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皮肤病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治疗_第1页
外科皮肤病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治疗_第2页
外科皮肤病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治疗_第3页
外科皮肤病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治疗_第4页
外科皮肤病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治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皮肤病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治疗 【】R751 【】A 【】16723783(xx)08047101 【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多发性的常见外科皮肤病,其具体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由于其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群而少见于儿童,被广泛的认为是寄宿于人体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性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种且临床多表现为神经疼痛和成簇疱疹。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西医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在简单介绍其病理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就中西医治疗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字】:皮肤病;带状疱疹;中西医治疗 1 引言 中医对于带状疱疹的认识与治疗非常的久远并建立了一套风湿毒邪的理论,而西医对于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主要集中在止痛与抗病毒方面。虽然该病为一种皮肤疾病但由于病毒的亲神经性其发病会沿着神经的走向呈带状,也就是其被称为带状疱疹的原因,在中国的民间多将该病称为串腰龙和缠腰火丹等,发病部位多在腰部但也常见于四肢和头面部。本病的病程可持续1015天多半可自愈,但是多数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会再次发病并遗留神经痛。 2 带状疱疹的病理分析 对于带状疱疹的病理分析可以分为西医和中医两种,首先从西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认为该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水痘拟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入侵并沿着三叉沿神经节或脊髓后根进入到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或脊神经中进行长时间的潜伏,最终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使神经节产生炎症或坏死并最终引起疱疹和疼痛。西医还认为该病的诱因与疲劳、放射治疗及恶性肿瘤等有重要的关联,同时还与机体在儿童期是否患过水痘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这类人在成年后发病的几率高于常人10%。 中医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与记载要相对久远的多,在我国的隋代早期就有对于带状疱疹的记载,俗称蛇串疮和缠腰火丹等并分为干湿不同和红黄两异,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认为患该病者当疮绕腰时则杀人。而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取内服清肺、泻脾的柴胡清肝汤外敷清凉膏药的办法来医治,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医家将带状疱疹归结为肝火妄动和风湿毒邪搏于血气等发于皮肤表层而引起的,典型的治疗汤药还有除湿胃苓汤和龙胆泻肝汤等。此外中医还将该病归结为饮食不节,气血不畅,风寒湿热毒邪未清以及肝肾阴虚和老年人毒热耗伤阳气等引起的,在治疗过程中也多针对此病症下药。 3 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与表现 3.1 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 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除了外观判断,针对一些特殊的带状疱疹如无疹型与播散型,这两类疱疹前者只在一定的感觉神经区出现疼痛而没有明显的疱疹,后者则会产生全身性的广发皮疹与高热、肺炎等。在诊断时均易产生误诊现象,所以对于该症的诊断还需借助实验室。其中常见的方法为疱疹刮片、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等三种,首先通过刮片HE染色会发现细胞核内包涵体与瑞氏染色发现多核巨细胞等,其次是血清学检查会发现其与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出现交叉反应还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测得特异性抗体,最后会发现PCR技术检测疱疹液具有较高的VZV DNA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病毒培养敏感性低等现象。 3.2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在发病的最初会出现全身不适以及皮肤某一区域有瘙痒和蚁行感,在发作后会产生灼热感和疼痛及过敏症状等,发病季节多在春秋季且发病部位多位于不超过体表正中线的腰腹、颜面与四肢的侧位。随着症状的加重患者会出现簇集的大丘疱疹并迅速形成水泡继而疱液由透明变为混浊并干燥结痂,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病变处对于轻微的碰触便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且淋巴结处也可出现肿痛。除上述典型的临床疱疹外还可出现下述几种不典型的出血性带状疱疹、播散型带状疱疹和大疱型带状疱疹等。 4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4.1 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研究 西医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可以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且多以缩短病程和止痛为基本原则,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有神经阻滞疗法和光疗法两种,神经阻滞的常用药物为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等,光疗法多是采用红外线、激光或紫外线等,其中激光法最常用的要数半导体激光和二氧化碳激光两种,而窄频拟UVB是被患者广为接受的紫外线疗法,此外红外线对于该病的治疗无论是在止痛还是缩短病程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除了上述的物理疗法在化学药物应用方面最常见的要数抗病毒的利巴韦林、万乃洛韦和阿昔洛韦等,这类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有核苷类来抑制病毒的抗核酸或多聚酶代谢从而达到避免其合成的治疗目的,对于止痛药则多采用能够降低中枢敏感性的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当然对于这类药物的使用主要是针对疼痛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对于轻度患者则采取不服或少服的原则因为这类药品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此外神经营养剂维生素B12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于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着明显的疗效,免疫调节剂胸腺肽和卡介苗及复方甘草甜素的应用和研究在减轻和消除炎症与后遗神经痛也有着明显的效果。 4.2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研究 中医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多采取外敷和内服等两种手段,其中外用药相对于口服药有着见效快和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常见的有马齿苋捣泥外敷和蜈蚣青黛散以醋调匀敷治等,上述两种方法在临床中均有较好的应用和疗效。中医内服药多采取按症分治的原则,多为活血理气、清脾除湿和泻火清毒等三种,常见的汤剂有龙胆泻肝汤并且治愈率在八成以上,此外活血理气的古方桃红四物汤对于气虚和阴亏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而中医在采取内服药的同时还多采取针灸的手段来进行配合治疗,使得病情的缓解与病程的缩短有着显著的提高。 5 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带状疱疹的病理分析和临床表现的研究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中西医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与研究。虽然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分歧,但我们相信随着中西医治疗的结合与深入一定会使患者的病情与后遗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 参考资料 1 杨瑞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