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目录,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要点:市场价值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生产的(而非出售的)一定时期内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为市场生产的(不包括非市场活动),1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GDP)用生产物品和服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价格指数100%,1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最终产品(Final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地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Products)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1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现在生产和销售,1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1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没有反映闲暇状况没有反映分配状况没有反映污染程度没有测度出福利状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11.2产出、收入和支出,产出=收入,某纺纱厂某年收支表(单位:美元),11.2产出、收入和支出,产出=支出,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企业外部净购买(已卖掉本年生产部分)+企业存货投资(未卖掉本年生产部分),11.2产出、收入和支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1.2产出、收入和支出,两部门经济,11.2产出、收入和支出,三部门经济,11.2产出、收入和支出,四部门经济,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收入法核算GDP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即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工资(但被扣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但政府公债利息、消费信贷利息不能计入)、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即自我雇佣者)公司税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慈善捐款、消费者赊帐)、企业间接税(销售税、周转税)资本折旧,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收入法核算GDP,国内总收入(GrossDomesticIncome,GDI)=A: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要素收入)+B: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C:折旧(B、C同样构成产品市场价值中的生产成本),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一个时期内用于个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的支出总和就是该国这段时期内的GDP。,GDP=C+I+G+(XM),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1)个人消费(Consumption,C):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上的支出,但不包括住宅。,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2)投资(Investment,I):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FixedInvestment):新厂房、新设备、新建筑物(非住宅、住宅)净投资: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企业持有净存货(年末年初),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3)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s,G):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由于对政府提供的服务难以有一个市场估价,所以政府购买是根据政府提供这些服务所费成本计算)政府购买=政府支出转移支付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只是收入的转移,而无相应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发生,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4)净出口(NetExport,NX):出口进口出口(Export,X)进口(Import,M),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11.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注:这里储蓄(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并非计划储蓄,投资(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也非计划投资,因此能有储蓄=投资。而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往往不一致。,收入=支出:C+S=C+I储蓄=投资:S=I,11.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T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G,11.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T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G+(XM),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12.1宏观均衡的概念,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假设:两部门:企业、居民户价格不变GDP、NDP、NI、PI、DPI为同一概念,12.1宏观均衡的概念,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收入-支出法)国民产出(国民收入)=总支出(总需求)Y=AE(AD)总支出(总需求):AE(AD)=C+I均衡产出:Y=C+I国民收入核算: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0,意愿消费,意愿投资,12.1宏观均衡的概念,AE,Y,O,45,AE=Y,AE,Y*,Y1,Y2,IU0,IUY非意愿存货(InventoryUnexpected)=增加产出Y2:AE减少产出,12.1宏观均衡的概念,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储蓄-投资法)均衡产出:AE=YAE=C+I;Y=C+S因此有:I=S国民收入核算:I=计划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I=计划投资;S=计划储蓄,计划投资,计划储蓄,第二节,消费函数,12.2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C=C0+cY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c)=C/YordC/dY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C/Y,自发消费,引致消费,C,Y,O,45,C=C0+cY,线性消费函数中:APCMPC,线性消费函数,12.2消费函数,12.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S=YCC=C0+cYS=C0+(1c)Y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s)=S/YordS/dYMPS=1MPC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S/Y,C,Y,O,线性储蓄函数,12.2消费函数,S=C0+(1c)Y,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C+S=YAPC、MPC随Y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MPS随Y增加而递增,但APS收入壮年:消费借款成本=投资需求投资的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Investment,MEI):投资需求与利率间的反向关系,13.3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投资需求函数,r,MEI,I,13.3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利率与国民收入r借款成本投资需求总需求国民收入,13.3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利率与国民收入,I,I,r,I,r,m,S,I,Y,L,ms,r0,I,I0,I0,S,I0,Y0,第四节,金融市场,13.4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贴现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几个概念的界定:经济学的“储蓄”:人们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余额金融学的“投资”:运用资金来获利的行为经济学的“投资”:购买资本设备、建造厂房、住宅等,13.4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1年内)v.s.