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痰培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1页
留取痰培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2页
留取痰培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3页
留取痰培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4页
留取痰培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留取痰培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2,一、概述,痰(sputum)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分泌物的混合物。健康人痰量很少,当下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受刺激时痰量增加。在病理状态下,不仅痰量增多,其性质也发生变化。,.,3,二、痰液检查的目的,协助诊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确诊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肺癌、肺吸虫病等;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等。一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涂片或培养检查,经气管穿刺吸引物可用于厌氧菌检测。,.,4,三、采集指征,痰液标本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最常见的的标本。有下列体征之一,应进行痰培养:1、咳嗽:咳嗽咳痰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2、咯血:包括泡沫血痰、鲜血和痰中带血等;3、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哮喘,常伴有胸痛;4、发热伴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CRP(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5、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感染可能。,.,5,四、一般原则,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2、宜采用清晨第二口痰液。3、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h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4、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6,五、采集方法,(一)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1、用物准备:无菌容器(盒)、生理盐水、检验申请单。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3、无痰或痰液极少者可用雾化吸入后留取痰液。雾化吸入液为加温至45的100g/LNaCl水溶液,但雾化液内不能加抗生素,4、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牙刷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患者留痰应深吸气,在呼气时用力咳嗽并尽量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护士可协助患者拍击其背部,具体的拍背方法为:5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空心拳,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轻轻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到肺尖。从肺外侧到肺内侧,每次拍打35min,使附在气管,支气管、肺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指导患者直接将痰液直接吐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应1ml。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7,(二)支气管镜法鼻或口腔插入支气管镜。常用采集方法有经支气管镜吸引、支气管肺泡灌洗、防污染毛刷采样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等。,.,8,(三)经人工气道吸引法1、用物准备:负压吸引装置、生理盐水、一次性痰培养装置、无菌手套、检验申请单。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3、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4、进行手卫生,将一次性痰培养装置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40.0kPa)。5、将一次性痰培养装置外包装去除,戴无菌手套6、折叠吸痰管末端,插入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禁止上、下提插)上提吸痰管吸痰。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吸痰管退出,将痰培养装置与吸引器分离,去除吸痰管部分把积痰杯盖好。(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性吸痰时间不超过15s)。7、将打印好的检验申请单条码贴于积痰杯上送检。,.,9,(四)、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10,注意事项,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2、严格无菌操作。3、及时送检标本,防止标本中的原始菌的死亡或繁殖,最好在0.5h内,不得超过2h。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保存,保存标本应在24h内处理。4、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5、标本量足够6、专用培养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