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砂、石,柴子栋德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C,基本介绍,砂子和石子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细集料,简称为砂、石,总称为集料(骨料),在混凝土或砂浆等材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一般把公称粒径大于5mm的集料称为粗集料,公称粒径小于5mm的集料称为细集料。砂子是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水流冲击等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天然砂和人工机械加工形成的人工砂,天然砂和人工砂统称为砂子。石子是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水流冲击等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卵石和人工机械加工形成的碎石,碎石和卵石统称为石子。,2,C,引用标准与试验环境要求,引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JGJ522006建筑用砂GB/T14684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T206-2010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011该两规范分别于2010年12月1日和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少。在这次学习中简单的介绍一些其中的内容。试验环境要求根据标准要求,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国标中的要求,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定为检测要求,3,C,主要内容,4,C,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砂是用于拌合混凝土的一种细骨料,一般指自然形成或机械破碎,公称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砂的分类,产源,细度模数,颗粒级配,技术要求,天然砂人工砂,粗砂中砂细砂特细砂,区区区,类类类,5,C,砂的相关术语,6,C,试验用标准筛,对砂、石颗粒大小的划分及相应筛分试验都要依靠标准筛进行,标准筛是由一组多个不同大小孔径的筛子、底盘和盖组成,筛框直径为300mm。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砂、石筛的筛孔形状全部为方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6003.1金属网编制试验筛及GB/T6003.2金属穿孔板试验筛的相关规定。同时为便于和原来圆孔筛筛孔尺寸相区别,又考虑到原来多年使用圆孔筛筛孔尺寸的习惯,因此把方孔筛筛孔边长所对应的圆孔筛筛孔的直径称为筛孔的公称直径,所对应的砂、石粒径成为公称粒径。砂石用筛是检定?校准?自校?JJF175-2007,7,C,砂的公称粒径、筛孔的公称直径和方孔筛的边长,8,C,石的公称粒径、筛孔的公称直径和方孔筛的边长(mm),9,C,砂的技术指标,砂的细度模数f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颗粒级配砂累计筛余百分率,行标用公称粒径表示筛孔尺寸,国标用实际尺寸表示。,10,C,砂的级配区的划分、特点、应用,级配区的划分除特细砂外按公称粒径630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见表4-3-3)。其颗粒级配应处于表4-3-3中的某一区内。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4-3-3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称粒径5.00mm和630m(表4-3-3黑体所标数值)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括号内数据为GB/T14684-2001建筑用砂要求;GB/T146842001建筑用砂对于1区人工砂中150m筛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150m筛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150m筛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三个级配区砂的特点及应用区偏粗,区砂粗细适宜,区砂偏细。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区砂。当采用区砂时,应适当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当采用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2)类别及用途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11,C,砂的技术指标,天然砂中的含泥量天然砂中含泥量表,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人工砂中有无含泥量要求?无论是国标中还是行标中均无要求,都是天然砂含泥量。国标中人工砂的定义就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行标的定义: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都是经过除土处理的。混合砂是否做含泥量?砂中的泥块含量砂中含泥量表(GB/T14684-200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人工砂、天然砂一样的要求。,12,C,砂的技术指标,人工砂或混合砂的石粉含量,砂的坚固性指标砂的坚固性试验质量损失表,注:标准GB/T14684-2001规定:类8%,类8%,类10%.,只限于人工砂和混合砂。在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少、人工砂应用越来越多,有必要,13,C,砂的技术指标,砂压碎值指标:国标和行标的要求(1)国标和行标压碎值指标试验均适用于测定粒级为315um-5.00mm的人工砂的压碎指标。(2)行标中压碎值是一个单独的指标,国标中则是检测人工砂坚固性的一种方法,天然砂的坚固性则采用硫酸钠溶液法。,14,C,砂的技术指标,砂的碱活性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用砂,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骨料的碱活性检验。经检验判断为有潜在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kg/m3,或采用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水泥中的碱含量不大于0.6%)氯离子含量(强制性条文)砂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对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对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海砂中贝壳含量海砂中贝壳含量表,注: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贝壳含量应不大于5%。,15,C,砂的验收、运输和堆放,验收使用单位应按砂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应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以一验收批进行验收。当其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每验收批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对于海砂或有氯离子污染的砂,还应检验其氯离子含量;对于海砂,还应检验贝壳含量;对于人工砂及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对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还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测项目。对其它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检验。当使用新产源的砂时,供货单位应按质量要求的所有项目进行全面检验。