资本市场(1年以上)货币市场:国库券市场;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现货市场v.s.期货市场发行市场v.s.流通市场,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推导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r,Y,IS,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推导(另一途径),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三部门的IS曲线,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四部门IS曲线的推导思路四部门时:Y=AE=C+I+G+NXC与Y正相关;I与r负相关;G为外生变量;NX不仅与Y有关,而且与实际汇率相关(实际汇率又与利率相关)。Y=M=NX利率=实际汇率=NX因此,NX与Y负相关,与利率负相关,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关于实际汇率的展开讨论,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利率下调对汇率的影响,e(¥/$),$,D$,S$,e0,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斜率,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移动,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产品市场的失衡IS曲线上的点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以外的点均表明产品市场失衡。,14.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r,Y,IS,rA,rE,A,B,IS,YA,IS曲线以右:IS,产品市场的失衡,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r,Y,LM,Y=L1=L2=r;r=L2=L1=Y,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斜率,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三个区域,r,Y,LM,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移动,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r,Y,LM,M/P=r=LM右移;L=r=LM右移,LM曲线的移动,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货币市场的失衡LM曲线上的点代表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以外的点均表明货币市场失衡。,14.2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r,Y,LM,LM线以左:LM;,货币市场失衡,A,B,rA,rE,YA,LM,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14.3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曲线代表)并且货币市场也达到均衡(LM曲线代表),此时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为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14.3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r,Y,LM,14.3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IS,两个市场的失衡,(I),(II),(III),(IV),r,Y,LM,14.3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IS,G,两个市场失衡的调整,A,r,Y,LM,14.3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IS移动,IS0,r0,Y0,E0,IS1,E1,r1,Y1,r,Y,14.3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LM移动,IS0,r0,Y0,E0,LM1,E1,r1,Y1,LM0,14.3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IS、LM同时移动黄敏助记图的再运用,第十五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权衡性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fiscalpolicy)膨胀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policy)G/T=IS右移=Y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fiscalpolicy)G/T=IS左移=Y,1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税收Y=T=YD=C=Y(部分)政府转移支付Y=TP=YD=C=Y(部分),1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ofcrowdingout)当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从而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1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挤出效应,Y,YE,r,LM,IS0,rE,E0,IS1,E1,1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实行一项财政政策时,若引起的货币需求变化只使利率变动很小,则政策效果大;若私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不敏感,从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小,则政策效果大。经济较热时,紧缩财政政策效果较差经济不景气时,扩张财政政策效果较好,1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功能财政财政预算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财政预算思想的演变:年度平衡预算周期预算平衡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功能财政(不追求预算平衡),1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公债(nationaldebt)功能财政思想带来公债。反对声:纳税人的负担,当代人预支下代人面包举新债还旧债,多发纸币,造成通胀公众财富中实物资本减少,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赞成声:纳税人是欠自己的债务国家长期存在,公债是安全的随着经济增长,公债占GDP比例反而可能下降,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扩张性货币政策:M=LM右移=r=I=Y紧缩性货币政策:M=LM左移=r=I=Y,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工具(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商业银行借款商业银行准备金货币供给(乘数倍),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工具(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央行购进政府证券=货币供给:(1)向非银行机构购买:央行向非银行机构开出支票=非银行机构将支票存入商行=商行将支票交回央行=央行增加商行帐户里的准备金存款=商行准备金=货币供给(乘数倍)(2)向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直接增加商行帐户里的准备金存款=商行准备金=货币供给(乘数倍)央行购进政府证券=利率:央行购进政府证券=证券需求=证券价格=利率,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工具(3)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货币供给(乘数倍)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货币供给(乘数倍),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工具(4)道义劝告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与配合再贴现率:并不经常使用借款不能进行超过一个较短时期;只是银行的紧急求援手段;有时借款具刚性公开市场业务:最主要手段操作灵活;具连续性效果;影响可准确预测法定准备金率:不轻易变动有时滞;作用十分猛烈道义劝告:无可靠法律地位公开市场操作与再贴现率的配合,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效果的传导过程:货币供给=利率=投资=国民收入货币政策效果分析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越不敏感,则货币供给变动对利率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强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强,货币政策效果分析,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I,r1,r2,I1,I2,1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反衰退效果较弱(流动性陷阱,悲观前景削弱投资意愿,银行惜贷)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反需求拉上的通胀,对成本推进的通胀无能为力货币流通速度实际会受经济周期和货币供给影响(繁荣时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变慢)存在外部时滞,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15.