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对比观察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_第1页
几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对比观察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_第2页
几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对比观察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_第3页
几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对比观察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_第4页
几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对比观察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对比观察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 摘要:目的:探讨体针、耳针、水针几种针刺方法对中风后呃逆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采用体针、耳针、水针、联合针刺四种针刺方法治疗,1周后对比疗效。 结果:D组的总有效率达100%,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分析,D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组虽然总有效率虽然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的痊愈率对比,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分析,D组和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针、耳针、水针三种针刺方法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最好。 关键词:呃逆 中风 针刺 耳针 【】R2【】B 【】1008-1879(xx)07-0179-02 呃逆俗称“打嗝”,是一侧或两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患者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疾病。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多由于下丘脑、脑干处的损伤导致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患者常常呃逆不止,采用氯丙嗪等治疗效果不佳。由于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进食和情绪,从而影响疗效甚至加重病情,近年来受到临床重视1。针刺治疗呃逆以简便效廉著称,然针刺方法众多,有体针、耳针、水针等,到底哪一种方法更优,笔者对以上针刺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住院部xx年1月xx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呃逆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病的诊断标准2,且均经CT或MRI证实,中风后出现呃逆,且持续超过24h。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4182岁,平均(58.311.2)岁;出血性中风27例,缺血性中风93例;呃逆病程1d13d,平均(3.52.4)d。采用SPSS17.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 1.2 治疗方法。四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和其他基础病的常规治疗,针对呃逆,A组患者接受体针治疗,取双侧内关穴、水沟穴、攒竹穴,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攒竹沿皮向下刺0.51寸;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B组患者接受耳针治疗,耳穴取耳中、胃、神门、皮质下,耳针选用揿针,先取一侧耳穴,常规消毒后,将事先消毒好的耳针用消毒过的镊子刺入上述穴区,并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C组患者接受水针治疗,取双侧内关穴、膈俞穴和足三里穴,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6mg(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xx3390,1.8ml36mg),用3ml生理盐水稀释,一次取一侧穴位,常规消毒,进针有针感回抽无血将药物缓慢推人,每穴注人药液1.5ml,每日1次。D组患者同时按照上述操作,同时接受体针、耳针和水针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后呃逆好转情况。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制定3,痊愈:呃逆停止,1周内无复发;有效:呃逆停止,偶有复发或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治疗后有效,但随后复发。 1.4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临床资料数据由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组患者均接受完治疗,无中途退出,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D组的总有效率达100%,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分析,D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其他几组虽然总有效率虽然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的痊愈率对比,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分析,D组和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56,X2=6.648,P0.05),详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组别病例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数痊愈率 A组30226228(93.3%)73.3% B组30179426(86.7%)57.7% C组30198327(90.0%)63.3% D组30264030(100%)87.7%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各种病因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膈肌痉挛是呃逆的病因。其治疗多用肌松药、抗精神病药、麻醉药、抗胆碱药等,但这些药物大都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呼吸麻痹、意识障碍等副作用,甚至加重病情4。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后神机失调,神不导气,加之痰热中阻或正气亏虚,使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动膈而成呃逆。治疗当和胃降逆、醒神开窍。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水沟穴为督脉穴,有开闭泄热、醒神开窍之效,攒竹穴为治疗呃逆之经验用穴,因此针刺三穴可和胃降逆、醒神开窍。耳针取耳穴耳中、胃可降胃气,平呃逆,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止逆5。水针将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直接注入内关穴、膈俞穴和足三里穴,其中膈俞可理气宽胸,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既能和胃通络降逆,又可调节神经反射。笔者研究显示单用一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有限,若综合运用体针、耳针、水针三种针刺方法,则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_ 1 王旭慧,付丹.中风后呃逆针刺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xx,39(9):70-72 2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3739 3 丁明桥.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