运输和堆放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质,并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人工砂一样,16,C,样品的取样和缩分,样品的取样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所取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并附样品卡片,标明样品的编号、取样时间、代表数量、产地、样品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式等。注:如经观察,认为各节车皮间(汽车、货船间)所载的砂质量相差甚为悬殊时,应对质量有怀疑的每节列车(汽车、货船)分别取样和验收。检验不合格项目的取样:除筛分析外,当其余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一个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不再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取样数量: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砂应不小于标准规定的最少取样数量。当需要做多项检验时,可在确保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其它试验结果的前提下,用同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17,C,样品的取样和缩分,样品的缩分砂的样品缩分方法可选择分料器缩分法和人工四分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分料器缩分法用分料器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使样品通过分料器。留下两个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将另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状,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对较少的砂样品(如作单项试验时),可采用较干的原砂样,但应经仔细拌匀后缩分。砂子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18,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筛分析试验(颗粒级配试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指导其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通过进行筛分,把砂子由大到小分成不同公称粒级的分计筛余来计算累计筛余并判断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分布情况。,试验目的,试验原理,19,C,砂的试验方法,20,C,砂的试验方法,颗粒级配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以称250克),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子,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仲裁时,试样在各只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按式(4-3-1)计算得出的剩留量;生产控制检验时不得超过(4-3-2)式的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4-3-1);(4-3-2)称取筛余质量,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21,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根据各筛的两次平均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按下式4-3-3计算砂的细度模数f,精确至0.01:(4-3-3)式中1、2、3、4、5、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m、315m、160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6)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行标中标准筛读的是公称直径的筛尺寸,国标中标准筛读的是方孔筛筛边长尺寸。,22,C,实例有一组天然砂,取制作好的两份砂样品各500g,采用行标进行筛分检验,5.00mm/2.5mm/1.25mm/630um/315um/160um/80um及筛底上的筛余量分别是(单位:g)12、59、54、45、175、140、0、13及12、63、57、178、132、3、15,计算其细度模数,判断其级配情况。解:(1)计算每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23,C,砂的试验方法,(2)计算两次筛分的细度模数,细度模数分别是2.33和2.36。两次实验所得细度模数之差为0.030.2。该样品砂的细度模数为两次筛分细度模数的算术平均值:2.34,最后结果保留到0.1,则最后结果为2.3。(3)判断其级配情况根据试验两次筛分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对照标准中砂颗粒级配区表,发现该砂样在1.25mm筛的累计筛余量符合II区,在630um筛的累计筛余量符合III区。怎么判定?是II区还是III区?还是判为该砂颗粒级配不合格?一定要记住行标3.1.2中的要求:砂的颗粒级配区域是根据公称直径630u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的,除了5.00mm和630u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量不应大于5%.那么1.25mm筛的累计筛余量超1,超出百分数为4%5%。630u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符合III区要求,判定该砂样为III区砂,且级配合格。,24,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砂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孔隙率。,通过测定砂在自然堆积状态下或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间接判断砂子的级配情况,是计算砂的空隙率和设计砂浆及混凝土配合比等的依据。,通过测定砂在规定的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作为堆积密度;通过测定砂在按规定的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作为紧密密度。,试验目的,试验原理,25,C,砂的试验方法,试样制备(1)按四、(二)的缩分方法进行缩分。先用公称直径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3L,装入浅盘,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2)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取样进行试验。,仪器设备国标中:天平:称量10kg,感量1g。行标中:案秤:称量5000g,感量5g;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1L,筒底厚度为5mm;漏斗(见图右图)或铝制料勺;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直尺、浅盘等。,标准漏斗(单位:mm)1漏斗;220mm管子;3活动门;4筛;5金属量筒,26,C,砂的试验方法,试验步骤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m2)注意的问题:1、刮平的方向。2、钢筋的直径和放置。3、容量筒要经常标定。在教材162页有标定方法。,27,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堆积密度(L)及紧密密度(C)按式(4-3-4)计算(精确至10kg/m3)(4-3-4)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空隙率按式(4-3-5)(4-3-6)计算(精确至1%)空隙率VL=100%(4-3-5)VC=100%(4-3-6)(3)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公式符号有所差别以外,国标中多了对空隙率的评定要求,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28,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表观密度试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砂的表观密度。