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_第1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_第2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_第3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_第4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高频考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考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的分类及传播特征,考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地表以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地表以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例1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B(2)A第(1)题,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意在考查学生对大气环流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解题时要注意冰岛位于极圈附近,该地附近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时,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必然受到西风的影响。第(2)题,考查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运动的理解能力。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关注热点,关注生活。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的学科,社会问题、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备考复习中,要关注现实生活、生产问题,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尤其是关注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发生的重大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区域开发问题等等,要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1.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2011年2月8日3时53分,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里氏6.2级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_板块与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_(灾害)侵袭。(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图乙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3)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波。,(1)印度洋太平洋海啸(2)详见下图:(3)横,第(1)题,由图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发生在海洋中往往会引发海啸。第(2)题,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第(3)题,由地震波的特点可知,横波在液态物质中不能通过,所以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应是横波。地理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既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也可能给人类以启迪。地震波就属于这类范畴。该题在引入新的背景材料下,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震波特点,考查内容基本而细腻,要求在平时复习备考中注重基础落实,做到准确、全面,不要漏掉考纲中的任何知识点。,考点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例2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A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句:“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从图中可看出,A、B、D图的对流层都存在逆温层,C图对流层没有逆温层,C排除掉;但D表示整个对流层都为逆温层,D错误;B图中的逆温层不是对流层的近地面部分,故B错误;只有A图逆温层在近地面。,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特殊的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些变化。对流层温度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2.逆温现象(1)对流层气温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就是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图中甲属情况,其余属情况。,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2)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污染将会更加严重。,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机飞行更加安全。,2.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D.,(1)B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增高,排除;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