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当兵待遇(二).docx_第1页
2019年当兵待遇(二).docx_第2页
2019年当兵待遇(二).docx_第3页
2019年当兵待遇(二).docx_第4页
2019年当兵待遇(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当兵待遇2*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教学重点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祭、乃”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板书:陆游 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出示课件3)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4)“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出示课件5)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出示课件7)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理解古诗的内容。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四、把握重点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生思考,并回答u*uewang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1.(出示课件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出示课件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二、课前预习布置(出示课件17)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三、解诗题(出示课件18)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邸:官员居住的地方。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p*uewangcOm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四、读诗句(出示课件20)1.大声朗读诗句。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六、入诗境(出示课件22)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出示课件23)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24)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3.填空(出示课件26)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27)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八、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诗。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板书:己亥杂诗2.题解:(出示课件18)“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9)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21)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汇报交流。(www.puueWang.co)交流对字义的理解: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指导诵读。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23)“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24)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业:诵读默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草房子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秃鹤的父亲给秃鹤擦 A 让秃鹤长出头发。A.姜B.茶叶C.醋D.土豆2、桑桑是A 的儿子。A.桑乔B.温幼菊C.蒋一轮D.邱二爷3、桑桑所在的学校叫B 小学。A.油油B.油麻地C.柿油D.桑乔小学4、桑桑用了B做成渔网。A.被单B.蚊帐C.袋子D.衣服5、桑桑用网打了鱼后,他母亲用C来惩罚他。A.打他屁股B.不准吃饭C.摘掉蚊帐D.罚站6、当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风头的时候,秃鹤却C抢了他风头。A.穿着新衣B.骑着车子C.戴着白帽D.戴着草环7、油麻地小学因为D没有拿到会操第一。A.桑桑B.杜小康C.纸月D.秃鹤8、油麻地小学会操D没有参加。A.杜小康B.阿恕C.秃鹤D.桑桑9、秃鹤所在的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 A 的小村子。A.枫树B.杏树C.梨树D.桃树10、秃鹤的光头从C年级开始不让人家摸?A、一年级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11、小说第一、二、三、六、七章的小标题都有个共同的特点D。A、地名 B、事情C、象征物D、人名 12、桑桑得了B病?A、大脖子病B、鼠疮C、癌症 D、淋巴瘤 13、草房子曾获过B奖? A、冰心文学奖B、国家图书奖、 C、中宣部“五个D、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等联合颁发的最佳读物奖 14、油麻地人对A有这样的评价“嘴里叼根屎橛子,那根麻花都不换”A 、白三B、朱一世C、桑乔D、秦大15、让秃鹤最为骄傲是 CA、汇操B、新学期小组活动 C、文艺会演 D、与细马打架 16、纸月的爸爸AA、惠思僧人 B、蒋一轮C、桑乔D、不知道 17、秦大奶奶是B死的 A、救乔乔 B、救学校的南瓜C、自杀 D、救自己养的小鸡 18、桑桑家视为“家宝”的东西是 C ? A、黑鞭B、猎枪 C、装奖状的小木箱D、二胡 19、红门(一)象征什么?AA、富有 B、喜事C、革命 D、没意义 20、 纸月临走前,送给桑桑的礼物是 C 。A.一只鸽子B.一本书C.一个书包D.一封信21、 以下不是杜小康所为的是D。A.在学校门前摆摊卖货 B.和桑桑一起玩火 C.在芦场养鸭 D.捉迷藏时藏在棺材里 22、 以下不是桑桑所为的是 C 。A.撕下蚊帐作渔网 B.拆卸柜橱作鸽子窝 C.偷走女同学的书本 D.帮细马找柳须23、为蒋一轮和白雀送信的孩子是B。A.秃鹤 B.桑桑 C.杜小康D.纸月 24、“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拄着拐杖,一头银发。”这句话描述的是草房子里的哪个人物。BA、纸月的外婆B、秦大奶奶C、邱二妈D、桑桑的妈妈25、油麻地有个小孩,他特别喜欢上课吃东西,仿佛不吃点东西,就无法上课,他说自己不吃点东西,脑子就不好使。他是A。A.戚小罐B.细马C.朱小鼓D.李铜壶26、“豁嘴大茶壶”是 C 。A、周德发B、吴天衡C、刘一水D、阿恕二、判断题1、细马很喜欢放羊。( )2、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交待各班同学不要去惹细马。( )3、细马想离开油麻地,他就去把自己的户口迁出来了。( )4、桑桑很喜欢听温幼菊唱的无词歌。( )5、桑桑几乎是细马惟一一个朋友。( )6、桑桑不喜欢吃红菱。( )7、秦大奶奶没救落水的乔乔。( )8、桑乔是油麻地人。( )9、桑乔不在乎荣誉。( )10、桑桑有撕纸的习惯,一个字没写好,就哗的撕掉。( )11、桑桑的胡琴是蒋一轮教会的。( )12、桑乔领着桑桑去苏州城看病。( )13、桑桑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带柳柳去看城墙。( )14、桑乔是一名校长,但不是一名导演。( )15、一场不拉看排练的是桑乔。( )16、蒋一轮的笛子能迷倒一片人。( )17、秦大奶奶因为一只南瓜而落水身亡。( )18、杜小康总能做成许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 )19、桑桑的病最后还是没治好。( )20、桑桑没考上中学。( )21、纸月因为被桑桑欺负了,所以冒雪回了家。() 22、秦大奶奶不搬家是因为她和秦大共同开垦了这一片土地。()23、杜小康和桑桑一直是对手。() 24、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 25、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冬暖夏凉,既古朴又华贵。() 26、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光下来晒,这就叫“曝伏” 。() 27、陆鹤的那顶白帽子是被桑桑戴在旗杆那个圆溜溜的木疙瘩上的。() 28、油麻地小学的汇操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29、油麻地小学参加文艺汇演时的策略是:大人的戏,小孩来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0、在红菱船担任女主角的是纸月。() 31、 杜小康是自己不愿意上学,而细马是被迫停学和爸爸放鸭子的。() 32、戚小罐患有一种特殊的癫痫病。() 33、秃鹤最终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34、 纸月的学习非常好。() 三、填空题1、草房子的作者是 曹文轩 。他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我们还看过他写的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 等。2、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 秃鹤(陆鹤)。3、书中有个热爱土地的秦大奶奶,她有两次落入学校边上的河水里,第一次是因为 救落水的乔乔,第二次是因为 抢救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4、桑桑砸锅卖铁为的是买鸽子。5、杜小康一直在桑桑班里担任班长。6、桑桑最喜欢的男老师是蒋一轮 ,最喜欢的女老师是 温幼菊。7、红菱船的女主角是十八岁的姑娘 白雀 。白雀的父亲是白三。8、桑乔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是杜小康。9、邱二爷带回了一个叫 细马 的男孩。10、草房子中塑造了许多有特点的人物:比如秃鹤,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又如 白雀 ,她往那儿一站,象棵临风飘动着嫩叶的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依然还是很耐看;还如 蒋一轮,他一露出青白的头皮,加上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就把一股挡不住的文气透给人。(本答案来自普学网 )11、 书中有个热爱土地的秦大奶奶,她有两次落入学校边上的河水里,第一次是因为救落水女孩乔乔, 第二次是因为救油麻地小学里的一个落水的南瓜。12、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