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心理学学习笔记一、 态度1、态度不是直接的行为方式,而是一种心理倾向,是行为反应的“内部准备状态”;态度具有情感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好恶倾向;态度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下,通过学习形成的心理倾向。2、态度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即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态度与品德是具有同质性的、密切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态度的行成与品德的构建常常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态度为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品德的形成又进一步强化相应的态度。二、品德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品德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步学习得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主动学习、经受陶冶,在与环境互动中逐步内化道德规范并外化于行为,这一过程非一蹴二就,只有最终落实到稳固的道德行动之中才真正表明某种道德品质的形成。三、 品德心理结构。品德心理结构是指不同质的心理要素的组合方式。1、道德认识是个体对现实社会道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规范的认识。道德评价是个体根据社会的、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道德信念是个体对自己所奉行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的确信,它是个体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2、道德情感从内容上看,道德情感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是非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感。 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 集体主义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3、道德意志意志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表现为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并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动机支配下对社会、他人乃至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四、 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a) 道德发展阶段论b) 皮亚杰的研究(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和公正四个阶段。)c) 科尔柏格的研究(科尔柏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级水平共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道德定向。、 习俗水平 阶段三:“好孩子”的道德定向。 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 后习俗水平 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定向。 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1、 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该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认得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模仿学习实验的理论前提是:学习除了使学习者掌握行为反应的直接学习外,还有一种间接学习,即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人物的示范行为进行观察而无须予以直接强化的学习,这就是模仿学习。言行一致实验的理论前提是:成人把社会道德准则传递给学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说教,另一条是在儿童面前展示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尤其是后者更为明显,如果成人言行不一,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影响的。 社会学习论在研究犯法、强调行为模仿在道德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但究其理论的实质仍然是行为主义的,忽略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则是明显的不足。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 一.选择: 1“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2“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即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我们可以把文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文化和地层文化,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煤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分发(物质,制度,精神);四分发(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 。典型的体现就是各国思想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三晋之地多法家人物,齐,鲁多儒学,阴阳之士,南楚则是道家的故乡。 ,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晋的道家及楚词文化,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几项: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皇帝,疑项,高辛,尧,舜。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育超自然神,天地神氏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全盘继承。 ,春秋战国是文化观念的原闯时代。 ,白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留十家”之说,有儒家,到家,发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派别。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儒家的人生哲学是伦理的也是宗教的,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莫大的影响。 ,儒家的影响在道德在事功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 ,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早期发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俚,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信息技术与教育学习笔记一、信息与信息科学信息是信息科学的基本要素,既是信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信息科学的归宿。具体地说,认识信息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信息科学的出发点;利用信息来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是信息科学的归宿。(一)信息及其特征:从本体论的角度,信息可以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即事物的内部结构与和外部联系的运动状态和方式。“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物理运动、生物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等等。“运动状态”是指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态与态势,“运动方式”则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因此,可以说,一切事物都具体信息。信息不是消息,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二者是内核与外壳的关系;信息也不是信号,信号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形式,两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信息也不是知识。知识是有组织的、大量的信息,获得信息并不等于获得了知识,知识是关于事实和思想的有组织有系统的陈述,二者是分散与组织的关系从认识论层次看,信息的定义是:“主体所感知(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和表述(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信息的十个基本特征:可量度、可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处理、可传递、可再生、可压缩、可利用、可共享。(二)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信息科学可定义为:“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更精确地说:“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住处科学所要研究的信息运动的七种规律:信息产生的规律、信息获取的规律、信息再生的规律、信息施效的规律信息传递的规律信息系统优化或自组织的规律信息过程智能化的规律当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典型模型中,只有所有单元(信息感知、识别、交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施效)都发挥作用的时候,主体才能从本体论意义的信息中提取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并从中对对象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产生出反映主体意志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并通过它的反作用实现对对象的变革或改造。二、 信息技术技术并不是从古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科学,人们完全是以赤手空拳不争取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后来在人类认识与了解自然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科学技术才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四种器官及其功能: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平衡感觉器官等获取信息。传导神经网络,它又可以分为导入和导出神经网络等传递信息。思维器官,包括记忆、联系、分析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案版】小学五班级上册 小足球2
- 2025年物联网技术中级工程师岗位知识模拟题集萃
- 电力器具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建筑设计师招聘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指南
- 2025年初级软件架构师认证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知识点回顾与面试预测题
- 2025年中级火电运行值班员考试复习策略与技巧
- 电信基础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互联网产品经理面试题详解与解析思路
- 物业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 人工智能辅助的舆论危机传播分析-洞察阐释
- 2025-2030年中国透皮贴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广西安全员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 智能垃圾分类与回收机器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保安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地质矿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课标版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2课时过滤蒸发及SO2-4的检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筋膜刀培训课件
- 2025年劳务合同范本
- 住校教官聘用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