,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可以借此评定砂的质量.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数据之一。,对于混凝土用的砂石骨料,直接用排液法测量体积,此时的体积是实体积与闭口孔隙体积之和。由于砂石比较密实,孔隙很少,所以用排液法测得的密度也称为表观密度。,试验目的,试验原理,29,C,砂的试验方法,标准法所需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容量瓶容量500mL;(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4)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试样制备经缩分后不少于650g的样品装入浅盘,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然后用滴管加水至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的水分,称其质量(m1)。(3)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壁洗净,再向瓶内加入与本条第2款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水分,称质量(m2)。,30,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1)计算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标准法)应按下式4-3-8计算,精确至10kgm3=1000(4-3-8)(2)结果评定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3)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国标只有标准法,公式符号不同,公式中没有温度的体现0=(4-3-9)注意的问题:在试验过程中,控制水温在15-25的温度下进行。从式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31,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表观密度简易法试验所需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李氏瓶容量250mL;(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4)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试样制备将样品缩分至不少于120g,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验步骤(1)向李氏瓶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记录水的体积(V1);(2)称取烘干试样50g(m0),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32,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1)计算表观密度表观密度(简易法)应按下列4-3-10计算,精确至10kgm3(4-3-10)(2)结果评定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33,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法),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粗砂、中砂、细砂中的含泥量,但不适合于特细砂中含泥量的测定,特细砂中含泥量的测定应采用虹吸管法。,指导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确定砂子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并为采取的技术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确保砂浆及混凝土的质量。,砂在水中淘洗时,使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砂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试验目的,试验原理,34,C,砂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um及1.25mm各一个;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试验步骤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于水中。缓缓地将悬浊液倒入公称直径为1.25mm、80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80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公称直径80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m1)。,容器,35,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计算含泥量砂的含泥量应按下式(4-3-11)计算(精确至0.1%):(4-3-11)结果评定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国标中只有标准法;国标中称取的试样是500g,行标中称取试样是400g。,36,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泥块含量试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砂中的泥块含量。,指导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确定砂子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并为采取的技术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确保砂浆及混凝土的质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的颗粒,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um的颗粒的含量就是泥块含量。,试验目的,试验原理,37,C,砂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5000g,感量5g。烘箱。试验筛。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粒径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为两份备用。特细砂按实际筛分量。试验步骤称取试样约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630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保留下来大于公称直径630m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水平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m2)。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计算泥块含量:砂中泥块含量c,L应按下式(4-3-11)计算(精确至0.1%)(4-3-11)结果评定:取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公式中的符号表示不同。,38,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含水率试验,39,C,砂的试验方法,标准法仪器设备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2000g,感量2g;容器:如浅盘等。试样制备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试验步骤由样品中取各重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重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3)。