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扩张财政=Y;i私人投资(住宅投资),政府购买,消费比重G=政府购买比重,消费比重,私人投资投资补贴=私人投资,消费比重T/转移支付=私人消费扩张货币=Y;i(=私人投资),15.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严重通胀:紧缩财政+紧缩货币通胀但不严重:紧缩财政+膨胀货币严重萧条:扩张财政+膨胀货币萧条但不严重:扩张财政+紧缩货币,Y,Y*,r,LM,IS,E,15.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严重通胀:紧财+紧货,YE,r1,严重通胀:紧财=AD=Y紧货=r=I=Y最终:Y,Y,Y*,r,LM,IS,E,15.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通胀不严重:紧财+膨货,YE,r1,通胀不严重:紧财=AD=Y膨货=r=I=防止衰退最终:Y,Y,Y*,r,LM,IS,E,15.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严重萧条:扩财+膨货,YE,r1,严重萧条:扩财=AD=Y膨货=r=减少“挤出效应”最终:Y,Y,Y*,r,LM,IS,E,15.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萧条不严重:扩财+紧货,YE,r1,萧条不严重:扩财=AD=Y紧货=r=控制通胀最终:Y,第十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函数,16.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AD)=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国外需求(NX)总需求函数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16.1总需求函数,总支出和总需求曲线,Y,AE,Y,P,AD,AE0,AE1,AE0,AE1,P0,P1,Y1,Y0,Y1,Y0,16.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倾斜利率效应:P=L(Md)=r=I=AD实际余额效应:P=购买力=实际财富=C,I=AD税负:P=名义收入=T=YD=C,I=AD净出口:P=PM,PX=M,X=NX=AD投资:P=本国生产成本=去国外投资=国内投资=AD,16.1总需求函数,Y,r,Y,P,AD,LM0,LM1,r1,P0,P1,Y1,Y0,Y1,Y0,ISLM和总需求曲线,r0,IS,PM/PLM左移YAD,16.1总需求函数,AD曲线的斜率LM曲线越陡,AD越平缓;IS曲线越平缓,AD越平缓。,16.1总需求函数,LM越陡=AD越平缓,PM/PLM左移r(LM陡)IYAD平缓LM陡峭:L1对Y变动敏感;L2对r变动不敏感。,16.1总需求函数,IS越平缓=AD越平缓,PM/PLM左移Y(IS平缓)AD平缓IS平缓:I对r变动敏感;边际消费倾向(c)大。,16.1总需求函数,古典经济学:Md只有交易需求L1(Y)=LM垂直(与r无关)=AD非常平缓,凯恩斯学派:若处于流动性陷阱:L2(r)无穷大收入、支出所受影响小AD陡峭,16.1总需求函数,Y,r,Y,P,LM,IS1,P0,Y1,Y0,Y1,Y0,AD曲线的移动IS右移,AD右移,IS0,AD0,AD1,16.1总需求函数,Y,r,Y,P,LM0,LM1,r1,P0,Y1,Y0,Y1,Y0,r0,IS,AD曲线的移动LM右移,AD右移,AD0,AD1,第二节,总供给函数,16.2总供给函数,总供给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16.2总供给函数,总供给曲线的推导社会总供给=社会总生产量=劳动总就业量=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实际工资,16.2总供给函数,总生产函数,16.2总供给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劳动供给函数劳动需求=劳动供给,16.2总供给函数,货币工资率名义工资一定时,价格下降,实际工资率上升,16.2总供给函数,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形状: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线含义:在长期,实际产出量由潜在产出决定,价格水平只影响实际工资,对实际产出无影响。前提:货币工资完全可调,随劳动供求变动而变化。,16.2总供给函数,16.2总供给函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短期)形状:向右上方倾斜含义:在短期,工人存在货币幻觉,价格水平的提高将使劳动供给增加,从而产出增加。假定:工资刚性,16.2总供给函数,第三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劳动力市场(由AS表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由AD表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凯恩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AD:经济萧条AD:经济繁荣SAS:经济滞胀,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价格具伸缩性,经济能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16.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第十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第一节,通货膨胀,17.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GDP价格折算指数,17.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分类按物价上涨速度:爬行的通货膨胀:每月50%按形成原因: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17.1通货膨胀,按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按市场机制所起作用:开放性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17.1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上的。实际因素引起(IS右移)货币因素引起(LM右移),17.1通货膨胀,17.1通货膨胀,17.1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ost-PushInflation)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17.1通货膨胀,17.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解决:指数化)有利于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储蓄者不利债权人受害,债务人受益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需求拉上的通胀促进产出提高成本推进的通胀引致失业极度通胀(H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第二节,失业,17.2失业,失业(Unemployment)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失业率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17.2失业,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季节性失业(SeasonalUnemployment)周期性失业(CyclicalUnemployment)需求不足性失业(Demand-DeficientUnemployment)技术性失业(TechnicalUnemployment)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自愿失业(VoluntaryUnemployment)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Unemployment),17.2失业,失业的测量失业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失业的代价产出损失失业者及家庭的经济损失、身心摧残,17.2失业,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货币主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第三节,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为政府的相机抉择政策提供选择菜单。