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材P108第一段及P109“资料回放”以及第二目第一段,思考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国际上,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2)新中国出于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和维护独立与主权的需要,以及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1.阅读教材P109“历史纵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1)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2.阅读教材P109最后一段思考:(1)各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提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2)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国内外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1.阅读教材P110第三目第三段内容,分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中国代表团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2)各亚非国家的共同目标和追求(有共同关心的问题)。,2.结合教材P111“历史纵横”,思考“求同存异”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同”指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知识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2010临沂高一检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出“一边倒”的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B.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中印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一边倒”指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苏结盟体现了这一政策。,2.“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流行的日常服装(如右图),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40年代初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中苏关系问题,注意中苏保持友好关系的时间即可。本题从题干中不难看出前苏联服装在中国的流行是受了中苏友好关系的影响。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所以中苏关系影响文化交流的时间应该在20世纪50年代。,知识点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2010朝阳高一检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主要是因为()A.是新中国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的B.独立自主方针的重要内容C.结合中国西藏问题制定的D.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解析】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即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因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同印度、缅甸发展了友好关系B.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与苏联建立起外交关系D.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选C。要明确我国同印度、缅甸确认这一原则的同时,也加强了双方的友好关系。这一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C项发生在1949年。,知识点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5.(2010南京高一检测)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的召开是在()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C.坦桑尼亚D.埃塞俄比亚【解析】选B。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万隆会议。,6.(2010西安高一检测)周恩来总理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曾说,中国与非洲有着共同的灾难。这里“共同的灾难”是指()A.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B.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C.超级大国的政治控制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解析】选A。这里的共同灾难是指中国和非洲在历史上都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中国和非洲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共同任务,为此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一边倒”政策随之结束。走向历史的深层,请回答:(1)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新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原则。(2)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一边倒”政策进行评价。【解析】第(1)题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此题考查了建国初我国的外交方针。第(2)题着重考查了“一边倒”政策,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解决此题还需要注意相关答案的全面性。,答案:(1)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与苏联结盟,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友好外交关系。(2)评价:积极性:该政策的制定是新中国依据当时的国内外现状,为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及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抉择;有利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推动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遏制中国的反动企图;有利于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增强了国防安全意识和经济实力。不足:这项政策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适合进一步处理国际关系和对外交往,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0宁波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选C。本题应理解好“独立自主”一词。“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C项符合题意。,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建国初期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下图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份外国国书。这份国书来自于()A.苏联B.朝鲜C.日本D.印度【解析】选A。本题考查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新中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第一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2010年6月1日,缅甸金凤凰报发表建交一甲子,胞波几千年社论,高度评价缅中睦邻友好关系。历史上,两国总理曾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万隆会议上B.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谈判时C.日内瓦会议上D.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缅甸时,【解析】选B。本题是识记题。应注意是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D.1949年的“一边倒”的政策【解析】选B。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拥有自己的原则和方针。,6.(2010南京高一检测)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解析】选C。注意时间定位“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成立,此时中美关系恶化、对抗,说明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7.(2010南阳高一检测)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提出“一边倒”的政策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同苏联结盟【解析】选C。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求同存异”的思想,故选C项。,8.(2010梅山高一检测)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平等互惠D.联合反对殖民主义【解析】选B。本题属识记题。当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及时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二、非选择题(18分)9.(2010济宁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各国人民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请回答:(1)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列出其内容。(5分)(2)“这些原则”是怎么提出来的?(3分)(3)“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有何意义?(10分),【解析】第(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