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以与_第1页
高三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以与_第2页
高三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以与_第3页
高三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以与_第4页
高三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以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疑问副词。句首或动词前,表反问。为什么,怎么,何,意义相同,用法不同,以(因为)与(和、同、跟)介词连词,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辨析:“因为”(介词、连词),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后跟名词、代词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后跟主谓结构,连接句子,试一试,1.以修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2.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不赂者以赂者丧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6.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与,蜩与学鸠笑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作连词。相当于“和”、“跟”、“同”。(连接并列词语,两个词语可互换,作相同成分),君安与项伯有故?相如闻,不肯与会。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介词。译“和”“跟”等(前后两个词语不能互换,一方向对另一方)。,高考真题(2014年山东卷),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1、介词(1)表示工具或方法,用、拿愿以十五城请易表示凭借,凭借、靠以勇气闻于诸侯(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把申之以孝悌之义秦亦不以城予赵(3)表示依据,按照斧斤以时入山林(4)表示时间处所,在、从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5)表示原因,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连词(1)用法相当于“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表示目的和结果来、用来/以致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3)表示因果因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助词,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范围4、固定结构是以、无以、有以、足以,以,试一试1.具以实对2.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3.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2.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1.连词。相当于“和”、“跟”、“同”。2.介词。译“和”“跟”“及”“替”等3.动词。译为“给予”、“结交”、“亲附”、“参与”如:4.语气助词。通常写作“欤”5.“孰与”连用,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可译为“与相比,谁更”。吾孰与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与,试一试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则与一生彘肩3.微斯人,予谁与归?,1、助词(1)相当于“的”三五之夜(2)主语谓语之间,取独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凑足音节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填然鼓之(6)所字结构前,无义流俗之所轻也2、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先妣抚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