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1概述,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1概述,5.1概述,正截面受弯破坏,斜截面,受剪破坏受弯破坏,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2梁斜截面受剪性能及破坏形态,一、斜截面受力与破坏分析1.剪跨比,广义剪跨比,计算剪跨比,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1概述,2、斜裂缝的形成,正应力:,剪应力:,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1概述,主拉应力:,主压应力:,主应力作用方向:,3.斜裂缝的分类,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1概述,弯剪斜裂缝腹剪斜裂缝,剪跨比较大剪跨比很小或高宽比大的薄腹梁内,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1概述,4.避免斜裂缝的措施:配置箍筋和弯起筋,首先选用箍筋抗剪,然后再考虑采用弯起钢筋。,二、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1、剪跨比(跨高比),l0/h,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越高,承载力越大,二者大致呈线性关系。,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3、纵向钢筋配筋率,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4、配箍率sv及箍筋强度fyv:,svfyv越大,承载力越高,呈线性关系。,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5、其它因素截面形状预应力梁的连续性,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2梁斜截面受剪性能及破坏形态,三、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1、无腹筋梁,斜拉破坏(3),斜压破坏(1),剪压破坏(10.7ftbh0时,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注: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位置,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支座边缘截面(1-1);,腹板宽度改变处截面(2-2);,箍筋直径或间距改变处截面(3-3);,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4-4)。,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1)确定计算截面和截面剪力设计值;(2)验算是否满足截面限制条件(3)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腹筋;(4)计算腹筋;,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案一:只配箍筋;,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截面独立梁,一般情况下的矩形截面梁、T形和I字形截面梁,先确定箍筋肢数和单肢截面面积,然后求出箍筋的间距s,同时应验算配箍率:,5.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案二:同时配箍筋和弯筋,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根据经验和构造要求配置箍筋确定Vcs,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二、斜截面的构造要求,(一)抵抗弯矩图1、概念抵抗弯矩图(Mu图):沿梁长各截面实际配筋所能抵抗的弯矩图形。,2、画法:计算各截面的抵抗弯矩,计算每根钢筋承担的弯矩Mui,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1点为号筋的充分利用点;2点为号筋的理论切断点,同时也是号筋的充分利用点;3点为号筋的理论切断点,同时也是号筋的充分利用点;,A纵向受拉钢筋全部伸入支座,b,1,2,3,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B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弯起,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C部分纵向受拉钢筋截断,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3材料图的作用A反映材料利用的程度B确定纵向钢筋的弯起数量和位置C确定纵向钢筋的截断位置,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二)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纵筋弯起位置,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弯起钢筋要求小结:a、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Mu图M图b、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弯起点至充分利用点距离0.5h0c、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和构造要求,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三)纵筋的截断位置,1.梁底部承受正弯矩的纵向受拉钢筋,通常不宜在跨中受拉区截断2.对于连续梁、框架梁中间连续支座负弯矩区段的上部受拉钢筋,可根据弯矩图的变化分批将钢筋截断。,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四)纵筋在支座处的锚固1.伸入梁支座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b150mm2根b150mm可取一根2.简支梁,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上述的规定A在梁端将纵向受力钢筋上弯,并将弯折后长度计入las内,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B在纵筋端部加焊横向锚固钢筋或锚固钢板,此时可将正常锚固长度减少5d;,C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的预埋件上,3.连续梁及框架梁,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a.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支座受负弯矩按双筋截面梁计算配筋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7la。b.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支座受正弯矩作用),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c.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对光面钢筋取las15d,对月牙纹钢筋取las12d,并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一般均伸至支座中心线。,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弯起钢筋的间距,(五)弯起钢筋的构造要求,2.弯起钢筋的锚固,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弯终点距支座距离弯终点距前一排弯起点的距离,Smax,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3.弯起钢筋的形式,浮筋,鸭筋与吊筋,(六)箍筋的构造要求,1、间距,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箍筋间距除应满足计算需要外,其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当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排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2、设置范围如按计算不需设置箍筋时,应满足下列构造规定:h300mm时,全长设置箍筋。3、支座处箍筋的设置支座外第一道箍筋离支座边为50mm。支座内每隔100200mm设一道箍筋,并在纵向钢筋的端部宜设置一道箍筋。,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5.3公路桥梁工程中受弯构件斜截面设计方法,一、基本公式,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二、抗剪承载力的验算位置,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三、适用条件,2、构造配箍的条件,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建筑工程与公路桥梁工程中一般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构造要求对比,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5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1、理解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的机理,掌握斜裂缝的分类及破坏形态;2、深入理解剪跨比的意义、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车运输安全管理操作流程
-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 旅游护理人才培养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西夏区自治区级公益性岗位招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甘肃兰州大学口腔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选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空间计算交互范式-洞察及研究
- 驾驶员岗位职责说明书及考核标准
- 教育背景对青年职业发展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燃料资源循环利用-洞察及研究
- 植物肉品市场创新驱动因素-洞察及研究
- 纪委监委案件管理办法
- 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查清单8-患者隐私
- 人行统计制度培训课件
- Unit 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成都市辅警真题2024
- 来华留学生管理办法
- 宁波银行2025-2026年招聘考试笔试题内容历年考试真题
- 辽宁省民间信仰管理办法
-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 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