,40,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教材P168)砂的含水率wwc按(4-3-13)计算(精确至0.1%);Wwc=100(%)(4-3-1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国标中要求在潮湿的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拌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称取一份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已知质量的烧杯中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再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Z=(4-3-14)结果评定: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2%,须重新试验。,41,C,砂的试验方法,砂的含水率快速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砂的含水率。对含泥量过大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的砂不宜采用。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电炉(或火炉);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炒盘(铁制或铝制);油灰铲、毛刷等。按下列步骤进行:向干净的炒盘中加入约500g试样,称取试样与炒盘的总重(m2);置炒盘于电炉(或火炉)上,用小铲不断地翻拌试样,到试样表面全部干燥后,切断电流(或移出火外),再继续翻拌1min,稍予冷却(以免损坏天平)后,称干样与炒盘的总重(m3)。砂的含水率wwc同标准方法中wwc的计算。以两次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各次试验前来样应予密封,以防水分散失。,42,C,关于骨料的含水状态,烘干状态(绝对干燥状态):就是在干燥箱内不超过110的温度下烘干达到恒重状态。四种状态:烘干状态、气干状态、面干状态、湿润状态。气干状态(空气中干燥状态):就是在室内自然环境下放置时的骨料的含水状态。面干状态(面干饱和状态):这是骨料的表面是干燥的,而内部空隙被水所充满。现场骨料的含水状态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湿润状态:这时不仅骨料颗粒内部被水充满,而且表面也吸附有水。注意:行标中砂的含水率是烘干状态下的含水率。国标中砂的含水率分烘干状态下的含水率和以吸水率为基准的饱和面干状态的表面含水率。(考试)砂的吸水率国标和行标都是一样的,即测定以烘干质量为基准的饱和面干吸水率。均是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2%时,必须重新试验。在制样过程中一定把握好试样的塌陷情况。砼配合比细骨料含水率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小于0.2%,43,C,砂的试验方法,人工砂的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44,C,砂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方孔筛:筛孔尺寸为0.075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pm),直径(7510)mm;定时装置:精度1s;玻璃容量瓶:1L;温度计:精度1;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滤纸:快速。,45,C,砂的试验方法,试样制备亚甲蓝溶液的配制将亚甲蓝(C16H18C1N3S.3H2O)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解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未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解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将试样缩分至约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粒径5.00mm的颗粒备用。,46,C,砂的试验方法,试验步骤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体积,精确至1mL。,47,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亚甲蓝MB值计算亚甲蓝MB值按下式(4-3-15)计算,精确至0.01。(4-3-15)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若MB值1.4时,则判定是以石粉为主;若MB值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亚甲蓝快速试验,48,C,砂的试验方法,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试验,49,C,砂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受压钢模:见下图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试验筛:公称直径为5.00mm、2.50mm、1.25mm、630m、315m、160m、80m的方孔筛各一只;烘箱:能控制温度在100110;其它:瓷盘10个,小勺2把。,压钢模示意图(单位:mm),50,C,砂的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将按要求缩分好的砂样置于(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分成公称粒级5.00mm2.50mm;2.50mm1.25mm;1.25mm630m;630m315m四个粒级,每级试样质量不得少于1000g。试验步骤置圆筒于底盘上,组成受压模,将一单级砂样300g装入模内,使试样距底盘约为50mm;平整试模内试样的表面,将加压块放入圆筒内,并转动一周使之与试样均匀接触;将装好砂样的受压钢模置于压力机的支承板上,对准压板中心后,开动机器,以每秒500N的速度加荷,加荷至25kN时持荷5s,而后以同样速度卸荷;取下受压模,移去加压块,倒出压过的试样并称其质量(m0),然后用该粒级的下限筛(如砂样为公称粒级5.00mm2.50mm时,其下限筛为2.50mm筛孔的筛)进行筛分,称出该粒级试样的筛余量(m1)。,51,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第i单级砂样的压碎指标按下式(4-3-16)计算:(精确至0.1%)(4-3-16)以三份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各单粒级试样的测定值。四级砂样总的压碎指标按下式(4-3-17)进行计算:(精确至0.1%)(4-3-17)(3)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国标中称取数量是330g与行标不同;国标中公式为:Yi=100(4-3-18)评定结果国标中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取最大单粒级压碎指标值作为其压碎指标值,与行标不同。国标中压碎指标法是参数坚固性当中的一种试验方法。行标中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试验和砂的坚固性试验是两个不同的参数试验。,52,C,砂的试验方法,砂中氯离子含量试验,53,C,砂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和试剂(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带塞磨口瓶容量1L(3)三角瓶容量300mL(4)滴定管容量10mL或25mL(5)容量瓶容量500mL(6)移液管容量50mL,2mL(7)5%(W/V)铬酸钾指示剂溶液(8)0.01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9)0.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试样制备取经缩分后样品2kg,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经冷却至室温备用.,54,C,砂的试验方法,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500g(m),装入带塞磨口瓶中,用容量瓶取500mL蒸馏水,注入磨口瓶内,加上塞子,摇动一次,放置2h,然后每隔5min摇动一次,共摇动3次,使氯盐充分溶解.将磨口瓶上部已澄清的溶液过滤,然后用移液管吸取50mL滤液,注入三角瓶中,再加入浓度为5%的(W/V)铬酸钾指示剂1mL,用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1)。