部医学,直接因果考虑,重“看病”,治“人的病”重视直接效果,成分、靶点、通路可能明确,中医整体论,西医还原论,二.当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当代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当代医疗模式面临的困境,第一次挑战烈性传染病,当代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历史上对于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是烈性传染病。它曾经对人类造成非常大的灾难。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的大变动,除了战争、自然灾害和政治的因素外,与瘟疫的流行也是分不开的。上世纪中叶人类在战胜烈性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鼠疫、天花、白喉等疾病都逐渐得到了控制。抗生素的发现,将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十年。现今社会尽管不断有新的传染病发生,总体来说,人类社会受传染病的威胁己经很少了。可以说人类第一次的卫生革命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第二次挑战非传染性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肿瘤病原体不明确、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挑战主要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寻找治疗多基因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和抗病毒感染(如艾滋病、肝炎等)的有效药物至今仍很困难:,一这些疾病涉及多基因、多靶点通路和网络调控或是存在病毒与人体基因组/蛋白质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传统的、针对单一靶点的研究方法已难以适用于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肿瘤细胞中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传统的、针对单一靶点的研究方法已难以适用于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系统生物学(SystemsBiology)挑战,临床有效的药物通常是通过调节多个靶蛋白而非仅作用于单一靶点发挥其药效特性,这些事实揭示:药-靶作用模式绝非简单归属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更应理解为“一对多、多对一”的复杂的非线性调控模式。,多种疾病能够共享同一靶点超过40%的靶点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分子量在300道尔顿的药物平均可与10种以上的蛋白结合,个性化治疗的挑战,全球销售排行榜排名前30位的“重磅炸弹”级药物通常有效性也不过40-60%。绝大多数药物约1/3的使用者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约1/6的使用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总的安全有效率仅约50%。目前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人类第5大死亡原因。,遗传和环境因素,药物疗效和毒性,?,一个尺寸适合所有人,“个体化治疗”(PersonalizedMedicines)是当代医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亟需向中医(辨证施治)吸取个性化治疗的启示和经验。,21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指出:,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征的新时期”。(R.McIntire,ALEALecture,1992),这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术进步的必然。,2.当代医疗模式面临的困境,对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1岁以上人群,美国)结果表明:对于NCD的发生而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大于生物学因素。,一是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NCD)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更具根本性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生物学因素(遗传在内)占25%29%21%生活方式和行为占54%37%50%环境因素占9%24%22%,以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90年代WHO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生活方式和行为60%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17%次之遗传因素15%医疗服务条件8%,显然,非传染性慢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人的医学)。,二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GOM)、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1992年WHO组织了GOM国际研究小组,1996年11月该小组总报告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1992-2002年美国医疗费用翻了一番,预计2002-2012年将再翻一翻(GAO,US)。2004年美国医疗费用占GDP15%,与国防开支、社会保险约略相当。,针对这一危机,克林顿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医保改革,健康管理)。,1950-1976年人均医疗费用上涨了302.6%(以不变价美元计),而平均寿命无明显提高1980-1990年医疗费用从GDP1.2%上升至11.5%。,以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例:,美国医疗体系成为“最昂贵、最低效”的体系,也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保险的国家。,按这一趋势到2028年美国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出了问题”“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时,尤其为此”,2010年3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医疗改革方案时说:“当我签署这一法案时,我们都将铭记这一核心原则:在卫生保健上,每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安全保障。”,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GOM国际研究小组总报告,1996,11),三.东西方医学汇聚和中医药的现代发展,针对现代医学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西方医学界显示出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空前热情。,2006年10月巴黎中法双边医学论坛,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的会聚(convergence),对象: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模式: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环境-工程医学目标:3P医学(预防、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注重,当代科学和医学发展趋势,实验医学时代向整体医学时代过渡阶段,整体与局部的并重综合与分析的并重经验与实验的并重,东西方医学的交汇,探索生命科学应对当代面临的全球健康挑战推动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东西方医学汇聚,共同,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中医的智慧,19-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规律,奠定了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科学技术基础,两个重大的科学成就,相对论量子力学,共同探索生命科学,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探索生命和人类自身的奥秘,20世纪中叶一个标志性的、划时代的重要发现,即关于核酸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便生命科学逐步走到整个科学的中心位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命科学发展得非常迅速,生命科学的成果成为了科学领域中最激动人心的成就。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对许多人类生命现象更深入的了解,不断地开拓我们的眼界。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科学的发展,转向深入地了解生命现象和人体自身的奥秘。