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地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一节 认识地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一节 认识地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一节 认识地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一节 认识地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盖的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二、证实“地球是球体”,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举例说明:地球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球体?,、在海边看上去远处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站得高,看得远;,(1)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生活经验,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探测技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有多大,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一、地轴和两极,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极、南极,,二、纬线与纬度,1、什么纬线圈?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征:圆;相互平行;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2)它们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基多的赤道纪念碑,3、认识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北极,南极,北半球,南半球,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1、形状:,2、长度:,3、指示方向:,1、度数范围:,2、表示:,圆圈,不相等,东西,0(赤道)90(极点),北纬N,南纬S,0纬线(赤道),0,30N,60N,90N,30S,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N(S),60N(S),23.5S,23.5N,66.5N,纬度: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纬线:,60s,90s,0o,10o,10o,20o,20o,30o,30o,90o,90o,赤道,北纬,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越向南度数越大,纬线度数规律,1、向北读数越大,为北纬2、向南读数越大,为南纬,规律1:,23.5o,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0o,0o,23.5o,23.5o,23.5o,66.5o,66.5o,66.5o,66.5o,90o,90o,几条重要的纬线,N,N,N,N,N,s,s,s,s,s,90o,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o,0o,30o,30o,30o,30o,60o,60o,60o,60o,90o,高中低纬度的划分,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纬度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三、经线与经度,1、什么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2、经线的特征:半圆;相交于极点;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3、经度(1)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2)经度的标定: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经和西经最大度数为180。,(3)认识本初子午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英国首都伦敦东南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有一座子午宫,一条宽10多厘米、长10多米的铜质子午线镶嵌在地面上,笔直地从宫中伸出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本初子午线”。,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相加等于180;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半圆,相等,南北,0180,东经E,西经W,20W,160E,180,0(本初子午线),180,20W,160E,1、形状:,2、长度:,3、指示方向:,1、度数范围:,2、表示:,经线:,经度:,0,(4)经度的变化规律,西经度向西递增,东经度向东递增,0o,10o,10o,20o,20o,30o,30o,180o,180o,本初子午线,西经,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越往东度数越大,经线度数规律,180o,0o,0o,东经,西经,练一练,、向东读数越大,为东经2、向西读数越大,为西经,规律2:,120,0,30,45,60,75,90,105,135,150,165,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15,西增西经,东增东经,北极,(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0o,10o,10o,20o,20o,30o,30o,180o,180o,160o,东半球,西半球,西半球,东西半球的确定,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练一练,把下列经度和所属的东、西半球连接起来。15W17E34W150E170E175W,东半球,西半球,如果你是站在北极的上空,你看到的纬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N,如果你是站在北极的上空,你看到的经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N,20W,160E,20W,160E,北极,东西半球划分,西半球,东半球,东半球,西半球,西半球,东半球,20W,北极,南极,南极,160E,160E,北极,西半球,东半球,南北半球划分,北半球,南极,北极,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赤道,国际上规定,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人们为什么不用本初子午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20W,160E,20W,160E,比较经线和纬线,归纳经度和纬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向南、向北各分作90,东经(E)、西经(W),南纬(S)、北纬(N),西经20、东经160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四、经纬网,1、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经纬网有什么作用?,能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A点_B点_,南纬30度,东经170度,北纬40度,西经20度,40N,20W,30S,170E,0,30,60,90,120,150,30,90,120,30,60,30,90,90,60,30,60,90,30,60,90,15,45,75,15,45,75,75,45,15,15,45,75,A,G,说出上图A、B、C、D、E、F、G地的经度和纬度.,E,C,F,60,150,D,B,25,24,23,22,125,130,135,A,B,C,18,20,22,24,25,20,15,D,E,F,经纬网,1.判断图中表示的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2.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课堂练习:下列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度最大值为90B经度最大值为180C经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少D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2下列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B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圆圈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地球仪上可画360条经线3纬度的变化规律是()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B,A,C,读下列经纬网图,填下表:,70S,20E,东半球,南半球,高纬度,40N,170E,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_、B_(2)在图中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写出它们的经度_,20N40W,20S40E,20W160E,B,东经1500,南纬400,东,南,中,东经1700,北纬100,西,北,低,根据图中A点和B点的位置,填写表格,A,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100,00,100,A,B,A:北纬100(100N),B:南纬100(100S),C:南纬600(600S),D:北纬200(200N),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100,00,100,A,B,A:西经100(100W),B:东经100(100E),C:东经500(500E),D:西经1700(1700W),D,1700,1600,1500,(1)请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2)请判别两点之间的方向。(3)请判别三点的半球位置。,300,00,300,00,200,400,600,A,B,C,(20S,30E),40S,30W,(1)写出B、C点的经纬度,(2)A在C的_方向。G在B的_方向。,(3)以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_半球。以东西半球划分,E点位于_半球。,正北,正东,北,东,应用创新:一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