(2)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准确吸取50mL蒸馏水到三角瓶内,加入5%铬酸钾指示剂1mL,并用0.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为止,记录此点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55,C,砂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1)砂中氯离子含量wcl应按下式(4-3-19)计算,精确至0.001%wcl=100%(4-3-19)(2)对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3)对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4)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国标中氯离子评定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56,C,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海砂概况:海砂指产于海洋入口附近的砂,它包括滩砂(海滩上的砂)、海底砂(浅海或深海海底的砂)。目前配制混凝土主要采用浅海地区砂,它属于陆源砂。滩砂通常比海底砂细,其配制的混凝土性能比海底砂稍差。海砂混凝土原材料。用于配制砼的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即用专用设备进行淡水淘洗,去除泥、泥块、粗大砾石和贝壳等杂质。宜选II区,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3%(普通砂不大于0.06%),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不大于1.0%和0.5%。海砂混凝土配合比。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符合规范要求每立方不超过550kg。拌合物假定重量不大于C35时每立方取2300-2400kg,大于C35时,取2350-2450kg.海砂砼性能:需测定干缩率和徐变系数、抗氯离子渗透、碱骨料反应、放射性检测等。且不得配制预应力混凝土。,57,C,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011,2011年4.22日发布,2011年12.1日实施。适用于人工砂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用于泵送的人工砂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胶凝材料每立方不超过600kg.应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检验项目: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亚甲蓝试验和吸水率、放射性等检测。,58,C,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石子是指由天然岩石经过人工破碎而成,或经自然条件风化、磨蚀而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由人工破碎的成为碎石,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为卵石。石的分类,59,C,石的相关术语,60,C,石的技术指标,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标准JGJ52-2006中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表的要求。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粒级。单粒级宜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当卵石的颗粒级配不符合标准JGJ52-2006中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表的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并经试验证实能确保工程质量,方允许使用。,61,C,石的技术指标,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碎石、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表(GB/T14685-2001),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碎石、卵石中含泥量表(GB/T14685-200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0%。当碎石或卵石的含泥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其含泥量可由上的0.5%、1.0%、2.0%,分别提高到1.0%、1.5%、3.0%,62,C,石的技术指标,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碎石、卵石中泥块含量表(GB/T14685-200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碎石的强度(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值指标表示)(当砼强度等级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且高20%)碎石的压碎值指标,注:国标GB/T14685-2001规定:类10%,类20%,类30%。,63,C,石的技术指标,(卵石的强度仅用压碎值指标表示)卵石的压碎值指标,注:国标GB/T14685-2001规定:类12%,类16%,类16%。碎石和卵石的坚固性碎石和卵石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碎石、卵石坚固性试验质量损失表,注:国标GB/T14685-2001规定:类5%,类8%,类12%。,64,C,石的技术指标,碎石或卵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碎石、卵石中有害物质含量表,注:1、如发现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的碎石或卵石,则要求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可采用。2、国标GB/T14685-2001规定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类0.5%,类1.0%,类1.0%。,65,C,石的技术指标,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其所使用的碎石或卵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进行碱活性检验时,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骨料的品种、类型和数量。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时,应采用快速砂浆棒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碳酸盐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经上述检验,当判断骨料存在潜在碱-碳酸盐反应危害时,不宜作混凝土骨料;否则,应通过专门的混凝土试验,作最后评定。当判断骨料存在潜在碱-硅反应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或采用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66,C,石的验收、运输和堆放,验收使用单位应按石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应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以一验收批进行验收。当其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每验收批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对于碎石或卵石,还应检验针片状颗粒含量。对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还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测项目。对其它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检验。当使用新产源的石时,供货单位应按质量要求的所有项目进行全面检验。