,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适应性预期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最终演化为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在形成价格预期时,会考虑到上一期预期的误差。,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滞胀(Stagflation)的产生预期的通胀超过实际的通胀,导致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滞胀的对策收入政策:工资与物价管制硬性冻结工会与企业自愿协议税收奖惩措施人力投资部门间协调微观财政、货币政策,17.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理性预期事先根据各种资料、信息,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所作出的合乎实际的预测。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公众会完全预期到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从而导致政府通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努力在短期内就已无效。,第十八章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增长,18.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定义: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制度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之上的为居民提供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库兹涅茨)特征: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很高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18.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GDP,但存在不足物价上涨因素人口变动因素实际GDP不及潜在GDP忽视福利方面的增进,18.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源泉(美丹尼森)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包括非全日制工人在内的工时数就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资源配置(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例减少)规模经济知识的进展,18.1经济增长,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在一个规模报酬不变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中,产出的增长率是资本和劳动增长率的加权总和。,18.1经济增长,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剩余生产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资本品积累(投资)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源向高生产率部门的重新配置技术变革(尤其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8.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前途零经济增长?(1972,美麦多斯,增长的极限)答案是否。实行阻止经济继续增长的决策是不容易的零增长将严重损害在国内或国外消除贫困的努力经济零增长不易对有效的环境保护提供资金,18.1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8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认识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代际内和代际间的公平,经济增长理论演变的轨迹亚当斯密:分工、资本、制度马尔萨斯:生活资料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几何级数增长,经济增长维持在贫困水平上李嘉图:工业人口的增加使农产品价格上升,地租上涨,利润率下降,最终经济增长停止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罗默、卢卡斯),18.1经济增长,18.1经济增长,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经济增长维持一个固定的增长率,则这一增长率所要求的投资率一定要等于储蓄率。,18.1经济增长,新古典增长理论通过市场机制,资本劳动比率可变,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可以实现。,18.1经济增长,18.1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增长率内生化,即把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如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予以考虑,从模型内部说明经济增长。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发展,18.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分类高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国家,18.2经济发展,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资本短缺劳动要素质量低下自然资源利用不善技术进步差距拉大(人才、资金、企业家)市场容量小制度、政权、秩序,18.2经济发展,发展战略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计划指令还是市场指令进口替代还是出口推动人口控制还是自由放任,18.2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结构主义,进口替代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经济自由第三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第三节,经济周期,18.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经济周期的阶段谷底(Trough)扩张(Expansion)峰顶(Peak)萎缩(Recession),18.3经济周期,18.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类型短波基钦周期(KitchenCycles):约40个月中波朱格拉周期(JuglarCycles):9-10年长波康德拉捷夫周期(KondratiefCycles):约50年库兹涅茨周期(KuznetsCycles):20年,18.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解释乘数加速数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18.3经济周期,乘数加速数模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投资的变动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政策主张:市场不能自动消除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干预。,18.3经济周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随机的、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化学九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闵行区名校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填埋场管护方案范本
- 法式门洞垭口施工方案
- 2025年消防队面试题及答案
- 2026届山东省济宁市鲁桥镇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云南省昆明市祯祥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上海市闵行区民办上宝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 护理时政面试题库及答案
- 给我个机会为班级出力大学生班干部班委竞选模板
- (2025年标准)学生走读协议书
- 学堂在线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 章节测试答案
- 锻压机床行业分析报告
- 2025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考前必背笔记
- 交投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3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企业文化企业建设知识竞赛-锦江之星服务知识竞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