生命科学成为整个科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中医药和科学前沿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当代生命科学的探索和发展,实际是和中医药学的很多研究密不可分的,人们可以从中医药中得到非常深刻的启示,系统生物医学系统论综合方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现代医学还原论分析方法,中医药学深刻的系统理论行之有效的综合方法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经络脏腑理论,系统生物医学,在疾病相关基因调控通路和网络水平上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代谢途径和潜在毒性等;在细胞水平全面评价活性化合物的成药性(Druggability)。,关注,“靶点驱动”(target-centric)的药物研究格局,以此为基础派生出“多向药理学”(Polypharmacology)与“网络生物学”(Networkbiology)等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创新药物研究策略正在从针对高选择性、单一靶点转变成针对信号通路调控网络的节点靶点。,“信号通路驱动”(pathway-centric)的研究策略,重点聚焦,A,健康状态/内稳态,肾阳虚证模型,模型大鼠尿样代谢图谱的比较,C:药物干预组,B:模型组,A:对照组,疾病状态,模型大鼠随时间变化的代谢谱,肾阳虚证的代谢组学特征中药肉苁蓉干预肾阳虚证的研究,中医肾阳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CistanchedeserticolaY.C.Ma,实例,化学生物学,以中药黄连中的活性成分小檗碱为探针,发现人体内调节血脂的一条新调控通路,实例,NatureMedicine200410(12)1344-1351,神经干细胞球Nestin表达EF促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发现温肾阳药物促进干细胞增殖的证据,淫羊藿苷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的促增殖效果协同。,正常组模型组EF治疗组,“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李时珍,淫羊藿总黄酮(EF)促进肾上腺皮质外侧区域干细胞的增殖细胞向内侧迁移。,中医学是历久而弥新的。它的很多思想、理论和实践,实际上是走在了当代科学的前面。,在第二次卫生革命中,西方医学的进展并不埋想,不像人们所希望的如同应对传染病一样迅速有效,很快地取得重大突破。对于当代面临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的思路必须要有调整,必须有系统性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整体的、多靶点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调节就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共同应对当代面临的全球健康挑战,中药方剂复方黄黛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PNAS105:12,4826-4832,2008(IF=9.643)2009年2月连续两次在线发表研究报告,复方黄黛片:雄黄、丹参、青黛组成系统生物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有效,治疗效果国际认可主要的活性组分四硫化四砷(A)靛玉红(I)丹参酮IIA(T)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发病机理清楚,研究者所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丰富,贡献巨大,陈竺上海血液病研究所,实例,金复康基于中药复方的抗肿瘤药物,处方黄芪、北沙参、天冬、女贞子、石上柏、七叶一枝花等功能益气养阴、补肾培本清热解毒主治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型),背景和研究方法,金复康口服液是根据刘嘉湘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经验处方研制的复方中药制剂选择了20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分为三组,分别用金复康、化疗药物、金复康加化疗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实例,研究结果,p0.05,vschemotherapyp0.01,vschemotherapy,Therapeuticeffectsontumor,Therapeuticeffectsonclinicalsymptoms,p0.01,vschemotherapy,ImrovementRate(%),结论,金复康口服液和化疗药物联合给药,总有效率(CR+PR)与单用化疗药物相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金复康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疗效。此外,金复康口服液还可改善患者的体征和生活质量,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显著减轻化疗的副作用。,金复康口服液作为中药新药,已被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为上市。目前与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合作,经FDA批准已经在美国正式开展II期临床研究。,北宋王惟一与针灸铜人,针灸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实例,1958年中国根据针刺镇痛原理,首创针刺麻醉手术,1958年-1979年针麻手术超过200万例手术种类涉及临床各科达90余种,包括脑瘤摘除术、二尖瓣窄分离术、胃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脾切除术以及肾、膀胱癌手术等,时间:2006年8月15日性别:女年龄:29岁诊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病例1心胸外科,OnAugust15,2006Sex:FemaleAge:29Diagnosis:congenitalheartdiseasewithcriticalpulmonarystenosis,辅助药物:芬太尼,常规剂量0.1mgx2,静脉注射,针刺内关、列缺、云门,术前,针刺,进针中,手术中患者保持自己正常的腹式呼吸,并与医生对话。,手术后病人立即饮水,突破全麻禁忌,曙光医院首次“针刺麻醉辅助下心脏直视手术”获得成功,时间:2006年9月5日性别:男年龄:39岁诊断:开颅左侧天幕海绵状血管瘤全切除术,病例2脑外科,OnSeptember5,2006Sex:MaleAge:39Diagnosis:cavernoushemangiomaoftentoriumintheleft,针刺攒竹、太冲,手术耗时1个半小时,患者保持清醒,辅助药物:Lidocaine常规剂量400mg/支,皮下注射局部麻醉,针刺麻醉的优点,减少或避免因麻醉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使用安全,适应范围广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术中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康复降低医疗费用,3.共同推动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20世纪末叶,当时法国的总统密特朗曾邀请了75位诺贝尔得主,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主题,会聚巴黎,并于会后发布了巴黎宣言:,“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疾病是作为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敌体而存在的,二者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因而被称之为对抗医学(AllopathicMedicine)。患者的身心就是对抗的“战场”,作为战争的残迹,医源/药源性疾患是不可避免的。,传统中医药学对于医学的目的和模式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显然,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和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皇帝内经.素问:“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为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总体思路与成功经验,在中国传统医学里,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等等,都是人的身心调整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医学/医生的作用,是作为“自然的助手”,改善、提高人的身心系统功能,祛病是整体功能状态改善的自然结果。因而医源/药源性疾患风险可望降低!,显而易见,“治未病”的医学,正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它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天人相应、顺乎自然;阴阳和调、动静结合;积精全神、形神兼养;通利经络、摄养脏腑。,与健康核心理念的转变(从“治病”转向“治未病”)相适应,疾病防治的总体思路亦必然从对抗转向协同,即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整合)医学(WholeMedcine)。这正是两千年中国先哲“上工治未病”的现代全球版。,中医为体,中西兼用,直观便捷动态辩识健康状态,动态调控健康风险,中医特色健康状态监测和保障模式的新发展,以望闻问切和中医辩证为重要手段,应用系统工程的观念考察人的生命运动(健康状态)参数的时序变化及其趋势,对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