运输和堆放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质,并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石子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但对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放高度可以增加到10m。,67,C,样品的取样和缩分,样品的取样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所取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并附样品卡片,标明样品的编号、取样时间、代表数量、产地、样品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式等。注:如经观察,认为各节车皮间(汽车、货船间)所载的砂质量相差甚为悬殊时,应对质量有怀疑的每节列车(汽车、货船)分别取样和验收。检验不合格项目的取样:除筛分析外,当其余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一个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不在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取样数量: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砂应不小于标准规定的最少取样数量。当需要做多项检验时,可在确保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其它试验结果的前提下,用同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68,C,样品的取样和缩分,石子样品的缩分人工四分法石子缩分时将每组样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均匀,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69,C,石的试验方法,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70,C,石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00.0mm、80.0mm、63.0mm、50.0mm、40.0mm、31.5mm、25.0mm、20.0mm、16.0mm、10.0mm、5.00mm、2.50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6003.2的要求,筛框直径为300mm;称量设备最大量程5kg,感量5g;最大量程20kg,感量20g;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浅盘。试样制备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所规定的试样所需最少质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小质量,71,C,石的试验方法,试验步骤按上页表的规定称量制备好的试样;将称量好的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只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注:当筛余颗粒粒径比公称粒径大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拨动颗粒。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72,C,石的试验方法,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73,C,石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秤:称量20kg,感量20g;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试验筛:公称粒径为1.25mm及80m筛各一个;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金属盒;浅盘。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质量,74,C,石的试验方法,试验步骤按上页表称取试样一份(m0)。将称量好的试样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浸泡2h后,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粒径1.25mm及80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公称粒径80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公称粒径80m的颗粒丢失。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淘洗出的水清澈为止。烘干并称量(大于公称粒径80m颗粒质量)。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1)。,75,C,石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计算含泥量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c应按下式(4-3-20)计算(精确至0.1%):(4-3-20)结果评定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国标中含泥量的评定是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76,C,石的试验方法,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77,C,石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称:称量20kg,感量20g;试验筛:公称直径2.50mm及5.00mm筛各一个;洗石用水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表表3.6.2所示的量,缩分应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试验步骤将制备好的试样筛去5.00mm以下颗粒,称重(m1);将称量好的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压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2.50mm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将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2),78,C,石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计算泥块含量泥块含量c,l应按下式(4-3-21)计算(精确至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用益物权
- 纯水系统考试题及答案
- 茶叶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点是什么
- 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 引入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案例
-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核心
- 新质生产力:三新一高解读
- 重心的概念与意义
- 工会干部视角:新质生产力探讨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 2025年广告设计师专业知识考核试卷:2025年广告设计与制作软件应用实战试题
- 供应商保价协议合同范本
- 2025-2030中国乒乓发球机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生物标志物应用-洞察及研究
- 在线知识付费讲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GB 2536-2025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
- 长跑课件教学课件
- 2025陕西宝石花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招聘(3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 婚庆公司与酒店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